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_第1页
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_第2页
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_第3页
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_第4页
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篇一: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 然而,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学界普遍持批评态度。本文应用现代激励 理论,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作了剖析。在早期国家 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 在“小政府”的前提下,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以及社 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些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 响,并对现代中国法中的显性和隐性连带责任作了探讨。本文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信息成本 是决定法律制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自然地,法律制度应该随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关 键词:连坐,保甲,信息,连带责任,法律经济学 作者张维迎,1959 年生,北京大学光 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邓峰,1973 年生,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人员 (北京 100871) 。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应当就其自身所犯的过错,在其 理性能够预期或者应当预期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罪责自负” ,它是现代法上的 基本原则之一。尽管现代法律强调这种个人责任,但为他人行为负责的连带责任仍大量存在。 XX 年的“南京冠生园事件”中,由于南京冠生园的伪劣月饼导致市场对几乎所有月饼厂家 实施“连带性惩罚” 。一些学者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品牌株连” 。这是市场自发实施的连带责 任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仅仅是在企业成员之间,在家庭成员之间、合伙人 之间、邻里之间、共同行为人之间,都存在着基于法律规则和社会规范的连带责任1. 连 带责任虽非中国独有,但中国可能是有史以来的各个国家中,连带责任实施的范围最广、时 间最长、最严厉、对这一工具的依赖性最强的国家。身份制度、家族主义和集体性责任,是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制度的主要特点。剑桥中国史认为古代中国法律的两大特征是等级化的身 份社会和“集体责任”-“集体对其成员的犯罪负有不可分割的责任”2.古代中国的连带责 任是发达的,其原因在于它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一是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 性惩罚,这主要表现在连坐制度上;另一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公共权力组织方式,即保甲 制度。两者同样存在着交叉和融合:宗法宗族制下的聚居。连带责任的再一个表现形式,则 是在公共权力领域,如举荐、科举等,同样采用连坐制。连带责任的广泛存在,强化了宗法 宗族制度,是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核心治理方式。连带责任,本来是一种集体性互 助组织制度,和早期社会中的“井田制”紧密联系3.社区互助组织和井田制是由周公提出 来的,但作为一种法律化激励方式的连带责任,是最先由管子推行的。春秋时代齐国实施的 什伍之制,是中国保甲制度的最早起源4.管子在齐国的改革,主要是“编户齐民” ,是对居 民的管理纳入制度化、公共化的开始。从商鞅时代的秦国开始,正式确立了刑事上的连坐制 度。连坐,又称为缘坐、株连、族诛,其中存在着些许差异,但都是连带刑事责任的表现5. 历代学者一般都认为,首次将连坐制度化的是商鞅6.从商鞅开始,连带责任上升为一种“集 体性惩罚” ,邻里之间、亲属之间和官员之间负有相互纠举、告奸的责任。汉朝继承秦制,以 后代代沿袭。南北朝时代扩展到“举荐” , “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 纲僚节级连坐”7.唐代被称为中国刑律的“黄金时期” ,仅仅只有“十恶”中的几项罪名适 用连坐。但是,什伍制度继续延伸到了赋税领域,如果民户逃亡,所抛弃的土地由邻保代为 耕种,拖欠的租税由邻保代纳8.宋代则正式确立了保甲制度。此后,这一制度的范围不断 扩大,连带责任的范畴越来越广。!- 不难看出,连坐、保甲成了 中国古代法律中最为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自秦朝至清朝,历经各朝各代,连带责任(连坐和 保甲)演化为“弭盗贼、缉逃人、查赌博、诘奸究、均力役、息武断、睦乡里、课耕桑、寓 旌别,无一善不备” (魏源语)9的重要工具,成为“古代国家控制基层社会的得力措施” 10. 然而,现代的法学家(尤其是刑法学家)提到连坐等制度时,总是将其与“落后” 、 “野蛮” 、 “愚昧” 、 “反人道”等词联系起来11.一味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残暴、落后的,是 不容于现代社会的,这似乎过于牵强。20 世纪初期的清末法律现代化,取消了残酷的死刑、 耻辱刑,但并没有完全取消连带责任12.到了民国时期,保甲制度不但没有消亡,反具活跃的生命力13. 现代的冠生园事件,古代中国长久的连坐和保甲制度表明:连带责任的幽 灵,一直飘荡在中国大地。连带责任在古代法和现代法中的顽强生命力,是由什么所决定的 呢? 二、作为激励机制的连带责任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理性人 总是在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法律通过三个渠道作用于个人行为:一是设定个人行 为的规则(约束条件) ,二是改变人的偏好(效用函数) ,三是协调人们的预期,进而协调均 衡结果14.一项有效的法律规则,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也就是说,法律的可实施性必须 以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前提,法律只能“诱导”而不能“强制”个人行为。比如说,当一 项法律规定对行为 X 实施惩罚时,而且仅当在该法律下 X 不构成个人的最优选择时,这项法 律才是有效的。如果在该法律下选择 X 仍然是个人的最优行动,这项法律就是无效的。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法律理解为一种激励机制(incentive mechanism)15.作为激励制 度的法律,必须构成一个纳什均衡-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包括执法者)遵守法律,每个人 都有积极性遵守法律。尤其是在历史中长期存在的法律规则,作为人类行为的博弈结果,必 然是符合纳什均衡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表述则是庞德的正义观念和亨廷顿的制度职 能适应性16. 正是在激励的意义上,我们说“法律制度可以作为有秩序地变化和社会工 程的工具”17.法律作为控制社会的工具,必须形成对民众的有效激励。刑罚作为一种激励, 将违反规则的行为和惩罚相对应,构成了民众的“利害”之所在,惩罚的范围、轻重可以形 成对违法行为的效用,产生影响。违法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也直接影响着守法的程度。 作 为激励工具的法律,核心在于“合法性”和“服从”两者之间18.中国古代的治国,是由儒 家的教化和天理来完成合法性的构建,而采用严厉的刑罚来要求居民的顺从, “胜法之务,莫 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19. 我们可以说,连带责任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符合法律的激励机制原理的,也是符合法律的制 裁理论的。决定连带责任的,正是信息、惩罚和行为的特性。由参与者的特性,以及信息能 力、惩罚以及制裁技术和行为决定了连带责任在传统社会中的长期存在,它构成一个纳什均 衡。!- 信息获取的途径构成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差 别。 “初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自然的规律(对魔力和巫术的信仰几乎在所有的初民社会中都存 在) ,缺乏书写方法以至于无法记录,缺乏现代通讯技术-缺乏这些意味着和当代社会相比原 始社会获得信息的成本更高”20.获得、传递信息能力低下,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 尽管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秦帝国以及后续的皇朝都努力构建水陆交通网、驿站邮传等 制度,降低了信息的传递成本,但监督人民和动员其服从国家的指挥,从事公共领域的活动, 则显然需要有效的特定的激励方式。井田制、封建制、郡县制等显然也是国家实现公共领域 的主要治理方式。 作为国家而言,其目标包括政治支持最大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两个方 面21.但显然,禁止叛乱、征收公共赋税、公共建设和军事动员,都依赖于对居民的管理和 监督能力,而后者又依赖于政府获得信息的能力。许多现代文明社会是通过增加警察、官员 的数量来完成监督和动员的,但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历朝的官僚都不多,这是许多学者都已 经注意到的。政府官员在汉朝、唐朝都维持在 10 多万名,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从宋朝以后, 进一步锐减到 3 万人以下。在明代后期也不会超过 8万人。如此数量之少的官僚,再考虑到 古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以及中国的庞大地域,政府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我们认为,以 保甲和连坐为重要内容的连带责任,是小政府在有限的信息约束下控制大国家的有效手段。 管仲和商鞅所推行的连带责任,将居民、亲属之间的连带责任正式加以确立,依据地域划分 管辖权、编户齐民制度、人口普查制度等国家管理制度逐步出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大规模 刑事连带,解决了小政府的信息收集,进而解决反叛的预防等统治问题。连带责任的效果被 延伸到其他领域,包括官员的举荐。由于对被举荐者的真实情况难以了解,举荐人和政府之 间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地位。在举荐者和被举荐者之间,实行连带责任,就成了大多数朝 代均实行的制度。 官员和军伍连坐、亲属之间的连坐和邻里连坐,毫无疑问都是基于制裁理论而推行的,信息分配的不对称、加大惩罚来改变违法者的效用、以及行为的特性决定 了连带责任的边界。基于激励目标和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古代中国的连带责任分为基于 信息的连带责任、基于效用的连带责任和基于行为的连带责任。 三、基于信息的连带责 任 “信息是个人行为受到监督的基础”23.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被一部 分人群以相对低的信息成本观察到,而其他人群观察该行为的成本较高,那么,让信息成本 较低的人群行使监督的权力就可以大大地节约监督成本。进一步,如果制度规定具有信息优 势的人群同时必须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风险) ,这部分人群也就获得了监督他 人的激励和名义(权利)24.就整个社会而言,这种基于信息优势的连带责任是一种相对有 效的制度安排。保甲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基于信息的连带责任。 早期社会 的技术特点决定了人口的流动远远弱于现代社会,整个社会被分割成若干个相对孤立的村庄。 尽管村庄之间信息流动很少,但村庄内,居民“比邻而居” , “朝夕相见” ,信息的传递(采用 了 gossip 的形式)速度较快,信息的共享程度很高,对价值观念的共识很高25.这种情况 下,信息的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内部和外部的不对称,内部相互之间的沟通多,时间长,距离 短,而外来者很难得到信息,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农村仍然普遍存在。!- 公共权力的行 使 ,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来实 现。如果要对聚居的村社居民加以激励,那么就需要获得村社居民行为的信息。一种方式是 现代模式,信息的获得依赖于独立的公共力量,那么势必需要一定比例的警察和官员;而传 统中国则是采用了保甲制度。政府获得信息的能力不足,而亲属和邻里之间的信息获得较为 容易,因而通过保甲制度充分利用民间的信息资源,这是政府的一个理性选择。 事实上, 保甲制度并不是简单地利用村民内部的信息优势,同时也有很强的设计性,其设计的目的是 对收集信息的劳动进行分工,从而实现监督的专业化,如同现代企业内部的科层制度一样。 商鞅变法,首先通过“什伍”制度将人们分为法定的群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其次,采 用收司制度,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 降敌同罚”26. 商鞅设计的制度,将奖惩与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制度的要点在于: (1)组织和划分责任群体;(2)同一群体内部负有监督和告发的义务;(3)获得违法信息、 告发受到奖励,隐匿受到处罚;(4)群体中的一人违法,集体承担责任。前两点决定了民众 应当关心和监督的范围,是责任承担的基础,否则,民众去关心和获得信息是漫无边界的, 要求远距离居住的居民之间互相告发,显然是不可能的。后两点,则是激励手段:如果不对 告发或者隐匿信息的人加以奖惩,就不会产生告发的激励;同样,如果不采用“集体性惩罚” , 而仅仅是处罚知道信息的人,在事前其他人就不会有积极性去关心、收集和获得信息。 基 于信息的连带责任的保甲制度,在 2 千年的发展中有几个重大的转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完善和变化。政府对保甲制度的逐步改进,是符合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激励原理的。这也 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学习的过程。 保甲制度的前提是村社居民的集中居住。一个村子的人 集中居住在一起,并且常常是几个家族聚居,这种特点是中国的农村和西方农村居住模式的 不同所在27.尽管在众多朝代中,土地制度、公共权力的行使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但村社 的集中居住、居民的流动性小、互助组织发达等特点却保留下来。乡村社会的这种居住模式, 决定了信息流通的特点,导致乡土社会的对外界的封闭性、内部信息的高度流通性和共享性。 这种信息的高度内部共享特性,是保甲制度成立的前提,否则,相互负责的群体内部就不可 能监督。可以说,村社聚居决定了信息传递和分步的模式,进一步决定了保甲制度和连带责 任的实施方式。 然而,村社并不是天然的责任范围。如果要求村民相互之间进行监督, 那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责任群体。保甲制度的有效性要求保甲的划分不能过 大,否则信息的获得、甄别和流通就会由于人数的上升而产生困难,保甲内居民之间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激励的失灵。所以,各朝各代基本上都是采用十进制的。尽管“十”可能 并不是一个精确计算的最优规模,但很可能是一个经验上的最优规模。在保甲制下,政府只 需要观察总量指标,而无需观察个量指标(如只需知道哪个地方有叛乱,而无需知道谁在叛 乱) ,使得信息成本大大降低。!- 不仅政府通过向居民施加义务, 节约了信息的收集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为了降低指挥民众以及与民众的谈判和协调成本, 选任群体内的代理人(领导)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一代理人,不同的朝代称呼不同,保 甲长、亭长、甲长、保长等等,不一而足,但其职责基本上相同:一个是报告犯罪情况,一 个是公共职能的最低一级组织者。他们对赋税的征收、公共建设(劳役)的动员、稽查盗贼、 道德教化等均负有责任。如果完不成赋税、出现盗贼、劳役不能征满等,保甲长要承担连带 责任。这就要求,保甲长必须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是为什么保甲长通常要由“大户”来 担任的原因。这些特点,都是各朝各代相同的28. 被编为一甲内的居民,相互之间负有 监督、告发、检举的义务。自汉代开始,即所谓“自关内以下,比地相伍,居家相察,出入 相同”29,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30.如果仅仅要求负有公共职能的保甲长 对其所辖居民的违法行为,负有连带责任,那么这种连带责任,仅仅是一种基于职务的“责 任制” ,只能起到激励保甲长去努力发现居民违法行为的作用,而其他居民则会出现隐瞒信息 的情况。因此,向全体居民施加义务,集体性惩罚作为激励就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实 施集体性惩罚,仅仅向保甲长施加监视义务,换言之,如果国家仅仅是出于公共权力的需要, 向保甲长索取固定比例或数额的赋税、徭役,这种“承包制”也不会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 在承包制度下,国家固然减轻了责任,但如果保甲长不能完成义务,又不实施集体性惩罚, 这种激励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1)保甲长成为土豪劣绅,瞒上欺下;(2)保甲长的管理破 产,进而导致流民。明朝的粮长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与连坐制相似的惩罚制度)31. 仅仅强调集体性惩罚是不 够的,它也不能过重,否则反而会导致集体隐瞒信息,或者主动性地加入反叛团队。历代的 暴动中,除了流民之外,往往会出现整个地区性参与的大规模叛乱,这和集体性惩罚的严厉 程度是相关的。在集体性激励不当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陈胜吴广起义32,这可以看作是 过度激励带来的结果。 采用集体性激励的保甲制度进一步决定了其他方面的政策实施。 这主要是因为保甲制度也依赖于其他制度的配合,包括户口制度、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如 果不能对居民通过户口制度加以控制,那么连带责任是难以实施的。中国古代的户口制度, 最早起源于三代,村社制度、管仲所推行的什伍制度和商鞅变法,可以看作是户口制度的开 始,汉朝称为“编户齐民”33.户口制度,既是中国秦朝统一之后,能够实行郡县制的基础, 又是保甲制度的前提条件。保甲制度要求成员身份的固定性,和村社制度相结合,必然会产 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要求,这是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线索。这决定了近 2 千年的重农政策始终占有主导性地位,并且历朝历代都在压制土地兼并。如果不将农民和土 地捆绑在一起,仅凭借着有限的军队和官员,对居民的有效控制,不是连带责任单独能够完 成的。正如“用庙来约束和尚”的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产转换为股权成为一种对信誉的抵 押一样,土地制度和压制商业相结合,也是保甲制度实施的条件。孔飞力指出,晚期帝国存 在着两种模式:同心圆模式的正统模式(即以自身为中心的伦理圈)和“流动商贩”的异端 模式34.流动性大的人口之所以被视为异端,正在于其超出了政府的正统治理模式。这 2 千年期间,无论皇朝如何变化,重农主义政策始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商业始终受到歧视, 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是如此,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金玉财帛,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 思想,而是和皇朝的治理方式紧密相关的,商业性的流动人口会造成政府控制力的下降,这 是治理方式所带来的路径依赖。!- 保甲制度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权 组织方式的根本所在,它以株连的方式,强制地在老百姓之间实施横向的水平监视,从而实 现了有效的社会控制, “将涣散而无系统的民众,以一定的数字与方式,精密组织之,使成为 有系统之政体” 。 这进一步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在官僚很少的情况下,克服了由于疆域、政府规模、官员数量、行为特性所带来的信息成本问题,政府可以对社会进行有效的 控制。和历史上的其他帝国,包括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相比,中国 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正是依赖着保甲制度和连带责任,连同官僚体制、君权和相权的互相 制约等治理结构维持着一统。这种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的治理方式,精巧地和小政府、大疆 域、多人口、农耕文明、儒家文化结合在一起,其间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的要害,正在于信 息成本。 四、基于行为的连带责任 法律作为一种激励,应当提高获得个体信息的能 力。获得个体信息的一种困难是行为后果具有团队生产特征。在经济学上,团队生产指的是 观察到的产出(结果)是多个人的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个人的行为对结果的影响程 度(边际产出)与他人的行为有关。比如说,企业的利润与企业内所有人的努力有关;交通 事故发生的概率由双方(如机动车方和行人方)甚至多方的谨慎程度决定。在团队生产的情 况下,仅仅观察到结果并不能提供有关个体行为的信息。如果个体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团 队成员就可能会“偷懒” ,由个体最优选择决定的纳什均衡就是帕累托无效的。在生产、信 息费用和经济组织这篇经典论文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在团 队中引入一个“监督者” ,并让这个监督者成为“剩余索取者” ,即对团队的结果承担最终的 责任。他们依此来解释资本主义企业,将其理解为“专门收集、整理和出售信息的制度” 35. 赫穆斯特姆在团队中的道德风险中指出36,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不一定需要通过对个 体行为的监督来实现,通过外面的委托人根据观察到的产出对团队成员实施“集体性激励(惩 罚) ”,可以节约信息成本,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比如说,假定 a*是帕累托最优的努力向量, y(a*)是帕累托最优努力下的团队产出,只有在实际产出大于或等于 y(a*)时,每个成员 才能分享 y(a*) ,否则,全体成员受到惩罚(如只能得到 0 收入) ,a*就可以作为一个纳什 均衡出现,即使没有对个体行为的监督。 我们把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式的监督者责任和赫 穆斯特姆式的集体惩罚通称为“基于行为的连带责任”,以区别与前面所讲的基于个体行为信 息的连带责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在二者之间划出明显的界线37. 基于行为的连 带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发达的。古代的职务连带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行为的连带责任:如 果一个单位没有履行职责,那么负有职责的人对失职承担责任,这是一种“因事连坐” 。比如 宋代对负责会计工作的官员也采用连带责任38.至于历代历朝对监察官员“知而不举”的连 带责任,则属于经常之制度39.这并不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连带形成的。但如果职责是管理 人的,那么会产生“因人连坐”和“因职责连坐”的重合。!- 职 务连带责任的典型例子是魏晋时期确立的“监临部主、见知故纵”的规定。监临是指监督法 律执行的官员,部主则是指犯人所在部门的主管官员,见知故纵是指知道他人犯法不举报, 与犯罪的人同罪。如果发现下级官员存在过失而不弹劾,应当“以赎论” ,要么官职降级,要 么罚款。如果对过失或者犯罪不知情,就可以免除连带责任40.这一改革受到了历代学者的 很高评价,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出现了“免坐”的规定。 这一改革是张汤和赵禹提出来 的,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首次采用了“知”与“不知”的客观性标准。这就明确地指出 了信息和连带责任之间的关系41.判断标准确定以后,余下的就是哪些人负有“察举”的义 务,或者说是“应当”还是“不应当”知道。负有这种义务的人的范围大小,就构成了历朝 的“宽简”的刑事政策变化边界。第二则是制裁降低了,允许“赎” 。这是官员连带责任和保 甲、 “族诛”的不同。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科举考试制度中实行连带责任。这包 括考官和考生两个方面。考官方面, “考官不当,则举主连坐”42.考生方面,为防止伪造 身份、籍贯,骗取考试资格,杜绝舞弊行为发生,采用“认保”和“连坐”之法。考生所持 证件需由地方官出 具证明,还要本县“廪生”和同考生作保。一经查实考生有冒籍、冒名等顶冒行为,保人、考生等均被治罪。后来逐渐在证件上填上考生像貌特征,甚至连留有胡须与否都要作记43. 篇二:述论西汉前期连座述论西汉前期连坐制度 摘 要 连坐是中国古代刑法的一大特色,连坐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职务连坐、邻里什伍连坐、家族连坐等。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时期,连坐制度确立于秦朝,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直到清末法律改革,才在众人呼声下废除,连坐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其影响深远,历时长久。 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时连坐制度,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很多关于汉朝连坐制度的法律条文。 二年律令中收律是专门规定罪犯家族连坐及没收财产的法律。另外,还有很多律文都有与家族连坐制度相关的法律条款,比如二年律令中的亡律 、盗律 、 贼律 、 金布律 、 钱律中都有提及。本文借助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中的文牍记载并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来初步探讨西汉前期的连坐制度及其影响,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汉代;连坐;职务连坐;什伍连坐 研究背景 连坐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本文以西汉前期连坐制度为切入点,对西汉前期连坐制度从法律规定内容和实践角度结合当时社会环境与人文条件做具体分析。 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连坐制度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有,早在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连坐的相关规定,只是当时规定的不够详细,商鞅变法,直接从法律层面上具体规定了连坐,连坐制度在古代中国正式确立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较详细的规定了连坐制度中的内容,连坐制度实施前首先把凡事爵位在五大夫以下的民众全部纳入到什伍组织 管理之中,他们一切的举止言行都在什伍邻里乡亲和里正田典的监督之中,正是由于这种基层民众组织的建立为连坐制的实行提供了保障。若什伍之中有一人犯罪,则什伍中其他人连带受罚,鼓励告奸,告奸者,与斩首者一样一同受奖赏,藏匿不告者则要受腰斩之刑。以前学者对于秦汉连坐制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出土的秦代云梦秦简和睡地虎秦简和其他书简来展开,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秦代连坐制度,对汉代连坐制度只是略有提及,主要是现存史料文献对于汉代连坐制度的记载太少,我们只能通过史记 、 汉书 、居延汉简的其他一些记载并结合秦代连坐制度去推断汉代连坐制度的一些内容。1983 年出土的张家山汉简的刊布,为我们研究汉代连坐制度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出土汉简中的二年律令记载了汉高祖五年至吕后二年西汉前期所颁布的一系列律令,二年律令对于西汉前期所实行的连坐制度有较详细的记载,这对于我们研究西汉前期连坐制度有很大帮助和推动作用,下文我们将借助张家山汉简的文牍记载和相关文献资料来具体分析下西汉前期的连坐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研究的原因和意义 连坐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其影响深远,历时长久,直到清末改革才在众人呼吁下废除,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就离不开对于连坐制度的研究,对于秦代连坐制度,现代学者普遍持批评态度,认为秦代的连坐制度是落后的、野蛮的、残酷的,认为它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元凶之一,但是他们忽略了连坐在建立之初对于安定社会、加强民众控制和巩固统治方面的积极意义,只是后来统治者把它变成其残酷统治的帮凶,变成野蛮残酷的代名字。对于连坐制度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待,既要看到连坐制度的优点,也要看到连坐制度的不足。对于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对于我们现代立法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古代法治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也能为现代社会的法治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集中于以下四块: (一)古代连坐制度的含义及其起源。笔者先对连坐制度的含义做定义,然后研究了连坐制度的起源和确立,最后对西汉前期连坐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结合以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西汉前期连坐制度的类型和适用范围。笔者主要通过对西汉前期五种主要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的分析来展开,详细分析西汉前期连坐制度。 (三)关于对连坐制度的思考。本块主要分析连坐制度在其建立之初所起到的积极意义以及连坐制度的罪行及对其思考。 (四)结语。通过上文对连坐制度的研究,探讨对连坐制度研究的意义,发表自己看法。 研究的主要思路 对于本文的研究的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讨论了连坐制度的含义及其起源,这些都是问本文的主题“西汉前期连坐制度”的研究做铺垫。其次,讨论了西汉前期连坐制度的具体类型和适用范围,对西汉前期连坐制度做详细的分析。再次,研究了连坐制度在其建立之初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组织实现其社会管理只能以及对于政府加强对社会基层组织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然后分析了连坐制度的罪行及对连坐制的思考。最后,结语部分是关于研究连坐制度对于我们现代立法工作开展的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通过这四个步骤来衔接展开,来完成对西汉前期连坐制度的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研究中国古代连坐问题的著作很少,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以搜索到题名中含有连坐制度字样的文章共计 39 篇,其中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27 篇,硕士论文 10 篇,博士论文 1 篇。从发表时间上看,发表于 XX 年以后的占到 21 篇,XX 年到 XX 年 11 篇,XX 年以前 7 篇,上述文章中毕业论文 11 篇,占了已发表文章的28%,各类期刊已发表文章 27 篇,占了已发表文章的 72%,从上述数据看,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对于古代连坐制度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按照分析方法,学者对于连坐制度的分析主要分类为三类类:第一类是主要研究一个时期连坐制度的具体连坐类型,如山西大学李伟所写唐代连坐制度初探和西北大学杨利锋所写秦汉连坐制度初探 ,这类文章以一个具体时期为切入点,对连坐从制度和实践角度进行探讨,并考察其社会基础、目的、功能和实效。第二类是主要研究整个古代连坐制度,如浙江工商大学方式所写试论中国古代的连坐制度及其影响和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院崔淳所写对中国古代连坐制度的社会文化分析 ,这类文章从连坐制度的确立谈起,然后谈到各个时期发展变化,和当时社会文化,从整体角度探讨连坐制度。第三类是通过古代连坐制度来引申现代的法律制度,如梁剑兵所写为什么说 “高空抛物连坐”是恶法 ,此类文章主要是通过古今法律比较来印证其观点。 从内容上看以研究秦代连坐制度和唐朝连坐制度为主,主要是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中,关于这两个朝代连坐制度的记载较多,对于汉代连坐制度只是有所提及,并无专门研究著作。还有就是把古代连坐制度同现代法律放在一起研究,通过把连坐制度与现代法律放在一起,探讨其合理性,比如民法中对高空抛物致人损伤的处罚、食品安全方面责任等,此类文章中,对于连坐制度只是叙述和对比,并无专门研究。 关于秦汉时期连坐制度的研究,很早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但那时由于文献较少,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而且以前学者对于秦汉连坐制度的研究,由于记载汉代法律制度的文献很少,导致其学者大多侧重于秦朝连坐制度的研究,专门研究汉朝连坐制度的文章很少, “张家山汉简”的出土,为学者们研究西汉 前期连坐制度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便于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很多以前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浙江工商大学方式在其所写的试论中国古代连坐制度及其影响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应该就其自身所犯的过错,在其理性所能够预期或者应当预期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罪责自负” ,而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不仅完全背离、抵触现代的刑法原则和刑法理论,也为宣扬“仁者爱人”孔孟儒教所不容。2然后他写到了连坐制度的源起、连坐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后来各朝各代的发展,详细分析了连坐与亲亲相隐的矛盾,连坐制度完全与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人伦”相违背。然后分析得出连坐中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封建法制灭亡的原因之一,然后谈到连坐制度对今天的影响。西北大学杨利锋在其所写秦汉连坐制度初探一文中,他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连坐”的概念界定,连坐的渊源和连坐制度的确立,连坐制度的主要内容,然后谈到了了连坐制度的主要罪行,盛行原因及其反思。其认为连坐制度长久存在的原因是认为它在官吏、百姓亦或是家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力与统治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