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_第1页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_第2页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_第3页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_第4页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篇一: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论: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从今展望古代,在以前,无论是身处东方的中国,还是处于西方的其他地区,都有过一段历史,即:社会是封建制的。 何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在中国,我认为西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众所周知,夏朝乃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由禹所建立的,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而由于夏朝没有具体文字的记载,所以它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获知,但我们知道,是禹的儿子启,建立军队,创立刑法,最终掌握大权,是禅让制更替为世袭制。而社会也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 ,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 1600年公元前 1046 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 ;第二阶段是“早商” ;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 17 世 31 王,延续 600 年时间。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 (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经历 17 代 31 个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而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所以,它肯定也不是封建时代的典型,而只是到达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秦朝(前 221前 206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公元前 230 年到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齐、楚、赵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他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而郡县制是指的一种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的总称。郡县制中的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而封建制是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封地是由各个封主自己统治的,而不是像郡县制那样只拥有地区的财政收入,而没有实质性权力。都是由中央集权。所以秦朝的封建制 我认为是有名无实的。所以只有周朝,我认为它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封建”的本义应是指“封土建国” ,西周的社会正是这样的。周天子因为掌握着极大的疆土,所以难以去管理疆土本身,很容易被外地所入侵。所以,周天子就把他的领土按照宗法制的排列,大小不一的将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自由发展,并帮助自己守卫疆土。他们拥有地方的统治权,但也必须听从周天子的领导。而领土的权力就涉及到大宗、小宗的观念。如果将周天子比喻成大宗,那各位诸侯就是这大宗里面的小宗,他们是受大宗的管理的。而把各个诸侯当成大宗,那他们封地下面的卿大夫就是小宗,得听从大宗的管理,诸如此类规则管理下去。它的关系是锁链式的,大换套小环,所以他能实行整体管理。 中国的封建制(西周)的主要特点: :它是基于宗法制的 宗法制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由诸侯其他的儿子的儿子被分封为。而在分下去就只能成为平民了。他们的的等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平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 (奴隶除外)领 主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它是中国封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没有宗法制的铺垫,那么。分封制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因为当天子把封底分封给领主时,往往会因为权力的大小的混乱而内斗起来,到那时,整个王权不但没受到稳固,还会受到波及。:封地的状况 每个领主在封建时代都拥有对自己封地的绝对统治权。主要体现在平民身上。我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平民,大部分都是自由的,是拥有自己的人身权利的,他们需要唯一为国家做的事:一是在有战乱的时候需要成为士兵去打仗;二:是在西周盛行的井田制上。井田制是说因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耕地被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所有的耕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平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让平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在西周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虽不能算完全自由,但他们只要完成对公田的耕种和上缴一些贡品,他们其他的生计照样能够维持。 我认为以上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些主要的特点。 再来把目光转向西方。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约公元476 年公元 1453 年) 。我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封建制度,首先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以及异处的。如:(由于前面讲了关于中国的封建制度, 所以后面的比较会主要说明西方封建制度的情况)注:若分项中没有“同” ,则我认为只有异处。 :领主给予下属领地的分封方式 同:他们首先都需要自己的属下忠于自己,会为封主本身夺得利益,也会在战争中帮助封主保卫自己的领地。获得封地的人也能自己成为领主,给予别人自己封地里的一块地方,让那个人为自己效忠。 异: 中国是因为宗法制,所以基本上是由血缘关系来分封的。这样有些有才能的人有可能会因为自己出身的地位卑微而最后怀才不遇。 而西方封建制则大大不同,他们虽然也是给予下属封地,但在当时,他们主要实行的是契约封建制,因为当时主要是下属对封主的依附是以签订自由契约的形式建立的它不一定是像宗法制那样,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来分配的。我认为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针对契约封建制。好处在于,它不受血缘的严格控制,他能让封主本身自己来抉择,这就使一些无用之人被这一现象所筛去,能使下属的能力比血缘来分封的平均能力肯定是要高出许多的。这可以让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极大的显现出他们的价值,而中国的宗法制一定程度下是不行的。坏处在于会使管理变得更加混乱、变得不成体系。 :等级制度的划分 同:无论中方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的对于封建制度的等级 篇二: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 “封建”看似相同的概念,在中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却呈现出实则相异的局面。过去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是指先秦时期分封诸侯的社会制度,即春秋时期“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分封制。英语中的“feudal society”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各自管理自己辖区的社会状态,既不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之意,也不是我国古代两千年来“皇帝和地主老财当家的社会” 。实际上,关于“封建制”的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最狭义的理解,指的是采邑制,这也是西欧人较早时期的定义。在此意义上,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与中国西周时期的封建制相同;比上述稍微大一些的理解是采邑制和领主制,即以采邑制为前提,以封君封臣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因而,中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共性也有个性;到马克思时,他在第二种理解基础上加了农奴制的含义;到了列宁,则用“封建制”指代一切前资本主义时代。这里,主要从“采邑制和领主制”基础上的封建制意义上来具体比较中世纪中西方的封建制,它们之间既有共同性,更有差异性。 西欧的封建制,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在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在古罗马隶农制自然经济和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在其带来的王权有限制度、亲兵队制度和农村公社制度的直接动因催发下,形成的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实行的上下相互约束的契约关系,使双方在政治上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同时,依赖暴力迫使农民农奴化,又使土地所有者与租种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人 身依附关系。西欧封建制在 11 世纪15 世纪为兴盛时期,待到 15 世纪16 世纪欧洲则开始进入所谓“资本主义时代”,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了。中国的封建制,就其与西方的“采邑制”和“封君封臣制”相似的“封土建制、封邦建国”而言,主要是指西周初年实施的大规模的“土地井田制”和随后取代“藉田”的“相地而衰征”等相关土地政策,造成了与西方相近的土地非公有或国有,而是由各级贵族所有的土地地主私有制社会。因而,有人也将中国的封建制称作“地主制社会” 。中国的封建制在春秋战国之际开始逐步瓦解,秦统一全国后全面实行的郡县制,取代西周以来的封建制,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一、中西封建制的相似或相关性 正是因为中西封建制虽然都有特殊的历史存在原因,但相似的封土制和人身隶属关系,使二者在学理上既有一定的可比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自然经济的背景。中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均脱胎于自然经济。古罗马的隶农制自然经济为西方中世纪封建制的建立提供了经济上的历史渊源,与此相对应,中国原始社会以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则为西周初年的井田制奠定了基础。 氏族社会的前提。古罗马的文化虽然达到了空前的鼎盛,但进入封建社会的契机却得益于来自原始社会的“野蛮人”日耳曼人的入侵,正是他们未开化的氏族习俗和制度为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的发展注入 了新鲜的血液。如亲兵队制度实行的首领与亲兵之间的契约关系,成为以后西欧封建骑士制、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形成和兴盛的萌芽,农村公社制则是封建城市、行会和议会的源头。相对于西方,中国来自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则成为封建制社会家族制和宗法制的起源。 封土基础。欧洲中世纪,君主为了让下级武士为他承担各种义务,便把土地分封给下级。而各级贵族又出于同样的原因把国王分配的土地进一步层层分封,只留下一部分作为自己的领地(领主把领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作自留地,其余的部分作为份地分给农奴, 以换取他们提供的劳役或实物地租) ,从而形成一种“封建领地”被逐层占有的金字塔形的封土关系。中国古代的封土建制、封邦建国,指的不仅仅是天子封疆裂土以建诸侯,还包括诸侯在其国内又继续分封兄弟子侄以为卿大夫,使卿大夫亦皆有私土家臣,大夫之下还可以分封有土之士。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之在土地关系上层层分封、互相隶属。大规模“封土”主要发生在西周建国初年。 附庸关系。在封土的经济基础上,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所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依此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由此形成相应的金字塔形的隶属关系。这种附属关系是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相互承担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领主除给予附庸封地作为其武器、衣食等之外,还有保护附庸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而附庸则必须宣誓效忠于领主并向领主履行 诸种义务,大致包括随领主征战、协助领主处理行政和司法等事务、遇领主有特殊事情(如领主被俘需赎金赎身、领主之儿女婚嫁等) 时捐献款项等。与此相类似,中国中世纪的封建制也存在着这种附庸关系。诸侯之于天子负有进其贡献和共同征伐、出兵勤王的义务。这种等级隶属关系,作为一种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关系,既有着亲缘关系的纽带,又带着政治关系的性质。也就是说,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是政治上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政治关系多是以血缘或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二、中西封建制的不同特点 由于中西方封建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同是封建制,双方在共同性的基础上,又有着各自特殊的历史特点: 历史渊源。中国先秦的封建是自上而下实行分封,而西欧中世纪的封建是自下而上拥戴国王;中国先秦的封建到秦汉以后被大一统帝国所取代,而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在西罗马帝国瓦解以后才出现。 经济关系。西方土地所有者与耕种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双方彼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附庸必须遵守封建契约中规定的各种应尽义务,否则就是犯了“大罪”,有可能失去采邑(封地) 。而如果他能履行义务,其采邑(封地) 即可父子相传,领主不得无故收回。同样,如果领主不能尽到保护附庸的责任,或对附庸不公平,附庸就可宣布解除对领主效忠的誓言。这种契约关系造成了双方经济上的独立性,贵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庄园,以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就连皇上也不例外。中国则不然,封土制双方是一种绝对的等级隶属关系,下级必须 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上级则可以任意取消下级的责任权。附属方除承担打仗勤征外,还须交纳一定的粮食、禽兽等等,以供领主挥霍消费,即作为上方的领主并没有经济独立权,具有依附性。所以,有“聚敛贡城阙”的说法。文化传承。西方的封建制发端于日耳曼人入侵。蛮族的侵入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给紧跟其后的封建制造成难以避免的历史文化断裂。而中国古代封建制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豫西晋南的陶寺文化(距今约 3900 年4500 年) 。它所具有的中原早期文明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使得早在夏商时期,中央王朝就开始向控制区域内外施加文化影响,营造出文化及信仰上的向心格局。西周封建制出现后,虽有东周涣散割据之势,但周王政权以“天下共主”为精神的周礼核心文化,不但巩固了“周文化圈”的向心结构,并且开始形成一种对民族的认同以文化为主要标准的认同观。 政权制度。西方的贵族受爵封地,受封贵族一般没有明确的行政权和兵权,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国王和教会手中。但由于国家制度权力的多元化,附庸制不过是土地和兵役间的交换,各级领主庄园则是相对独立的权力单元。这种相对松散的“契约关系”,使得君臣之间纯粹是个人关系,双方地位相对平等,缺乏国家统治特有的强制性,很大程度上造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也就是所谓英国贵族“手里攥着扎紧国王钱袋的那根绳子” 。于是,政权和经济暗中合一,一个领主庄园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权力共同体。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可以对中国封 篇三: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500 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 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更迭更依靠血统。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西欧君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君主出现绝嗣的情况非常常见。于是就会在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方贵族中产生新的君主。甚至跨国的政治联姻会产生某君主同时成为几个国家君主的情况。比如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和卡斯蒂利亚女王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孙子,还有其它几个国家的王室血统。他后来同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但是即使是这样,他并不能把这些国家统合成一个国家,因为他的王位只是重叠了,相当于他“身兼数职” 。他死后,这些职位仍然会分别选择继承人。这就是西方君主和中国君主的一个很大区别。西方是贵族中产生君主,而中国是英雄人物成为皇帝,与他相关的人才会成为贵族。 第五,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依附国家存在的,宗教权力从来没有超越过世俗权力。即使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尊崇地位的基础也是皇帝和国家。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宗教马上陷入灭顶之灾,如历史上几次“灭佛”之举都使宗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能与“天子”抗衡的宗教领袖。 但西欧基督教社会,教皇的权威一度是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的。教会和皇室的权力斗争贯穿在中世纪历史的始终。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就很有意思。教皇以开除教籍的手段逼迫亨利四世低头,亨利四世在当时也算是很有能力和势力的君主,也不得不跪在雪地里请求教皇的饶恕。因为一旦真的被开除教籍,不但他自己皇位马上不保,其它基督教国家也可以堂而皇之以讨伐异教的旗号联合起来对他宣战。但是亨利四世在暂时隐忍之后也找机会放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另立了一个教皇。他们两人的争斗是中世纪教权和皇权之争的一个缩影。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对西欧国家的强大控制才逐渐瓦解。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形相近而神迥异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 。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却不是这样,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越低,人数越多,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在这个统治结构内部,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土(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但是,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所以,西周初期,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光荣。从一份公元 10021023 年的有关诺曼底征服前的英国社会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得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如果一个武士发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这就是说,在当时,财产和武艺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主要依据,跟血统关系不大,很多国王的侍卫,最后发展成为贵族。因此,在西欧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另外,西欧封建社会没有中国封建社会那严格的宗法制度。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死后,帝位由儿子路易(814840)继承。路易的儿子们彼此争权夺地,甚至对父亲发动战争。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把国家瓜分了。长子罗退耳虽然继承帝号,但没有得到整个国家。 第三,西欧封建制度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臣下从领主那里得到一块采邑,成为领主的附庸,同时必须为领主服兵役和履行其他一些附庸应当履行的义务。附庸不能履行义务或者附庸死掉,领主有权收回采邑。另外,领主对其附庸需要奉行公平原则,并且尽力“维护” 、 “保护”附庸。否则,附庸可以废止契约,离开采邑,另择领主,或上诉国王。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上下级之间没有相互义务的封建契约。下级只对上级有义务,而上级对下级没有什么约定的义务。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支配和决定权力。所以, “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 。第四,西欧各国的封建国王,他的经济来源要靠他自己的庄园。所以当时有“国王靠自己生活”的说法。中国西周天子靠全国臣民养活, “聚敛贡城阙” ,各诸侯国都要给他纳税、贡献、服役。 第五,西欧封建制度的初期,采邑是不世袭的,后来才出现世袭制度。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世袭的,由嫡长子继承。 第六,西欧各封建国王想控制,但不能控制伯爵,于是,它们利用宗教,在每个伯爵领地内建立能与伯爵竞争的权威。任命主教或修道院长,建立具有特权的宗教特区,主教和修道院长受国王保护。伯爵及其附庸禁止进入这些拥有豁免权的宗教特区,不能在宗教特区征收税金、施行法律。后来,随着教会势力的膨胀,在欧洲出现教皇的权力凌驾于国王权力之上的现象。在中国,从周秦到明清,宗教只能依附于政权,绝对没有出现宗教权力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的现象。 综上所述,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根本不是一码事。用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去比附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或许有概念错位之嫌,但由于现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封建意识等等,有关封建的概念用的非常之多。所以,封建的这层涵义,我们也必须了解。 探索与争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反映的封建等级关系?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也是导致西欧在封建制度初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适合于西欧大陆,英国则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 。 什么叫等级君主制?为什么英、法两国都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 (1)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