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包膜rna病毒ppt课件_第1页
有包膜rna病毒ppt课件_第2页
有包膜rna病毒ppt课件_第3页
有包膜rna病毒ppt课件_第4页
有包膜rna病毒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RNA病毒DNA病毒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其他粘病毒 :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的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n 流感大流行n 第一次在 1918年的欧洲大陆 ,死亡人数高 达 2000万 .n 1946-1947 H1N1n 1957-1958 H2N2n 1968-1969 H3N2生物学性状n 形态与结构n 形态 球形( 80120nm )丝状、杆状、长短不一n 结构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核心及核蛋白组成RNA核蛋白 ( NP)RNA多聚酶( PA 、 PB1、 PB2 ) RNA 被 NP包绕呈螺旋对称特点1. RNA分节段甲、乙型 8个节段,丙型 7个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亚型2.NP具有型特异性A型 甲型流感病毒B型 乙型流感病毒C型 丙型流感病毒包膜及刺突刺突 病毒编码的糖蛋白,有两种血凝素( HA) 呈柱状凝集红细胞 血凝现象,鉴定病毒(定性)吸附宿主细胞 与受体结合抗原性 相应抗体 中和病毒抑制血凝(定型)神经氨酸酶( NA) 呈蘑菇状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 抗原性 非中和抗体包膜双层结构 内层 基质蛋白( MP)也具型特异性外层 脂质双层(源于宿主细胞膜)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 ( -) SSRNA核蛋白( NP)RNA多聚酶基质蛋白 (M蛋白 ): 具型特异性包膜:刺突 血凝素 HA神经氨酸酶 NAM1,M2分型与变异分型n 根据 NP、 MP、分型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发生变异) 甲( A)型 大流行 ,乙( B)型 局部暴发, 致病性低 ,丙( C)型 婴幼儿(病情轻微, 抗原稳定)n HA与 NA抗原性均易发生变异n 根据 HA、 NA抗原性将甲型分亚型( HA 1-15、NA 1-9)n 流感病毒命名法型别 /宿主种别 /分离地点 /序号 /年代( H、 N亚型)如 A/马 /黑龙江 /1/98( H3N8)。 如宿主是人就不必写出, n 变异 HA与 NA的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n 抗原性漂移 抗原结构发生经常性, 逐步的连续改变v 原因: HA或 NA基因发生突变或人群免疫力选择造成的v 特点:变异幅度小( 1%),属于量变(亚型内变异)v 结果:引起小规模流行( 1-3年)n 抗原性转变 突出的、激烈的、不连续的改变, 形成新的亚型v 原因: HA和 NA的基因突变或重组v 特点:变异幅度大( 20-50%),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v 结果: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造成大规模流行(10-15年)培养特性鸡胚初次分离 羊膜腔传代 尿囊腔无 CPE,用血凝证实增殖(定性)用血凝抑制(定型)细胞培养 猴肾、狗肾细胞动物 雪貂、小鼠抵抗力弱 56 30min灭活抵抗力 抵抗力弱n .对热比较敏感: 5630min 灭活,n 6010min, 6570 只需几分钟灭活n 2.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04 可存活数周 , -70 可长期保存 .n 3.对干燥、紫外线、脂溶剂、氧化剂酸等敏感。阳光直射 4048h可失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n 传染源: 患者(发病 2-3天传染性最强), 隐性感染者n 传播途径: 飞沫经呼吸道n 致病机制:病毒局部增殖(不入血) 细胞变性坏死、纤毛脱落 扩散至下呼吸道, 引起病毒性肺炎n 所致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n 潜伏期: 1-2天n 发病期:n 局部症状 :上感症状n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n 并发症:继发细菌性感染, 可死亡n 免疫性:同型短暂免疫力( 1-2年)三型交叉保护,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流行期 根据典型症状 作临床诊断 实验 室检测新变异株1病毒分离2 血清学诊断3 快速诊断微生物学检查n 病毒分离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n 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n 抗原检测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n 分型鉴定核酸杂交、 PCR、序列分析防治n 降低发病率n 接种疫苗 流行株或灭活、亚单位疫苗n 干扰素n 中草药、抗生素第二节 副粘病毒特点1、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150300nm)2、单股负链 RNA, 但不分节段,抗原性稳定3、刺突两种HN蛋白 具有 HA和 NA 作用F蛋白 溶血和细胞融合作用4、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 CPEn 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均经呼吸道感染一、麻疹病毒是儿童急性传染病麻疹的病原体生物学性状n 形态: 为球形, 120-250nm包膜刺突n H 只凝集恒河猴 RBCn F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胞浆、核内嗜酸性包涵体n 细胞培养: 可见 CPE(多核巨细胞)和包涵体n 抗原稳定 ,只有 1个血清型麻疹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致病性与免疫性n 传染源: 急性期病人n 传播途径: 飞沫、鼻咽分泌物,也可间接接触传播n 致病机制: 靶细胞 CD46(除 RBC外)局部增殖 入血 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全身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病变所致疾病 麻疹n 潜伏期: 1-2W n 前驱期: 发热、卡它症状(鼻、眼), Kopliks( 2-3天)n 发疹期: 发热第 4天出疹,全身红色丘疹,全身症状加重( NS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并发症(肺炎、脑炎),死亡n 恢复期: 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 10-14天)n 慢发病毒感染: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 缺陷病毒n 免疫力牢固Koplik spots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由于 症状典型、出疹规律,一般无需实验室检查(可用于不典型病例)n 病毒分离n 血清学检查n 防治n 减毒活疫苗接种 预防n 丙种球蛋白 紧急预防二、腮腺炎病毒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儿童)n 球形,刺突n HN 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