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_第1页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_第2页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_第3页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_第4页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农民是“六五”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基本国情就决定农民应该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在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再加之广大的农民工的出现,急需对农民加强普法和对农村依法治理,农民作为普法对象之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六难” 。一是认识一致难。部分干部认为农村老百姓学法后,常常“法为我所用” ,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法律,造成基层干部工作难,难管理,因此对普法工作抱着应付态度,仅购买上级部门要求必购的普法教材,有的还不一定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群众认识一致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对少数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不依法办事现象十分不满,有些人甚至认为“打官司不如打关系” ,由此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对学法的抵触情绪。二是居住分散组织集中难。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又加之有部分农民常年出外打工,难以集中进行普法教育。三是文化低层施教难。解放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员仍然存在相当比例。这部分人因缺乏法律知识,往往崇尚武力解决问题,极易引发各类案件,是我们普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是劳力输出人员参学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闯市场,外出务工经商已经成为时尚。这些外出人员一般都是十二月回家过年,过年后就又出外打工,很难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学习。而对这部分人员如不加强普法教育,又将有可能影响劳务输入地的社会稳定。五是经费保障难。大部农村普法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地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列入了财政预算,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甚至是“空头支票” 。一些乡镇的普法费用靠领导临时审批,这就导致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没有经费而难以开展的现象。六是时间安排难。农忙时,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又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挣钱,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这就造成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难安排。以上是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意识,影响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我国封建制度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导,在法与人,法与道德的关系上,强调“有治人,无治法” 、 “为政在人” 、 “德主刑辅” ,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体现出“人治大于法治” ,法治只是人治的辅助手段。由于长期以来“人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使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学用脱节,执法不公的不良现象,挫伤了人民群众学法的积极性。诚如一些农民群众所讲的“经是好经,只是让有些和尚念歪了” 。三是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开展。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没有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而采取新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而依然沿用上大课,照本宣科等传统方式,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四是农村人口文化低,也制约了农村普法水平的提高。针对农村普法的现状,我们深知农村普法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应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多动点脑筋,多想些办法,创新形式,抓住重点,选准时机,增强农村普法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和通俗易懂的效果。毛泽东主席曾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不抓不行,势在必行。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拟就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需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围绕一个目标。农村普法的目标,就是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努力做到使广大农民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农村干部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从而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努力创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二,突出两个普法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着重抓好乡镇干部,执法人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的学法用法。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一家有个“法律明白人” ,这个家庭就少有违法违纪成员,一个村的“两委”干部是“法律明白人” ,这个村的治安就稳定。基于这种认识,我想在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都要把新任“当家人”的法律培训提高到首要位置。培训方式是灵活多样,比如为其编写一本农村实用政策法律手册 ;为新任“两委”成员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卡,使其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二是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组织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 、 土地管理法 、 婚姻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力求让这些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组织普法专业人员编写法律宣传提纲,结合当地的突出问题进行以案说法,以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有效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农民空闲时间和农闲季节,每年集中搞一次“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二是开展“抓两头,促中间”的普法帮教活动。组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学好法律知识,做“法律明白人” 。这对于带动青壮年农民学法用法,妥善处理农民之间的法律纠纷,促进依法治村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开展“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把法制图片,法制文艺,法治教材送到广大农村,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中受到教育。第四,运用好四个普法载体,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运用培训开展普法宣传。二是运用广播电视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的普及,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使农民每天都能看到法治节目,感受颇深。各地广播电视台要开辟法制节目的专题或专栏,选择本地的案例以案说法,吸引群众观看,从而达到自然直观的教育效果。三是利用各类专栏,板报开展普法教育。农村的板报,专栏贴近群众,极易为群众所接收。四是通过其它载体进行普法宣传。现在乡有党校、村有婚育学校,这些场所都是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第五,采取五项措施,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一是集中上大课,由乡镇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为各村“法律明白人”讲授业务知识;二是普法讲师团为各乡镇举办巡回法制讲座,讲授法律法规;三是结合观摩组织座谈讲座;四是集中考核考试,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五是实行公检法三机关包乡镇,对乡镇、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法律培训,经过培训,使广大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讲能力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六,全力打造“六个一”农村党员学法平台。“一中心” ,即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各行政村党员服务中心便民利民的特点,积极进行民主法治制度宣传和法律援助服务,要在中心内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点,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人员长期下村,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做好辅导工作。 “一点” ,即党员教育活动点。各村每月应有党员教育活动日,通过组织收看电教片,学习普法读本,组织讨论等形式,对村级党员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听取党员对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动更多的公民学法知法守法。 “一网”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依靠这一载体,因需施教,分类指导相继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农村普法。 “一校”即农村党校,各村依托基层党校,定期邀请普法讲师团成员和部门专家就法治建设,劳动法,出租房屋管理,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教育。 “一室”即图书室。在完成图书室基本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上级发放,出资购买等多种途径,增大存书存放量,以满足党员群众自主学法的需求。 “一窗”即法制宣传窗。在村级办公室,下属各自然村设置法制宣传窗,使其成为分布最广,村民最喜欢看的法制教育平台。第七, “七进乡村” ,打造法制宣传新品牌。一是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进乡村。将法制宣传日常化,在重大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周,宣传日期间,组织律师,公证员,法援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定点包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二是法制文艺进乡村。组建文艺演出团体,诸如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大秧歌队,皮影团体等,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空余时间,深入乡村民间开展法制类文艺演出活动。三是法制文化进乡村。乡、村两级政府部门都要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栏,并不断更新法律法规宣传内容,设立法律图书专柜。放映法制类影片,让农民群众在欢乐中接受法律宣传教育。四是发动大学生送法进乡村。大学生定期到农村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讲法制课,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政府部门为大学生们提供场所和服务平台,共创双赢普法效果。五是法律志愿者服务进乡村。组织政法系统的青年志愿者,律师协会会员等进乡村,广泛开展以维权服务,心理咨询,法制专题讲座为内容的专项活动。六是法制单位创建进乡村。以“民主法治乡村”为载体开展各种法制创建达标活动。把“党的知识学一学,政策法律讲一讲,发展思路理一理,实用技术传一传,致富本领带一带,贫困群众帮一帮,邻里纠纷劝一劝,文明村风抓一抓” 。七是“一信一册一卡”进乡村。针对农村普法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内容难理解,效果难显现等问题,分类向农村发送“一信一册一卡” ,即一封普法信,一册维权指南,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首次将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这是向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封建社会一种愚民政策,随着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农民被列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一些传统的东西将被彻底打碎。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壮举。以民生所关注的,群众急需解决的,老百姓最需明白的为普法重点内容,加强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牢固的基础。让我们在卓有成效的“五五”普法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勇于创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努力工作,在“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抓住农村普法工作这个“重中之重”而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基本国情就决定农民应该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在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再加之广大的农民工的出现,急需对农民加强普法和对农村依法治理,农民作为普法对象之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六难” 。一是认识一致难。部分干部认为农村老百姓学法后,常常“法为我所用” ,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法律,造成基层干部工作难,难管理,因此对普法工作抱着应付态度,仅购买上级部门要求必购的普法教材,有的还不一定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群众认识一致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对少数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不依法办事现象十分不满,有些人甚至认为“打官司不如打关系” ,由此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对学法的抵触情绪。二是居住分散组织集中难。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又加之有部分农民常年出外打工,难以集中进行普法教育。三是文化低层施教难。解放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员仍然存在相当比例。这部分人因缺乏法律知识,往往崇尚武力解决问题,极易引发各类案件,是我们普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是劳力输出人员参学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闯市场,外出务工经商已经成为时尚。这些外出人员一般都是十二月回家过年,过年后就又出外打工,很难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学习。而对这部分人员如不加强普法教育,又将有可能影响劳务输入地的社会稳定。五是经费保障难。大部农村普法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地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列入了财政预算,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甚至是“空头支票” 。一些乡镇的普法费用靠领导临时审批,这就导致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没有经费而难以开展的现象。六是时间安排难。农忙时,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又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挣钱,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这就造成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难安排。以上是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意识,影响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我国封建制度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导,在法与人,法与道德的关系上,强调“有治人,无治法” 、 “为政在人” 、 “德主刑辅” ,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体现出“人治大于法治” ,法治只是人治的辅助手段。由于长期以来“人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使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学用脱节,执法不公的不良现象,挫伤了人民群众学法的积极性。诚如一些农民群众所讲的“经是好经,只是让有些和尚念歪了” 。三是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开展。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没有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而采取新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而依然沿用上大课,照本宣科等传统方式,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四是农村人口文化低,也制约了农村普法水平的提高。针对农村普法的现状,我们深知农村普法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应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多动点脑筋,多想些办法,创新形式,抓住重点,选准时机,增强农村普法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和通俗易懂的效果。毛泽东主席曾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不抓不行,势在必行。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拟就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需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围绕一个目标。农村普法的目标,就是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努力做到使广大农民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农村干部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从而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努力创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二,突出两个普法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着重抓好乡镇干部,执法人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的学法用法。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一家有个“法律明白人” ,这个家庭就少有违法违纪成员,一个村的“两委”干部是“法律明白人” ,这个村的治安就稳定。基于这种认识,我想在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都要把新任“当家人”的法律培训提高到首要位置。培训方式是灵活多样,比如为其编写一本农村实用政策法律手册 ;为新任“两委”成员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卡,使其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二是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组织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 、 土地管理法 、 婚姻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力求让这些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组织普法专业人员编写法律宣传提纲,结合当地的突出问题进行以案说法,以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有效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农民空闲时间和农闲季节,每年集中搞一次“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二是开展“抓两头,促中间”的普法帮教活动。组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学好法律知识,做“法律明白人” 。这对于带动青壮年农民学法用法,妥善处理农民之间的法律纠纷,促进依法治村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开展“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把法制图片,法制文艺,法治教材送到广大农村,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中受到教育。第四,运用好四个普法载体,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运用培训开展普法宣传。二是运用广播电视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的普及,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使农民每天都能看到法治节目,感受颇深。各地广播电视台要开辟法制节目的专题或专栏,选择本地的案例以案说法,吸引群众观看,从而达到自然直观的教育效果。三是利用各类专栏,板报开展普法教育。农村的板报,专栏贴近群众,极易为群众所接收。四是通过其它载体进行普法宣传。现在乡有党校、村有婚育学校,这些场所都是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第五,采取五项措施,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一是集中上大课,由乡镇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为各村“法律明白人”讲授业务知识;二是普法讲师团为各乡镇举办巡回法制讲座,讲授法律法规;三是结合观摩组织座谈讲座;四是集中考核考试,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五是实行公检法三机关包乡镇,对乡镇、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法律培训,经过培训,使广大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讲能力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六,全力打造“六个一”农村党员学法平台。“一中心” ,即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各行政村党员服务中心便民利民的特点,积极进行民主法治制度宣传和法律援助服务,要在中心内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点,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人员长期下村,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做好辅导工作。 “一点” ,即党员教育活动点。各村每月应有党员教育活动日,通过组织收看电教片,学习普法读本,组织讨论等形式,对村级党员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听取党员对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动更多的公民学法知法守法。 “一网”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依靠这一载体,因需施教,分类指导相继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农村普法。 “一校”即农村党校,各村依托基层党校,定期邀请普法讲师团成员和部门专家就法治建设,劳动法,出租房屋管理,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教育。 “一室”即图书室。在完成图书室基本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上级发放,出资购买等多种途径,增大存书存放量,以满足党员群众自主学法的需求。 “一窗”即法制宣传窗。在村级办公室,下属各自然村设置法制宣传窗,使其成为分布最广,村民最喜欢看的法制教育平台。第七, “七进乡村” ,打造法制宣传新品牌。一是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进乡村。将法制宣传日常化,在重大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周,宣传日期间,组织律师,公证员,法援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定点包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二是法制文艺进乡村。组建文艺演出团体,诸如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大秧歌队,皮影团体等,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空余时间,深入乡村民间开展法制类文艺演出活动。三是法制文化进乡村。乡、村两级政府部门都要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栏,并不断更新法律法规宣传内容,设立法律图书专柜。放映法制类影片,让农民群众在欢乐中接受法律宣传教育。四是发动大学生送法进乡村。大学生定期到农村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讲法制课,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政府部门为大学生们提供场所和服务平台,共创双赢普法效果。五是法律志愿者服务进乡村。组织政法系统的青年志愿者,律师协会会员等进乡村,广泛开展以维权服务,心理咨询,法制专题讲座为内容的专项活动。六是法制单位创建进乡村。以“民主法治乡村”为载体开展各种法制创建达标活动。把“党的知识学一学,政策法律讲一讲,发展思路理一理,实用技术传一传,致富本领带一带,贫困群众帮一帮,邻里纠纷劝一劝,文明村风抓一抓” 。七是“一信一册一卡”进乡村。针对农村普法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内容难理解,效果难显现等问题,分类向农村发送“一信一册一卡” ,即一封普法信,一册维权指南,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首次将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这是向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封建社会一种愚民政策,随着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农民被列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一些传统的东西将被彻底打碎。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壮举。以民生所关注的,群众急需解决的,老百姓最需明白的为普法重点内容,加强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牢固的基础。让我们在卓有成效的“五五”普法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勇于创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努力工作,在“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抓住农村普法工作这个“重中之重”而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基本国情就决定农民应该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在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再加之广大的农民工的出现,急需对农民加强普法和对农村依法治理,农民作为普法对象之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六难” 。一是认识一致难。部分干部认为农村老百姓学法后,常常“法为我所用” ,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法律,造成基层干部工作难,难管理,因此对普法工作抱着应付态度,仅购买上级部门要求必购的普法教材,有的还不一定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群众认识一致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对少数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不依法办事现象十分不满,有些人甚至认为“打官司不如打关系” ,由此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对学法的抵触情绪。二是居住分散组织集中难。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又加之有部分农民常年出外打工,难以集中进行普法教育。三是文化低层施教难。解放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扫盲”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员仍然存在相当比例。这部分人因缺乏法律知识,往往崇尚武力解决问题,极易引发各类案件,是我们普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是劳力输出人员参学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闯市场,外出务工经商已经成为时尚。这些外出人员一般都是十二月回家过年,过年后就又出外打工,很难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学习。而对这部分人员如不加强普法教育,又将有可能影响劳务输入地的社会稳定。五是经费保障难。大部农村普法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地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的虽然列入了财政预算,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甚至是“空头支票” 。一些乡镇的普法费用靠领导临时审批,这就导致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没有经费而难以开展的现象。六是时间安排难。农忙时,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又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挣钱,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这就造成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难安排。以上是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意识,影响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我国封建制度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导,在法与人,法与道德的关系上,强调“有治人,无治法” 、 “为政在人” 、 “德主刑辅” ,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体现出“人治大于法治” ,法治只是人治的辅助手段。由于长期以来“人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使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学用脱节,执法不公的不良现象,挫伤了人民群众学法的积极性。诚如一些农民群众所讲的“经是好经,只是让有些和尚念歪了” 。三是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开展。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没有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而采取新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而依然沿用上大课,照本宣科等传统方式,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四是农村人口文化低,也制约了农村普法水平的提高。针对农村普法的现状,我们深知农村普法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应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多动点脑筋,多想些办法,创新形式,抓住重点,选准时机,增强农村普法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和通俗易懂的效果。毛泽东主席曾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不抓不行,势在必行。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拟就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需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围绕一个目标。农村普法的目标,就是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努力做到使广大农民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农村干部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从而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努力创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二,突出两个普法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着重抓好乡镇干部,执法人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的学法用法。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一家有个“法律明白人” ,这个家庭就少有违法违纪成员,一个村的“两委”干部是“法律明白人” ,这个村的治安就稳定。基于这种认识,我想在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都要把新任“当家人”的法律培训提高到首要位置。培训方式是灵活多样,比如为其编写一本农村实用政策法律手册 ;为新任“两委”成员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卡,使其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二是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组织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 、 土地管理法 、 婚姻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力求让这些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组织普法专业人员编写法律宣传提纲,结合当地的突出问题进行以案说法,以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有效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农民空闲时间和农闲季节,每年集中搞一次“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二是开展“抓两头,促中间”的普法帮教活动。组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学好法律知识,做“法律明白人” 。这对于带动青壮年农民学法用法,妥善处理农民之间的法律纠纷,促进依法治村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开展“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把法制图片,法制文艺,法治教材送到广大农村,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中受到教育。第四,运用好四个普法载体,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运用培训开展普法宣传。二是运用广播电视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的普及,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宣传空间,使农民每天都能看到法治节目,感受颇深。各地广播电视台要开辟法制节目的专题或专栏,选择本地的案例以案说法,吸引群众观看,从而达到自然直观的教育效果。三是利用各类专栏,板报开展普法教育。农村的板报,专栏贴近群众,极易为群众所接收。四是通过其它载体进行普法宣传。现在乡有党校、村有婚育学校,这些场所都是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第五,采取五项措施,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一是集中上大课,由乡镇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为各村“法律明白人”讲授业务知识;二是普法讲师团为各乡镇举办巡回法制讲座,讲授法律法规;三是结合观摩组织座谈讲座;四是集中考核考试,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五是实行公检法三机关包乡镇,对乡镇、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法律培训,经过培训,使广大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讲能力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六,全力打造“六个一”农村党员学法平台。“一中心” ,即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各行政村党员服务中心便民利民的特点,积极进行民主法治制度宣传和法律援助服务,要在中心内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点,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人员长期下村,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申请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