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文内容情节,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2 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以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沉重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1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 ,19 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 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 13 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 ,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 ,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 、 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是作者于1873 年写的。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2 普法战争:(写作背景)最后一是作者在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二年,1873 年写的。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 世纪 60 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篡夺可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而当时普鲁士首相仳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 年 7 月,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掠夺性的战争。但在战争发生后不到两个月,9 月,法军色当一役战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巴黎,那破仑三世被俘。法国政府实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二、感知文(一)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 教师表情朗读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2 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3 请同学说说韩麦尔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包括对他外部形象的想象。明确:韩麦尔老师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替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堂法语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4再说说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学生。明确:小弗郎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二) 、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知识先导: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也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所以,阅读小说一般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1 情节分析,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分段。可从下表看出:开端发展高潮上学路上上之前上之中宣布下2上学路上主要是小弗郎士的活动。讨论:从小弗朗士的表现,我们分析一下他的特征是什么?明确:3上之前,小弗郎士发现了教室许多不同平常的情况,有哪些呢?明确:4上之中,主要分析韩麦尔老师的表现和他对小弗郎士的影响。注意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再把这一层细分几个小层次进行研读:老师宣布上,提出希望。韩麦尔老师说话又柔和又严肃,心情是沉重的。小弗郎士万分难过。他知道了布告牌上的内容是不许法国人学习法语。他理解了教室里的异常气氛,理解了老师的心情。老师上法语。韩麦尔老师叫小弗郎士背书,小弗郎士背不出来心里挺难受。韩麦尔老师从学习法语和热爱祖国的关系上指出学不好法语的不幸,同时责备了家长,更责备了自己。又用十分形象、贴切的语言赞美了法国语言及学好法语和摆脱奴役的关系。对比喻句的理解:被侵略就丧失了自由,犹如关进监狱;记住本民族语言,不忘本民族文化,用本民族语言把人民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法语就像一根团结敌占区人民的纽带,韩麦尔老师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语言教学结合得如此巧妙,使小弗郎士全听懂了。老师上习字。韩麦尔老师精心设计了习字的字帖,使学生产生联想: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小弗郎士很聪明,不仅理解了学习法语,掌握法文书写的重要,还对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让法国孩子学德语,产生了反感。韩麦尔老师对旧地的留恋之情也被小弗郎士察觉并加以理解。老师上历史又给初级班上语言。老师非常珍惜、留恋着最后一。不仅影响了小弗郎士也影响了赫叟老头和初级班的孩子,使小弗郎士对这感人的最后一永远忘不了!宣布下。着重描写韩麦尔老师动作、表情、语言。他听到教堂的钟声,意味着这最后一的结束,他将离开 40 年来他苦心经营的学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怀着留恋、遗憾和痛恨侵略者的复杂心情,把这节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出了“法兰西万岁!” 。这几个字凝结了他的爱国深情,表达了法国人民必胜的信念。这也是法国人民的心声!三、文研讨:(一) 、整体把握: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最后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例如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 ,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又如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写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但是,韩麦尔先生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况且,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 ,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作者塑造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二) 、问题研究:1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2 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外在装束、他的语言、他的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那么,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祖国的伟大语言做最后的告别了!况且,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时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都是那么令人感动。这一番话,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3 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4 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注意这句话中的“又”字。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最近两年来,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 。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句,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大事。因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四、总结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通过这最后一,体现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五、布置作业1 完成后练习。2 后阅读有关都德的资料及其作品。练习说明一、通读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设题意图: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小弗郎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心态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参考答案:上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1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2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3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设题意图:作者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只能通过形象、动作、语言等外部特征来间接地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理。练习中的三个小题,就是分别从服饰、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那么,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祖国的伟大语言做最后的告别了!况且,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时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都是那么令人感动。这一番话,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最后,韩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