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_第1页
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_第2页
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_第3页
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_第4页
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效力未定的合同一、效力未定合同,又称为可追认的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生效,须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原因有二:1.欠缺能力,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2.欠缺权利,如: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 合同法第 47 条第 1 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是有效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年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包括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如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有两类,一类是不需要其法定代理人(其监护人为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就可有效的合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效力未定的合同。 纯获利益以及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须经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可产生效力。未经追认不生效力。对需要追认的合同,相对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缔结合同的人)可以催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在 1 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所谓“善意”,是指相对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也没有义务知道与其订立合同的人欠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1、概念:是指无代理权的人代理他人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2、效力: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 1 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此处所谓“善意”,是指相对人在与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同时也没有义务知道无权代理人无代理权。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四、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 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合同法第 51 条)。追认可以向处分人表示,也可以直接向处分人的相对人表示。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如果未获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在订立合同后也未获得处分权,那么该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除非相对人能依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获得对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受让人为善意的情况下,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1在无权处分人和受让人均为恶意,且构成恶意串通的情况下,损害了出卖物所有人的合 2法权益,若此处第三人指不特定多数人,则是效力待定,该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出卖物所有人的意思。在无权处分人和受让人均为恶意,但不构成恶意串通的情况下,第三人指不特定多数人, 3无权处分的合同也处于效力未定的状态。法律赋予受让人催告权,至于撤销权是否赋予受让人,视情况而定,在受让人明知无权处分的情况下,还赋予他撤销权,与法律不保护恶意之人的法谚相左,不宜采纳;在受让人不知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可以赋予他撤销权。若无权处分人和受让人均为恶意,且恶意串通,合同法第 52 条第二项中规定的第 4三人为特定第三人,该合同绝对无效。标的物出让人无追认权,受让人也无催告权和撤销权。在受让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出让人无处分权的情况下,受让人可以援用合同法 5第 150 条规定,请求出让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无 效 合 同一、无效合同的含义和效力: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律要求而不予承认和保护的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无效,确定无效,绝对无效。但有两个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 10 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禁止经营的规定,属于违反强制性规定。(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后,在破产程序终结前经人民法院允许从事经营活动所签合同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已于 2000 年 11 月 14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38 次会议通过,自 2000 年 12 月 9 日起施行。该批复指出:“企业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破产企业应当自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裁定之日起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但经清算组允许,破产企业可以在破产程序终结之前,以清算组的名义从事与清算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清算组应当将从事此种经营活动的情况报告人民法院。如果破产企业在此期间对外签订的合同,并非以清算组的名义,且与清算工作无关,应当认定为无效。”二、导致合同无效的事由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如果只是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属于可撤销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的,则为无效合同。国有企业的利益,不能等同于国家利益。一份合同,同时存在无效事由和撤销事由的时候,合同只能确认无效,而不能按照可撤销处理,否则就会放纵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或代理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利益与对方当事人、代理人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比如,卖方的代理人甲某为了获取回扣,将卖方的标的物价格压低,买方和代理人甲某都得到了好处,而被代理人卖方却受到了损失。恶意串通成立的合同,行为人出于故意,而且合谋的行为人是共同的故意。行为人的故意,不一定都是当事人的故意,比如代理人与对方代理人串通,订立危害一方或双方被代理人的合同,就不是合同当事人的故意。行为人恶意串通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如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恶意串通,以抬高或压低标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恶意串通以排挤其他投标人等等。(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在形式上、表面上是合法的,但缔约目的是非法的,称为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例如,订立假的买卖合同,目的是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订立假的房屋租赁合同以逃避税收,等等。(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订立的为追求自己利益,其履行或履行结果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或者为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都是损害社会利益的合同。比如,实施结果污染环境的合同,从事犯罪或者帮助犯罪的合同,为了“包二奶”而订立的赠与合同,损害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同等等,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损害社会利益的合同,当事人主观上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1.概说。强制性规定,又称为强行性规范,是任意性规范的对称。对强行性规范,当事人必须遵守,如果违反则导致合同无效;对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合意排除适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中的强制性规范、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范,是确认合同效力的依据,不能以地方法规和规章作为否定合同效力的依据。三、无效的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确立的排除或者限制其未来责任的条款。 合同法第 53 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人身安全权是不可转让、不可放弃的权利,也是法律重点保护的权利。因此不能允许当事人以免责条款的方式事先约定免除这种责任(这种责任通常表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对于财产权,不允许当事人预先约定免除一方故意或因重大过失 ,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否则会给一方当事人提供滥用权利的机会。 从整个合同来看,这些约定部分无效。 四、无效合同财产后果的处理 根据合同法 58 条的规定,无效合同财产后果的处理有三种方式: 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返还财产,是依据所有权返还,还是依据不当得利返还,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因我国合同法不承认无效合同的履行效力,因此,返还在原则上是根据所有权要求返还。 2.折价补偿。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折价补偿,不能使当事人从无效合同中获得利益,否则就违背了无效合同制度的初衷。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同时适用追缴或罚款的措施。 3.损害赔偿。以过错为条件。有过错的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可撤销的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概述 第一,它是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危害了相对人的利益,但没有危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法律规定他是一个成立有效的合同。 第二,因为可撤销合同没有危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法律规定他是一个成立有效的合同。也就是说,受害方如果想摧毁这个合同,要行使撤销权,如果不行使撤销权,那么这个合同就永久的有效。撤销权并不是双方都有的,归受害一方。 二、导致合同撤销的事由 可撤销的合同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撤销,二是变更。当事人请求变更的,法院不得撤销;当事人请求撤销的,法院可以变更。变更撤销的事由有以下五项: (一)重大误解 1.重大误解的含义。 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对标的物等产生错误认识,致使该行为结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 重大有两个重大:一是认识错误的重大,二是危害后果的重大。 欺诈与重大误解的区别: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而重大误解,当事人的主观是一种过失。 对于重大误解,一般来讲,双方都有误解。一般情况下重大误解的合同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失性误述而使另一方陷入错误因而成立的合同。 单方误解或者说单方的过失一般不能构成重大误解。但并非绝对。单方的误解如果是对主体身份、主体性质、即对方当事人认识错误,也可以构成重大误解。(二)显失公平 1.显失公平的含义。 显失公平,是指自始(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是交易的显示公平,是财产关系的显示公平,因此只能适用于交易,有偿合同,显示公平不能适用于无偿合同,更不能适用于身份合同。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对价不充分)。这种合同违反了公平原则的要求。 (三)欺诈 1.欺诈的含义。欺诈,是指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故意制造假象或者掩盖真相,致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欺诈有刑法上的效果和民法上的效果。刑事欺诈,除侵害相对人的利益之外,应当认为同时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应为无效。民事欺诈有三种情况:第一,采用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合同可撤销;第二,采用欺诈手段订立担保合同,合同无效;第三,以外的民事欺诈,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行为无效。比如,因被欺诈而订立遗嘱。2.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条件。 其一,欺诈一方在主观上是故意。欺诈,是以引导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为目的,不存在过失的欺诈。 其二,欺诈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欺诈,第三人的欺诈不足以构成导致合同撤销的欺诈,不能动摇合同效力。只有当事人知道第三人的欺诈并且当事人一方利用了第三人的欺诈,这时合同才能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其三,被欺诈一方因对方的欺诈陷入错误,因错误而订立合同。也就是说,欺诈实际对订立合同起了作用,欺诈行为与合同成立需有因果关系。如果一方明知对方欺诈而仍与其签订合同,则不得再以欺诈为由要求撤销或变更合同。如 10 元买一条红塔山的案例。 (四)胁迫 1.胁迫的含义。胁迫,是指一方采用违法手段,威胁对方与自己订立合同,被胁迫一方因恐惧而订立合同。被胁迫一方也有意思表示,因此被胁迫订立的合同,与其他可撤销的合同一样,也是成立的合同。但是如果采用暴力手段,拿着刀威胁当事人盖章或签字,这种情况称为“绝对强制”或“人身强制”,当事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合同,不能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绝对强制”和“人身强制”应当认定合同不成立或者按无效处理。应该按照 52 条认定为无效,而不能依照 54 条可撤销。 2.因胁迫成立的合同的条件。 其一,胁迫一方出于故意。 其二,胁迫一方的威胁属于违法的威胁,如以揭露隐私等进行要挟。如果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债务为威胁,就不能认为是违法的威胁。手段合法、目的合法的威胁,是合法的威胁。 其三,被胁迫一方因陷入恐惧而订立合同。胁迫与合同的成立有因果关系。当事人因地方政府指令签订保证合同的,是一种不正当影响,尽管违背了保证人的意志,但认定为胁迫法理依据尚不足,因此,不能因此确认保证合同无效。 (五)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己订立合同。事后可以请求变更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 可以分解为两个权利,一是变更权;二是撤销权。这是一种形成权。 任何一方当事人认为合同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或者是显失公平的,都可以向法院提出变更或撤销的请求。而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请求变更、撤销权专属于受损害方。也就是说,这种权利属于被欺诈、被胁迫和危难被乘的一方。受除斥期间 1年的限制。 对可撤销的合同,有变更和撤销两种救济方法。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二)撤销权的性质 在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