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学案_第1页
《祝福》学案_第2页
《祝福》学案_第3页
《祝福》学案_第4页
《祝福》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福学案教学目标:1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 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4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一、导入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关于鲁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 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矿路学堂。1902 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 年 8 月回国。1918 年月在新青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三、时间背景:祝福写于 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 ,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 ,并祈求来年“幸福”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 ,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四、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明确: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五、情节: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本文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倒叙作用(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 ,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以什么为线索明确:我的见闻。3 列出情节提纲一般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明确: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开端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六、人物: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明确: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2 主人公是谁?3 作者是如何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第一处:初到鲁镇。4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1)第一次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生活艰辛、善良、安分温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2)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3)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择其要点板书)第二处:再到鲁镇。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1)第二次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6 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总结: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三次肖像描写,相互对照,诉说了祥悲惨的一生。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被践踏、被遗弃的旧中国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比较三次肖像描写中作者刻画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画眼睛。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祥林嫂的眼睛。明确: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 ,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到临死前的“瞪”着眼, “眼珠间或一轮” ,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悲剧命运) ,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第三次:教师总结:死于贫穷,祥林嫂是个乞丐;死于悲伤,祥林嫂失去了爱子;死于恐惧,她惮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绝望,她认识到虽然捐过门槛也无法赎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独,她的周围没有同情,只有冷漠;那么,这些责任是不是应由祥林嫂来承担呢?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 ,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 )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第二时: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寒暄监生朱拓编篡少不更事谬种俨然负疚形骸怔怔炮烙咀嚼搭讪2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鲁四老爷的?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间接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书房里挂陈抟的“寿”字,说明鲁四老爷希望长命百岁。一副对联,是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与方法,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下联,意思是:通晓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心气和平。对联说明:崇信理学,是封建卫道的化身;几部书: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祝福中“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如果把“剩”换成“呆” 、“坐”行不行?这里的“剩”字不可简而化之,要“咬” ,要“品” 。如果不“咬” ,仅凭老师介绍鲁四老爷是一个什么人,那样的讲授无疑是苍白无力的,更不利于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试想,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鲁四老爷还在骂着康有为,而康有为是主张变法的,可见鲁四老爷就是维护帝制的了,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和“我”一个受新思想影响的具有进步思想的人自然就“总不投机” ,当然也就不屑共处了。从“剩”字可以看出鲁四老爷当时是愤然离去的。不仅如此, “剩”应该还含有“多余”的意思,在鲁四老爷眼中, “我”无疑是一个多余的人;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缩影地“鲁镇” ,不仅“我”是多余的, “剩”字也预示着祥林嫂在“鲁镇”必然的悲剧命运。直接描写: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一处是: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 , “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 “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 ,“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一处是:骂祥林嫂是“谬种” ,为什么?讨论归纳: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骂她是“谬种” 。 (补充“贞节” ,理学的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 ,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轻视、厌恶、打击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明确:文中第 88 段写到了一个叫“柳妈”的“善女人”, “吃素,不杀生” ,与人为善。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 ,眼睛已经“干枯” ,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她对待祥林嫂,没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非常反对,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柳妈对动物“不杀生” ,却主张祥林嫂“撞死” ,这是自相矛盾的。她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应该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 。在第 99 段柳妈还一脸“诡秘”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许完全出于善意,并告诉她应当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这个主观愿望可以说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她的话,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为了争得这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这一线生存的希望,她竭尽全力。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 ,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柳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分析“我”这一形象:“我”自诩是“新党” ,鲁四老爷骂“新党”时很不自在。但是这样的“新党”被成为乞丐的祥林嫂拦住时,首先想拿几个铜板来打发她。当祥林嫂向她问三个问题时,他支支吾吾,不敢负责任。只是在祥林嫂死后心里觉得“不安” ,还显出和鲁四老爷那样的“旧党”不同吧。不过这样的内疚也是暂时的。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在小说的结构上, “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我”是事的见证人。第三时:教学要点、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分析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环境1 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 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3 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红药味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 ,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 ,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 ,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这一句作何理解?旧历的年底是我国传统大节春节。习惯上,春节并非单指夏历元旦这一天,而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新正元宵节为止,其间包括腊八、祭灶、除夕过年等。此过程中诸多祭神祀祖的礼仪活动庄严而隆重,与之伴随的各种习俗充满喜庆而又热闹。祥林嫂便死在祭灶的夜晚,死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旧历的年底” ,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 “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 、 “历史的” ;“毕竟最像” ,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内部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遽复杂的历史背景。因背景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全部喜庆气象的经验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语境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二处(第 32 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参见文下的注释) ,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关于鲁镇:鲁镇,旧中国村镇的缩影。这里世态冷酷,封建势力猖獗,封建迷信等旧俗盛行。鲁镇住满了吃人的,自己被吃又转过来吃人的人,他们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着泪,有的皱着眉,但全都闪着白历历的牙齿,对着牺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竭力逃避着被吃的命运,虽然她进行了一次次的抗争,但她的抗争是不可能胜利的。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谁杀害了祥林嫂?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有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丁铃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 、家庭(婆婆、大伯) 、社会(鲁镇的人们) ,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 “要做奴隶而不得” ,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四大绳索:族权,神权,夫权,政权。1 族权给了祥林嫂婆婆卖她的权力。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一旦丧夫失子,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被剥夺。族权给了大伯收屋的权力。2 夫权给了鲁镇人叫她祥林嫂的权力。即便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夫权视再嫁是“败坏风俗” ,是奇耻大辱。因而即便她的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3 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