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品德初二下册教参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品德初二下册教参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品德初二下册教参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品德初二下册教参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思想品德初二下册教参单元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权利义务伴我行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在我国,公民就是人民。( ) 2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 3自由就是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C)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法律保障 D社会保障 6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享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达到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外,还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广泛权利伴随人的一生。这说明( D) A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B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C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D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7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 B) A真实性 B平等性 C广泛性 D一致性 8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这段话表明( B) 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B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 D公民享有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9午休时间,小琪还在教室大声朗读英语。同学多次提醒,她却说: “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 ”小琪的观点是( B) A错误的,因为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 B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合一性 C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保护 D正确的,因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10言论自由就是说话畅所欲言,不受任何限制。 参考答案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 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他人;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11国庆期间,公民上街游行欢庆节日可以不受限制。 参考答案 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 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公民举行庆祝活动,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但是,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使用游行的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而不得随意上街游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2抗击 “非典 ”期间,为控制 “非典 ”疫情蔓延,疫区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隔离等措施。有极少数公民不予配合,认为这 “干涉了人身自 由 ”,是 “侵犯人权 ”。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规定当整个国家或某城市发生战争、叛乱、骚乱、地震、瘟疫等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时,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权利,包括人身自由都将受到一定限制。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发生瘟疫的状况下,可对疫区公民的自由、权利进行必要的强制性限制。 根据材料回答:如何理解自由权利与法律的关系? 参考答案 公民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个人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强制限制。 宪法赋予公民的 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权利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依法正确行使、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尊重、不侵害他人的权利。也就是说,公民个人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度的,是有边界的。如果公民个人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威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限制。 因此,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13案例一:原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陈希同,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价值人民币 55 5 万余元,未按规定交公而占为己 有,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修建两座豪华别墅,并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 1998 年 7 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 16 年,赃物没收上缴国库。 案例二: 2000 年 2 月 15 日,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 3 000 万元,情节恶劣,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案例三:厦门特大走私案件的查处,共涉及省部级干部 3 人,厅局级领导干部 26 人,县处级干部 86 人。他们都受到法律的不同处罚。 以上材料有什么共同之处?审判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这些人都是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但是他们作了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并最终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国宪法三十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4材料一: 2004 年 3 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一次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材料二:到 2008 年 6 月底,中国已先后加入了 23 个国际人权公约和议定书。 1997 年中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1998 年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001 年 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2003 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履行这个公约的首份履约报告。 材料三: 200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了新一届五年 立法规划,审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食品安全法、防震减灾法(修订)、消防法(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险法(修订)、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刑法修正案(七)、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等 9 件法律,还审议了社会保险法、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邮政法(修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统计法(修订)等 6 部法律草案。 (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权利的? ( 2)法律和公民权利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 1)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 2)法律是 保障权利的法宝,是维权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 (五)为我们加油 15联系实际谈谈有没有公民权利不平等现象,想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不等于公民权利是平均的。只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公民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家庭负担以及公民所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等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引起的。 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公民的 一部分权利可以放弃,一部分义务也可以放弃。( ) 2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不必履行法律义务。( ) 3履行法律义务就是履行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也是履行法律义务。(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表明( A) A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合一的 C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 D公民要合法行使权利 5 “河流虽急 ,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谚语主要说明( A)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要采取合法形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A B C D 6社会上有些人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这种认识( B) A看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B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充分行使了公民权利 D认真履行了法定义务 7下列各项属于公民应履行的法定义务的有( B)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爱护公共财产 积极见义勇为 A B C D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8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只应享受权利,不应履行义务。 参考答案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不应履行义务的观点是错误的。 (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包括人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2)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 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我国宪法三十三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9履行义务就是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 参考答案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是忠实履行了法定义务。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 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0白芳礼,一位年逾九旬的平凡老人,在生命的最后 19 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 35 万元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 300 多名贫困学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如果按每蹬 1 公里三轮收 5 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18 周的奔波劳累。 ( 1)白芳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 2)白芳礼积极履行了公民的哪一类义务? ( 3)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人认为他这么做 “不值得 ”,对此,你如何认识? 参考答案 ( 1)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 2)道德义务。 ( 3)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社会需要像白芳礼这样的道德楷模。只有人人都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才能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有权利对违反法律的公民执行拘禁。( ) 2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是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 3轻生或自残等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 合。( ) 4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5某煤矿老板和工人签订 “生死合同 ”,规定 “工伤概不负责 ”。这种 “霸王合同 ”漠视了矿工的( B) A劳动就业权 B生命健康权 C公民民事权 D人身自由权 6某小区经常发生失窃事件。某夜,李某深夜加班回家,他警惕地朝四周看看,然后轻声上楼回家,却被守候多时的小区保安怀疑行为不轨,将其带到物业公司扣押、盘查达四个小时。该小区保安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李某的( D) A劳动权 B 休息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 7下列属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是( B) 持刀歹徒拦路抢劫 ,张航奋起自卫 ,最终将歹徒制服 郝奇因抑制不住好奇心而尝试毒品 张纨很喜欢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七八个小时 肖谨很小心地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A B C D 8张某向钱某借了两万元钱,久欠不还。钱某讨钱心切,一日伙同表兄把张某骗到自己租的楼房内,称不还钱就别想出去。晚上张某乘钱某和其表兄睡熟之际,跳窗逃走,不慎摔成重伤。钱某和其表兄( D) A追讨欠款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B行为有些过激,但张某跳楼与他们无关 C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要负法律责任 D侵犯了张某的人身自由,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9某窃贼在行窃时被发现,逃窜时被居民围住,愤怒的居民将其打得遍体鳞伤,巡警及时赶来将其带走。对这一案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窃贼违法,打死活该 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以任何方式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居民的殴打行为侵犯了窃贼的生命健康权 居民同窃贼作斗争应依法进行 A B C D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 由。) 10吴某因未婚夫要与其分手而伤心,爬上车站一幢 20 层高的楼顶上,想以死威胁未婚夫回心转意,导致车站周围众多人围观,周边交通阻塞、车站秩序混乱。后经警察耐心劝导才把她解救下来。但事后吴某受到拘留五天的治安处罚。她认为: “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要拘留我呢? ” 你认为吴某的言行正确吗 ?请辨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吴某的言行不正确。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自杀会给亲人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无所养等社会问题,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相违。她的行为,还违反了治 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所以要受处罚。 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 2良好的名誉主要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 3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不属于侵权行为。( ) 4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使用姓名,但不允许更改自己的姓名。(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5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 “威 望 ”不及小超,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小超。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 C) A肖像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6学生宿舍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学生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他让学生投票 “选小偷 ”。这种做法( D) A能找出小偷,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B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合法财产权 C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D严重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7肖像是公民人格的基本标志,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C) A擅自将他人的肖像陈列在橱窗中招揽顾客 B未经许可,用阳光女孩的照片做杂志的封面 C行人街头因乱扔垃圾被拍照在晚报上曝光 D在他人的照片上乱涂乱画,丑化他人形象 8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D) A物业公司公布小区未交物业费者的姓名 B用有困难同事的姓名往同事家里寄钱 C小区公布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的捐款人名单 D冒用他人身份证开户登记手机并恶意使用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9有人对监狱实行人性化管理不理解,认为这些重刑犯泯灭人性,罪大恶极,没资格做人。 你认为在押重刑犯人还有人格尊严吗? 参考答 案 在押犯人作为人,有其人格尊严,即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正因为犯人没有做到自尊,所以失去一些尊严,失去自由。即使他们是犯人,他人也要尊重其作为人的地位和法律规定他可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0据报道,某公司未经中央电视台和主持人同意,擅自对 “该不该减肥 ”这一电视节目的录像带进行剪接、添加、拼凑甚至伪造,制作成减肥产品广告,广告中赫然出现了该主持人主持的节目片段。广 告播出后,主持人接到大量来信和电话,称他欺骗了观众。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 1)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主持人的什么权利?简要说明理由。 ( 2)假如你是该主持人,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答案 ( 1)侵犯了主持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法律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侵犯他人肖像的完整权;公司用主持人作为广告形象,被群众认为他在骗人,损害了主持人的名声,其名誉受到不正当贬低。(至于侵犯知识产权,在此不做回答要求。) ( 2)先通过协商、仲裁等非诉讼的 适当途径,要求公司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在内的各种损失。如果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则通过诉讼途径,到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帮助自己讨还公道。 五课 隐私受保护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 2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就越容易保护。 () 3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的信息都属于隐私,受隐私权保护。( ) 4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信誉意 识。(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阿芳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班主任老师怀疑她 “早恋 ”,便私拆了她的多封信件,并责令她在班上交代 “早恋 ”问题。班主任的做法( D) A有利于阿芳放下包袱,努力把学习搞好 B是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突出表现 C虽然不能算违法,但方式方法欠考虑 D严重侵害了阿芳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5村长为找回村委会丢失的电脑,带着人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对此,村民议论纷纷。村民的下列议论中,不正确的是( B) A村长无权搜查公民 住宅,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B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没偷就不怕别人来搜查 C村长的行为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但他必须依法行事 D搜查公民住宅只能由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6小刚与小毛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近,小刚把自己的一个小秘密告诉了小毛,并要求他不往外传,但二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这一秘密。面对小毛的行为,小刚应该( B) A吸取教训,不再向任何人说心中的秘密 B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慎重选择倾诉对象 C以牙还牙,把小毛的秘密也全抖落出来 D跟小毛绝交,因为他这人太不够意思了 7尊 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为此,我们要树立隐私意识,做到( A) 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 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不传播别人私人信息 尽量少交往,防止隐私泄露 A B C D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8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得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参考答案 上述说法,是讲人民内部的事,强调与人交往不把内心的秘密全说出去,有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说,保护隐私首先自己不轻易泄露隐私;向别人倾诉、与人分享隐私,要选择对象,如 果对方不能承担保密的责任、没有信誉,就不对他说。因为尊重隐私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但总体上讲,上述说法封闭了自己,不利于交往合作,对我们为人处世不利。与人交往,并非交流的全是隐私,因此只说三分话就不坦荡、不真诚了,除隐私外,应该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9八年级学生小娥家的书桌有个带锁的抽屉,专锁自己的小秘密。一天放学后,小娥突然发现抽屉上的锁被妈妈砸开了。当她质问妈妈时,妈妈满不在乎地说: “我想看看你抽屉里到底锁了 什么。 ”小娥一听就跳了起来,心中像着了火。 ( 1)从法律角度看,妈妈的做法属于什么行为? ( 2)为了消除母女间的隔阂,请你为小娥及其妈妈提几点建议。 参考答案 ( 1)妈妈可能出于好心,但从法律上讲,她侵犯了小娥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 ( 2)给小娥的建议:把心情平静下来,与妈妈交流;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理解她对自己的爱和期望,原谅妈妈的过错;对妈妈讲,自己大了,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侵犯女儿的隐私也违法;以自己的良好表现让妈妈放心,多与妈妈多沟通、多交心;等等。 给小娥妈妈的建议: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自己错了就要向孩子道歉,真诚地承认违法的错误;平时要多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通过正当渠道了解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她一片自己心灵的空间,让她快乐成长,她会知道对自己负责,不让父母操心;等等。 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 2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 3受教育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法律无权干涉。(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 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对 “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A只要掌握了知识,命运就会变好 B知识是万能的,可以改变人的一切 C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因素 D知识可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5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是( B) 强制性 普及性 免费性 终身性 A B C D 6某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课后抄袭他人作业应付老师,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以为然。该同学的做法( D) A既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又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B只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没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D既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又没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图书馆学习。许多人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C) A这些人在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学习是当今社会流行的时尚 C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D终身学习是可有可无的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8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私事。 参考答案 根 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如果自己不想上学就不去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可见,孩子上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9材料一:调查资料表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 较慢。 材料二:我国目前 25 岁以上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只有 18%;接近 9 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7 4 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 25 64 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 1)未来的人生中,我们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 2)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什么? 参考答案 ( 1)受教育的权利。 ( 2)应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0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 说: “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 材料二:教育部发布的 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到 2008 年底,实现 “两基 ”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 3 038 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207 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99 1%, “两基 ”人口覆盖率达到 99 3%。 从国家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的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在生活中 父母辛勤劳动供养子女读书也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 2遗产就是死者遗留下来的合法财产。( ) 3我们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财产继承权。( ) 4中学生年龄尚小,没有知识产权可言。(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就是( C) A财产使用权 B财产继承权 C财产所有权 D财产处分权 2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民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D) 确认财产所有权 排除妨碍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A B C D 3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二顺序继承人的是( B) 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 堂(表)兄弟姐妹 A B C D 4下列关于继承顺序观点正确的是( A) A继承开始后,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B继承开始 后,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一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C继承开始后,一、二顺序继承人同时继承,但一顺序继承人分得的遗产更多 D继承开始后,一顺序继承人中同被继承人血缘关系近的先继承,并且分得的遗产更多 5中学生陈明发现自己的一项专利发明被某厂家投入生产,厂家未经陈明许可,也未给他任何报酬,陈明为此诉诸法律。这是陈明在依法维护自己的( C) A财产继承权 B名誉、荣誉权 C智力成果权 D人格尊严权 6兜售盗版光碟者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B) A人身自由 B知识产权 C荣誉与名誉 D人身安全 (三)辨别 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7王老汉死后留下了 30 万元的存款和房产若干。在进行遗产分割时,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发生了争议,女儿认为自己虽已出嫁,但也可以继承父亲的部分遗产,而两个儿子一致认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当然没有继承权。 ” 请就两个儿子的观点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两个儿子的说法是错误的。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为法定继承人。继承法所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女儿也属于法定继承人的 范围,而且是一顺序继承人,不管她有没有出嫁,只要尽到了孝敬父母的义务,都应该获得继承权。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没有继承权 ”的说法是对妇女的一种歧视,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和法律依据的,是违背我国继承法的。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8张先生是市财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下面是他一天的记录。 早晨,他先到银行,从工资账户中取出存款的利息为孩子购买了几本课外辅导书。到单位后,他联系了两家比较大的公司,同他们签订了两份大的采购协议。下班前,他接到通知 ,到财务室领取了奖金 500 元。下班后,他和几个客户一起出去吃饭,客户为了感谢他,私下里给了他 2 000 元的 “回扣 ”。晚上,在回家的路上,他捡到一只走失的名种小狗,就把它抱回家给孩子玩。晚上临睡前,他打开单位的笔记本电脑,完成了本季度的工作报告。 ( 1)在这一天张先生接触的财物中,哪些属于合法财产?哪些不是?为什么? ( 2)他对自己的这些合法财产都行使了哪些权利? 参考答案 ( 1)在这一天张先生所接触的财物中,属于张先生的合法财产的有:工资的存款利息、购买的辅导材料、单位的奖金。 在工作中私自获取 “回扣 ”,其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这 2 000 元钱不能作为其合法财产;拾得的名种小狗是他人的遗失物,张先生不具有所有权,因此也不是其合法财产;笔记本是单位的物品,归财政局所有,张先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 2)张先生对自己的合法财产行使了不同的权利:获取工资的利息,行使的是收益权;用钱购买辅导资料,行使的是使用权和处分权;领取奖金,行使的是占有权。 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消费,既包括物质上的消费,也包括精神上的消费。( ) 2 顾客是 “上帝 ”,所以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总是不会吃亏的。( ) 3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 ”,消费者当权益受损时就只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吧,不必斤斤计较。( ) 我们是消费者,是 “上帝 ”,经营者应该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 ) “摸了就得要 ”、 “还了价就得买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 消费者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主要应体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而不是交易发生后。(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7最终决定商品及服务能否被认可的是( C) A 生产厂商的设计者 B经营的决策者 C社会上的消费者 D国家有关工商行政部门的管理者 8针对丰胸、减肥产品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产品功能和诊疗效果,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2006 年 7月,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自月 1 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有关部门这样做( A) 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因为消费者面对不实广告宣传,很难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给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带来不便,使消费者的地位更加不利 可以一定程度上遏 止经营者见利忘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侵犯了这类产品经营者的合法权利,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A B C D 9小李去商店购买电子辞典,他要求营业员提供商品的产地、说明书、检验合格证等资料,这说明小李在很好地行使消费者的( B) A获得教育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 D公平交易权 10小王从某商店买回一件西服,回家后发现西服领子颜色有多处褪色,就去商场要求调换,但商场以 “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为由拒绝。商场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D) A公平交易权 B自主选择权 C真 情知悉权 D依法求偿权 11你在商场购物时,正确的做法是( A) 请售货员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 对几种不同品牌的产品进行比较鉴别 向售货员索要购物发票 对售货员颐指气使 A B C D 12某市煤气公司要求煤气用户申请安装煤气管道时,必须购买该公司生产的炉灶,否则不予开栓。该煤气公司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D) A知情权 B安全权 C求偿权 D自主选择权 13九年级学生小强在暑假买了一台电脑,使用不久电路板就被烧毁,经专家鉴定,是电脑自身质量引起的。你认为小强对此可以采取的正确方法有( B) 和商家协商解决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到商场强行搬走一台价格相同的电脑 向法院起诉 A B C D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14张某凭借自己的商品知识和法律知识,到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然后依法要求经营者赔偿,还获得了较高的赔偿金。对张某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社会舆论褒贬不一。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参考答案 这一行为是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且打 击了违法犯罪,保护了其他消费者,并且对维护经济秩序,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都有好处(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合乎法律要求就是正确的回答)。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5赵先生收到一则手机短信,声称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服务,每天用短信的方式发给用户。赵先生觉得对自己用处不大,就没有采用。可是等到下个月查询话费时,竟然发现自己多花了五元。经过询问之后才知道,那种天气预报短信服务,只要自己不明确回复拒绝,就被视作接受,要支付话费。赵先生对此十分气愤。 ( 1)通讯商的行为 侵犯了赵先生的哪些权利?请具体分析。 ( 2)赵先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 1)通讯商的行为侵犯了赵先生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讯商在赵先生不知情、并没有作出明确表示的情况下,擅自划拨话费,这属于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2)赵先生可以根据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和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一)明辨是非(辨 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 “”,错误的填 “”。) 1公平意味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2当不公平现象发生时,我们可用一切手段去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 3公平能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 ) 4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5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这告诉我们:( C) A社会不可能实现公平 B公平只能体现在个别人身上 C应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的不公平 D不必为追求公平而努力 6公平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下面对公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追求公平是一种美德,它能促使人们处理事情时采取恰当的行动 B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利益 C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追求公平是徒劳的 7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是因为公平总是受到( D) A人们道德水平的制约 B人们知识水平的制约 C人们生存环境的 制约 D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8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我们以公平合作的观念去和他人相处。下列符合公平合作要求的是( B) 承担自己应该做的 以公平为基础进行合作 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只做自己该做的,不管别人 A B C D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9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所以公平的社会是不会出现的。 参考答案 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要 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注重用合法的手段去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进行不懈的努力,推动社会向更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10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参考答案 遇到社会不公平,我们要善于运用合法的手段去解决。对于某些 “不公平 ”现象,则要理性反思,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还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1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 决每天的吃饭问题 分食一锅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又选举一个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一个四人的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等分粥完毕时 ,粥早就凉了。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方法: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很清楚,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碗最少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 1)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公平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 2)实现公平需要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公平。 12一位外国老太太要进 行一次特殊的实验。 她来到中国的一所学校,找来几个学生。让他们做一个游戏,她把几个拴着细线的小球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小球通过。她把小球分给几个学生,让他们每人拿着一个细线的头。 她对学生说: “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你们手里拿着的小球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 几个孩子讨论了一下。实验开始了。 那位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 “危险!快上来!一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