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pdf_第1页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评论/2007年第5期52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余文森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着力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努力为中小学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师资。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导向,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最深刻,也将是最有影响的一次课程改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的观念态度、业务素质和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支撑,是保证课程改革运行的内在动力。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要基础,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2002年,福建师范大学面向师范生的公选课,除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题外,增加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让师范生初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和任务,帮助师范生初步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2004年,福建师范大学率先组织编写了一套反映新课程理念的公共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力图在体系上冲破传统的框架模式,在结构上尝试一种全新的思维。教育学教材依据新课程所需要确立的教育学基本观念,分为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研究观七个单元。心理学教材依据新课程所需要确立的心理学基本观念,分为人性观、认知观、情意观、人格观、行为观、活动观、健康观七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写,都力求使学生真正地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该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别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和推荐使用课程资源,在全国师范院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套教材为公共教育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引发了一种新的思维,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该套教材,特别是教育学教材,在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对高中新课程也作了必要的介绍和分析,这是在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上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对接。我们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教育学科的教师直接深入中小学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余文森教授为带头人的公共教育学教师,自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坚持深入课改实验区,听课、评课、调研,开展专题研究,先后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3项,在福建师范大学实习学校和其他100余所学校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取得系列教改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得到教育部的肯定。以叶一舵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公共心理学教师,长期深入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全省建立了数十个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实际工作,在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教育学科的实践基地,形成了教育学科教师定期前往基地学习、研究的制度。正是坚持实践性,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鼓励教师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开展相关的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几十部相关著作,极大地更新、丰富、充实了教学内容。其中,不少论著分别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这个阶段的改革成果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获得200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以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导向,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中小学教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为此,专门成立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我们根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53基本思想和主要精神,着手构建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必修系列,课程名称为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教法和课例分析。选修系列,课程名称为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与评价、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对而言,必修系列的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三门课程和选修系列的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两门课程侧重理论。必修系列的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和学科教材教法分析五门课程和选修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与评价、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四门课程侧重实践。这一课程体系走出了传统“老三门”的模式,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各种教育专业素养为核心,对教育类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大大地强化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有力地提升了从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是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其建设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凸显教育类课程的地位和功能。在传统的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明显存在被边缘化的迹象,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往往成为最不受师范生欢迎的课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必须确立其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生的专业课,要把教育课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培养合格师资的特色工程、核心工程加以建设。对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在科研和晋级上给予重点支持,让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责任感。第二,要注重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传统的教育类课程偏向理论,尤其是公共教育学和心理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中小学学生的生长、发展的实际,这种课程缺乏感召力,缺乏对实践的有效引导,加强实践性是教育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要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尤其要增加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要在理论性课程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体现实践品质和人文关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理论的引领价值、指导价值和思考价值、批判价值。第三,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目前,教师教育明显落后基础教育,依然还有不少师范院校师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之甚少。师范院校必须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要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的对接,让师范生全面了解、熟悉掌握基础教育新课程,特别是学科课程标准。要实现两者在观念上的对接,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落实、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让学生真正地确立先进教育观念,逐步将课程改革的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要致力于建立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新体系。师范院校教育类的教师一定要坚持深入中小学,用教育学科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此同时,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之间构筑起良性循环的机制。这是促进师范院校教育类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提高教育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唯一秘诀。实践是教育学科教师的根,科研则是教育学科教师的力,既无实践又无研究的教育类教师也就成了无根和无力的教师,自然也就成了师范院校中被边缘化的教师。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活生生的教育学,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育类课程的力量和价值。教育类教师若不把课上好,一切努力和说理都是无用的。主要参考文献:1、郭志明:自主建构与学科融合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7期。2、王宇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访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期。3、徐恩秀:论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障碍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4、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