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Ξ.pdf_第1页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Ξ.pdf_第2页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Ξ.pdf_第3页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Ξ.pdf_第4页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Ξ.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X徐银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考察了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思路:改革公共基础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2005)0120146205在教师教育体制上,随着政策“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中国教师教育的体制由独立师范院校定向型培养逐步转向综合性院校的开放式培养,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人们在积极地探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模式、利弊、经验和质量保障措施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构建我国综合性大学(四年制本科层次,下同)教师教育的课程。一、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教师的职业具有双重性,一要掌握学科知识,回答“教什么”的问题;二要具有教育学科的知识,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这就要求实行教师教育的学校通过设置相关的课程,使未来教师掌握宽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独立师范院校承办教师教育的传统,即便少数非师范院校承办教师教育,两者的课程设置也没有太大的差异,都由三大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类课程、外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体育等构成。学科专业课程受分科思想的影响,严格按照中小学开设的科目来设置。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后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均有所增加,理论课增加了教育技术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研究,实践课增加了教育普通话、教师口语、“三笔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证明,师范专业设置的上述课程在于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兴趣、职业信心、知识潜能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X收稿日期:2004-11-12作者简介:徐银燕(1977年生),女,实习研究员.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1期SUNYATSENUNIVERSITYFORUM,Vol125No112005教育体制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和教师教育的主体由独立建制的师范院校转向综合性大学,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也彰显出来。(一)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比例不尽合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这三类课程的比例做研究,并得出以下决定:公共学科课程约占40%,学科专业课程约占50%,其余的占10%。教育学科在公共学科中不到10%,在整个课程结构的比重不超过6%1;普通与专业教育课程占90%92%,教育理论占5%6%,教育实践占3%4%2。笔者对几所学校最近的教学计划进行分析,其结论如下:公共基础课程占3019%,专业类课程占6319%;综合素质课程占512%,教育类课程放在专业类课程中,占专业类课程的2114%,占所有课程的1317%。与以上的数据相比,虽然教育类课程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比重还是比较低的。从这些研究结果来看,学科专业课程占的比重最大,公共基础课程次之,而作为教师教育标志性的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却仅占10%左右。(二)偏重学科专业教育传统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注重专业教育,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专业意识得到不断的加强,于是在教师教育领域,一直存在“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主张学术性的人认为教师首先必修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张师范性的人认为教师首先必修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迄今为止,学术性占上风,这可以从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可以看出。此外,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走向综合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3+X”高考制度的实施便是最好的例子,有个别学校开始有意识地采取主修和辅修的形式来培养未来教师的综合能力,但是从大多数师范专业的教学计划来看,分科设置课程还是占主流。(三)教育类课程比例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当薄弱文献分析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的门数从1952年占总课程门数的16%下降到2000年的1211%,数学专业从1952年的19%下降到2000年的1319%;从教育类课程的时间量来看,汉语言文学由1952年的706课时下降到2000年的256课时3。无论从教育类课程的开设门数还是从课时量来看,当前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且比例相当低,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只有89周的时间。比例如此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不少师范生不善于口头表达,不善于板书,不会制作教具,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独立的备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差,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基本上源于独立的师范院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纷纷走向由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取消定向培养师范院校,由有师范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日本从1949年起,政府规定每个都、道、府、县都必须设立一所国立大学,开设具有师范教育的课程,也允许一般大学承担师范教育的任务。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大都设置这三类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741(一)普通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是所有未来教师都需要接受,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的文理知识,目的在于避免狭隘的专业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宽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广阔的文化底蕴,打好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美国的普通教育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体育与艺术修养等;英国小学教师的普通教育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体育、宗教、德育和四个综合研究领域(艺术、设计与艺术、音乐与戏剧、环境研究)和其他的人文学科;日本的普通教育内容包括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外语、体育等。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大多在综合性大学里进行,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前两年不分专业,主要学习普通教育课程,为高年级的主修和辅修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科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是未来教师将来所要从事教学的内容,一般与中小学开设的学科对应。对于未来教师来说,掌握学科知识是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许多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学科教育课程实行主修和辅修的双修制。美国初等教育实行的是合科教学,初等教育的教师要担任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中等教育教师则主要是分科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担任一至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美国的师范生至少要学习两个学科的教育课程。英国的小学教师是不分科,小学教师要胜任全国统一课程中任一学科的教学。中学实行分科教学,师范生入学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确定毕业后的主讲学科,然后从戏剧、信息通讯技术与学习等10个学科中选取两个学科作为专业选修学科。德国的师范生在修业阶段必须学习2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因为“只有教师在其执教方面拥有广博的超过学校教材范围的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建构起对世界的理解和行动能力(我们)要求师范生与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的联系中把握执教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也要求他们掌握跨学科知识,获得执教与主修学科临近学科的能力。”4(三)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是为未来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而开设的课程,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据统计,美国教师教育中教育类课程占全部课程的20%,英国占25%,德国占25%,法国占20%。这些课程虽然在各国的称谓不同,但是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包括教育专业指导、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论、教育行政与管理、教育技术等;二是教学法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等;三是教育教学实践。重视教育教学实践是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他们不仅在师范生求学期间开设大量的教育类课程来训练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而且强调师范生通过种种实际锻炼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发达国家的实习形式种类多,除了传统的苏联式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中的实习、暑假教育实习、中小学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发展学校、临床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外,还创造了“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和职业发展学校等教育实习形式。综上所述,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普通教育课程的开设方面,重视文理知识的渗透,为未来教师奠定宽厚的基础;第二,学科专业课程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实行主修和辅修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扩展专业课841的知识范围,提高教师的层次;第三,教育专业课程中理论课比重大,门类多,内容丰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教学环节准备充分、实习形式多种多样、实习时间长。三、建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综合性大学因其学科优势、资源充足和学术气氛浓厚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应该与独立建制的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有不同的地方。根据综合性大学的这一特殊性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提出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思路。(一)宽口径,厚基础,改革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逐渐调整了教育的航向: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广阔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为未来教师开发潜力和培养能力搭好平台。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包括以下三类:第一,改革政治课类课程的教学。由于特殊的国情,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政治类课程的开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类课程开设的质量却不尽人意。为此,改革政治课类课程的教学便提到日程上来。改变以往单一的“填鸭式”教授方式,以讲座、专题讨论、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来提高未来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第二,扩充工具类课程。工具类课程包括英语、普通话、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运用、程序语言、体育、美术、舞蹈等。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是未来教师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体育等娱乐、闲暇类课程是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胜任教育事业的“硬件”。第三,开设综合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开设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例如: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等自然学科,理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等人文学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通过开设这三类课程,拓宽未来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为他们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打破以分科思想为指导的学科课程体系,重组专业课程学科课程是与未来教师任教领域相应的课程,是构成未来教师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干课程,是学习的主要方面。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课程受分科思想的影响,按照核心专业设置学科和课程。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知识发展飞速,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术,而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冲破狭窄的专业领域,淡化学科界限,重组专业课程。首先,实行主修和辅修相结合的体制。打破原有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界限,按学院招生,各学院设置相近的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课程。借助综合性大学办学资源整合的优势,开设文、理、工、农、医等学科课程和学科交叉的必修、限选、任选课程和辅修专业,吸引优秀的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其次,整合、更新、拓宽已有的学科课程内容,增设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的学科课程。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这要求教师站在前沿来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并预测其发展方向,因此,综合性大学要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基础学科强大、科研势力雄厚、学科群之间相互联系和整合的优势,对当前的学科课程剔旧补新,跨学科、交叉学科等综合课程。通过革新学科课程的体制、重组专业课程、设置综合课程和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接受综合性大学良好学术文化氛围熏陶的师范生与独立建制的师范生相比,应该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范围,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比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941(三)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的特色所在,是培养未来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学校要根据中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将教育类课程划分为教育理论课程群、教育技能课程群、教育科研课程群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从而获得从事教师职业的各种能力。1、教育理论课程群教育理论课程要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为支撑点,使未来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坚定的教育信仰。这类课程群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与法规、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改革动态、学校管理课程。2、教育技能课程群教育技能课程介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目的是使师范生掌握一般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能胜任教育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类课程群包括班主任工作艺术、教师口语、三笔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学技巧、教学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微格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课程。3、教育科研课程群教育科研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师范生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过程,培养科研意识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这类课程群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选题及评价、教育实验设计论、教育改革与教研论文设计、校本研究、行动研究、等课程。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