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当前,我市全面奔小康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核心在农 民增收。为更好地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全面小康建设 进程,近日,我们对有关乡镇、村和市涉农部门农民增收 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 “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劳动力转移、推进全民创业、强化基 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取得了明显 成效,全市农民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XX 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6558 元,增长 11.3%;今年 一季度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3817 元,增长 17.2%。并呈 现出三个特点: 1、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市通过完善 信息网络、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强化组织协调 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效。一季度,全 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 2465 元,比上年增加 607 元。其 中,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 1751 元,比上年增加 291 元;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为 481 元,比上年增 加 188 元;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人均为 233 元, 比上年增加 128 元。 2、高效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围绕“四 青作物”、特色瓜蔬、花卉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狠抓园 区辐射、项目带动和科技兴农三大关键,培育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三大联结主体,强化质量 检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三大制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 比较效益,搭建农民增收新平台。目前,全市亩产 3000 元 以上的中高效农田面积近 40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45%, 亩均产出名列全省前茅。农产品年外销额达到 20 亿元,对 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3、二三产业增收效应不断增强。我市按照“争创南通 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现有的螺丝村、 红木村、草莓村、书画村等 50 多个民营经济专业特色村在 带动农民致富上的示范效应,深入开展了“全民创业”竞 赛,争创民营经济特色镇、专业村等活动,通过示范先行、 政策扶持、能人带动、部门帮扶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兴 办实业。XX 年,全市农民从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人均达 到 1359 元,比 XX 年增长了 49%。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问题与机遇 当前,我市农民增收工作还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 现为三个“两”: 1、两个先天不足。一方面,农业是弱质产业。长期以 来,农业生产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的弱 质性特征仍然突出。第一,农业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近两年来,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各类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基本上抵消了国家取消农 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 的效益十分低下,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还要亏本。 第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弱。我市每年都要投 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已经 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我市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工程老化严重,抗灾能力减弱,遇有旱涝灾 害时对农业生产影响仍然很大。去年的“麦莎”台风给我 市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 9600 多万元。第三,农业 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风险大。由于基础条件、资金、信 息、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 够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 加工增值少;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手段落后,农 产品流通不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多,与农户之间 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 突出。另一方面,农民是弱势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经 济基础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农民一直都处于弱势地 位。第一,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农村人口的科 学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利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掌握新 技能的能力都比较欠缺。不论是从事农业结构调整,还是 外出打工,增收效果都不是十分明显。第二,创业激情不 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小富即安” 思想仍然存在。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户,赚到钱后首先就是 修屋建房,房子建好以后就“存死钱、死存钱”,不愿进 行再投资。第三,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由于农村信息相对 闭塞、农民利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农民的小生产跟不 上大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结构调 整时“跟着感觉走,照着别人调”。许多地方农业结构调 整是一哄而上,导致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一旦市场发生 波动,又一哄而下,从而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 2、两大制约因素。一方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第一, 近年来,农民增收虽然较快,但总量仍偏低,多数农户没 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扩大投入再生产,对于发展前景好、增 收快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拿不出钱来投资。第二, 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包袱沉重,正常运转都比较困 难,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第三,虽然各级对支农资 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不能满足农 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四,近几年,商业银行纷纷收缩了 在农村的信贷业务,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 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也流向了城市,这种状况不能满 足农村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负担仍然很重。 国家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种田的负担。但总的 说来,农民负担仍然很重。随着农资的不断涨价,农民的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负担 则更是沉重,影响了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3、两个“不平衡”。一方面,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 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较高,但“平均数”掩盖“大多 数”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市农户中人均纯收入达数 百万元、数十万元的高收入户各村皆有几户、几十户,而 人均收入在 XX 元以下的低收入户也有一定比例 。据统计, 全市还有 40%的农户是纯农户,其中 80%仍种植传统作物, 亩均收入不过五、六百元;全市还有 46%的农户还生活在 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乡 镇、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基 层组织带动能力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我市农民收入呈现 西部高东部低、城郊地区高偏远地区低、专业特色村高一 般村低的格局。 应该看到,我市农民增收虽有一定困难,但也有着难 得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趋好。近几年,党中央、 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 的重大政策。XX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促进农民增 收这一个主题,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 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经济,促 进农民增收”被中央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XX 年以 来,我市深入开展了以“民富、村美、班子强”为主要内 容的新农村建设。“围绕民富要求,全面繁荣农村经 济”被列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三大目标任务之首。今年, 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到 XX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 入要超过 8000 元,到 XX 年要突破 10000 元”,并要求全 市各级“坚持把富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着力构 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长效机制”。这些都为促进农民增 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农民增收的基 础增强。近年来,我市始终突出高效农业、全民创业、劳 动力转移三条主线,努力夯实增收基础,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全市高效农业占比超过了 40%,全民创业氛围日益浓 厚,建筑业、服务业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蓬勃发 展,农村劳动力从业技能明显提升,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 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策与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阶段应牢牢把握以 下三大重点: 1、“农内”与“农外”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要求我们跳出农业促增 收,做到农业内部增收与农业外部增收并重,不断拓宽农 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用 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努力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 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快农 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 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村一品”、 “一镇一品”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要壮大农业龙头企 业,放大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创办一批生产规模大、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 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品牌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 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收。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提 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农 民经纪人队伍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市、镇、村多层次、 多形式、全方位的中介服务组织,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驾 驭市场的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 网络,把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民同市场联系起来,增强其 应对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拓展农业外部 增收空间。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不断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的 空间。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作为统筹 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 宽农村进城定居落户的准入条件,切实研究住房、就学、 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 业制度、城乡一体的就业市场、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和城 乡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 移中的引导作用,着力加强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服 务,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覆盖广泛、运转高效、方便快捷 的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和质量。要大力发展流通经济。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 网络,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积极鼓励农民参与流通, 做到政策上优惠、政治上关心、营销上帮助,不断提升农 产品商品化程度。充分发挥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 术流等要素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营销、运输、服务 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与增收空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按照“领导上给支持、服务上给环境、引导上给项目、发 展上给载体”的要求,鼓励农民从就业向创业转变,从生 产者向投资者转变,形成“经济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 为主,企业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新格局。要放宽市场准入,做到凡是国家没有明令 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对民营经济全面放开,不限发展比例, 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要加快建 立健全服务体系,尤其要在信用担保机制方面研究一些新 的对策,力求在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上取得新的突 破,不断为广大的农村能人施展才干、创业致富、带富一 方给予必要的支持。 2、“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激发农民增收的内 生动力。 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要按照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向,真正 做到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社 会事业发展重点向农村转移。要尽最大努力向上争取资金 扶持。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工作结合点,积极主 动与省、南通市有关部门对接沟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政府导向、多元投入的筹资原则, 大力加强投入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 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和吸引民间资本、 工商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 各方面共同投入农村、投资农业的新局面。要加大对“三 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做好为广大农户小额信贷 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农字号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信 贷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民增收的能力培养。要加大 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 培训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建筑、服装、机械等 方面的传统优势,整合各类职校、成教学校、党校的功能,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开展“订单”培训, 让农民的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接轨。要立足农业和农村生 产、经营、服务等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把掌握新品种、 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重要内容对农民进行培训,提 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注重培养农民在经营管理、法律法 规等方面的素质,促进“打工经济”向“回流经济”、 “创业经济”转变。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 效益。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及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以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 农业节水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为重点,加快农 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介力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 示范基地等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 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 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 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促进农 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 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以改善农 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3、增收与减负并举,不断提升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效。 在抓增收的同时,要着力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