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融合系统概述_第1页
第1章信息融合系统概述_第2页
第1章信息融合系统概述_第3页
第1章信息融合系统概述_第4页
第1章信息融合系统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主讲:雷建和 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课程的地位、内容 * 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 专业课。本课程重点内容为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 线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课程中涉及 的工程概念和设计方法内容较多,理论内容较少。 内容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导论;现场控制站及 过程接口单元;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站;集散控制 系统的主要技术与应用实例;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等。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重点讲授集散控制系统 中基本部分的功能、组成、基本原理和应用,侧重 对实用技术的介绍。 v 控制系统各部分与相应的知识领域的对应关系 第 1章 概述 1.1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 1.4 集散控制系统的 基 本组成 1.5 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6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集散控制系统是以 微处理器 为基础 的 集中分散 型控制系统。 简称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1975年美国霍尼 韦 尔 (HoneyWell)公司 第一套产品 TDC-2000 至今, DCS产品几经更新换代,技术性能达到日趋完善的程 度。 DCS早已发展成为当今工业控制的主流系统。 DCS以其先进、可靠、灵活和操作简便及其合理的价格被广泛 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和造纸等工业领域。 1.1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v控制算法 :逻辑控制、数值控制和混合控制 v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监督控制 v控制对象 :连续过程、离散过程和以批次为 基础的过程 v控制规律 :顺序控制、常规控制(如 PID控制 )、高级控制(或称先进控制:如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 v控制功能 : (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SCC) ( 4) 集散控制系统( DCS) ( 5)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 ( 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v系统结构 : ( 1)集中控制系统( 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CCS) ( 2) 集散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集中控制系统 控制 计算机 基本 控制 过程 1 基本 控制 过程 2 基本 控制 过程 3 基本 控制 过程 4 基本 控制 过程 5 集中控制系统的概念 v单机系统 v用一台计算机对多个对象或设备进行集 中管理和集中控制,有时成为 “ 群控 ” 。 集散控制系统 v 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控制对象的要 求为前提,从生产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将微处 理器作为核心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 v 是利用控制技术( Control)、计算机技术( Computer)、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和阴极射 线管( CRT)显示技术 4C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 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统 。又称分散控制系统( 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TDCS) 。 v 主要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 集散控制系统典型结构 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 v 现代化工业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规模不断扩大, 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工艺过程不断强化,对过程控制和生产 管理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v 劳动力密集型 设备密集型 信息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 v 以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控制、管理、决策系统的重要作用 。 v 集散控制系统是继直接作用式气动仪表、气动单元组合仪表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和组件组装式仪表之后的新一代控制系 统。 v v 按照年代讲解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 v 在概念上注意: v ( 1)理解 “ 分散 集中 分散 ” 的发展过程(螺旋 上升式发展进程) v ( 2)其中穿插系统控制功能方面的分类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1. 30年代初期:分散控制方式 v 直接作用式气动控制器; v 控制装置安装在被控过程附近,每个回路有单独控制器; v 运行人员分布在全厂各处; v 适用于规模不太大、工艺过程不太复杂的企业。 控制分散 管理分散 2. 30年代末期:集中控制 v 中央控制室,信息远距离传输问题; v 变送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分离:变送器、执行器安 装在现场,控制器在中央控制室; v 优点:运行人员可获得整个的生产信息,便于协调 控制; v 注意:控制仪表和运行人员地理上的集中,控制器 分别完成各控制任务,故障影响不大 运行管理 的集中,仍然分散控制; v 采用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和组件 组装式仪表。 控制分散 管理集中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3. 50年代末 60年代初:集中控制方式 控制集中 管理集中 50年代末,计算机进入过程控制领域,按照计算机的 功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SCC) ( 4) 集散控制系统( DCS) ( 5)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 ( 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v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控制生产对象,只对系统 过程参数进行收集、加工处理,然后输出数据 ;操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设定值的改变或 必要的操作。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原理图 v典型的连续控制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把控制器用数字调节器来代替,就可以构成微型计算机 控制系统 (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DC) v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控制是用一台微型 机对多个被测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检测结果 与设定值比较,再按照 PID规律或直接数字控 制运算进行控制运算,然后输出到执行机构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被控参数稳定在 给定值上。 DDC数字控制系统原理图 v 60年代初,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直接数字控制,造 价高,一台计算机控制全厂的生产过程,整个系统 控制任务的集中。 v 特点:控制集中、管理集中 v 缺点:受硬件水平限制,计算机可靠性低,一旦发 生故障,全厂生产瘫痪。 (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SCC) SCC由二级计算机组成 第一级计算机与生产过程连接,并 承担测量和控制任务,即完成 DDC控 制。 第二级计算机是按照生产过程工况 ,操作条件的变更信息和数学模型 进行必要的转换,给第一级计算机 提供最佳给定值和最优控制量等各 种控制信息。 第一级计算机和第二级计算机间的 数据通信,一般采用串行数据链路 规程,传送速率都比较低。 (4). 集散控制方式 v分析集中控制的失败,提出了集散控制系统 的概念; v把控制功能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完成,采 用通信技术实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 v特点: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集散控制系统 v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控制对 象的要求为前提,从生产综合自动化的角度 出发,将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集中分散控制 系统。它是利用控制技术( Control)、计算 机技术( Computer)、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和阴极射线管( CRT)显示 技术 4C 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 、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统。 又称分散控制系统( 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TDCS) 。 v主要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v 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v 1. 30年代初期:分散控制 (控制分散、 管理分散 ) v 2. 30年代末期:集中控制 (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 v 3. 50年代末 60年代初:集中控制 (控制集中、管理集中 ) v 4. 70年代 :分散控制 (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 总结 : v 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由控制分散、 管理分散 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控制集中 、管理集中 控制分散、管理集中的过程。 v 今天的集散控制系统已经不是过去的模拟控 制系统,而是计算机技术的数字控制系统; 今天的集中手段不仅依靠指示仪表、记录仪 表和操作开关,而是采用先进的 CRT显示设 备、打印机和键盘。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 (四个历史阶段) 1. 第一阶段(初创期)( 19751980 年) v 1975年首先由美国 Honeywell公司推出的。 v 以分散的控制设备来适应分散的过程对象,并将 它们通过数据高速公路与基于 CRT的操作站相连 接,互相协调,一起实施实时工业过程的控制和 监视,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 v 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散、负荷分散,从而危 险也分散。 五大部分组成 : v 1现场控制站 (过程控制单元 ) v 2现场监测站 (数据采集装置 ) v 3CRT操作站 v 4数据公路 v 5监控计算机 v DCS的雏形; v 基本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融入 4C技术,数 据通信系统为初级局域网。 v 第一代典型产品(公司): Honeywell公司的 TDC2000 Foxboro公司的 SPECTRUM 横河公司的 CENTEM 西门子 (Siemens)公司的 TELEPERM M 2. 第二阶段(成熟期)( 19801985 年) v 系统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体现在:系统功能 得到扩大或增强;操作管理及监督范围的扩大,提高 了综合管理信息的能力;显示屏分辨率及色彩的提高 ;多个处理器技术和冗余技术应用发展。特别是在数 据通信方面采用了局域网。 v 基本结构 由六部分组成:局部网络、多功能现场控制 站、增强型操作站、主计算机、网间连接器 (网关 )和 系统管理站等。 v 功能 : 过 程控制、数据采集、 顺 序控制和批量控制等 。 v第二代典型产品(公司): Honeywell公司的 TDC3000 西屋公司的 WDPF ABB公司的 MASTER 3. 第三阶段(扩展期)( 1985年以后) v 开放 系统是第三代系统的主要特征。 v 系统的通信功能增强,通信标准符合 ISO的 OSI开放系统互连 的参考模型,各不同制造厂家的产品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v 向上能与 MAP( Manufacture Automation Protocol) 和 Ethernet接口,或通过网间连接器与其他网络联系。 v 向下支持现场总线,使过程控制或车间的智能变送器、执行 器和本地控制器间实现可靠的实时数字数据通信。 v 此外,系统的软件和控制功能也有所增强。 v 美国 Foxboro公司在 1987年推出的 I/AS系统标志着集散控制系 统进入了第三代。 v其他代表产品 : Honeywell公司的带有 UCD网的 TDC3000 横河公司带有 SV-NET网的 CENTUM-XL 4. 第四阶段(网络开放期)( 1990年以后) v 管控一体化,硬件上采用了开放式的工作站,采 用了客户机 /服务器的结构; v 开放性、可操作性、互相联系、共享资源及运行 第三方软件等已成为各制造厂家生产集散控制系 统的标准; v 软件上则采用 UNIX系统和 X-Windows的图形界面 ,系统的软件更丰富。 v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S)系统得到了应用。 v第四代代表产品: Honeywell公司的 TPS控制系统 横河公司的 CENTUM-CS Foxboro公司的 I/AS50/51控制系统 ABB公司 Advant系列 OCS开放控制系统 1.4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v 集散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从 它们的基本结构来看,具有相同的特性,都是由过程控 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生产管理级所组成的一个以通讯网 络为桥梁的集中显示操作,控制相对分散的多级计算机 网络系统结构。总体上,集散控制系统由四大基本部分 组成。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 2.控制器 3.人机界面 4.通信网络 1.5 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v 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分级分散的体系结构 1.强大的控制能力 2.友好的人机联系手段 3.适应性和扩展性 4.可靠性高 5.可维修性 6.安装费用 7.开放的通信网络 ( 1) 强大的控制能力 v 控制功能由 软件 来实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完 善的控制能力。 v 实现常规算法、复杂的优化控制算法、逻辑推理 和逻辑判断。 v 保持数字控制的全部优点,解决了集中控制可靠 性低的问题。 ( 2) 友好的人机联系手段 v 人机联系信息流向: “人 过程 ” 联系和 “过程 人 ” 联系 v 更先进的人机联系手段: CRT图形显示和键盘操 作 v “过程 人 ” :信息直接显示在 CRT屏幕 v “人 过程 ” :通过键盘输入各种操作指令 v 人机联系手段双向集中:一致性,防止误操作 常规控制系统的人机联系 v “人 过程 ” :操作器、定值器、开关、按钮; 运行人员通过这些设备调整和控制生产过程。 v “过程 人 ” :各种显示仪表、记录仪表、报警 装置、信号等等设备;运行人员通过它们了解生 产过程的运行情况。 v 人机联系设备安装在控制盘或操作台上,迅速准 确地找到需要操作和监视的对象比较困难,容易 出错。 ( 3) 适应性和扩展性 v 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结构上采用了常规系统的 模块 化 设计方法。 v 硬件、软件都可根据需要 灵活组合 ,以适应生产 规模的大小。 v 随生产过程的发展, 扩充 硬件和软件。 v 特征:递进性和整体性。 ( 4) 可靠性高 v 器件高度集成,可靠性高;模块化结构,每个 过程控制站只控制少数几路控制回路,个别回路 或单元故障不影响全局。 v 在电源、通信、过程控制站等处广泛采用冗余 技术,为可靠性创造条件。 v 软件模块化组态方法形成各种控制方案,取消 常规系统中模件之间的连线,减少故障。 ( 5) 可维修性 v 可维修性反映系统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 v 常规系统 可维修性差:部件种类繁多、稳定性较差、缺少必 要自诊断功能。 v 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可维修性要好些,但系统庞大、关联 密切的硬、软件系统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维修人员。 v 分布式控制系统 的可维修性有明显优势: 少数统一设计的标准模件,硬件简单; 控制任务由多个处理器分别完成,只担负少量控制任务, 分散故障风险; 较完善的在线诊断技术,故障定位准确; 通过各种人机接口设备,运行员和工程师能迅速发现系统 故障的性质和地点。 ( 6) 安装费用 v 安装费用:电缆、导线的安装敷设费用和控制室 、电子设备室的建筑费用。 v 常规控制系统 安装费用比较高: * 由变送器、传感器和执行器到控制系统机柜之间需 要很长的电缆; * 各种模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组成不同的控制方案; * 各种机柜和控制盘、台占相当大的建筑空间。 v 分布式控制系统 安装费用少: * 控制方案主要靠软件功能块实现; * 过程控制站分散在被控过程附近,大大减少变送器 、传感器和执行器到控制系统机柜之间的连接电缆 ,减少中央控制室的占地面积。 * 工作量: 30%-50%;控制室面积: 60% ( 7) 开放的通信网络 DCS采用局部区域网络 (Local Area Network, LAN) 把各工作站连接起来,实现 数据、指令及其他信息的传输, 使整个系统 信息 、资源 共享。系统通信采用国际标准通 信协议 , 便于系统间的互连 , 提高了系统的 开放性。 1.6 集散控制系统的 发 展 趋势 v集散控制系统将向 两个方向 发展: v一个方向是向上发展,即向 CIMS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 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发展; v另一个方向是向下发展,即向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 ( 1) CIMS的概念及由来 v 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基于 1973年美 国 Joseph Harrington博士在其博士论文 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中首次 提出的 CIM( 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而 构成的一种现代制造系统。 v CIM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点 : * 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 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 活动,彼此是紧密联系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统一考虑各环节的生 产活动; * 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采集、传递和 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 “ 数据 ”的物质表现。 v 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正确地指出了在 未来的计算机时代企业运行管理的最佳模式。 v CIMS: 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综合生产过程中信息流 、资金流和物资流的运动,集市场研究、生产决策、 经营管理、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使企 业走向高度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与组 织方式。它将 CAD/CAM、 PDM、 ERP/MIS等企业所涉及 到的设计、生产、管理业务融为一体,组成企业先进 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v 在国内,原国家科委组织了一些高校等机构专门对 CIMS进行研究和推广,成立了国家 863/CIMS主题专家 组,还有相应的一个庞大的系统组织配合专家组的工 作。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该主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 绩,并且提出了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的概念。 ( 2) CIPS的概念 v CIPS( Computer Integrated Producing System , 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 ):是企业在当前实施的 人工集成信息的生产系统。 CIPS属于一种类型的 控制论系统,即工业生产控制论系统。 v 主要硬件系统除原生产系统中的基础自控装置, 如 DCS, PLC等外,还有计算机网络构架及服务器 ,网络交换机等。 v 软件系统除各相关的系统软件及数据库系统外, 应用软件开发是 CIPS的主体,它包括三大类: 1)管理信息系统类:生产计划管理,营销合同 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物资及库存管理,产品质 量保证体系,厂务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等; 2)信息存贮、综合统计类:市场信息管理,包 括原、材、燃料,产品的国内外价格信息,工程 数据库,生产过程数据库,质量数据库; 3)生产过程优化及管理决策类:企业系统物料 平衡模型,企业能量平衡模型,企业投入产出动 态经济模型,企业生产运行和管理优化系统。 ( 3) 现场总线的概念 v现场总线 (IEC)定义: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 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 的 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 v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 是采用现场总线作为通信系统 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现了真正的分散控制 v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使控制得到最终的分散。 v 在 FCS中各种现场设备有足够的自主性,它们彼 此之间互相通信,完全可以把各种控制功能分散 到各种现场设备中,实现真正的分散控制。 v DCS系统中原有的操作管理站发挥上位机的功能 ,执行对整个系统的优化、信息管理和调度工作 。 FCS必将推动 DCS的变革。新一代 DCS都包 含了各种形式的现场总线接口 , 可以支持多种 标准的现场总线仪表 和 执行机构等 , 此外 , DCS 产品还改变了相对集中的控制站结构 , 取而代之的是进一步分散的导轨式或现场安装 的 I/O 模块 。 DCS 将吸收 FCS 的长处 , 不断 发展和 完善。新型 DCS的典型代表有 Homywell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过程知识系统 Experion PKS、 Emerson 公司推出的 Delta V系统、中控 科技 自动化有限公司推出的 Web Field ECS-100系统 等 。 我国使用 DCS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 代初。当时国家为了满足国内新建项目和老厂 技术改造的需要,从国外引进的 DCS多达几百 套,主要用于化工、石化、炼油、冶金、电力 、轻工等工业过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同时,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与引 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 对其及时消化、吸收与创新,作为发展我国科 学技术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