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doc_第1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doc_第2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doc_第3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doc_第4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问题研究李居参李晓东(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10)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有机渗透是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高职与普通教育间的渗透存在着不平衡性,本文就普职渗透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关键字:高职教育;普通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从1997年开办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和影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如何能进行与普通教育间的有机渗透就是其中问题之一,为了使全省的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出质量和特色,我们应该寻找和探索普职渗透的发生点、实现渗透的方法及予期产生的效果,以期望对我们目前的高职教育办学过程能起到指导作用。一、目前我省普通教育与高职教育间的渗透情况我们这里说的普通教育指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如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指通过五类院校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民办高校和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自己各自的体系,有了相当的规模,在社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省高职教育从1997年起步,尽管发展较快,但无论从体系的建立、规模、办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均与普通教育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形成自己的办学体系、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实现向其它教育体系渗透的最根本前提。办学基本条件有诸如占地、师资、图书、规模、实验设备总值等,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间由于不属于同一个教育范畴没有可比性,而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间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也无法比。所以在此我们只比较两个项目,一个是形成的体系情况;另一个以在校生数比较社会影响力,见表1、表2。表1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形成比较国家管理体系教学文件/培养目标教材质量评估正常生源期望流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司全国统一全国统一中考、高考初中高中大学高等本科教育高教司高教处国内相关专业学会统一国内相关专业学会选用全国重点A、B档本科硕士博士高职教育职成教处高教处各校自定各校自定就业率高职生就业(少量专升本)2表22001年我省各教育层次在校生数比较初中高中本科教育高职教育高职与其它教育的比例1859905人463490人253461人89510人初中:1:20.8;高中:1:5.2;本科:1:2.8从以上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和我们在现实中的感受是一致的,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时间晚,高职教育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建设中,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来说,高职教育目前弱于普通教育。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下,谈高职教育向基础教育渗透不太现实,更多的是高职教育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渗透,具体表现在:1初中教育向高职教育输送五年制一贯制生源,由于社会上对高职教育存在的认识问题,由初中输送至高职五年一贯制的生源是初中学生中中下游水平的生源,平均中考成绩200分(去掉体育和政治成绩)左右,无论从基础文化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上都给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2高中教育向高职教育输出三年一贯制的生源,他们是高中学生中的中等以下水平,平均高考分数线390分左右,从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上看,这是高职教育中最好的生源了,这些学生的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对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一种失落感,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动力不足。3从2002年起我省启动了高职毕业生考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高职专升高职本工程,形成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的对接,但从实际效果看,容易产生误导,使高职教育走上应试教育的轨道,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特色的形成。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考上本科院校,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一些高职学校要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高职专升高职本的考试要求。4发源于普通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发起于高校的人文教育思想等对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5由于高职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的影响无所不在。尽管高职教育目前的渗透能力还较弱,但由于其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符合WTO经济一体化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对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也有一些渗透作用。如:1是职业教育率先引进了CBE、MES、TAFE、双元制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其中的开设应用性技术专业,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开发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整合、宽基础、活模块、一凭多证、开展职业资格认定等做法已为许多高等院校采用。2改变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对课程进行整合的思3想已在我国新的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如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明确的体现。3为初中毕业生直接接受专科层次教育拓展了空间。4高职校对学生严格管理的做法得到了部分普通高校的认同就辽宁而言,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但还仅仅停留在以招生为纽带的浅层次的渗透上,没能实现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深层次的渗透,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特征之一。二、高等职业教育能与普通教育平等渗透的前提高等职业教育若实现能平等地与普通教育渗透,也就是说能对初中、高中的考生有吸引力;对大学高水平的教师有吸引力;对高新技术的企业有吸引力,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体系,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有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率,这是实现普职渗透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但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应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1对高职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通常划归为高等教育范畴,但从本质上说,高等职业教育属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即不同那些专业知识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的“白领”,也不同于那些在流水线上从事机械劳动的“蓝领”,而是即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灰领”。只有这个定位准确了,随之而来的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开发和建设、课程定向和整合等一系列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培养出有特色高职学生的要求。2要办出特色办出特色意味着专业开设有特色、办学条件有特色、师资有特色、办学过程有特色。只有高职教学办出特色,才能在社会上有影响力,毕业生就业有竞争力,才能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才能对基础教育的生源有吸引力,才能影响高等教育转变学科教育的观念,才能对用人单位有吸引力,也就是说以上诸多因素的作用结果,最终才能增加高职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渗透力。在专业选择上,要面向那些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大量新的职业岗位,同时也应面向传统职业由于出现了复合或细化而出现的岗位。如机器人技术员、数据分析处理员、广告编辑、企业评估员、证券咨询员、营销策划员、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精神护士、外科护士等。在办学条件上,要突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毕业生与高校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于,高4职生更加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其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致高职学生能够“零过渡”地步入“第一线的职业岗位”。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是以“实验室”为主要基地,强调原理验证、仪器使用、测试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学研究等。而高职校的实践教学则以“实训室”为主要基地,强调“职业素质训导和工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还得注意营造职业环境、塑造企业文化、讲究安全质量等。在实训基地的建筑上,要吸收TAFE、双元制等发达国家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建筑理念,增加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职校有别于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理想的高职学校师资应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包括实验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能力、仪器设备及工艺的维修能力、与产学研结合的科研能力等。在师资队伍管理上,应吸收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师“一体化”,以有别于普通高校师资的管理模式。三、实现普职渗透的发生点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普职之间发生渗透的可能点在于:1对初中的办学指导思想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目前初中教育是无法满足学生、家长走升入高中再升入大学之路愿望的,以锦州市这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为例,见表3,我们就可以看出,经过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分流后,有着近占初中教育一半的潜力人群将进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接受教育而后就业(2001年辽宁省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平均入学率只有37.61%)。表32002年锦州市初中毕业学生分流情况总人数升入高中人数属于180分450分间的潜在高职生源人数180分以下其它职业教育人数20874人9811人9996人1067人占总生人数的比例47%479%05%如果高职学校有特色、有吸引力、就业好,进尔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巨大需求,那么初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在巨大的社会责任压力下,将会自觉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分类教育,积极向高职学校输送生源,实现以高职教学要求的课程定向,最明显的将会增加实践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学习应用技术的兴趣。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在降低高职学生入学门槛的大趋势下,应允许高职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加试职业道德或能力素质考核,以选拔适合于培养的人才。52对高中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现在实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每年的高考生源中只有20%在右的考生为进入高职校三年一贯制专业学习的生源。这部分生源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不能适合学科式的教学模式,那么随着高职教育对高中教育渗透力的增加,学生、家长,学校都愿意把这部分学生送入高职学校来完成他们学习的愿望,那么,由于高中已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有一定的自主权,高中就会采取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多向选择的办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开辟多条出路。3对高校的影响随着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增加,那些普通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将会感到巨大的压力,那么高职学校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许多观念,做法必将被推广。这些高校会利用他们的优势,也从学科性教育转向应用性人才的教育。4初中、高中与高职的相互影响一旦学生、家长、社会承认了高职教育体系,那么就会对初中、高中的办学提出新的要求,高中、初中的教育工作者们就会研究高职学校的专业开设、课程要求,可以逐步实现深层次的、课程间的、教学目标间的衔接渗透。5高校与高职校间的相互影响随着高职校的被社会承认和毕业生竞争的突起,高职校的工作岗位将会对高校教师产生吸引力,会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流入到高职教育行业,必将给高职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使高职校进一步发展。高校中开设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本科班,从而构建高职、普通教育间真正的立交桥。四、实现普职渗透的方法普职间的渗透离不开环境系统,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支持,环境系统出现问题,渗透就不可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的内部环境,而法律支持、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和社会认知是教育的外部环境,而政府是创造并推动外部环境的重要主体。1在我国目前加入了WTO后形势下,政府更应该强化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入世后的中国将成为世界加工业中心,这种预测既是基于入世后国际分工的必然要求,又符合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的实际情况。这种世界经济一体趋势带来了大量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从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用人意向变化上已体现出了这一点。政府应及时调整政策适应这一发展的趋势。从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上看,我国目前也发生了“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的问题,即把大量的投资重点和补贴款放在了中学和大学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引起6公众对教育的无限追求,使人力资源得到不合理的配置,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制定各种公共政策并保证这些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2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存在着课程定向性问题,但相对而言,高职教育的课程定向性存在着定向早、针对强的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使高职教育具有基础教育所没有的特殊现象。在基础教育达到同一个培养目标,需要学习多少年不会有更大的差别;但在高职教育,由于课程定向早晚、前后衔接、学制方向不一致等原因,学习年限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两个定向学制相衔接,两者方向又一致,衔接效益更高。如果两者方向不一致,前面学制学过的课程,有些与后面无关,有些可能出现重复学习,衔接效益就低。通过以上分析,在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对潜在的高职生源部分学生,应实行二年分流,按高职专业大类开设相关的职业基础知识理论课,当这些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后,或缩短学制或腾出空间强化实用性、应用性能力培训。3高职教育与高校之间的有机衔接高职的学生的特点在于“职”,当他们通过高职专升本的方式进入高校学习后,高校应认真研究这些学生的早期课程定向基础,发挥高校学科的优势,制定出有机衔接的培养方案,强化这些学生的理论深度,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学科式大三、大四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本人才,使高职学生为了充实自己,学习某些技术应用岗位必需的更多理论而“专升本”,而不是仅仅为了取得“学士学位”。4高职应有自己的本科从构建完整高职教育体系的角度,高职应有自己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从课程定向性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目的性更强,融合性会更好。国外已有了许多在这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见表4,其中台湾的衔接更有特色。表4国外高职系列衔接经验国家高职阶段学士阶段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美国社区学院二年协士学位学分6064分本科4学制大学三、四年级日本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技术科学大学(三年插班生)培养具有高等专业生产部门所需的高超能力7台湾五年制专科二年制专科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技术学院二年制技术学院职业硕士技术科技大学职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所5课程综合化的特色教材教材是实现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教育层次间渗透的最直接媒介。高职要办出特色,要有能力使普职间良性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