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1页
07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2页
07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3页
07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4页
07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 级大专科学发展观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简答题(9 选 3 共 12 分) 1、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要求(教材第 54 页) 答: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保障上, 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协调发展的内涵(教材第 62 页) 答: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 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6 项重要原则(教材第 95 页) 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教材第 125-127 页) 答: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要求,乡风文明是 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关键环节,管理民主是重要保障。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6 项主要任务(教材第 174-186 页) 答:(1)扩大人民民主;(2)发展基层民主;(3)依法治国;(4)壮大爱国统一战 线;(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6、怎样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教材第 209-211 页) 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创新意识、焕发创新激情、开拓创新思路,推进文 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传播手段创新。 7、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措施(教材第 226-227 页) 答:(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 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调整高、中、低收入合理分配格局。 8、当前体制改革的 5 个重点领域和内容(教材第 248-266 页) 2 答:(1)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微观基础;(3)加快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发挥其社 会主义经济杠杆作用;(4)推进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实现;(5)加速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9、建设法治政府的 6 个基本要求(教材第 251 页) 答:组织法定,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捷,诚实守信。 分析比较题(9 选 3 共 18 分) 1、比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的本 质区别是什么? 答:中国的古代民本思想,价值取向是君本位,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驭民治民。 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科学发 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2、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正确认识和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关系。 (教材第 66-69 页) 答:科学发展观需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推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为解决 “三农”问题统筹好城乡发展、为发挥地区优势和积极性统筹好区域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 社会统筹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而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环境谋划统 筹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搞好为发挥好“两个积极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统筹、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的各种利益关系的统筹、从世界战略思维角度搞好国内和国际 两个大局的统筹。 3、分析: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在统 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与 社会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 4、分析: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的要求(教材第 103 页) 答: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 3 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 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 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体现了解 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发扬优良传统与坚持开拓创新的统一。 5、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教材第 107 页) 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 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 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 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 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6、分析: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教材第 152 页) 答: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是一种“资源 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致了自然资 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环境污染的后果。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 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 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7、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教材第 160 页) 答: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分别互为其他各方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四位一体”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缺 一不可。 8、分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联系(教材第 194 页) 答: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现实中形成了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成为中华民族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9、分析:加快社会建设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教材第 222 页) 答:教育既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把我 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更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 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 论述题 (6 选 2 共 30 分,答题务必联系实际) 1、论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材第 64-65 页)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追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 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一,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同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既要满足人的需要, 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既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 第二,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三,要改变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重眼前的增长、轻长远发展,重局部 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搞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2、论述:为什么说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和互为目的和手段(教材第 78-79 页) 答: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不仅是互为前提的关系,也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科学发 展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 现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以科学发展为目的,同时作为科学发展的手段为其服务。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经 济长期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保证社会机体多种要素的协调发展,只有在和谐社会中,才能不 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社会和谐作为发展的归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带来的坚实的 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优化的主体条件。 必须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在科学 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 3、论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教材第 111-113 页) 答: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党的 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即“三个转变”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 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5 根据我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 变。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逐步形成以科技 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4、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教材第 157-158 页) 答:所谓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谐和睦人 际关系的宝贵精神成果。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一,要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 态文明观念。 第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 制和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第四,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五,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形势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家庭。 5、论述:如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教材第 176-177 页) 答: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一项重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我们必须把发展基层民 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推进,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任务: 第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 制度。 第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 6 第四,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 能。 6、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途径(教材第 201-203 页) 答:在我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