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1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2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3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4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作者:吴启建在实施新课程的两个月时间里,一线教师热情高涨,领悟新课程理念,学习新课程体系,创设新课程环境,开发新课程资源,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评价,为推进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新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教师们为之感到困惑。为此,笔者对照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实践和调查与访谈,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一、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教师不甚习惯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如苏教版(以下例举没有特别说明均为苏教版)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海水为情景为话题,编排比较松散,知识的学习围绕某一线条和主题,而化学概念、理论内部的联系不够紧凑。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海水的用途之一,明线是海水食盐氯气。但这个过程蕴含许多的化学原理和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暗线。怎样有机把握这些暗线的深度、广度、关联度及方法和情感的价值,值得研究。又如鲁教版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是以金属钠和它的化合物性质为代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以氯气的性质为例。显而易见,这部分突出方法的教学。钠和氯气的性质作为一个例证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钠和氯气是金属与非金属的重要代表物,是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之一。老师们由于传统教学的习惯也由于它们的突出地位,因此对钠和氯气的性质的教学必然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从而不知不觉中淡化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况且,元素化合物在选修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的篇幅,这种处理也有其必要性。为此,由于新教材结构的重建,由过去的学科主义转变为现在比较重视人文主义,多数教师不甚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普遍存在新课程化学必修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教学要求高,由一维目标、两维目标到现在的三维目标。内容多课时紧,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切换,而每个学习点在旧教材中都有其系统,现在浅尝辄止,不深不透。新课程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但因为课时紧,教师往往无法展开,加上课外习题普遍要求高于教材,因此造成学生“夹生饭一锅”的现象。如“物质的分散系”,教材活动与探究:“胶体的性质和溶液有何不同?”做了一个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的实验。问题在于对上述一个实验就要回答:“(1)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2)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一个实验就要总结出鉴别的方法?就能得出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教材陈述:“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当这些物质溶于水后,产生的Al(0H)3或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课上许多学生会问:“为什么铁和铝的化合物溶于水后会产生Al(0H)3或Fe(0H)3?为什么它们具有吸附性?”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正常,也值得肯定的学习现象,但是时间和理论基础的不足,教师无法展开。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不仅内容多,而且有些题目设置偏难。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第一个问题“现有含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用粗食盐提纯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该问题对于初中只接触过过滤,加适量物质沉淀再过滤的同学,对于需要加适当过量除杂试剂,并且还要考虑多余除杂试剂去除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要求。即使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老师的启发,没有足够的过渡铺垫是无法完成。这个主题五种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既有实验又有原理,既有基本的要求又有提高的任务,一课时要么时间不够,要么就是“夹生饭一锅”。3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缺乏活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伊始,充满热情的老师们放下尊者的架子,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纷纷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慢慢又走回到老路。因为学生没有预期的互动能力,因为探究没有预设的学习效果,因为时间不允许。因此组织交流和讨论、合作和探究次数越来越少,课堂学习的气氛又归于平静。对教材中设计得“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设计的表格,学生答不上来,只好教师代办。笔者听了10余节的化学公开课,除了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漂亮,教学过程重视启发性外,教学方式看不出有太大的变化。没有成功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没有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因此,课堂依然缺乏活力。4教学评价简单滞后,“三维目标”无法同步“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是课标提出的要求。但从目前的调研和听课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的是以考试评价、作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大部分学校制定或正在制定学科学分认定综合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活动探究、实验等都规定了评价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重视小测、笔试和作业检查,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放在一边,致使“三维目标”无法同步。5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出现通俗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如,笔者11月初在一所学校遇到这样的现象:已经是第十周了,每周3节20几课时了,还在上专题一。进一步了解才知道,他们将必修2的部分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提前到前面上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合理?值得商榷。在新课程实施的起步阶段,新旧观念交错,造成的“走老路”现象是存在的。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1用教材、用资源,重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一成不变的剧本。新课程不同了,课程标准给教材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三套教材从结构到内容都有较大差异。与此类推,教材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给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用教材,如何补充素材,如何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性。一线教师感到学生累,老师也累,原因在此。这种现象是必然的。现在出现这样一幕情形:同一个内容,不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材,课不一样;就是相同的地区、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校也会不一样。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无定法的不同,而且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存在。这就是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教材重组是必须也是必然的。比如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不到一个课时,没有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加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而鲁教版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独立为一节,将胶体也独立为一节,对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出现了丁达尔现象、电泳现象,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人教版也将电解质从物质的分散系中分离出去,增加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等知识。再看看课标,确实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指导,整合各教材的优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完成教学任务。2学习领会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在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状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讲究螺旋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不宜拓展。如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的凝聚,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等。有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使于学生自主探究。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粗食盐提纯氯化钠的方案设计,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探究题:(1)食盐中含有泥沙怎样提纯?(2)食盐中含有硫酸钠怎样除杂?(3)如果除杂时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则过量的试剂怎样处理?并且告诉学生在除杂时如果食盐溶液中含有适量的酸,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除去。在这些提示和探究准备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设计粗盐提纯的方案,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问题串),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的认识的方法。3既要重视探究过程,也要重视知识的结构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做了较大的改革,教学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有些部分以科学的方法为体系编写,化学的基础知识作为例证;有些部分以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体系编写,知识的产生和联系运用了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区分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往往会把教材中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丢在一边。事实上,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当然,教师同样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活动中而忽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曾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氯水成分的探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让学生分析推测氯水的成分,然后各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学生做实验验证方案和猜想。其中部分学生设计了一个用pH试纸测定氯水酸性的实验,结果是变白了,与预设的变红的现象完全不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这样的探究课就能达到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结构同时兼顾的作用。4渗透思想方法教育,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高中的学生有初中的化学启蒙知识,又有相对初中少年后期更加显著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表现在心理上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在思维上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在态度上更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具备了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而高中的教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意了科学方法和素养的培养,知识的呈现和生成注意了科学探究的因素,适合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因此,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引导学生入门,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达到新课程多维目标的同步收效。5运用发展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差异发展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和谐发展。一些实验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