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doc_第1页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doc_第2页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doc_第3页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doc_第4页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理论学习系列材料-1-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编排的理念与技术研究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桂林541004)原载: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第7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分为“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其中最具特点和新意、也最需认真挖掘的,就是在“科目”下所设的“模块”。因此,它又被称为“模块课程”。正是“模块”的引入,使高中新课程获得了巨大的变换空间和变化活力,成为弹性和选择性特征明显的课程,同时也使得学校课程编排的问题,成了课程实施工作的焦点。本文所说的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课程编排,包括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学校各类课表的排制两大层面的内容,具体指根据国家课程和本校实际形成学校的课程方案并排制出各类课表使其得以实施的过程。而一个学校的课程方案,既包括学校开设了哪些课程,也包括开设那些课程的方式;学校的各类课表,则是学校课程方案的理想在学校资源与学生学习时空的现实中搜寻立足点的结果,这种搜寻所依赖的媒介或工具就是技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只要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学校课程方案,其与现实的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好的技术能使这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好的课程只能是好的理念与好的技术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学校课程的编排,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给高中学校提出的一项新的、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原来以统一性为主的课程模式下,“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表”,学校在课程编排上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也无需多好的理念和技术。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课程方案、学生的课表,无不折射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想,反映出学校课程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水平。在2004年秋季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海南、山东、广东和宁夏四省区,都有一些学校积极面对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探索学校课程管理的规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从实际的操作来看,确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面对新的问题顾虑较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够多、不够活、不够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不止一个,但对新课程及其管理的一些理解误区,再加上管理技术上的问题,无疑是重要的原因。本文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对学校课程编排的多种方案进行理念和技术上的分析,旨在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者提供一个更有助于洞察的视角,重新审视不少视似而非却普遍流行的观点和做法,为改进实践理清思路。一、课程选择性不仅靠选修课的开设量,更有赖于所有课程开设的方式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理论学习系列材料-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从国家课程方案的角度,是通过有效地减少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并相应地增加选修课程容量而成为可能的;而从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的角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能开出多少选修课程。因为开不了足够的选修课,学校课程的选择性似乎无从谈起。然而,是不是开的选修课门数多,就意味着对学生来说选择的空间就一定大呢?更进一步地说,是不是学校课程对于学生的选择性就只有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的数量来体现呢?实际上,问题远不止这么单纯。按笔者理解,从学生的角度,课程的选择性至少包括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对一个科目中模块的选择”、“对科目的选择”和“对任课教师的选择”这四个主要的方面。为细化理解,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对于所谓的选修课,学生可以修也可以不修。但国家课程方案中对一个学生在一个学习领域内、一个科目内从选修模块中应该选修的学分或课时量是有规定的,因此,学校所提供给学生选修的模块数量就不能太少。如果少到学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那就跟必修也差不多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学校选修课的开设量为什么是衡量其课程选择性的一个最显著的指标。然而,同样不难理解的是,如果学校所开的选修课不少,但却对学生的选择加了不少限制,如某门课程只让某一组学生选,或只能在某一个时间选,等等,这实际上就减低了选择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与一些选修课没开,效果一样。由此不难看出,学校开有多少选修课固然重要,但这些选修课以什么方式开设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际获得了多大的课程选择空间。形象地说,我们要追问的是:学生究竟是四选二还是三选二?是五选三还是四选三?。2.学生对一个科目中模块的选择从课程结构上看,高中新课程是以模块为单位的,这就使得学生对一个科目中模块的选择成为可能。换句话说,选同一科目课程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模块的选择。自然,这就要求学校对同一科目至少提供二个模块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当然,这样的同一科目不同模块的课程提供得越多,学生选择的空间越大。同理,对学生选择的限制则会起到消减学生课程选择空间的作用。3.学生对科目的选择在高中新课程中,对一个学生每学年应修最低学分的要求,只是针对学习领域做了规定,即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而没有涉及到科目。这就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学习科目的可能,也即不象过去那样,学校里几乎所有学生都整齐划一地学习同样科目的课程或文、理两类课程。学生选择学习科目,对于必修课程来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理论学习系列材料-3-说,实际上是选择修习的时段。因而,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既然必修是迟早都要修的课程,何必还要给学生选择呢?学校统一安排不就省得麻烦吗?要回答好这样的问题并不容易,首先要认真探讨的就是追求这样的选择性究竟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图管理方便和习惯,那一切无从谈起;而如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可以不必整齐划一地学习同样的科目”,是最能体现模块课程价值的一种选择性,其所具有的意义,甚至比其他选择性都大。因为,模块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学生选择课程的基本单位是模块而不再是通常课程中的科目,这就为学生更主动、更自信、更有效地适应课程提供了新的可能和相对宽松的环境。试想一下,要求基础和潜力各异的一群高中生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进度,紧追一门科目以免掉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竞争生态!?而学生若有了按模块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的可能,他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己进行调整、补救回旋的机会更多,具体来说,即使学生在某个模块上学得很失败,只要学校提供了可能,他完全可以重修那个模块而不至于自认和被认为是留级。试想一下,在以科目为基本单位、学生要统一步调地学同样科目的课程体系中,这有可能吗?而且,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选择性追求对诸如物理、数学这样公认难学的科目特别有意义。高中几年的学习生活,多少智力和学习热情不低的有志青年,不仅最终没能过得了横于面前的那一、两道“坎”,而且从此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的事例恐怕绝不是稀有的个案。真正认识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再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4.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学生对任课教师选择的愿望或需求,在过去的课程体系中实际上也是早已存在的现实。新的模块课程体系下,由于高度稳定的班级制被动摇,学校课程高度的统一性被学生的选择所消解,使得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问题更加凸现了出来。表面上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问题,只有在一门课程不止在一个班开设且不止由一名教师任教时才会存在,实际上,学生在进行模块或科目的选择时,完全也可能更在乎的是任课教师,因而实际上使选模块或科目变成了选任课教师。二、对选择性的追求不能不计成本,管理的智慧在于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谈到学校课程的选择性,似乎着眼的是学生,自然就是与学校课程的计划性相对立的。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机械地看待“选择性”和“计划性”之间矛盾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试想一下,没有学校的课程计划,学生谈何选择?有计划性的课程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存在限制性,而合理、适度的限制性,其作用正是使选择性得以有效地实现。所谓完全自由的选择实际上只是一种空想,不仅因为实施代价太高,而且也因为它不一定真正有意义。也就是说,没有限制、完全自由的课程选择性本来就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课程过度统一、缺乏弹性而将改革的目标误读成追求课程无限度的弹性和选择性,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更不能误导成学生所有的选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理论学习系列材料-4-择都必须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学生选择课程,是学会规划人生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弹性、学会理性接纳现实条件、宽待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强调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计划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实施这样的课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增多,计划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学校资源条件较好,某一门课程的最低开班人数也必须要有限制,追求选择性不能不计成本。因此,学校在提供一门课程给学生选择时一方面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下线,另一方面还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上线。因为若选某一门课程的人数过多,学校也将难以安排。这样,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一定的限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身上,他或她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选择不能得到满足时的选择计划。而作为学校的计划来说,对一门课程选课人数的限制特别是人数上线的设定是非常有讲究的,上线设得太高,等于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学生的选择虽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学校课程安排面临的困难太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学生的选择受到影响,这就是计划性不够、调控力度太弱的结果;而上线设得太低,学生的选择被拒绝的过多,学校课程安排也许容易了,但太多学生的选择没能实现,这就是计划性过强、控制过度的结果;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的用武之地。此外,谈到选择性的课程,人们往往将它与走班制挂钩。实际上,课程选择性的本质在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有价值的课程选项的多少,而不是学生是否走班。因为走班制只是实现选择的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是否能获得高的选择性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复杂的因素,决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而且,如果学生能获得基本相同程度的选择性,从“性价比”来看,能不走班不是更好吗?总之,在追求选择性的决策上,不仅要有价值判断,要追求最有价值、最具实际意义的选择性,而且要有“性价比”分析的眼光,发挥管理智慧的效用,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三、真正好的学校课程方案应包括实施技术,技术的智慧在于实现高“性价比”的追求通过前面的论述,笔者想说明的是: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一个好的学校课程方案离不开先进的课程理念,离不开对新课程选择性正确、全面的理解。然而,光有好的理念和到位的理解,还不能实施好高中新课程。一个真正好的高中学校新课程方案,必须包括思路先进、切实可行的实施技术。虽然有好技术不等于有好课程,但没有好技术照样不能实施好课程。然而,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对高中新课程实施技术不能抱过分天真的想法、不能简单地寄望于所谓“傻瓜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因为模块课程的复杂性和给学校课程管理留下的巨大空间,与“傻瓜化”实施技术所固有的简单化、机械化倾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因此,好的技术必然是正确运用价值判断、合理综合决策的产物,是用对了地方、用准了方向的助推力,这样它才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成了思想的工具、载体和思想细化、深化的推动力,其价值将得到增加,作用将得以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理论学习系列材料-5-扩展。例如,学校设课、排课和给学生选课实际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相应地给学生提供了程度不同的课程选择性,同时也对应着不同的技术选择和要求以及学校管理上的工作难度。下表具体对各种选课、排课方式进行了比较,并从每一种方式所可能提供的选择性、给学校排课工作所造成的技术难度和所带来的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三个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各种选课、排课方式的比较和可行性分析类型编号选课、排课方式选择性排课难度管理难度1学校统一安排统一的课程,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同课程、同一班级所有学生同课表0002学校统一安排分类的课程,同一年级学生的课程有二种或更多的类型、同一班级所有学生同课表(学生课表以班为基本单位)1113学校统一安排走班选课制课程,必修课在行政班上,选修课实行统一时段的分组走班选课制1024学校安排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已确定的计划课程供学生有限制地选择,学生课表以课程和学段为基本单位222135学校安排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已确定的计划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因此没有稳定课表2214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教科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