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_第1页
2010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_第2页
2010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_第3页
2010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_第4页
2010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司考宪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总结) 司法考试宪法学命题中,历年来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考试重点反复考察,笔者总结整理 出司考宪法命题中该处常考必考点,提供大家复习。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 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 称。 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所属的历史类型;一 是决定着一个国家与其它同类型国家间相互区别的具体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 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 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是指:国有企业,矿藏、水流,除法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林、草原、 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城市的土地,除法定属于集体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 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劳动者个体经济是指城乡劳动者个人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从事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 收益归己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个体劳动者所有;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允许请少量的帮工和带学徒; 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支配。 私营经济是指以雇工经营为特征、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私营经济从其内部 存在的雇佣劳动关系来看,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目前私营企业可以采用独资企业、合伙企 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形式。 1999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法律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 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二)“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是依据宪法的规定,在无损于我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前提下,经我国政府批准 而兴办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资”企业是在中国境内登记设立, 是中国的企业和法人。它们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和法规,接受我国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其 合法权益也受到我国法律和我国政府的保护。 四、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 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国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指,在各尽所能的前提下,由代表人民的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每个公民劳动 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公民应得的劳动报酬。 在我国目前现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在分配方式上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目前除了按 劳分配这一主要分配方式外,其它分配方式还有:企业发放债券筹集资金,因此而出现凭债券取 得的利息;随股份经济的产生,股份分红相应出现;企业经营者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 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的收入。 五、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的财产和集体所有制财产,它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巩固、发展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物 质源泉,是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以满足的物质前提和根本保障。我 国宪法第 12 条明确宣布:“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禁止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2010 司法考试法制史笔记总结:民国宪政制度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辛亥革命以后,满清政府的专制君主统治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历经南京临时 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党政府不同时期,在这些时期也颁布了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性文件。 一、司法考试宪法笔记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南京临时政府于 1912 年 3 月 11 日公布的一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一)临时约法的性质 临时约法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织法,同时又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 临时约法作为中国近代惟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 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1.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它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2.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确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 3.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临时约法采用责任 内阁制,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力,参议院是立法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 并规定了其他相应的组织制度。 4.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 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临时约法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二)临时约法的特点 1.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在权力关系的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的势力。 3.在临时约法的程序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其制定与颁 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 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 的形象。 二、司法考试宪法笔记总结:天坛宪草 这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由当时的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于 1913 年 10 月 31 日制定通过的 一部宪法草案,称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故也称为天坛宪草。该草案坚持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坚持责任内阁制度,对总统权力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但是,并未施行。 三、司法考试宪法笔记总结:袁记约法 这是 1914 年袁世凯炮制的一部宪法性文件,称为中华民国约法,因为其奉袁氏旨意制定, 所以也被时人讥称为“袁记约法”。 “袁记约法”从根本上动摇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民主共和制度政体,确立了大总统集权 制,从而遭到了人民的反对,在袁世凯倒台以后,“袁记约法”也失去了效力。 四、司法考试宪法笔记总结:贿选宪法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并于 1923 年 10 月 10 日正式公布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因为是 曹锟贿选国会议员通过实施的宪法,因此,也被时人称为“贿选宪法”,这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时期惟一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宪法。 五、司法考试宪法笔记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与中华民国宪法(1947 年) (一)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频繁,法律法规数量繁多,体系庞杂,表现出“二重性”特征: 1.从法律内容上看,是继受法与固有法的混合。一方面大量采用、引进、吸收西方近代以来 的法律学说、法律原则与法律制度,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为基本蓝本,并吸收了英美法系法律制 度的一些内容;另一方面,则继续保持、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的一些特性。 2.从立法层次上看,普通法与特别法并存,而且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数量亦多于普通法。通 过制定基本的普通法,规范普通、正常的法律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又制定大量针对特定对象、在特 定时空适用的特别法。 3. 从立法与司法层面看,也表现了明显的“双重性”。国民政府的许多立法在表面上顺应了 时代的发展,体现了一些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原则,因而从立法上看有些方面是可以肯定的。但 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完全是赤裸裸的野蛮、专制。立法与司法的脱节,也是国民政府法律体制上 一个明显特征。 (二)中华民国宪法的结构特点 1946 年 11 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非法召开国民大会,于 12 月 25 日通 过中华民国宪法,定于 1947 年 1 月 1 日公布,12 月 25 日施行。 (三)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的主要特点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1.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1948 年颁 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更加具体和法律化。 2.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其实质是推行蒋介石的个人专制 统治。 3.罗列了人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但同时又通过特别法加以限制。 4.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保护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 总之,这部宪法仍然体现人民无权、独夫集权的特征,虽然在形式上具有资产阶级宪法的特 征,但在实质上并不是人民意志的真正体现。 2010 司法考试宪法复习笔记: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 行宪的基本精神。 一、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法国布丹首创这个概念,并认为主权在君;洛克则提出议会主权;真 正的人民主权的学说是由法国的卢梭所创立。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 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自由的人民缔结契约的产物,而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锐利武器,胜利后的资产阶级纷纷在宪法中确认人民主权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表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 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人权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就其原创 意义而言,人权属于应有权利、道德权利。17、18 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 权学说,强调人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在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 学说和人权口号的指导下,资产阶级开始了争取人权的斗争,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人权口号 逐渐被政治宣言和宪法确认为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同样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在措辞上,社会主义宪法并未 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对基本权利的确认。 三、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 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其核心 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不仅宣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而且还规定国家的立法权属于最高人民 代表机关,使宪法和法律有了广泛深厚的民主基础,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 件。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 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