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董玉琦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一)信息化社会的两个突出特征:1信息总量迅速膨胀。信息化社会的突出特征之一是信息总量的迅速膨胀,如果形象地表述的话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爆炸”。据统计,数字化的信息量每18个月就翻一番,即数字化信息量的半衰期为18个月。2信息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播媒体不断完善的同时,出现了功能更为强大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人们普遍认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播媒体。国际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据统计,全世界上网用户数1988年仅为100万,而1996年为4000万,1999年为20000万,截止2000年10月1日全世界上网用户数已达37765万;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善统计报告的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与上网用户数都是明显处于迅速增长的态势,增长速度大约为每半年翻一番。(二)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挑战由于信息总量的迅速膨胀和信息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学习者的角度来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1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第一个挑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学习过程、教师、学生。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记忆过程,而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在信息社会中,必须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等对信息处理的环节。在信息化社会中,正如诸多文献指出的那样,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将要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师不是学习的主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可以主动地通过多种信道获取来自多个信源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发布。2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既然学习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的处理者,那么学习者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另一个挑战: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三)教育信息化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决定的第15条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前面我们谈到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现代教育如何应对信息化社会呢?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应对信息化社会挑战的惟一选择。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由信息设施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等三个方面构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由信息设施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等三个方面构成。信息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最活跃的一个方面。(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中小学和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1988年全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训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我们认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恰恰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等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我们认为,从课程的角度来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狭义的信息技术课程仅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而义的信息技术课程则涉及信息技术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也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也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稍做整理:现代教育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必须作出应对,那就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构成部分,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就在于信息技术课程。这就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二、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我们认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陷入误区之中,必须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浪潮,尽快把计算机课程转为信息技术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我们可以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分辨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和的区别。简要说来,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或者主是分水岭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发展的关系。三、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在考虑信息技术课程时,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一些理念出发。(一)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经社会的新“文盲”。(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的不断发展。(三)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相当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五)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所帮助,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实际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呢?可以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等方面加以考虑。四、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我们认为,可以从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两个方面来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领域。我们考虑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领域分为基础领域、基本领域和发展领域等三个层面。基础领域,掌握信息设备与设施的操作;基本领域,培养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发展领域,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实现问题解决。2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层次。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层次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上位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等。如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上位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培养采集、加工、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3)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4)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争议较大的部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这其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内容。目前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部分的认识丰在着较大的分歧。我们认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加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住处技术的重要基础,当然是信息技术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决不是全部。什么是信息技术呢?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信息技术是人类以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舆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部分要站在这样的角度上考虑其内容。五、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一门新的课程,我们期望它不仅要理念新、内容新,更重要的是方法一定要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学习要求和课程的内容要求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信息并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裨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呢?(1)把内容的学习融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以网上台湾岛单元为例,IE浏览器的学习不是停滞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而是在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反复上网浏览信息、搜寻信息、选择信息等环节使学生理解IE浏览器及其使用;(2)主题选题专题。研究的题目一般遵循从宽到窄的原则。也就是说,随着与研究题目相关信息的不断深入,要把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使研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二)协作性学习在协作性学习中,学习者以多人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协作性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三)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力和机会,如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自主性学习的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习,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