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1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2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3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4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思想解放潮流 1(2013咸宁模拟)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 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 当时的中国( )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2.(2013浙江名校联考)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 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 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分析书籍的内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书籍的知识缺陷 A. B. C. D. 3.(2013泰兴测试)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 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 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4 (2013广州海珠区检测)下表为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18601899 年 1902 年1904 年 类别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 学 123 种 22% 327 种 61% 自然科学 162 种 29% 112 种 21% 应用科学 225 种 41% 56 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6. (2013东北师大附中月考)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 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 “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以上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中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 B.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 C.中国海军将士英勇善战 D.自造战舰性能优于外购战舰 7.(2013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 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 办法, 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 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 为目的的运动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 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 观评 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8. (2013吉林摸底)华东师范大学夏东元教授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为了维护统治必须 面对两种敌对力量。为了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在对待敌对力量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清政府 都有所改变。例如,1856-1860 年间,清政府同时面对英法两国的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政 府无力同时应对,于是,清政府勾结英法,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这一政治行动方针 是 A与反清力量势不两立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对外来侵略妥协退让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 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 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10(2013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 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 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讲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11(2013惠州调研)“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 的是() A李贽 B林则徐 C张之洞 D梁启超 12.(2013东北师大附中月考)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梁启超不仅拒绝袁 20 万元的收买,还 毅然发表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 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此文传诵一时,这表明: A.梁启超已经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B. 梁启超在动员人们反袁过程中影响巨大 C.梁启超坚决拥护辛亥革命的一切成果 D.梁启超借反对袁世凯主张复辟君主专制 13(2013长沙雅礼中学模拟)粱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 年) 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 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旅情绪”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B C D 14(2013南京调研)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 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 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 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 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1918 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 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 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16(2013山西一模)1919 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 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 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17.(2013广东六校联考)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 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 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种风气的影响? A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 B晚清时期中体西用说 C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 18.(2013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 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19(2013湖北名校联考)张謇在致袁世凯书中写道:“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 也。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幸乎?日本伊藤、板垣诸人,共成宪法, 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绩,特命好耳。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这段话表明张謇 A支持袁世凯阻止革命进程 B反对袁世凯的称帝活动 C希望袁世凯推动立宪进程 D预见到裒世凯会复辟称帝 20(2013武汉调研)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 么国粹、同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1. (2013浙江名校联考)1919 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 19 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 20 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 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 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22(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 1934 年 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 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 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 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23(2013洛阳模拟)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 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 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24(2013自贡诊断)中国近代史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近代化”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 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 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些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A B C D 25(2013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 ,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 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26.(2013浙江名校联考)二十世纪初, 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 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27(2013长沙雅礼中学模拟)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 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28.(2013广州海珠区检测)18 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 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 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29. (2013湖南联考)“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 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30(2013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 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 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31.(2013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 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32.(2013徐州调研)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 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33(2013长沙雅礼中学模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 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34(2013广东六校联考)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 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 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35(2013资阳诊断)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 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 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36(2103河北高中联考)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 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28(2013济南模拟)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接近 75 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 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 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 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二、非选择题 39(2013长沙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 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围志卷二 材料二 “至恭亲王奕忻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已之所有、夸 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 在英法则恃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 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 顺。” 曾国藩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台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重大变化及相关背 景。 (2)比较材料一、三,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如果说魏源比康有为肤浅,请说明为什么?(3 分) 比较材料二、三,对强国方式的主张,如果说康有为比曾国藩进步,请指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正确解读信息和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的能力。 首先整体感知材料知道,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的“器物制度”阶段。在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能比较容易回答上述两个考题。 【答案】(1)重大变化:洋务运动开始经济工业化、外交近代化进程(或具体到购买西方炮 舰、建立军事民用工业等洋务运动内容);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相关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2)说明:魏源只认识清朝军事上的落后,而康有为认识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 亦落后于西方。表现:康有为提出立宪法、开国会;行君主立完政体。 40. (2013汕头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给你固定的地位、固有的面貌和任何一个特殊的职守,以便你按照你的志愿, 按照你的意见,取得和占有完全出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职守。只有你能 够靠着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来生长和发展。 皮科米朗多拉(14631494)静思录论人的尊严 材料二 中国人的思想有三种毒素:(1)奴性的思想(2)专制的思想(3)昏乱的思 想我们的思想革命,不消说,大概就是(1)变奴性的思想为独立的思想;(2)变专制的思 想为平民的思想;(3)变昏乱的思想为逻辑的思想。 罗家伦答张溥泉,载新潮2 卷 2 号,1919 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欧洲近代思想史上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这 种思想潮流? (2)以明清政治、思想的相关史实论证“专制的思想”。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的思想革命”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重大事件?这个 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怎样评价这个事件? 【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回答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核心思潮及欧洲三大思想 解放运动的的名称。第(2)问主要从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的角度理解。第(3)问根据材料三 的时间提示 1919 年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性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根据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归纳;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角度回答。 【答案】(1)思想潮流:人文主义。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 (3)重大事件:新文化运动。 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日本等国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一些社会精英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 的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不断传播。一些知识分子主张思想革命。 中国人奴性的思想、专制的思想、昏乱的思想。 评价:冲击了专制、等级思想和纲常礼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一部分新文化倡 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非理性的态度。 41(2013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 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 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 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 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 连影也没 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 谓国民政治,果 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 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 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到“主张尊孔, 势必立宪;主张立 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 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 还拿别人的补充客观存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 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 往外扩充,叫全人 类都得到他的好 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 级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 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 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 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 传奇故事,而 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2)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仍需继续提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 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第(1)小问从 “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以 归纳出。第(2)小问从新文化运动背景以及儒家思想局限性来分析。第二问第(1)小问回答 儒家进步思想内容,第(2)小问根据材料二、三,从对建设现代化新文化、推动现代化经济建 设、对现代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文化思想影响来概括。 【答案】 (1)态度: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原因: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不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儒家思想主张专制迷信,违背民主科学(或民主启蒙)的时代精神;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复古尊孔逆流,必须予以回击; 辛亥革命后,国民仍受儒家旧思想毒害和束缚。 (2)继续提倡的观念:民本、以德治国、仁爱、中庸、注重气节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积极意义:其积极因素是现代新文化的基础来源之一,对建设现代化新文化有积极意义; 其积极因素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对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有积极意义; 对现代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文化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42.(2013湖南五市联考)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 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 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 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 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 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 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 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 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 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 的 21 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 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概括能力。依据“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认为,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是反对战争,互助友爱; 第(2)题依据材料“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 君主政治之偶像”概括即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以儒学代替 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归纳;第二问从儒家文 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 【答案】 (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 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 旧道德。 原因:19 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 级进步思想的传播。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2 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 社会的和谐相处。 43(2013安徽大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 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望,更大的助长 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2 分)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 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 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 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 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 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 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 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用性 的法则”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 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 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 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外 有识之士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共同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西思想史的发展的理解能力。第一问从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是士的 兴起,原因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二问概括材料观点理性主义。具有普遍 性的实用法则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第三问康有为的思想是中西结合。共同作用主要从政治 思想方面分析。 【答案】 (1)现象:士阶层的崛起。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或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影响: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特征:推崇理性。 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 (3)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 特点:将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共同作用:提倡、宣传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加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转型。 44.(2013泰兴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 能尽其材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 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 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 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 年 8 月 13 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 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 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 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 年1919 年)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 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 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 年 4 月 20 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 律来救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 民主革命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