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法和建议_第1页
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法和建议_第2页
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法和建议_第3页
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法和建议_第4页
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方法和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我县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 的方法和建议 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积极构建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 链,建立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是认真落实干部选拨任用条 例的具体体现。 一、在一线培养干部的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倾斜性培养。一是抓住源头招考、组织培训、交流锻炼 等环节,努力提升基层一线干部整体素质。除少数对专业有特殊要 求岗位外,坚持把乡镇街、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岗位作为新进人 员主要开考岗位。二是对任现职 5 年以上和在同一岗位任职 10 年以 上、经历单一的基层干部,采取轮岗交流、交叉任职等办法,丰富 工作阅历。三是优先安排基层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接受上挂、下派、 外派等方式的实践锻炼,让基层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岗位经受考 验,提升素质。四是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在 农村基层、艰苦环境和重要工作任务中经受磨炼,提高能力,增强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 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锦屏发挥作用。 2、开展倾斜性选拔。积极探索以竞争性选拔的方式,为优秀基 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注重拿出工青妇、综合部门等副职、乡 镇街党政正职等一批适宜基层干部的岗位供基层干部竞考。引导和 鼓励县级机关特别是“两办”等综合部门,以定向从乡镇街、学校 等基层单位选调为进人主渠道。 3、落实倾斜性待遇。在确定区“两代表一委员” 、评优评先等方 面,注重向乡镇街、村(社区)等基层倾斜。认真落实“三真”政 策,对工龄满 30 年的乡镇副主任科员,工龄满 25 年且在乡镇工作 达 10 年的副主任科员,及时确定主任科员职务。对担任乡镇街工青 妇负责人的,则在其担任后即确定享受副科级待遇。 二、在基层选拔干部需要制定的一些机制和配套措施: 1、建立基层一线干部的补充机制 必须使基层干部队伍这个源头有活水,才能保证干部队伍整体 上的有序流动。一是解决编制问题,打开进人的“门” 。按照行政级 别,把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开管理,区别对待,超编的控,缺编 的补,要适当增加基层编制,减少上级机构和编制,改变“倒金字 塔”现象。二是规范上级部门进人渠道。规定上级部门补充人员必 须从基层对口部门或系统选调招录,由此建立干部补充的良性机制。 三是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时,扩大基层招考比例,上一级 部门招录人员必须有下级工作经历,用政策鼓励人员面向基层。四 是提高新招考公务员到基层工作的比例。除特殊岗位需要外,新招 考录用的公务员应该有 80以上分配到县级以下工作。 2、构建基层一线干部激励关爱机制。 一是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对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干 部实行岗位补贴,要使基层干部工资平均水平整体上高于上级干部 工资的平均水平。二是要改革职称评定政策。要逐步增加基层干部 科研项目课题和研究推广经费的投入,为他们提高技能、服务群众 提供保障,要把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要 改变和弱化职称评定中“要本本” 、 “要论文” 、 “要外语”等不切合 实际的条件限制。三是要加大面向基层评先评优的力度。要加大评 选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注重评先评优的群众公认度,名额要向一线 普通干部倾斜,严防利用职务之便沽名钓誉的现象。四是要关心政 治待遇。要适当增加基层和生产一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名额。各 级党的委员会要适当增加基层干部比例,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贯彻执 行。 3、加大基层一线干部的选拔力度。 一是严格选拔要求。担任上级领导职务的,必须具有一定年限 的下一级工作经历。县乡科级岗位要首先考虑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干 部中选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机关干部要首先选派到基层进行锻 炼,经过考核优秀的再提拔使用,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 二是扩大选人视野。要加大面向基层的公开选拔干部力度,每年拿 出一定的名额实行公开选拔。规范提名方式,探索全委会委员、党 代表和人大代表提名干部制度。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推行差额推荐、 差额考察、差额表决的干部选拔方式,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进入到主 要领导干部视野中。三是优化班子结构。对农林水、粮食、信访等 与基层密切的部门领导班子,要有 50以上的领导干部来自于基层。 上级部门要率先带头,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从基层一线培养选 拔干部的政策。 4、创新基层一线干部选拔机制。 一是推行职务聘任制度,对专业性强的岗位,采取公开招聘的 方式,将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选拔到党政机关。二是要加大从村干 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选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对特别优秀的村 干部,经过组织考核,可以直接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乡镇事业 站所空编,可以从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土专家中招聘,激发乡 土人才和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实行干部挂任制。在不 改变身份和编制的前提下,基层单位可以增设 12 个挂任干部职务, 不占领导职数,但参与班子分工,承担领导任务。四是要大胆破格 提拔。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经过严格的组织 审核,可以破格提拔。 5、加强基层一线干部培训力度。 增加基层干部培训经费,对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学历的基层干部 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举办以村干部为主体的培训班,为他们系统 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对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可以选派到专业培 训机构进行培训。专业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要适应形势需要,适 当设置符合农村和基层实际需要专业课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 我国基层政权设置及职能等,让大中专毕业生了解基层, 为面向基层就业奠定基础。 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要壮大后备干部队伍,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积极推荐后 备干部,严格考察程序,按照专业结构、民族结构、性别结构和年 龄结构分类建档,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 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助理制,把后备干部作为 本单位“一把手”的助理,分配一定工作,提高工作能力。采取组 织选派、单位联系等方式,积极选派干部到基层和上级机关进行挂 职锻炼。要坚持备用结合,对挂职锻炼期间表现优秀的,根据干部 特点及时提拔使用,要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7、加强政策监督工作。 对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要监督落实情况,要规范培养选拔程 序,加大对权力的制衡和约束,防止制度变换、规范失灵的现象, 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三、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目标的意见和建议: 1、要从源头上着眼,进一步夯实基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 村(社区)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培养管理措施,选派干部加强结对 帮带,传授优良作风、工作方法和农村(社区)经验,提高当地干 部群众的满意率和选聘人员的成材率。要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数量,形成自下而 上的良性成长机制,县乡两级机关公务员原则上从农村(社区)一 线选拔,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破格提拔为乡镇(街道)领导班 子成员,进一步激发到村(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和村(社区)干部 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服务,逐步形成一支根植 基层、心在基层、情系基层、长期稳定的高素质农村(社区)基层 干部队伍。 2、要从培养上着手,进一步健全机制。要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 战略谋划法、一线工作法、多岗位锻炼法和全程跟踪法等经验做法, 形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年轻干部下 派挂职的多种形式,可允许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增设一至两个领导职 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职数,不参加换届;党政部门可以设置 若干助理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编制。同时,应从用人导向、 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上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 逐步扩大下派干部任职的比例,让他们真正融入基层一线,安心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在“赛马”中分出优劣,使 他们下得去、上得来、用得好。 3、要从使用上着力,进一步强化激励。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 力度,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形成“选、用、考”为一体的年轻干 部培养选拔机制。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特别是政府综合部门、决策 部门、涉农部门,应拿出一定的领导职位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年 轻干部实行定向公开选拔,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通过干 部来源的多元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避免因了解情况不深入不准 确可能出现的决策偏差,努力改变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来源单一、 经历单一的状况,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4、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建立一线干部多维考察机制,坚 持多角度、多渠道考察干部在一线的工作实绩,重点建立了三项制 度,一是干部目标责任制度。对在一线工作的每一名干部,逐人分 解工作目标任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从上到下逐一落实目标责 任,明确任务要求。县委、县政府不定期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进行督查通报,严格督促抓好落实。二是干部跟踪考察制度。经常 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看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