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西 省 情 概 况_第1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_第2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_第3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_第4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自然地理 一、位置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 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 34364044,东经 11015114 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 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 680 多公里,东西宽 380 多公里,总面积 1563 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 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 1000 米至 2000 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 3058 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 河入黄河处,海拔仅 180 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 1000 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 于 100 平方公里的有 240 条,大于 4000 平方公里、河长在 150 公里以上的有 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 全长 659 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 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 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 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 19 个县的 560 个村庄,流程 965 公里,沿 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 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 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 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 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 5 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 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 12 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 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 月份气温介于 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 110140 天,五台山 仅 85 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 135155 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 200220 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 400650 毫米。 历史沿革 一、省名由来 山西以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 453 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 二、悠久历史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 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早在 100 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大约在五 六千年前,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这有广泛分布在晋南汾河、浍 河、涑水河流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作为见证。到四五千年前,山西又 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 曾把山西这一带作为他带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的三 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 坂,在今永济一带;禹都安邑,在今夏县一带。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今 晋南、豫西一带。商代,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 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 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市)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 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由于山西是唐高祖李渊创建帝业的发祥地,所以李家父子不仅根据这一 点立国号为“唐”,而且还一直把山西作为唐朝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 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 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时期,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者,才都能 凭借雄踞山西而登上皇位(详细情况情看唐末五代的山西)。宋代,山西 进一步繁荣。辽金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 全国共 11 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共称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 、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元代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 文化的昌明,使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不已。明代, 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晋商活跃在全国各地,时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 天下”之说。清代,山西进入发展商业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山西,不仅左右着 国内的商业、金融,而且山西的船帮东赴日本,输出丝绸、茶叶、药材、书籍, 输入料铜等。中国的书籍到达日本后,使日本的文运大兴。山西的驼帮北抵恰 克图与俄商交易,输出茶叶、丝绸,输入皮毛、家畜、呢绒、玻璃器皿等。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然而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做出的突出贡献,却是光照史册的。1949 年全省解放,九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 政府,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行政区划 一、人口、民族 1995 年,全省人口为 3000 多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00 万人,约占总人 口的 20。省内有 35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99.4。另有满、 回、蒙等族杂居。 二、行政区划 全省现行区划有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太原、大同、 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六个省属市;地区、省属市下属忻州、榆次、临汾、 侯马、运城、古交、霍州、河津、孝义、介休、高平、永济、潞城、原平等 14 个市和 104 个县区。全省农村有 1907 个乡镇,下属 32287 个行政村;城市有 155 个街道办事处,下属 2497 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资源 山西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它特有的自然优势。 在历史上,山西曾是林木茂密、草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因历 代战乱频仍,无休止的砍伐垦荒,森林面积大为减少,但树木种类至今仍然繁 多。高等植物有 160 多科,3000 多种。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 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 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野生经济植物,目前已 知道的有 1000 多种。其中树木 400 多种,牧草 400 多种,药用植物 90 多种, 鞣质植物 50 多种,油脂植物 70 多种,芳香油植物 40 多种,淀粉与糖类植物 50 多种。 省内动物资源相当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 400 种,占全国总数的 1912,其中哺乳类 75 种,鸟类 295 种,爬行类 16 种,两栖类 14 种。主 要经济动物有毛皮类 20 种,药用类 70 种。羽毛类动物和肉用野生动物也有不 少种。其他有益珍贵动物,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 31 种,占全国保护种 数的 21.5。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七种,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 鸟。 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 87 种,已探明储量的 44 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10 位的就有 24 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 珍珠岩、镓、沸石七种居全国首位。煤储量已探明的有 2000 亿吨,占全国煤储 总量的三分之一,远景储量达 9000 亿吨,山西因此被誉为“煤乡”。山西的煤 不仅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在现有的六个大煤田中,大同是全国 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太原西山煤田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煤产地,阳泉是全国 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山西的铁矿藏量也较多,已探明储量的有 30 亿吨以上,居 全国第四位。铜矿在全国居第三位。运城盐湖的岩盐、芒硝及白钠镁矾等,也 闻名全国。 山西的水资源将被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仅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域面积 就有十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总面积的 64。这对发展山西的工、农、商、 林、牧、副、渔业生产及航运交通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历史名人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 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 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 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 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 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 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旅游资源 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大省之一,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共同 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多资多彩的旅游资源。 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雄伟壮丽、引人入胜的自然 景观。山西名山遍布,除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 恒山、国家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和五老峰等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绵山、灵里山、历山、石膏山、仙洞沟等名山展示着各 自的雄姿秀态。山西河流纵横,黄河、汾河穿山越岭,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 的风光画卷。被称为黄河和中华民族象征的吉县壶口瀑布、龙门三激浪、娘子 关瀑布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盈誉。山西现有 16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芦芽山、庞泉 沟、历山、五鹿山、蟒河等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达 1000 多种,区内栖息着 400 余种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为世界珍禽,被定为山西省省鸟。山西复杂 的气候幻化出一幅幅独特的自然景观。五台山东台、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 可与泰山媲美,五台山西台观月,黄河孟门山的“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 山“佛光”更是令人神往。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术的艺博馆。”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4 处。真中现存辽、金以前地面木构建筑 106 处, 占全国的 70以上。五台山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文物之大成,珍品 荟萃,博大精深。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平遥双林寺、交城玄 中专、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临汾尧庙、洪洞广胜寺、运城解州关帝庙、 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唐开元铁牛群、万荣飞云楼、秋风楼、平遥古城等 都是闪烁着古代文明光华的艺术珍品。山西境内历代古塔多达 280 余座,真中 以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 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山西境内规避较大的石窟近 50 处,以大同云 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丹河寺石窟为代 表。山西物华天宝,历史上杰出人才若群星璀璨。传说中的炎带活动在上党地 区;黄帝、螺祖、后稷和史前三王尧、舜、禹就活动、建都在晋南一带,都在 山西留下众多的遗址和动入的传说故事。 山西还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 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等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近 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馆,集中反映了晋 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义风习、民间工艺和文化 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国民经济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一些年来,在全力推进山西能源重化工基 地建设的同时,山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协调发展。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煤炭、冶金、 电力、化工、机械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其中煤炭、电力尤为突出。近些年, 山西的建材、机电、轻纺、食品、医药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工业,各种制造加工 工业和化肥、农药、橡胶、塑料、化纤、玻璃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 山西拥有大中型企业一万二千多个,其中:大同煤矿,年产原煤 3300 万吨,是 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平朔安太堡煤矿,年产原煤 1500 万吨,是全 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古交矿区,年开采能力为 1650 万吨,是全国最大的 炼焦煤生产基地;阳泉煤矿,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太钢,年产 450 个钢 种、3850 个规格的钢材,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钢产地;山西铝厂,年产 120 万吨 氧化铝,是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基地;山西化肥厂,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以煤 为原料的复合化肥厂;神头电厂,一、二站装机总量达 335 万千瓦,是全国最 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太原重型机器厂,是全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中条山有 色金属公司,是全国特大型铜矿基地;杏花村汾酒厂,是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 产基地之一。 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资源优势,煤炭工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也是由山西向 外辐射的主力产业。山西现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等六个煤 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等五个产煤地。围绕这些煤田和产地,山 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 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 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山西全省各县,几乎 县县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乡镇煤矿多达 6000 多个。与山西的地下“煤海” 相适应,山西煤炭工业设施已经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山西不仅煤多,而且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煤四种,占全省煤总储量的 61,非炼焦煤四种,伴有其他化学元素的煤 60 余种。山西的煤质量较高,低 灰、低磷、高热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点,因此山西煤适合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而且煤层厚、埋藏浅、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所以山西煤对外部世界的吸 引力很大。山西煤已供应到全国的 26 个省和 12 个计划单列市,这就是说,山 西的煤几乎辐射全国各地。同时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围,已达亚、美、欧三大 洲的 23 个国家和地区。 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目前山西已建成 500 千瓦以上电厂 96 座,500 千瓦以下的小火电、小水电 700 多处,总装机量 达 583.74 万千瓦。 山西有力地支援着京、津、唐、内蒙等地的用电,首都北京四分之一的用 电量靠山西供给。 依托山西矿源丰富的优厚条件,山西目前已建起了由钢铁、有色金属等产 业组成的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发展的宏大的冶炼工业体系。山西冶金系统 的各类工矿企事业单位就有 800 多家,其中县营以上的骨干企事业单位 124 家, 拥有固定资产 43.3 亿元,职工达 22 万人,全省实现工业产值 3621 亿元,钢 铁、铝材、焦炭、铁合金、铜均是重点生产项目。 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化学工业,是山西发展化学工业的一个主导方向, 目前,高耗能化工产品和电产品,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水平。 山西的化学工业门类较多,达 60 多种产品。芒硝、硫磺粉均占全国产量的 50。硫化碱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氯丁橡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类产品 还有硫酸、硝酸、电石、烧碱、纯碱、氮肥、磷肥、农药、洗涤剂、颜料、医 用制药类、复合肥料、液氯等。山西化肥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现 代化的复合肥料生产基地。 山西的机械工业,主要有动力机械制造、冶金、纺织、工业专用设备制造 以及矿山、煤炭、化工、农机制造等。重点企业有太原重型机器厂、太原矿山 机械厂、太原第一机床厂、榆次液压件厂、大同农牧机械厂、长治轴承厂、运 城拖拉机厂和太原变压器厂等。 山西的电子工业现在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中有设备很先进的计算机 及外围设备制造企业,还有两个企业具有制造卫星地面(信号)接收站的能力。 微机群控人造皮毛提花系统、气象铁塔 60 路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煤矿微机模拟高 度盘等,已在省内推广使用。 山西非金属矿的资源储量及品种都很丰富,主要有水泥灰岩、玻璃灰岩、 石英砂岩、石膏、长百、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石墨、石棉、沸石、云母、珍 珠岩、花岗石、大理石等,再加上能源充足,所以发展建材工业有着广阔的前 景。目前,全省建材总产值达 9.21 亿元,建材产品已达 256 多种。 山西注重轻纺工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 产品质量。山西轻纺工业主要门类有食品、造纸、皮革、日用陶瓷、日用化学、 日用硅酸盐、自行车、洗衣机、轻工机械、棉纺、毛纺、麻纺、丝织、化纤、 印染及纺织机械等。山西现有轻纺工业 40 多个行业,2000 多个企业。 山西目前已有铁路干线九条,支线 13 条,专用线 412 条,铁路总运营里 程达 2330 公里。全省已有铁路复线里程达 974 公里,复线率达 41.8;电气 化铁路 892.3 公里,占运营里程的 38.2。山西每平方公里拥有的电气化铁路 占全国首位。大(同)秦(皇岛)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 专用铁路,山西铁路布局,以同蒲路纵贯南北,又与石太、京原、京包、太焦、 陇海、邯长等省际干线相连,直通内蒙、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外接京山、 京沪、京广等铁路大动脉。 山西公路以太原为中心,网连全省,遍及城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狠抓 经济干线、晋煤外运和县县通油路的三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其中,大(同) 运(城)公路是全省最大的晋煤外运公路,已于一九九零年通车。一九九六 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车运营的太原旧关高速公路成为山西与京、津唐地 区联系的重要通道。 山西目前有航线 13 条,从太原直达全国 23 个重要城市。开通了太原 香港的旅游直航包机。 山西已开辟出 170 公里的黄河航道,承担着黄河渡口和沿河短途运输任务。 目前,山西已形成以太原为中心沟通全省并与全国通讯大网相连的邮电通 讯网络。全省共有邮电局、所 1810 多处,全省县级以上驻地均实现了对全国长 途电话全自动拨号。在电信传输方面,已由过去的架明线为主发展到明线、同 轴电缆、微波等多种传输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