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用_第1页
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用_第2页
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用_第3页
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用_第4页
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节水技术在泸州市粮食生产中的应 用 摘要 在对泸州市粮食生产现状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水资源对 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提出 了泸州市粮食生产应采用的主要节水技 术措施。 中国论文网 /8/view-12797830.htm 关键词 节水技术;粮食生产; 应用;四川泸州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 )19-0220- 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production in Luzhou City,after analyzing the affect of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water on the growth of grain crops,the main water 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ood production in Luzhou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food production;application ;Luzhou Sichuan 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 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 为河谷、低中丘陵,南部连接云贵高原, 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海拔 2031 902 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 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 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 温带气候之分,具明显山区立体气候的 特点。在种植制度上,北部浅丘区以一 年二熟和一年三熟为主,南部山区多为 一年一熟。泸州市粮食生产近年保持连 续增产的势头,农产品供求保持相对平 衡,农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农民收入 增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高粱、 马铃薯等面积、产量均保持稳中有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是四川省中稻/再生稻最适宜区、酿酒高 粱最主要生产基地、马铃薯良种繁育基 地。 受复杂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影响, 泸州市灾害性天气多发,特别是干旱气 候发生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危害大, 加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 用有限,农业抗灾能力不强,部分区域 粮食生产常因此减产严重,对粮食安全 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在大力提升农业 生产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推广节水灌 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是加强水资源管 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 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完善工程设施, 采用科学的灌溉制度,因地制宜地推广 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 的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 转变,形成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提高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 1 泸州市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据统计,2013 年泸州市耕地面积 210 772 hm2,其中水田面积 147 850 hm2,占 70.1%,旱地面积 62 922 hm2,占 29.9%;农作物播种面积 481 227 hm2,农作物复种指数 228%,其中 粮食作物播栽面积 366 675 hm2,占农 作物播栽总面积的 76.2%,粮食总产量 198 万 t1。 1.2 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及分布 泸州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 麦、高粱、马铃薯等为主,水稻种植面 积 141 291 hm2,占粮食作物播栽面积 的 38.5%;玉米 56 389 hm2,占 15.4%;小麦 45 055 hm2,占 12.3%; 高粱 41 391 hm2,占 11.3%;马铃薯 48 595 hm2,占 13.3%。北部丘陵区田多 土少,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 70%以上,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红苕、豆 类等;中部低山高丘区,田和土面积接 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红苕、其他 杂粮等;南部中低山区,土多田少,土 面积占耕地面积 80%,主要种植玉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小麦、马铃薯、杂粮等1。 1.3 主要耕作制度类型 在生态系统分区上,泸州市大部 分地区属于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区。 由于海拔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泸州 市农业耕作制度也表现为多种类型,主 要有以下几种:水田以中低山区“中稻+ 冬水田”一熟、丘陵区 “稻 +稻(再生稻) ” 两熟、丘陵区“ 稻+油(麦) ”两熟为主, 旱地以“麦(油) /玉+ 苕”三熟、 “麦(油) /梁+菜”三熟、 “芋+玉(梁)豆”三熟等 为主,红苕、豆类多作间种和套种2。 2 泸州市自然资源状况及对粮食 生产的影响 2.1 地貌 泸州市地貌分为北部低山浅丘宽 谷区、沿江河谷阶地区、中部低山中丘 窄谷区、南部中低山高丘窄谷区 4 类。 南部区域多属喀斯特地貌类型,占总幅 员面积的 20%,因地表渗漏,干旱严重; 沿河谷二阶台地以上区域,受大气环流 影响,降雨减少,与河面高差大,干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也较重3。 2.2 水文 泸州市水文分区分为北部长江沿 岸春季贫水区和南部盆缘山地多水区。 北部区因植被覆盖率较低,热量高,有 6 个月左右枯水期,极易形成干旱;南 部区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减少, 地下水丰富,形成干旱与洪灾并存3。 2.3 气象 泸州市位于北纬 30线南侧,处 在全球行星风系的副热带回归高压带, 受海陆位置与高原地势的影响,未形成 行星风系干热少雨的荒漠气候,而成为 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征有 冬夏季风更替明显、气温年较差偏高、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雨热同期、气候 复杂多样、风向复杂风力较弱3。 冬季季风为偏北风,造成降水稀 少;大娄山北侧背风坡的赤水河一带, 年降雨仅 735.6750.0 mm,全区域冬 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 20%;南部区域 又是干热焚风区,在夏季常干旱少雨3。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2.4 水利工程 泸州市现有水利工程 37 万处, 其中水库 484 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2 147 处,累计有效灌溉面积 13.234 万 hm2,年实际有效灌溉面积 10.513 万 hm2,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占种植业耕地 面积的 49.9%,占农作物播栽总面积 (含复种)的 21.8%,占包含农耕地、 林地、草地、园地、设施农业用地等总 面积的 14.3%,有效灌溉率相对较低1。 2.5 干旱对粮食生产主要影响 因地理、气象等诸因素影响,泸 州市发生干旱频率较高,主要旱灾类型 有春旱、夏旱、秋(伏)旱、冬干,对 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春旱一般发生在 34 月,正值 小春作物孕穗、开花、结实,早播中稻 育秧、移栽,大春旱粮玉米、高粱播种, 农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多,春旱影响旱地 保墒、水田蓄水,对玉米、高粱等旱地 作物种子萌发、出苗,培育壮苗有不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影响;旱地缺墒,导致小春作物缺水, 影响植物的生物活性,同化产物减少, 呼吸强度增加,导致生长的基本停止2, 从而加快小春作物籽粒灌浆,提早成熟, 千粒重降低,产量受损。夏旱常发生在 56 月,正值平坝浅丘区中稻移栽后返 青、分蘖阶段,山区大春旱粮发苗时期, 常造成无水田干裂、有水田干涸,大片 Y 田无水,水稻不能满栽满插、种满 种尽,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大春平 坝浅丘区旱粮作物玉米、高粱幼穗分化 期至抽雄扬花期,不利形成大穗与花粉 母细胞分化,或抽穗困难,扬花授粉差, 结实率低,产量受损;伏旱易发生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正值平坝浅丘区中 稻灌浆结实,山区高粱、玉米开花、灌 浆结实,土壤含水量下降,淀粉含量、 果胶质等减少,而蛋白质、木质素和半 纤维素增加,造成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降2,造成水稻高温逼熟、籽粒千粒 重下降,产量下降,同时中稻茎秆失水 影响再生腋芽萌发和蓄留再生稻;冬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则多发生在冬季,除对小春作物生产构 成一定影响,主要威胁是冬干连春旱, 造成塘、库、堰等设施无法蓄水,影响 翌年水田的灌溉3。 3 泸州市粮油生产的主要节水技 术 3.1 粮食作物布局与节水 不同地貌区域粮食作物布局有明 显差异。北部低山浅丘和沿江河谷阶地, 水田种植水稻,低丘和阶地种植玉米、 小麦、高粱、豆类、甘薯等;南部中低 山高丘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旱 粮为主,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则宜种植 抗旱力强的作物。不同地形作物布局也 不尽相同。丘陵的低洼地带、有水源保 证的二级阶地或Y 田宜种植水稻,无 水源保障则宜改种旱粮,考虑到部分山 丘常年缺水,宜选择具有较强抗旱力的 C4 作物玉米、高粱等4 ;不同区域熟 制安排上,作物种植期长短很大程度上 决定于降雨和灌溉及土壤的持水能力, 多熟种植的田地可分为低地、灌溉高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和仅靠降雨的旱地5,有水源保障和排 灌条件的低地可根据温光条件选择“油 (菜)+稻+ 稻(再生稻) ”三熟轮作或 “油(菜)+稻” 两熟轮作,灌溉高地宜 选择“油(芋) +玉(梁) 豆”旱作两熟 或三熟轮作和间套作,仅靠降雨的旱地 视气候情况多安排旱作两熟。 3.2 工程节水技术 泸州市降水时间比较集中,夏秋 季降雨占全年的 70%,但降水有效利用 率不高、损失大,可研究修建集水工程 提高降水利用;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 水平较高,品牌效益高的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制农场等,从节约生产成本和节水 角度出发,可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安装喷 灌、滴灌等微灌装备。总的原则是按照 确保重点粮食基地灌溉水源贮存和使用, 并根据农作季节开展对原有水库进行地 质评估和常规检查,根据需要加固水坝, 加强淹没区管理;针对常年水源不足的 干旱区域,合理规划布局水源工程,实 施山坪塘整治和修建;修缮疏水渠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治理疏水工程渗漏,防止灌溉损失;部 分较高的台地,修建提灌工程,保证主 要基地及关键需水期水源供应等。 3.3 农艺节水技术及措施 3.3.1 选择抗旱品种。针对干旱 发生特点,宜从选择抗旱作物品种出发, 选用节水抗旱品种,比如在灌溉条件差 的坡Y 田或保水力差的漏沙田可选择 D 优 6511、泰优 99、内 5 优 3176、 两优 2161、旱优 715、泸早 11A/旱恢 15 等抗旱力较强水稻品种组合,保水较 差的坡Y 地宜选择生育期较短、植株 个体小、株型紧凑的旱粮作物品种,如 玉米成单 11、成单 13、川单 9 号7等。 3.3.2 集中统一育苗。利用粮油 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集中统一育苗,确保 育苗水分集中供应,减少分散育苗水分 利用率低、成本高的不足,同时保证秧 苗素质。 3.3.3 农田覆盖。农田覆盖是一 项人工调控土壤与作物间水分条件的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墒技术,可以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 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作物早出苗、出壮 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在泸州市主 要针对旱地粮食作物的覆盖保墒,丘陵 区采用雨后或灌水后覆盖,减少蒸发, 保持土壤墒情;深丘和山区则以增温保 墒为主。覆盖物一般是地膜,也可因地 因时采用秸秆覆盖。 3.3.4 水肥耦合。旱作区提倡灌 溉与施肥在时间、数量和方式上合理配 合,实施水肥耦合技术,通过“以肥调 水”“以水促肥”“ 肥水协调”,以提高作物 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强抗旱性,促进作 物对有限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结合 地膜覆盖保墒技术,配套施用长效肥、 缓控释肥和有机肥等,全膜覆盖可以采 用肥水一体化技术。 3.3.5 化学节水技术。部分生产 区域可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