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_第1页
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_第2页
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_第3页
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_第4页
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论社会建设的四大基础内容 摘要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 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 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 社会结构侧重于“ 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 构成”的问题, 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 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 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 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 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 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 “想动的一定能动 ”。改善民生侧重于 “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 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 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 实现社会良性运行” ,包括形成多样化 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 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 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 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 ”的问题,包括 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 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 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 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 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60919.htm 关键词 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 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 会公正 作者简介 吴忠民,中共中央党 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所谓社会建设,是指一个社会顺 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通过在社会领域 的主动建设,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激发社会各个群体的主动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创造性,建立完整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形成现代型的社会结构和良性的社会运 行机制。 随着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逐 渐深入,我国已经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 内容概括为“ 五大建设” ,即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 态文明建设。这“ 五大建设 ”是一个有机 整体,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任何一项 建设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方面建设的支撑 而单方面地突进。其中,社会建设至关 重要。它不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为经 济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证,同时也 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 设处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共同 发展的状态之中。 既然社会建设如此之重要,那么 它究竟包括哪些基础内容?弄清这一问 题是有效推动社会建设的必要前提。现 在不少学者从务实操作层面的角度,将 社会建设概括为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这 样两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这种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解不够全面。实际上,社会建设虽然涉 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大致 看,社会建设应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 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 正等四 方面的基础内容。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是要分别解决 “如何促进社会更好地构成”“如何保障 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 “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 以及“如 何推进社会建设” 等最为基础的社会建 设问题。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 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 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一、优化社会结构 优化社会结构,是一个侧重于 “如何促进社会更好地构成” 的问题。社 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结构、人口结构、 城乡结构以及社区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内 容。其中,以职业分工为主要划分依据 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最重要的内容。 “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从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 去判断这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可以更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靠、更确定。 ”1 社会结构是社会的基 本构架。社会结构基本状况的如何,决 定着一个社会有着怎样的社会力量配置 结构,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建设者质量的 优劣,决定着一个社会发展空间的大小。 正因为社会结构如此重要,所以,优化 社会结构便成为社会建设最为基础性的 内容。 第一,形成完整的社会阶层构成 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 该有的一定要 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一个重 要趋势,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即 职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社会成分越来越复杂。与之相 适应,以职业为主要划分依据的社会阶 层(群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复杂化的 状况。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在一个社 会中,作为社会分工必不可少的每一个 社会阶层都必须具备。缺少其中的任何 一个阶层,这个社会便是不完整的。在 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有的阶层 一定要有,如企业主阶层、白领阶层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都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在计划经济时代,该有的一 些职业化的阶层或者缺失,或者被压制, 如当时的中国社会缺少了现代化建设必 不可少的精英群体(企业主群体) ,知 识领域中的精英群体也被打压,难以起 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现代 化建设不可能正常进行。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 进,中国社会中的精英群体获得了长足 和健康的发展。经济精英群体、知识精 英群体同政治精英群体这三大精英群体 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 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精英 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 高。这就确保了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第二,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 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 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就社会阶 层的结构来看,不仅存在着各个阶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是否齐全”的问题,还存在着各个阶层 的体量比例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社会 各个阶层相互间的比例结构应当是恰当 合理的。否则,现代化建设难免会出现 不平衡的情形,现代化过程难免出现畸 形或难以持续推进的情形。随着发展进 程的推进,一些“ 该大” 的阶层如白领群 体、企业主群体(包括小微企业主群体) 、职业经理人群体、教师群体、科技人 员群体、社会工作者群体以及社会组织 群体的人数比例应当大幅度增大;同时, 一些“该小”的阶层如农民群体、蓝领工 人群体的人数比例应当大幅度减小。 2015 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 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的 56.10%。2换言之,中国目前农村 常住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仍有 43.9%, 比重仍然过大。况且从质量的角度看, 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的结构也存在不少问 题。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总量为 27747 万人(2015 年末)的中国农民工可谓数 量庞大,尽管他们所从事的是非农领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职业,但由于他们来自农村,其社会 身份没有被完全认可,其身份仍然是 “农村居民”,社会身份与职业身份明显 分离,因而享受不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 市民待遇。 第三,畅通并拓展 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 “想动的一定能动 ”。同以往明显不同的 是,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随着生产力 的提高,适应着市场经济对生产要素最 佳配置的需求,人们的流动程度和流动 机会得以大幅度大面积普遍提高和增加。 “因人口增加,专业性职业的绝对数量 也增加了,经济发展使专业性职业在全 部职业中的百分比提高。人口发展和经 济增长为下一代提供越来越多的晋升机 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特权阶层出生 率较低有助于向上的社会流动。 ”3另 一方面,伴随着社成员自由、平等 意识的普遍增强,社会成员的流动意愿 也在普遍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 社会能否保持必要的垂直流动、水平流 动以及结构性流动,对于这个社会来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至关重要。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不仅 是一个社会的活力所在,也是大量社会 成员的希望所在。 “一个国家的社会流动 渠道越畅通,社会流动机制越多元化, 社会流动率越高,社会流动的规模越大, 人们的社会流动实现得越顺利,由此而 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就越公正、越合理、 越开放、越有活力。 ”4而且,社会流 动还能有效容纳、消解、缓冲人们的不 满,消弭一些可能的社会冲突隐患。 正因为社会流动如此之重要,所 以,一个国家应当想方设法地疏通并拓 展社会流动渠道。 “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 一个社会必须用某种方法把成员分配到 不同的社会位置中去,并且诱使他们去 承担位置的责任。 ”5在中国现阶段, 优化社会结构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便是应当消除一切妨碍社会流动的因素, 如城乡户籍制度壁垒、身份壁垒、市场 壁垒、所有制壁垒等“ 利益藩篱 ”现象, 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 间,使得社会各个群体成员能够按照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己的合理意愿进行流动。正如习近平所 指出的那样,要“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 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6。 二、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一个侧重于“如何保 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 的问题。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 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 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的状况,等等。 7 民生是事关“ 社会安全运行的基 准线”能否得以保障的关键,甚至事关 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从社会的安全运 行角度看,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以及经 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群体都会 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如 市场失灵、经济滑坡、通货膨胀以及失 业率上升等风险。再者,社会经济资源 分配的不公正,也会造成弱势社会成员 产生不满的心理,进而造成诸如社会群 体之间的排斥、对立甚至冲突等风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风险的增加,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 行。一个社会必须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事 业体系,以社会的整体力量来保障社会 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而社会事业 的基础内容就是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 是刚性需求。民生需求特别是基础民生 需求的满足,是人们其他所有需求得以 产生的必要条件,否则,社会的安全运 行和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二是逐渐 增长性。由于经济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 在不断提高,人们平等意识亦普遍增强, 加上一部分群体相对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对大众的示范效应,人们对自身基本生 存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渐增长。这种增长, 既包括人们对同一类公共服务需求程度 的逐渐提高,也包括对公共服务产品需 求种类的逐渐增多。三是基础保障性。 改善民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民众基本生存 的“保底”,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 生活,保障基层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 会公平公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近年来,中国民生的改善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以往民生的“欠账” 数量过大等多方面的原因,民生的根本 性改观尚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为实现 中国民生根本性好转,当前特别需要做 好如下几点。 第一,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 凡是社会建设成功的国家无不印证了一 个规律,这就是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应 当以民生为优先。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具 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安排公 共投入时,应当将民生投入列入公共投 入优先考虑的位置,尽量减小用于公共 行政的成本,减小用于豪华工程、 “面子 工程”、楼堂馆所等的豪华型公共投入。 第二,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在 以往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我国公共财政 收入的增长幅度要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 增长幅度,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者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越来越小。 20012009 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率为 19.9%,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6.6%。8这 种情形应当尽快改变,否则会严重妨碍 民生的改善。 第三,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 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改善民生并 非只是政府的职责,其他许多社会力量 特别是公益慈善组织也负有改善民生的 职责。 “与政府相比,公益慈善组织对改 善民生的针对性及反应力相对要更强、 更灵活一些,在不少具体的民生领域能 够起到政府难以起到的作用。 ”9目前 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所 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尚有很大的拓展空 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 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作为规范我国 慈善事业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 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 法治的时代,对慈善组织来说是约束也 是保护,更是督促。 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民生 的目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善民生的基本内容在于, “在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就中国现阶 段改善民生的目标而言,建立高级的民 生保障体系不够现实。但是,基于“尽 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个基本原则, 从现有的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看,在中 国的近期,提出建立一个中初级的民生 保障体系这样的目标则是切实可行能够 做到的。中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 征是中低水准、全覆盖、有实效。 三、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一个侧重于“如何有 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 的问题。所谓社 会治理,主要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 社会成员三方的充分合作,通过制度化 社会规范的牵引,有效地消除化解种种 妨碍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矛盾问题及隐 患,充分激发社会内在活力,不断增加 社会和谐成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有 效地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创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社会治理。 第一,形成多样化 的行动主体。就社会治理的主体而言, 政府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唯 一行为主体。现代社会的极端复杂性和 多样性,使得政府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 包揽社会治理的一切事情。如果政府非 得去包揽社会治理的一切事务,那么社 会治理将是低效率的。应当看到,随着 社会的发展,社会领域越来越复杂,社 会治理越来越趋于职业化和专业化,必 须允许众多的而且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 会组织(主要是指非政府主办的互助性 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其中。而且,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社会成员的参与 意识、认识能力以及参与能力也在不断 地增强。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会组织以 及个人(特别是当事人)理应成为社会 治理的参与者,与政府一道共同参与社 会治理,从而“ 实现从政府单一主体的 单向度管理,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变” 10。 第二,以法治为基础。对于任何 一个国家来说,社会的安全运行(社会 稳定)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尤其 是对于体量巨大,不确定及风险因素众 多,转型十分艰难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够有效确保社会的 安全运行(社会稳定) 。不能否认,在 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人们在“维稳” 活动 中,有时会缺少法治意识和法治方式, 个人裁量权过大,随意性过强,带有明 显的“人治”色彩,短时间的社会稳定局 面虽然暂时得以保住,但这种暂时的社 会稳定却是以牺牲法治精神为代价的。 其结果往往是,此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发 彼问题的出现,可持续的社会安定局面 难以形成。从大概率的角度看,仅仅立 足于“维稳”,并不能够直接带来社会的 安全运行。显然,只有以法治取代人治, 才能够带来真正的、长远的社会稳定。 “从宪法层面来说,维护稳定的价值取 向是保障人权,基本方式是通过宪法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法律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全体社会 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11显然,只有立 足于法治意识,以法治的方式解决社会 治理中的问题,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运 行亦即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 “我国现行的社会治理方式仍带有较为 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和色彩,主 要表现在:注重自上而下单向管制;注 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单一手段,刚性较 强、柔性不足,显得比较僵化、生硬。 ” 12况且社会治理决策往往是简单拍板 形成,缺少科学的论证。同时,与政府 指令性的“单向控制 ”的行政命令式管制 方式相配套的,往往是基层社区的群众 运动。类似的群众运动从外观上看,虽 然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成本巨大, 收效甚微,缺少可积累的果实;而且这 种单向管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同 参与者的自身利益没有多少关联,因而 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小。在现代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治理方式而言, 应当基于科学的决策,采取自愿参与、 有效互动、刚柔相济、公共服务等多种 方式,进行柔性化的治理,精准满足民 众的需求,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第四,充分协商。就事关社会治 理政策的制定而言,应当广泛征询民众 特别是当事人的意见,充分了解他们的 切身利益诉求。在现代社会,一方面, 社会成员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人们的利 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维权意识 越来越强,民主化趋势日益明显;另一 方面,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时常出 现,各种矛盾层出不穷,重要的是这些 矛盾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情形下,让社会治理政策具有 广泛的民意基础便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 事情。 “多个权力主体对不同问题或不同 政策的争论旨在通过反复对话、反复竞 争找到分歧,通过反复妥协、反复合作 平衡各主体的利益,最后形成集体行动。 ”13通过相关方的充分协商,能够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社会治理政策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进 而使社会治理政策不但具有合理性,容 易为人们所接收,而且具有可行性,易 于实施。 第五,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 伍。由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社会治 理也越来越趋于专业化职业化。社会治 理领域现在仍然存在不少非专业化、技 能相对“简单 ”的领域,而且有效的社会 治理需要专业者队伍与一般参与者队伍 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虽然如此,但是 应当看到,大量的社会治理事宜已是非 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的,即便是志愿者也 往往需要经过必要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培 训。新形势下,必须培育专业化的社会 治理队伍如各种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社 会工作者队伍等等。 “我们要像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大力培养和发展经济管理人 才队伍那样,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治理 人才队伍”14 ,否则创新社会治理无 从谈起。 四、促进社会公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 推进社会建设” 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 告指出,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更是深刻地指出, 改革发展要“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 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5。 显然,社会公正关乎社会建设的基本宗 旨和基本路径。离开社会公正,社会建 设难以有效推进。 社会公正的要义是给每个人所应 得的,使社会各个群体的成员都能够各 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公正有两个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r 值取向: 一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 果;二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 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社会公正在社会建 设当中具有核心中枢的意义。之所以这 样说,其理由在于:一是只有基于社会 公正,才能形成以良法为主要内容的法 治社会。我们不能就法治谈论法治。应 当看到,真正的法治实际上隐含了一个 必要条件,这就是法治必须以社会公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为依据。罗尔斯指出:“ 正义的主要问 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 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 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 式。所谓主要制度,我的理解是政治结 构和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 ”16缺少 社会公正,一个社会不仅会由于没有了 法律而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情形,而且 有可能会由于形成一些“ 劣法 ”,从而造 成“依法乱国 ”的严重社会弊端,而不是 “依法治国”的局面。二是只有基于社会 公正,才能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公正强 调,必须消除妨碍社会成员自由发展的 障碍,使社会流动保持畅通的局面,使 社会各个群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显 然,只有基于社会公正,社会的各个阶 层方能得以正常发育。三是只有基于社 会公正,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社会公 正所包含的共享理念,强调要让所有社 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而共享理念 最为重要的具体体现就是改善民生。一 个社会,只要重视社会公正问题,就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然会重视改善民生的问题。四是只有基 于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多元共同 治理。对中国来说,实现多元共同治理 的最大障碍便是政府权力过大,而公权 一旦大幅度扩张,无论是社会组织、社 区以及个人在社会治理当中的作用就难 以发挥,进而使得多元共同治理局面难 以形成,创新社会治理无从谈起。况且, 公共权力如果没有边界,无止境扩张, 不仅形成不了多元共治的局面,而且还 会形成精英群体相互间的利益结盟,造 成大量的腐败现象,进而严重妨碍社会 建设进程的推进。 既然社会公 正如此重要,那么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 便成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就应特别 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不能否认的 是,凡是具有公民资格的社会成员,其 基本权利都是平等的,都应得到一视同 仁的保护。虽然客观上受现代化发展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准以及具体国情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真正得到全面保 护,需要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 不能跨越时代条件将“ 应然 ”的事情当作 “实然”的事情来追求,但毫无疑问,无 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只要进入了现代化 过程,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础性基本权 利如生存权利、财产权利、社会保障权 利、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就必须予以切实 的保护。 第二,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 利益诉求。机会平等主要是指,凡是具 有大致相同潜能和相同意愿的社会成员, 应当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 景。 “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 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 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 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 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 ”17为了做到这 一点,就必须消除一切妨碍人们自由发 展的“先赋”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按照社会成员贡献的大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来进行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的公正规则 理应是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在社会经济 的创造活动中,社会成员的贡献是不同 的。这种不同体现在,社会成员在劳动 投入量、资本投入量以及技术等方面大 小有别。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就应当按 照贡献的大小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尽 管这种分配的结果会造成收入及财产上 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公正的,况且在 这种差异的基础之上还要立足于社会整 体利益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弥补了初次 分配可能的弊端。相反,如果只是强调 结果的相似,强调外观上的收入差距较 小、基尼系数较低,倒有可能是不公正 行为所造成的。如果不是按照以贡献进 行分配的公正规则进行初次分配,那么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公情形:一部分社 会成员“不劳 ”或“少劳”,对社会贡献较 小,却得到了同贡献较大的社会成员相 似的收入。比如,在平均主义盛行的年 代,人们无论干多干少,其初次分配结 果都是相似的,而在社会的表面上却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成了一种收入差距较小,基尼系数较低 的情形。实际上,这是另一N 形式的 不公正和剥夺,是劳动贡献较小的人对 劳动贡献较大的人的一种剥夺。显然, 如果只是将收入差距较小这样一种表面 情状当作是公正的目标,那么,其中所 隐含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第四,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 配(社会调剂)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有 效的社会调剂机制,当初次分配结束并 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越 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进而引发两个负 面的社会问题。一个问题是不利于社会 的安全。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越来越大,超过合理界限,积累到严重 的地步,便会造成种种社会矛盾冲突, 甚至会危及社会的安全运行。一旦如此, 对任何一个群体都是十分不利的。另一 个问题是不利于社会潜能的开发。严重 的贫富差距意味着大量贫困群体成员的 后代由于生活贫困缺少教育支出费用, 而接受不到必要的教育,其发展潜能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