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_第1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_第2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_第3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_第4页
工商管理论文武汉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 WTO,农业产业化则是我国农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具体体现。作为中部龙头城市,武汉更应该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实现 农业规模化经营,节约农业投资成本,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同时,武汉农业化发展也 将对平衡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本文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内涵和特征、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明;通过 分析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以及几个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结合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主要模式和组织形式、经验及成效、环境与优势、 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了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 想及目标以及良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并以蔡甸莲藕产业化作为案例分 析,总结出了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借鉴的地方。 ,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产业化战略 II II Abstract China became a formal member of the WTO on the 11th December 2001.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showed Chinese agriculture was involved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 As the leader in central China, Wuhan c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scale of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savecost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enhanc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At the same time, Wuh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ill undoubtedl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balancing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Wuhan City even in Hubei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was be clarifie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ed agricultural countries in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operation models in several major agricultural develope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ain agricultural operation models , forms of organization , experience , effectiveness, the environment , advantages ,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raint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Wuhan in-depth study,It also pointed out the guiding ideas ,goals and policy measure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Wuhan. It also pu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aidian Lotus as a case study,in summary what can get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e Wuhan City.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III 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2 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 的理论介绍 .3 2.1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3 2.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3 2.3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3 3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6 3.1 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6 3.2 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6 3.2.1 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 .6 3.2.2 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 .7 3.2.3 韩国的 “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 7 3.2.4 泰国的 “公司+农户”等模式 .7 4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8 4.1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8 4.1.1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8 4.1.2 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成型 .8 4.1.3 流通体系建设开始建立 .9 4.2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9 4.2.1 龙头企业带动型 .9 4.2.2 专业市场带动型 10 4.2.3 服务组织带动型 10 4.2.4 特色农业带动型 11 4.2.5 农业园区带动型 12 4.3 武汉农业产业组织形式 12 4.3.1 龙头企业+农户型 .12 4.3.2 专业协会+农户 .13 4.3.3 专业批发市场+农户 .13 IV IV 4.4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成效 14 4.4.1 良好的政策扶持 14 4.4.2 精心培植主导产业和龙头组织 14 4.4.3 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4 4.4.4 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 14 4.4.5 加强外向开拓 15 4.5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环境与优势 15 4.6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5 5 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7 5.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7 5.2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 17 5.3 推动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 17 5.3.1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为武汉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引擎 17 5.3.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18 5.3.3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 18 5.3.4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18 5.3.5 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 18 5.3.6 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构筑新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18 5.3.7 政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19 6 案例分析 武汉蔡甸区的莲藕产业化战略 20 6.1 武汉蔡甸区农业养殖水面以及莲藕养殖情况 20 6.2 莲藕产业化的兴起以及发展 20 6.3 莲藕产业化的壮大以及产业化经营战略 20 7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6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 1 绪论 农业产业化,是从合理开发本地资源入手,以发展优势产业为起点,将农业进行 商业化运营,在农村商品生产中显示了勃勃生机。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提高 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衡良好发展。因此, 武汉选择发展农业产业化在战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 WTO,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仅是我国农业 应对国际农业竞争压力的一种方法,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中 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为了促进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化”成为了党和国家指导农业的重要政策导向,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竞 争活力的兼得。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经济核心区,近期武汉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农业 发展仍然发展迟缓滞后,迫切需要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壮大农业,在长江中游经济区起 到示范作用。 虽然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相对于国外以及中国的山东省而言的发展起步较迟,但已 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武汉市正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武汉 特色农业资源培植一批产值过 50 亿的区和产值过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 20 个优势 农产品产业化,重点打造蔡甸区莲藕、西甜瓜、藜蒿,江夏区生猪、洪山区洪山菜薹 等 15 条特色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粮食饲料、肉禽等 10 类加工产业群。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 头企业做大做强。本文旨在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理论基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 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武汉农业现状、农业产业化的实际进程探 索出一条适合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所以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农业产业化,同样是率先兴起于发达地区。农业产 业化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后来又传到日本、西欧、韩国、泰国等国家 和地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Ray Allan Goldberg19 世纪 50 年代在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一文中首次提出“农业产业化”( Agribusiness)的概念:它通常指从 供应投入品,如种子、肥料等,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一个由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 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这个链条亦被称为“农产品供应链”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 链” 。 1 农业产业化在国际上称之为“农业一体化 ”(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是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 2 2 从参考的英文文献来看,国外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主要有:(1)美国的合同制一体 化模式;(2)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3)韩国的 “产、学、管、研”一体 化模式;(4)泰国的 “公司+农户”等模式,同时在升级农业生产结构、深化农业社 会化服务、制定良好的政策引导和信贷方面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这些理论模式和宝 贵经验对于武汉选择农业产业化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经验上的借鉴。 国内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已经具有 一定基础,武汉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主要选择了和全国类似的几种农业产业化模 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龙头企业十农户型。 (2)专业市场带动型即市场十农户 型。 (3)服务组织带动型,即服务组织+农户型。 (4)特色产业带动型,即规模特色产 业+农户型。 (5)农业园区带动型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并且在政府 政策、社会服务、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6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 式,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以及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总结国内 外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尤其农业产业化实际,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 式的确定与选择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第 1 章主要介绍农业产业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 第 2 章主要阐述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理论基础。包括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农业产业 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第 3 章主要介绍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包括农业发达的国家如 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第 4 章详细讲叙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和 组织形式,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成效,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 素。 第 5 章通过分析武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包括指导思想及目标,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 第 6 章通过分析案例武汉蔡甸区的莲藕产业化战略。 第 7 章对武汉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经验做一个总结。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3 2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介绍 2.1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 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 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 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 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 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从微观水平上讲,农业一体化指的是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生产企业与其关联部门(工 业、商业、金融、服务业),在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发 展,在经济上和组织上联结为一体的经营形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也兴起了 类似西方农业一体化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这种新经济现象,通常人们把它叫做“产供销 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 。 2.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 要素,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使之逐步 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 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 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 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国内外的实践也说明,农业 产业化是使农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2.3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克服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户小规模生产,主体分 散,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双重风险的压力。而采取农工商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 家庭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通过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些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在 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农户屏蔽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经营的效 益,促进农产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经营。 4 4 (2) 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人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 比较利益规律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向比较利益高的非农产业流 动,使农业处于投人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 的难点所在。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将一、二、三产业融 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农户” 、 “专业协会+农户” 、 “股份合作”等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 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 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收人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 民收人,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3)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是构筑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基础上的,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专 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分工越来越明显,原有分散的、细小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已 经越来越不适应,并且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迫切地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保证, 而目前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明显滞后。因 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应运而生, 这是千百万农民在农村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组织上 的创新。 (4) 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 因为人口众多,人多地少,城市化发展又严重滞后,城市在安排城镇劳动力就业 上已面临沉重的压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更为有限,因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农业仍将是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 发。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农民的就业门路大大拓宽。而且随着一体化生产组织 的日益完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 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 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 (5) 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超小规模经营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造成农业吸纳 新技术的边际成本高,使一般农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实现增加收 益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这种超小规模经营因土地分割细碎,作物品种布局不统一, 也难于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和农业科一学技术。而实行产业化有利于解决这种小规模经 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形成一种新型的科一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不仅适应了现 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必将对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产生积极的影响。 (6) 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5 贸工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它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 系起来,既保证了农产品的销售,也保证了城市的供应,是城乡间一种现代化的流通 方式;在空间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扩散,加快了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推 进了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又吸引了城市先进的技术、资金、人 才和设备,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这种经济联合,可以使城乡优势互补,打破 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缩短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7) 有利利用产业化组织载体,吸引资本向农业产业流动 分散的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无力承接金融组织的贷款,同时在土地市场发育尚不 完备的前提下,以资产抵押的形式作为贷款担保,农户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抵押能力不 足。农户经营和公司组织连接的产业化形式,从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为将来的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6 6 3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3.1 发达农业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农业产业化是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和其他相关的工商服务等行业 联合的。基础和核心是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运作。 (1)以组织模式多样化发展农业一体化 发达农业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完全一体化生产;二是 合同制一体化生产;三是以农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牵头,组织农业生产料的生产、供应及 农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这是松散型的一体化织。 (2)以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发达农业国家建立了以畜牧业特别是以奶牛饲养为主生产结 构。由于饲养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强,有力地带动了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并使食 品加工业成为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3)在一体化结构中深化农业服务社会化 一体化结构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一般是通过合同方式稳定下来的紧密性务,而且无 论是公司、企业或者合作社,都在使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综合化发展即将产前、产中和 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4)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和信贷支持政策化 各国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都通过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尤其是鼓励农产前、 产后企业直接和农场签订合同,以贷款、补贴和预付款等方式把资本投农业,或者采 取直接控股手段投资农业,或者政府对为农业提供低息信贷的金机构给予补贴。 3.2 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3.2.1 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农业产业化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农业产业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合同制一体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国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工商企业主导型和合作社主导型。工商 企业主导型的特点是:以工商企业为载体的垄断资本进入农业,与农业企业 (农场)连 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的一体化经营。合作社主导型的一体化经营在果品、蔬 菜产销领域最为发达,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食品制造者和种植者公司,就是一个由 当地生产加工桃子的农场主于 1957 年联合投资兴建的、能生产多种水果和蔬菜产品的 超大型一体化企业,共联合了 2 个州 30 个县的 1200 个农场主作为社员,拥有 10 个生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7 产罐头、快速冷冻产品和果汁的企业,2 个制造包装品的工厂,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 库,产品一般直接在食品市场上销售或者通过商业代理机构在大型饭店和食堂销售。 3.2.2 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产业化模式 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农协发展史。农协做 为全国性的农民组织,不仅把分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而且以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 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以及农业金融等一整套科学、有序、 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产品从生产一直到超级市场的全过程紧密联结在一起, 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 3.2.3 韩国的 “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韩国为改变现代化大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并存、高速增长 的工业与日益衰退的农业并存的 “二元结构”问题,又提出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即 “产、学、管、研”一体化,目的在于通过农民、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自主、自立、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几年来, 韩国在建立大规模的农产品组合,形成规模农业,建立基地研究所,组织尖端技术攻 关,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振兴韩国农业做出了贡献。 3.2.4 泰国的 “公司+农户”等模式 泰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泰国 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启动阶段的突破口,制定和实施了以农产 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工业化战略,并逐步发展、完善,建立了许多农产品加工工业, 有大量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国农 业产业化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家庭农场。泰国农 业产业化模式的特点是以农产品加工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启动阶段的突破口,以出 口为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既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外贸的发展,而对工业本身 发展的促进意义更大,同时为泰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8 8 4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4.1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 858 万人,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与汉水的 交汇处。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 誉。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 1200 公里左右。 武汉市农业以生产奶类、畜禽、蔬菜、水产品为特色,稻、麦、棉、油、旱杂粮 等大宗农副产品为主。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模式越来越 不适应市场经济。为了有效地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不起来的经济问题,为 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为了适应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武汉一些地方也开始尝试农工商结合 (农 工商一体化),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以及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农业产业化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外向化方向发展。 武汉市农业也开始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业,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于国 际贸易。 武汉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发展迅速: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空前活跃,农 村面貌、农民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阶段,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已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各种 连片基地占耕地总面积的四成以上,基地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奶业、 优质油菜、莲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水禽、冷食瓜、食用菌及生猪 养殖等十大主导产业,有一百二十多个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五十多亿元人民币。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一批幅射带动功能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 场,一批区域化特色基地,一批较高素质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 业化经营形势喜人。 4.1.1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武汉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214 家,实现销售收入 203 亿元,比 上年增加 56.12%,带动农户 43.2 万户,基地 320.7 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56.4%和基地总面积的 55.3%。 引进内外资项目 109 个,其中外资协议投资额 11191 万美元,实际投资 5500 万美元,内资合同金额 22.45 亿元,实际到位 7.23 亿元;农 产品出口创汇 6010 万美元;获绿色食品证书的农产品数量名列全国省会城市榜首;农 村生态旅游景点、度假村、休闲农庄达到 59 个,旅游综合收入 7 亿多元。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9 4.1.2 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成型 在龙头企带动下,全市初步形成一系列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带即:蔡甸区的莲 藕、西甜瓜(藜蒿)产业带、沿江沿湖优质稻米产业带,江夏的生猪、水产产业带、 东西湖区的蔬菜和奶业产业带,黄陂的芦笋、葛根、水禽产业带,新洲区的食用菌、 蔬菜产业带,洪山区的菜薹产业带,汉南区的水产产业带。 4.1.3 流通体系建设开始建立 武汉市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零市场 240 个,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大型专业批发 市场 6 个,年销售额 360 亿元。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合作经济组织日益壮大。初步统计, 全市常年从事各种农产品营销活动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己达到 70000 人以上,全市共有 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及农副产品销售公司 837 个。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 为主体,各种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体系。 4.2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武汉市目前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 场带动型等几种发展模式。 4.2.1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龙头企业十农户型。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 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有的龙头企业 还与其它部门联合组成集团,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户或相关的 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生产、 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 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目前武汉市农产品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 69.65 亿元,产 值在 5000 万元以上的而企业达 21 家,由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极大的促进 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凭借产品的优良品质一举打入日本 市场,同时带动 2000 户农民,年增加收入 500 万元;莲花湖集团统一向农户提供优质 藕种、组织农户统一生产、统一施肥灌水、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质检、统一销 售,带动种植户 30000 户。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发展到 230 家,农 产品加工产值争取突破 550 亿元,58%以上的农民纳入产业化链条。 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农户与龙头企业在资金、 土地、劳动力、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二是农业 生产与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 又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既克服了农业生产各环节大规模的不足,又弥补了农 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有效地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但是这种经营 模式的缺陷是,由于我国市场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以及法规不完善,农产品在公司 与农户之间很难获得稳定的供求关系,特别是龙头与龙尾利益的不同,在短期利益的 10 10 驱动下,龙头企业损农、坑农、压农的事件时常发生,农民契约意识不强,也造成了 供货合同难以兑现的问题。 4.2.2 专业市场带动型 专业市场带动型即市场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是通过建立与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 市场体系,通过发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带动专业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其 发展的条件是交通便利、商品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其发展的关键是完善市场体系,培 育市场主体.如武汉白沙洲、皇经堂、百惠、惠济、广埠屯等蔬菜农产品批发以及零售 市场。批发市场,一头连消费,一头带农户,引导周围地区农户发展区域化种植。并 且这种批发市场正在试行“农改超”的新做法、新经验,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农产品 专家的好评。 专业市场带动型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大量吸引和汇集各地 的农产品商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交易过程,再把农产品商品发散到各地。我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规模变小了,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 品商品需要迅速销售出去,以实现其价值。如果没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一中间环节, 就会出现交易次数多、批量小、交易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的情况,从而使农产品 商品的“卖难”和 “买难 ”交替出现,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 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吸引和汇集各地的客户和农产品商品,再发散到全国各地, 这样使农产品商品的价值迅速实现。 这种模式的一体化经营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在完善市场体系 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实现公平交易;二是调动 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市场流通,发展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 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通过有效手段,正确处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 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中间商留利太多,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影响农 产品的有效供求。 4.2.3 服务组织带动型 服务组织带动型即服务组织+农户型。是以服务组织为纽带,通过提供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把农户与加工企业和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农户进行区域性专业生产的经营 模式。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一个基本方向。它是农民改变弱者地位、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有效形式。这种模式 的优势在于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商品销售、农用生产资料供 给等项服务,并代表农民同其它利益主体进行谈判,使农民能够顺利进入市场。 武汉市针对自己的地区农业特点,一是以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辐射带 动作用。2005 年,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8 个,涵盖了蔬菜、水产、茵木、水果、畜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1 禽等产业,经过发展,绝大多数已成武汉农业的亮点。如优质西瓜示范基地,新增产 值 8000 万元,新增利润 5000 万元。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扶持壮大一批科技 示范户。2005 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111348 人次,扶持科技示范户 24 户。一批科技 示范户脱颖而出,农业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三是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协会,搭建科技 服务平台。一年来,建立健全了 8 个农民协会组织。 从目前看,这种模式在运作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有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 不考虑农民利益,借服务为名随意加价收费;二是有些社会化服务不扎实,随意性太大, 农民难依赖;三是有些服务抓不住重点,不能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4 特色农业带动型 特色产业带动型即规模特色产业+农户型。这种模式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带动农 户进行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如洪山区的洪山菜薹,播种面积有近 267 公顷、产值 1800 余万元;蔡甸区的莲藕,2006 年的种植面积 5.27 千公顷、产量 93313 吨;江夏区的 (三白)头,产量 30180 吨、产值 3561 万元;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量、产值分别是 34200 吨、10947 万元。这些郊区的特色蔬菜带动了大片的农业种植。 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 业村、专业乡;二是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是以小型为主,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 经营格局。目前各地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就属于这一类型.在生产相 对集中的区域内,依托区域内主导产业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调动多方面积极性, 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尽管这些小规模加工销售企业与大规模相比,存在着技术设备简 陋、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不足,但具有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等特 点,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种模式的不足就在于受资源比较优势战略的影响,当前在许多地方,农业产业 化的推进,往往采取传统的 (自然)资源导向型思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的选择上,许多地方主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市场的需求,而是 (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一些地方对于资源比较优势的评判,主要依据的不是资源的 开发利用成本,而是资源的相对拥有量,甚至资源的绝对数量或者某种资源的有无。 与此相联系,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考虑不足。即使是考虑 市场需求,主要考虑的也只是当前的市场需求、静态的市场和初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很少考虑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竞争者的行为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市场需求。 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资源定生产、以生产定销售的发展思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 农业产业化往往难以避免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 弱;二是产业 (产品)结构单一,对市场的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甚至结构趋同问题 比较突出。选择特色产业带动型模式的地区还应注意在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基础上, 12 12 逐渐引导农户向联合体方向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之向大规模、大群体方向转 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避免形成恶性竞争。 4.2.5 农业园区带动型 农业园区带动型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农业园区发挥品种、技 术及管理优势,通过示范、推广和服务带动周围地区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武汉市新 洲区双柳蔬菜园区 2002 年生产和加工各类新鲜蔬菜 83 万吨,创产值 5.4 亿元,农民 亩平种菜收入超过 1 万元,高于常规种植农业的 2 至 3 倍,蔬菜产销率达到了 100。 园区无公害蔬菜亩平效益、农民人平均收入均夺全省之冠。 福龙现代农业园由素有中国现代农业企业旗舰之称的福建超大集团和龙王咀农场 共同投资兴建,园区规划面积 5000 亩,主要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广东菜心、西兰 花、油麦、芥兰、奶白菜等特种蔬菜,销往武汉、广东、港澳等地,每亩收入超过 1.7 万元。当地农民把土地租赁给福龙现代农业园,收取租金,反过来又到农业园当“工 人” ,每月有 300 元的基本工资。蔬菜收获后,农业园全部回收,另按蔬菜产量和品级 发给农民奖励工资,农民由此每月平均纯工资收入 600 多元。 园区积极拓展市场,先后引进武汉中百生鲜蔬菜配送公司、武汉山绿配送公司等 多家蔬菜配送企业。网络农民运销大户 80 多户、农民营销员 600 多名、销售专车 280 多台套,产品批发销售到 10 多个省市。 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用高科技指导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步伐。搞好高科技园区建设,既是普及科学技术、解决技术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和最好 形式,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首要环节。 4.3 武汉农业产业组织形式 武汉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4.3.1 龙头企业+农户型 这里起“龙头”作用的是企业,它们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与广大农民结成产加销一 体化的经济实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以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企业为 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所谓龙头企业,指的是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过程中,下联广大农户、上联国内 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和时间,增加农 产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 龙头企业十农户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典型模式。从市场行为分析,这种模式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市场安排,因为从该模式的运作顺序看,农户可不通过市场而 将农产品卖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亦可不通过市场而直接向农户购买农产品。因此可 减小交易成本。当然,龙头企业生产的加工品仍要直接面向市场。龙头企业引导农户 的生产计划是市场合约模式,其有效运作需要市场提供真实的信号以及农户本身具有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3 较高素质作为前提条件,但现实的情况是信息不对称,许多农户还不能有效利用信息。 因此通过某种非市场安排以减小信息损失从而减小市场交易成本是非常必要的.龙头企 业+农户模式提供了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即利益关系通过龙头企业规定的保护价机制得 到实现,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企业以合同价收购。但新的问题因而也是该模式的 缺陷是,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往往难以按合同条款执行。 在农产品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单方面毁约,而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某些企 业也不能真正按保护价收购。该模式能否有效运作取决于合同能否得到切实履行。 4.3.2 专业协会+农户 专业农协是以技术合作为契机,集资统一购买有关的生产资料和技术,专人帮助 会员联系产品销路渠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体做法是,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户按村或乡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 在实践中,有些专业组织还成立自己的企业。所以,该模式可称之为农户群体模式。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该模式中的作用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帮助推销产品等。从性 质上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分为盈利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非盈利性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它们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与它们的性质有关.与前两模式相比,该模式参与各方 的利益关系存续时间较长能较有效地体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同担。 4.3.3 专业批发市场+农户 专业批发市场作为经济实体,可以引导所在地区的农户,以及市场辐射作用硬盖 地区的农户,按照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及时提供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农产品。 同时,专业批发市场要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优良种 子和农用生产资料,做好生产技术服务等。 专业市场十农户型。是指通过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 区域专业化生产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 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其运行机制是:以专业市场引导农户的生产计划。专业市场 提供了较充足的信息来源,因而有助于农户按市场对某种农产品的供需状况调整生产 计划。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农产品专业生产使农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经 济和块状经济。农户可根据市场信号随时变换投资方向。从模式的性质看,由于交易 双方为农户与市场 (或市场批发商),没有第三者,因此,该种交易行为仍可看作纯市 场合约模式。从模式运作的有效性看,应有两个假定条件:一是专业市场运作是充分有 效的,即能够接收和反馈农产品的供需信息。这就要求专业市场必须选址合理、交通 便利、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缺少规模性条件,那么, 形成的价格信号仅能反映小范围内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可能提供失真的价格信号。当 然,农产品专业市场价格的差异可通过投机商的投机活动而得以拉平,但这必然存在 14 14 时间滞后,有可能贻误农时。二是农户应具备接收信息,并据此正确安排生产计划的 能力。如果农户缺乏这种能力,即便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他也不可能据此安排生产。 但是,恰恰在现实生活中,农户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环 境,这必然增大市场交易成本,给农户自身造成损失,这是该模式的缺陷所在。 4.4 武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成效 4.4.1 良好的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 业发展进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武汉市各级领导从观念上、思想上、 工作指导上、领导方式上、经营管理上和发展战略上基本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农业 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产品销售、税收等给予优惠照顾; 加强交通、通讯、邮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立一个平台;积极开拓 农产品及加工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形成区域特色、产品特色、规模效益可观的大 市场;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采取措施培养农民自己的或代表农民利益的 中介组织,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 4.4.2 精心培植主导产业和龙头组织 要经过充分的论证,选好区域性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应根据该区域的生产潜力 和资源优势,选择和培植市场空间较大、后备资源丰富、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作为主 导产业。并进行专业化生产。培植主导产业时,必须十分重视应用高新拔术,增加产 品的科技含量,保持主导产业有较长期的优势。当前武汉市紧紧抓住奶业、优质油菜、 莲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水禽、冷食瓜、食用菌、牲猪“十大”主 导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革命化开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培植龙头组织时, 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可以是公司、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社区组织 和专业协会,原则是抓大放小,强优汰劣。龙头组织和农民联合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 上,应该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通过合同、协议书等契约规定下来,也可实行股份 制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双方成为一定规模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协调并衔接产前、产中、 产后各环节,使之环环扣紧,形成一体化经营。 4.4.3 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根据武汉市农业实际情况,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管 理制度化、服务形式实体化”的要求,坚持一般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结合,事业性 服务与实体性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产后的市场流通服务为重点,在搞好产前生 产资料供应和信息服务及产中科技服务的同时,把产后销售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现代物流形式超市,兴办各类服务 实体。社会化服务要贯彻农业产业化的始终,要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联为一体。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5 4.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