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下的“潜渊”_第1页
风暴下的“潜渊”_第2页
风暴下的“潜渊”_第3页
风暴下的“潜渊”_第4页
风暴下的“潜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风暴下的“潜渊” 【摘 要】本文对大学校园文学 的诗学命题进行考察,并将这些命题的 生成放在大学文化选择的意义上去看待。 认为大学“诗学的建构 ”是大学 “精神实 体”的凝定表征。并论述大学诗学建构 的宇宙-生命语境、民族- 社会语境,大 学诗学建构与中国新文化(学)运动、 中国现代学术“ 小传统” ,以及与 “民间”、 “古典”、 “世界”大传统的联系。并由诗学 问题而及反思“ 大学重建”文化选择的路 向问题。 中国论文网 /5/view-5331034.htm 【关键词】西南联大;诗学命题; 传统;大学文化重建 本文提出的“40 年代前期西南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大诗学建构” 的命题,其时间范围是从 联大成立的 1938 年到联大校园政治激 进风气开始全面盛行的 1944 年。顺便 提及,标题中的“ 风暴” 即是指民族战争 大动荡的背景, “潜渊” 则是联大作出的 文化路向选择的一个概括性的形象化表 达。 而以上命题的提出,其考虑有几 个方面:(1)正如冯至所言一个生命 的连续体在不断经历着它的“死与变” , 总是在否定过去中有所肯定,听从一个 更高的“意志 ”,于历次“断念”中有新的 担当。若视联大为一个涌动常新的生命 有机体,则此理亦同。联大成立以至 1944 年是西南联大一个生命形态的完成, 也是中国现代大学在生命史上一个型范 的代表。就文学来讲中国大学的校园文 学也是在这个全民族遭受狂风暴雨的时 期以自身对抗凌辱分担痛苦的的方式, 把狂涛雕刻、将苦难结晶,在风暴下的 渊潭如蚌如珠一般孕育出了它自身一个 “典型”的诗学形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近,行将结束炼狱的中华民族蕴蓄着建 设的“力”(闻一多) ,伸张出 “民主建国” 的新期待。然而蒋介石 1943 年中国 之命运的发表又无疑暗示着另外的声 音。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常为新 的时代运动的先锋的“ 五四 ”运动精神再 次在西南联大、在中国大学团体内兴起。 从 1944 年联大轰轰烈烈的若干校园“五 四”纪念,从朗诵诗渐渐如怒如潮的时 代呐喊,我们确实看到了联大对过去的 “断念”、 “割舍”,向着更高时代精神意志 的融入。因此要在联大这个流动的生命 连续体中获得有关诗学凝定的典型的认 识就只能采取相对稳定、同质聚合的方 式,故将一个完整的联大校园文学作了 断代,而专看取前期联大沉潜校园文化 风格显著的阶段。 (2)基于笔者对其 “典型性”的认同。其一是诗学路向选择 上的典型性。其二是联大在一个特殊年 代环境下做出的成就其大学本质的文化 路向选择的典型性。这两个问题不可分 割。因此(3)限定考察西南联大前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的诗学建构是因为它本身意味着大学文 化选择的一种路向。联大诗学在文学本 位、大学本位和民族本位之间如何定位 本身即是大学在这种极为特殊的社会背 景下如何自处的问题的体现。 近年来, “诗学” 一词十分流行, 各种以之为题的文章、著作触目可见。 然而,由于中西学人曾在不同历史时期 和文化语境中给“ 诗学” 下过各种各样的 定义,又使得“ 诗学” 成了一个容易引发 争议的概念。西方古希腊就有的诗学概 念与中国的诗经学,它们的共性在于这 里的“诗”是城邦(邦国)之诗。亚里士 多德的诗学中提出的一系列肃剧原 则并不是要讨论文艺理论的问题,而是 在阐述肃剧诗人的写作方法中为雅典政 制的诗教传统辩护,回应修昔底德伸张 “纪事”原则的民主挑战,最终维护城邦 政制。因此,亚氏的“ 诗学 ”实际上是作 为其“城邦学 ”的一部分的。 1同样,我 们也可以说,大学“ 诗学”乃是“大学学” 的一部分。本文是想要恢复“文学” 在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老“诗学”意义上的某种传统。 联大“ 诗学” 包括整个 “大学诗学” 面临的首要而尖锐的语境是民族-社会 的现实语境,要回答的第一个方面的大 问题往往是社会学语境中的“文学观” 、 “现实观”,以及文学与当前现实如何相 处等问题。而就大学诗学在这个问题上 一贯的倾向而言,沈从文的很多四十年 代具有创作总结性质的文论足以作为它 的代表。该语境第二方面的大问题是民 族主体历史进程范畴中的问题,即不仅 须具有针对民族当下现实的观察,还必 然具有在一个民族主体历史进程(也即 现代化进程)中的“ 记忆”、 “想象”。落实 到联大切实的历史语境中,在当时的中 国, “抗战”是与“建国”的民族历史期待、 历史展望双线交织、同时并存的。 “中国 文学必须现代化” 命题就是在联大明确 提出来的。 联大诗学的第二个语境是宇宙- 生命语境。这个语境的具备最直接的是 由于其所处大西南自然环境的绮丽、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谧、阔朗,具有圣洁性、抒情性、新异 性的特点,但最根本的则是在于大学人 文知识分子的一种固有心态使然。此心 态的形成,一是在长期接受、浸淫于世 界优秀文学传统而逐渐养成。二是中国 古典文化中儒、庄、禅经过互融互纳形 成的中国名士文化传统,对此时“中间 物”一代的大学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深刻 的熏陶。 还需要将联大诗学置入的第三个 语境是传统,即讨论大学诗学命题或重 要的文学过程的生成中所关涉的传统问 题,以将联大及其诗学置于一个清晰的 人类文明大时空的坐标之下。这些传统 构成了前面讨论的两个大语境中大学之 能做出如此选择的背景资源。小传统有: (1)五四以来坚持的“ 文学的国语,国 语的文学”,工具重造与社会改造、思 想启蒙并举的中国新文学(化)传统。 (2)中国现代学术的新传统。大学文 学系的部分研究者依托这个当时尚在各 门各类建设完备的传统,开始对新文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自身的历史进程进行自觉的理论反省和 总结,甚至迈开了学科化步伐。 除了中国现代历史发生以来的 “小传统”外,还有若干“大传统”。其一 是所谓“世界 ”。秉承二三十年代北平时 期已经广泛建立的与英美国家在文学与 学术上的前卫联系,通过翻译、交流、 模仿消化,联大诗学得以紧随西方的现 代主义步伐,并产生了自式的现代主义 作品。其二是所谓“ 民间”。联大与民间 的联系是大学史上罕见的,这是抗战激 发的民族危机感、民族寻根意识所致, 也是当时中国薄弱的所谓“现代性” 不平 衡、不健康发展使然。2第三是所谓 “古典”,现代大学的文学风气包括现代 文学的创造从中国古典吸取的营养尽管 十分有限,但在联大诗学建构中依然可 以看到,在理论的努力上,如朱自清的 新诗杂话 ,尝试给新的文学原则寻 找传统依据的努力是十分明显的。 最后,对西南联大诗学建构的讨 论不可脱离的语境就是联大本身的校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生态。当然在本文语境中不可抛开“诗 学建构”这个立足点就大学生态而谈大 学生态,而应着眼于文学方面的具体史 实,将“诗学 ”置于大学生态各部分具体 的运动中去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