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级会计 经济法 第一章_第1页
2010中级会计 经济法 第一章_第2页
2010中级会计 经济法 第一章_第3页
2010中级会计 经济法 第一章_第4页
2010中级会计 经济法 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概述 本章甚至本书,都在立法宗旨上体现了对整体的经济运行、经济秩序和社会公益的关注,事实 上,今天我们的国家也一直在强调依法行政,也进一步强调执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宏观调控法 包括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 二、市场规制法 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宏观调控法主体可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 2.市场规制法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3.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是处于相对地位,但也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和主动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我们在学习时,要突出立法目的、立法意图。不能和法律相违背。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 1.起点:市场经济是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所以是新兴的法律部门。 2.发展背景 (1)一战和经济危机 (2)事实上,任何国家,只要搞现代市场经济,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有相 关的经济法规范 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个概念表明,经济法作为现代国家解决特定领域里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调整两类特殊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所谓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的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所谓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的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 因此,经济法应当是很古老的。 【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并不是很古老的;经济法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垄断阶段才产生的,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不能 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也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是自古有之的。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它规范各种经济行为。 【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并不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它只是调整特定经济关 系的法。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无论多么重要,也都有自己的边界,因而并不是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规范各种经济行为。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同样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这 些法律部门都有其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三、经济法的体系(实体内容) 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3 页 财政法财税调控法 税 法 金融调控法 如银行调控和证券调控宏观调控法 计划调控法 如产业调控和价格调控 反垄断法一般市场规制 反不正当竞争法 银行监管 保险监管 市场规制法 特别市场规制 如 能源监管 其中:财政法包括财政体制法和财政收支法,具体包括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 支付法等 税法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而税收征纳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如所得税法, 财产税法等)与税收征纳程序法等。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正确的。从部门法的角度看,经济法的体系由宏观 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构成,同时,这两大部分又分别由多个部门法 构成,其中的每个部门法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低层级的部门法,从而使经 济法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 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我国有七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程序法。 四、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从形式意义上说,就是指经济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一)宪法 (二)法律 涉及“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等,只能规定法律。 全国人大每年审批通过的年度预算和年度计划,与其他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只不过在时 间效力上有所有不同而已。 (三)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者根据国家立法机 关的授权决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根据我国,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 的名称一般为“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四)部门规章 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是部门 规章的制定主体。 (五)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加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本地具体情况,可以依法制定地方性 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违反上位法,其实施的空间范围是受局限的。 上位法、下位法是从法的渊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为上位法,效力小的为 下位法。 表 1.1 经济法的渊源 渊 源 制定主体 宪 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 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部门规章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行、署及其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例题】经济法的渊源与经济法的立法有什么关联? 正确答案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因此,大量的经济法规 范,都体现在经济法的具体立法中,通过多层次的经济法的立法表现出来, 于是,各类经济法的立法,就成了经济法的渊源。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主要包 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依照严格的法定原则, 法律应成为经济法的主要渊源,但由于经济法非常复杂,需要有多种层次的 法律渊源,因此,在我国现实的立法中,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是经济法的 重要表现形式。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的渊源既然是经济法的立法体现,因而应当是没有效力层 级之分的,都应该无差别地执行,这才体现经济法制的统一性。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的渊源虽然是经济法的立法体现, 但经济法的立法本身就是有效力层级之分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 律的效力要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而行政法规的效力则要高于部门规章和地 方性法规的效力。因此,对于各类经济法的立法,并不是要无差别地执行, 尤其要注意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5 页 强调效力的层级,强调下位法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正是为了有利于保 持经济法制的统一。因此,在实践中,如果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违法了法 律和行政法规,或者行政法规违反了法律,或者法律违反了宪法,这些违反 上位法的规范都是无效的。 第二节 经济法的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的界定 经济法的主体,是指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利或权力,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1.这里的组织,可能是立法机关或执法机关,也可能是各类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等; 2.这里的人,可以是本国公民,外国人,等等。 3.同一主体,可以因其参加不同的法律关系,而成为多个法律领域的主体。例如,企业作为重 要的市场主体,既可以成为民法上民事主体,也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行政相对人,诉讼法上的诉讼 主体,等等。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政府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 体。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正确的。政府并非只是行政法的主体,企业并非只 是企业法的主体,个人并非只是民法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所 参加的法律关系的不同,成为不同法律领域的主体。因此,政府、企业、个 人都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体。 二、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国家机关 企 业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主体形态 个 人 调控主体宏观调控法主体 受控主体 规制主体调整领域 市场规制法主体 受制主体 上述的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还可 以进一步分为立法主体和执法主体等,这样,在宏观调控方面享有立法权或准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就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体。 在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都是重要的调控主体, 而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则是重要的规制主体,并且上述 的某些部委还同时具有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职能。 名 称 地 位 取得来源 特殊性表现 更强调有关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 能的行使 调控主体和规制 主体 主导地 位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 是组织法 更强调其经济管理职能 受控主体和受制 主体 相对地 位 民商法 不排除在市场准入的限制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的调控主体都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有人认为,政府的职能 部门都是调控主体;还有人认为,社会团体也可以成为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都不正确。第一,经济法的调控主体并不都是政府的 职能部门,全国人大享有宏观调控的立法权,以及预算和计划的审批权,因 而同样可以成为调控主体;第二,政府的职能部门并非都是调控主体,只有 依法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部门,才能成为调控主体,没有调控职能的国 务院的部委,就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主体;第三,在社会团体中,有些行业 协会等在行业内部规则的形成和治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团体本身 并不直接具有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职能,并不属于调控主体或规制主体。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的主体复杂,各类主体资格取得所依据的法律各不相同, 所涉及的法律众多,难以把握,制定一部统一的经济法典就好了。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7 页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主体确实复杂多样,其主体资格 取得所依据的法律各不相同,所涉及的法律确实众多,因此,在经济法领域, 不像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那样,着重掌握基本的法典就可以了。同时,经 济法领域的法律众多,的确很难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但经济法的立法并非 无规律可循,其中,对于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是着重于从职权、职责、程序 的角度作出规定;对于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则着重于从其组织、行为以 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的角度作出规定,并从整体的社会公益的角度作出要求, 因而是可以把握的。 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具有特殊性,是因为经济法更关注整体的 经济运行、整体的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才需要从主体的职权、职责以及权利义务等方面 作出更多的限定。 正确答案上述看法是正确的。经济法与传统的部门法不同,确实更关注 整体的经济运行、经济秩序和社会公益,因此,就必须严格遵循法定原则, 在各类涉及主体资格的法律中,对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等作出更 多的限定。 事实上,在经济法领域的各类法律中,都在其立法宗旨条款体现了对整 体的经济运行、经济秩序和社会公益的关注。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规 定:“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 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 法”;反垄断法规定:“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为了加强对银行 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 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等等。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广义概念,能够概括和反映人们在法律领域全部活动。 法律行为并非都是合法行为,与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是“非法律行为即事实行为”,而不是 “违法行为”。 所以,法律行为对应“非法律行为即事实行为”,合法行为对应“违法行为” (1)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2)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与表达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内容无关的行为。例如创作行为,从 事发明创造的行为,侵权行为等。 法律行为的概念 1.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2.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合法性是需要依法 作出评判的。 经济法主体法律行为具有的一般属性: 属性 内涵 具有社会性 会对相关主体产生社会影响,形成社会关系(经济基础) 具有法律性 引起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具有表意性 体现或表达了行为者的意思或意志(A 和 B)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体现了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意志或意思,反映了经济法主体的不同利益追求 和价值目标。 A.国家一方所从事的行为,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从事的宏观调控行为和 市场规制行为; B.市场主体一方所从事的行为,则是体现其自身利益追求的相关对策行为。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基本分类 具体分类 预算调控行为 国债调控行为财税调控行为 税收调控行为 银行调控行为金融调控行为 证券调控行为 产业调控行为 宏观调控行为 计划调控行为 价格调控行为 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一般市场规制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 金融市场规制行为 电信市场规制行为 石油市场规制行为 调制行为 市场规制行为 特殊市场规制行为 电力市场规制行为 横向对策行为 市场主体在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 对国家调制行为的遵从、合作行为(如依法纳税)对策行为 纵向对策行为 对国家调制行为的规避、不合作行为(如逃税、避税)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9 页 所谓调制行为,就是宏观调控主体和市场规制主体所从事的调控、规制行为,亦即在宏观上通 过调节来控制,在微观上通过规范来制约,从而在总体上通过协调来制衡。调制行为是经济法主体 为了特定的经济领域实施的,具有主导性。 所谓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所从事的具有经济法意义的博弈行为,它可以分为横向对策行为和 纵向对策行为两类。 横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在相互之间的市场竟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这些行为如果是公平 竟争行为和正当竟争行为,则经济法同样予以保护;如果这些行为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垄断行为 和不正当竟争行为,以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则在经济法上将得到否定的评价,并可能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纵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针对国家的调制行为所实施的博弈行为,既包括对国家调制行为的 遵从、合作行为(如依法纳税),也包括对国家调制行为的规避、不合作行为(如逃税、避税)。 前者一般会得到经济法上的肯定评价,而后者则可能会受到经济法的制裁。 尽管调制行为在经济法上具有主导地位,但对策行为同样也很重要。事实上既然接受调控和规 制的经济法主体可以从事对策行为,就意味着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同样可以依据自己的 利益追求和可能选择,来从事相关的博弈行为。而调制行为的效果如何,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策行 为有关。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的法,因此,对于市场主体的各 类对策行为,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都要严格规范。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准确的。经济法当然要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但 经济法不仅要规范市场主体的各类对策行为,同时,非常重要的,还要规范 国家的调控行为和规制行为。无论是财税调控行为、金融调控行为,还是产 业调控行为、外贸调控行为,无论是银行监管行为,还是证券监管行为,无 论是价格规制行为还是质量规制行为,等等,都要通过经济法的调整来加以 规范。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分类标准 具体分类 单方行为(如:调制行为)和非单方行为(如:市场主体的横向 对策行为)从主体角度作出分类 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抽象行为(如:调制行为)从行为对象角度作出分 类 具体行为(如:对策行为)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合法行为与非合法行为从行为效果角度作出的 分类 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例题多选题】国家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的行为,属于( )。 A.单方行为 B.非单方行为 C.调制行为 D.市场主体的对策行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国家调整利率的行为是单方行为, 也是典型的调控行为。 (一)从主体角度作出的分类 1.从主体的角度,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单主行为和非单方行为、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2.依据行为对象,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其中,抽象行为是针对不特定对 象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行为;而具体行为则是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仅具有一次性法律效 力的行为。调制行为往往被看作是抽象行为;而对策行为则一般属于具体行为,市场主体的对策往 往是针对特定对象分散作出的。 【例题】调整税率、税收优惠措施的立法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正确答案立法行为一般属于抽象行为,调整税率、税收优惠措施的立法 行为属于旨在调控的抽象行为,同时,也是要式行为。在经济法的立法方面, 一般都采取成文法的形式,以满足法定原则的要求,因而都是要式行为。 3.法律行为还可以分为合法行为与非合法行为。 上述的调制行为和对策行为,从合法性的角度来看,既可能合法,也可能非法。 与上述分类类似,法律行为还可以分为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经济法主体的哪些行为有效,哪些行为无效,都需要根据一定的要件,或行为构成要素来加以 衡量。例如,征税行为就需要符合税法规定的课税要件,若征税不符合课税要件,则行为无效。 补充合同法知识 从三个要素理解(主体、客体和内容) 四、行为的相关要素 名称 要点 行为目的要素 就是主体力求实现的目标和结果 认知能力要素 就是在谈经济法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手段要素 就是实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 行为结果要素 就是行为完成后的一种状态 1.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目的,作为主体力求实现的目标和结果,对于各类主体的行为都很重要。 事实上,在经济法主体从事调制行为或对策行为时,都会将其追求的目标融入行动之中。 2.在经济法领域,要考察某些主体的行为,特别是主体的能力时,主要应考察主体的认知能力。 (就是在谈经济法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 而主体的行为是否超乎认知能力,又能与其是否承担某种责任,以及相关的竞争行为或者合同 内容是否合法有效等,都会发生关联。 对于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认知能力,在经济法上应当特别强调,它尤其关系到对经济规律、 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关系到调制行为的成败得失。 3.就是实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 4.就是行为完成后的一种状态 总之,经济法主体基于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一定的手段,会在客观上 形成一定的结果。上述的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对于分析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特别是分析和评价行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11 页 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都是很重要的。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认知能力同知情权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法领域,需要对知情 权加以保障。 正确答案上述认识是正确的。知情权的实现直接影响主体的认知,因此, 在经济法的许多制度中,都对知情权有专门的规定。如纳税人的知情权、消 费者的知情权、投资者的知情权等等。与此相关联,就涉及政府的信息公开, 特别是有关调控和规制方面的程序等信息的公开;同时,还涉及企业的信息 披露,包括对于投资信息、产品质量信息等多种信息的有效提供等。上述的 信息公开或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保障知情权是非常重要的。 五、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性行为和高层次行为,这与主体行为目的的不同 有关。例如,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要实现其调控和规制的目标,就要以一些基础性行为的实施为基 础来展开调制行为,从而使调制行为具有了高层次性。 名称 基础性行为 高层次行为 在财政法领域 预算的收支行为、国债的发行行为 在预算收支、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中体现的调控行为 在税法领域 税收的征收行为 税收调控行为 在金融法中 货币的发行行为 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行为 在市场规制法中 市场交易行为 体现规制精神的规制行为 例如,在财政法领域,预算的收支行为、国债的发行行为等都是基础性的行为,而在预算收支、 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中体现在调控,则是高层次的行为。要实现调控行为及其目标,就必须通过基本 的预算收支行为、国债的发收行为等来实现。 另外,在税法领域,税收的征收行为是基础性的,而税收调控行为则是高层次的。 又如,在金融法中,货币的发行行为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是基础性的行为,而通过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等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行为,则是高层次的行为。 上述的行为层级结构,与经济法调整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相关。 此外,在市场规制法中也是如此。例如,规制行为,需要以既存的市场行为为基础,特别要以 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行为为基础。 应当说,市场交易行为是基础性的行为,而体现规制精神的规制行为,则是高层次的行为; 对垄断和不正当的竟争行为的规制,对消费者的保护,对竟争秩序的维护,都是建立在市场行 为的基础之上的。正因如此,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竟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的具体立法中,才会有 大量的关于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经济法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行为其实早已存在,如财政收支、税 收的征收、货币的发放与回收、市场交易行为,等等,只不过随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出现和独 立存在,才出现了高层次的行为。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正确的。经济法领域的基础性的行为确实早已存在, 而且过去是分别有许多不同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的,只不过随着国家的宏观调 控和市场规制的加强,国家频繁地实施调制行为,才使得调制行为更加突出 了。而调制行为的实施必须有依托,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基础性的行为才能实 施,因此,在理论上才有了两类不同层次的行为。 六、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在评价标准方面,可以有政治标准、经济标准、法律标准等,但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法律评 价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评价的重心,是对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以使 相关主体能够更好地把握可为、当为、必为和禁为的事项和程序,从而依法作为或不作为。 【例题判断题】有人认为,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各种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存在,但从法 治的角度来看,最终应当强调法律评价。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对经 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确实会有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角度。但是,从法治 的要求来看,法律评价确实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 期稳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福祉,因此,应当强调法律评 价的重要位阶。 七、本书将介绍的重要行为 本书在后面的几章,将分别介绍几类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在各类法律制度中,都是把规范相 关主体的重要行为作为核心问题。 无论是企业等市场主体从事哪类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政府发生关联,因而政府所从事的 调控行为和规制行为也非常值得关注。无论是对财税、金融等领域的调控,还是对各类市场的一般 规制和特别监管,都是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所从事的重要行为,也都要依法加以约束和限定,这对 于推进经济法领域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13 页 名称 职权(权利) 职权(权利)特点 职责(义务) 职责(义务) 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 调制权 依法行使且不可转让不可放弃 贯彻法定原则、依法调控和规制、权利不可滥用、职责不可放弃 职责要依法履行 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 市场对策权 依法行使且可以转让可以放弃 接受调控和规制并且要依法竞争 义务要依法履行 一、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1.贯彻法定原则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基本职责。 2.依法调控和规制,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重要职责。 3.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不得滥用调制权和超越调制权。 4.各类调控主体都应当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各类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在享有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等职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职责。 这些职责主要包括贯彻法定原则,依法调控和规制,不滥用或超越调制权、不得弃权,等等,核心 是依法调控和规制(也就是当下的依法行政) 二、接受调制主体和规制主体的权利 由于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主要是市场主体,因为其权利可以统称为“市场对策权”。 (1)市场主体可以享有接受或拒绝非强制性的调控和规制的权利。 (2)“市场对策权”在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可以体现为相关企业的“竞争权”,包括公平 竞争权和正当竞争权。 (3)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的“市场对策权”,包括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基本权利, 是消费者从事市场对策行为所必不可少的。 (4)市场对策权是接受调控和规制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自由权,可以分为平 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权,以及市场主体对调制行为的对策权两大类。 【例题判断题】市场对策权是接受调控和规制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强制性权 利。(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接受调制主体和规制主体的权利。市场对策权是接受 调控和规制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自由权”。按照市场经济 的一般原理,市场调节应是基础性的调节,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应 当由市场去解决;只是在市场不能有效解决,以致出现市场失灵等问题的情 况下,才需要政府去解决。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市场主体的“市场对 策权”一般是不加限定的。 三、接受调制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义务 接受调制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义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义务,一类是依法竞 争的义务。 (1)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义务,是指市场主体应当接受依法作出的调控和规制,遵从那些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调控和规制,具体包括接受相关国家机关依法作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两个方面。 (2)市场主体在其行使竞争权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不公平的方式,或者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去损害其他竞争主体的利益,这是依法竞争的基本要求。 依据一般法理,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 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是经济法主体中的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依经济法的规定而可以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或要求其他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权利是可以放弃的。无论是职权还是 权利,都要依法行使;同时,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也要依法履行。 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调制权”,分为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两大类。这与 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等分类都一致的。 上述的宏观调控,可以分为宏观调控立法权和宏观调控执法权两类,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调 控领域,具体调控方式等标准,作更为具体的分类。 征税权 财政收入权 发债权 预算支出权 财政调控权 财政支出权 转移支付权 货币发行权金融调控权 利率调整权 产业调控权 宏观调控权 计划调控权 价格调控权 垄断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 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为 市场规制立法权 市场规制权 市场规制执法权 对价格,质量,广告,虚假信息,滥用优势地位,以及其他 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等行为的规制权 一般市场规制权 特别市场规制权 2010 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 第 15 页 【例题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行 为,体现了( )。 A.宏观调控立法权 B.宏观调控执法权 C.市场规制立法权 D.市场规制执法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调制权。调制主体对垄断行为的立法,体现了市场规 制立法权。 例如,可以把宏观调控权再分为财政调控权,金融调控权,计划调控权等。其中,财政调控权 又可以分为财政收入权和财政支出权,前者包括征税权,发债权等,后者包括预算支出权,转移支 付权等。 此外金融调控权,可以分为货币发行权,利率调整权等;计划调控权,也可以包括产业调控权 和价格调控权等 市场规制权,也可以分为市场规制立法权和市场规制执法权两类。从具体领域来看,主要包括 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为的规制权,特别是对价格,质量,广告,虚假 信息,滥用优势地位,以及其他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等行为的规制权 四、调制权的分配 1.调制立法权既可以主要由立法机关独自享有,也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来分享;调 制执法权往往采取集中的模式,主要由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来分别行使。 2.目前,我国在调制立法权方面,实际上采用的是“分享模式”。不仅全国人大享有立法权, 而且国务院依法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甚至国务院的某些职能部门都可能在事实上进行相关的立法。 在调制执法权方面,一般由相关职能部门行使专属的调制权。 3.同一主体可能既享有调控权,又享有规制权。 五、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权利义务的配置上 不均衡性 (调控主体权利多义务少)(受控主体义务多权利少) 权利规范的分布更向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倾斜法律规范分布上 倾斜性 义务规范的分布更向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倾斜 权利义务对应程度上 不对等性 权利义务不对等,依赖间接手段的运用 第五节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简称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 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经济法责任的分类 名称 分类 违法宏观调控法的责任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 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 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主体的不同 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1.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应当有自己独立的责任,经济法责任在整个责任体系中,应当 有其独立的地位。 例如,同民事责任相此,由于经济法上的调控与规制主体与市场主体并非处于同一层面,而是 各自负有不同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它们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很大区别,并且,不同类别的经济法主 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而民事主体所承担的民事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则一般是 无差别的。 2.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 特性 内涵 双重性 具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本法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