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_第1页
c4-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_第2页
c4-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_第3页
c4-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_第4页
c4-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Media Literacy Survey of Shanghai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ra 作者:徐瑾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 邮箱: 2 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Media Literacy Survey of Shanghai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ra 人和技术都是渐渐地创造出全新的人类环境, 环境不是被动的包装,而是能动的过程。 Marshall McLuhan 理解人类状况的第一条规则是人类生存在二手世界里。 爱德华W赛义德 摘要:进入大众传播时代,新旧媒体并存,信息海洋驳杂多态,真假难分, 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媒介素养概念诞生于西方上世纪三十年代,主要指 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 展所用的能力;其针对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层度,查找信息能力,辨别良莠 能力三方面来进行探讨。近十年媒介素养概念被大力引介,逐步进入国内学界 视野,并与公民的现代素养紧密结合。本文以上海复旦,财大等十所高校为样 本,随机抽样调查千余高校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借实证调研分析高校学子的 媒介素养水平,特别关注比较互联网时代新旧媒体的不同影响,总结相关统计 结果,总结目前高校大学生具有基本媒介素养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笔者 亦认为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媒介素养 上海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Abstract: Entered the era of mass media, both old and new media, information marine heterogeneous multi-state, it is difficult, the concept of media literacy emerged. Media Literacy concept was born in the 1930s on the West, mainly referring to people of various information media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al media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for personal lif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apacity; its audience of media information contact layer, the ability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realm of three aspects was discussed. The last decade was the concept of media literacy vigorously introduced and gradually entered the domestic academic vision, and with the modern civic literacy closely integrated. Based in Shanghai, including Fudan University, the big money college for 10 samples, random survey of more than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3 1,000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he media, Empirical research b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dia literacy level,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comparing the old and new media in different ways, Aggregate statistical result, the Aggregat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basic level of media literacy, middle-, I also think that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mperative. Keywords: media literacy, Shanghai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一、序 言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年代, 2005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 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到 05 年 6 月 30 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 1 亿,为 1.03 亿人,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 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时过境迁,而 07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 1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有更大突破。报 告显示,截至 2006 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 1.37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10.5%,关于上网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宽带上网人数继续增加,达到 9070 万人, 占网民总数的 2/3,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 1700 万人。 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势头可见一斑。2 与此同时,我们也无疑是进入一个大众传播时代。以首先发明启动“地球 村”概念而闻名于世的传播学者麦克鲁汉表示大众媒介文化已经把文化和传播 凝聚成为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胁裹其中3。舆论在很多时候无疑 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潮流的主要发散渠道,成为大部分人观察体验世界的窗 口。在这个时代,媒介即是信息,一个数字化的空前潮流与景观在我们面前绽 放,谁要在其中学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利用媒介。同时,媒介也一把双刃剑,进 入信息爆炸时代之后,如果不能学会正确对媒介进行解读以及判断,那么将会 在声色迷离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在此情况下,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日益得到传播学,社会学,政治 学等多学科重视,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实证探讨高校学子中的媒介素养水 平。 4 二 、文献综述 1 媒介素养定义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 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4在毕升以及古登堡的 印刷时代,文化传承要依靠对于语言的使用,但是在传播与符号紧密联系的今 天,媒介素养除了掌握理解生成数码的技巧,更主要是与文化和环境联系起来。 所谓数字化,也就表现为信息的电子化主要就是网络化趋势。国外早在二 三十年代研究蔚成为规模。欧美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媒体素养教育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 当然其中大多数是传媒学者和教育学者,世界著名加拿大的麦 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英国媒体教育学家 Len Master- mail、加拿大的 John Pungente、美国的 WJames Potter。 在国内,直到 1997 社科院的卜卫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5大陆学者才开始参与讨论这个问题,今几年更是成为理论热点。加拿大安大 略教育部(OntariMinistryOfEducation) 是这样给媒体素养下的定义:媒体素养旨 在培养学生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 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更确切地说,媒体素养是一种教育,宗旨为增强学生 理解和欣赏媒体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媒体如何传输信息、媒体自身如何运 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以及要求学生具有创作媒体作品的能力。6 2 媒介素养表现 学者鲁宾分析,媒介素养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 模式。能力模式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 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 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 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 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 能力。7 总言之,媒介素养是一种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存取、分析、评估和传播 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基本学界将媒介素养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义:学 习的过程和概念的外延由“文本”扩大到各种信息。这种“素养”观认为学生 将积极参与解析和创造信息的过程去年我国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开通。所 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 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在网络时代,媒介素养以及其教育一个社会文化 品位最终提升的首要前提。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5 3 媒介素养已有调研 国内媒介素养问题大多停留在理念层面,但是已不乏前驱者对其做出实证研究。中国社 科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 03 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已经涉及媒介素养,2004 年鲍 海波、杨洁、王喜严有过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8 , 陈燕 05 年亦有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四所高校为 例9等。具体到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在 05 年完成对上海大学生媒介素 养的基本调研10, 上海复旦大学陆烨教授 05 年主导开通了内地首家媒介素养网 站() ,06 年她亦有媒介素养与公民基本素质的课 题。笔者的课题理念开始于 06 年上半年,具体实施在 06 年下半年,其间得到 上海财经大学专项资金资助,经济新闻系主任林辉老师指点,各位师友亦多加 协助,收益良多,特此致谢。 三、调研过程 1 前期准备 媒介素养与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密不可分,对于构建和谐 的公民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更是走 在信息化的前沿。因此,针对上海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更有理论与社会 意义。目前在全国范围同类型大规模报道在仅在西安有过,在上海也仅仅 04 年 有过媒介接触的调查。2005 年 12 月上旬确定无突发特大事件后,本人与诸多 访员对上海 10 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将发出问卷 1100 份,并在 06 年初随机对 其中进行随机面谈。 2 调研目标: 1 测量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掌握原始数据。 2 对预先假定进行分析归类。 3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新兴的媒介教育提供合理性建议。 4 通过受众对媒介的判断影响量化分析,探索中国媒体的前进方向以及对于构 建设和谐社会之责任意义。 5 通过对上海高校信息化层度进行调查,探索数字化时代上海的信息化层度以 及方向。 3 研究内容 1 被访者基本资料收集(主要是性别年级科目) 2 被访者的媒介接触习惯频率(主要针对一般媒介分类定位) 3 被访者对媒介的评论(偏重对财经媒体) 4 被访者对数字新兴媒体的使用习惯以及评价(偏重网络新传播方式) 4 研究方法 6 1 大面积随机抽样调查(1100 人左右,有效问卷回收 939,回收率 85.4% 十所高校: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运,同济大学 2 小范围访谈深度(20 左右) ,时间为 06 年岁末至 07 年初 四 问卷设计 1 问卷 1 你的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大三 c 大四 d 研究生 2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3 您的专业 a 理工科 b 文科类 4 您的月消费 a 0-300b300-500c500-800d800 以上 5 您平时接触的媒介种类为(可多选) 电视 广播 报纸书刊 网络 手机 其他 6 以上您最喜欢的一种是 电视 广播 报纸书刊 网络 手机 其他 7 你接触媒介的动机是 a 获得资讯 b 学习 c 娱乐 d 打发时间 e 其他 8 您每周花在上述媒介上的时间是小时/周 电视 广播 网络 平面媒体 9 您上网看新闻主要是上什么网站 a 不上网看新闻 b 大陆传统媒体网站 c 海外传统媒体网站 d 大陆门户网站 e 海外门户网站 f 博客 g bbs h 其他 10 您使用博客的频率 a 不知道博客 b 知道但从不使用 c 只看别人的 d 经常 e 总是 11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7 a 获得资讯 b 娱乐 c 学习 d 打发时间 e 其他如果不上网,您一般会干什 么 12 如果不上网,您一般干什么 a 学习 b 体育动活 c 使用其他媒体 d 其他事情 d 不知道 13 在查找信息过程中,您对自己选择媒介能力的判断是 A 精通(5 分)b 较好 (4 分)c 一般(3 分) d 不佳(2 分)e 很差(1 分)f 被动(0 分) 14 媒体新闻报道对您的影响 A 根本判断依据(5 分)b 主要判断依据 (4 分) C 辅助判断依据(3 分)d 影响程度较小(2 分) e 完全独立判断(1 分) f(0 分) 15 媒体观点立场对您的影响 A 直接援引(5 分)b 奉为引导 (4 分) C 正面评价(3 分)d 负面评价(2 分) e 完全独立判断(1 分) f 完全地质(0 分) 16 您对中国媒体的印象 A 精神导师 b 文化商品 c 舆论导向 d 娱乐工作 e 其他 17 当以下几种媒介的新闻报道相左时候,您更愿意相信哪几种 A 电视 b 广播 c 报纸 d 期刊 e 书籍 f 网络 g 手机 18 你觉得中国的财经报纸电视网站专业吗? A 非常专业(5 分)b 相当专业(4 分)c 专业(3 分) D 一般(2 分)e 有所欠缺(1 分)f 完全缺乏(0 分) 19 您觉得他们的写作风格的可理解层度? A 大众语言(5 分)b 平实易懂(4 分)c 深入浅出(3 分) D 理论艰深(2 分)e 逻辑晦涩(1 分)f 无法理解(0 分) 20 你对报章上频频出现的美容,医疗,声讯等广告持什么态度 A 一律细看(5 分)b 按需购买(4 分)c 简单浏览(3 分) D 视而不见(2 分)e 跳过该版(1 分)f 不再购买(0 分) 21 你对媒体的软性暴力,情色类报道持什么态度? 8 A 客观事实(5 分)b 生活调剂(4 分)c 不做评论(3 分) D 无可奈何(2 分)e 深受困扰(1 分)f 坚决抵制(0 分) 22 对新闻媒体中的真实层读的评价 A 准确还原(5 分)b 比较属实(4 分)c 基本观客(3 分) D 带偏向性(2 分)e 部分歪曲(1 分)f 完全失实(0 分) 2 问卷结构 14 基本资构料选取 58 媒介接触情况调查 913 使用媒介能力习惯,偏重网络媒体 1422 受众对媒介的认识以及判断,侧重财经媒体 五 问卷回答情况 以下表格。第一拦为选项,第二栏为选择该选项人数,第三栏目为该选择 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保留五到六位小数,以此类推。 1 基本信息: 1 你的年级 A 大一 133 0.14164 B 大二 大 三 374 0.398296 C 大四 190 0.202343 D 研究生 242 0.257721 2 您的性别 A 男 444 0.472843 B 495 0.527157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9 女 3 您的专业 A 理工 科 442 0.470714 B 文科 类 497 0.529286 4 您的月消费 A 0-300 51 0.054313 B 300- 500 313 0.333333 C 500- 800 388 0.413206 D 800 以 上 187 0.199148 2 媒介接触回答情况 5 您平时接触的媒介种类为(可多选) 电视 广播 报纸 期刊 书籍 网络 手机 其他 A 电视 443 0.471778 B 广播 403 0.42918 C 报纸 732 0.779553 D 期刊 414 0.440895 E 书籍 531 0.565495 F 网络 794 0.84558 G 手机 485 0.516507 H 其他 6 0.00639 10 6 以上您最喜欢的一种是 电视 广播 报纸 期刊 书籍 网络 手机 其他 A 电视 196 0.208733 B 广播 84 0.089457 C 报纸 225 0.239617 D 期刊 104 0.110756 E 书籍 166 0.176784 F 网络 491 0.522897 G 手机 67 0.071353 H 其他 3 0.003195 7 你接触媒介的动机是 a 获得咨讯 b 学习 c 娱乐 d 打发时间 e 其他 A 获得咨讯 543 0.578275 B 学习 207 0.220447 C 娱乐 322 0.342918 D 打发时间 69 0.073482 E 其他 20 0.021299 8 您每周花在上述媒介上的时间是小时/周 电视 广播 网络 平面媒体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11 A 电视 686 0.73056443 B 广播 666 0.709265176 C 网络 824 0.877529286 D 平面媒体 627 0.667731629 3 媒介使用能力回答情况 9 您上网看新闻主要是上什么网站 a 不上网看新闻 b 大陆传统媒体网站 c 海外传统媒体网站 d 大陆门户网站 e 海外门户网站 f 博客 g bbs h 其他 10 您使用博客的频率 A 不知道博客 150 0.159744 A 不上网看新闻 108 0.115016 B 大陆传统媒体网 站 201 0.214058 C 海外传统媒体网 站 91 0.096912 D 大陆门户网站 636 0.677316 E 海外门户网站 54 0.057508 F 博客 116 0.123536 G bbs 308 0.328009 H 其他 88 0.093717 12 B 知道但从不使用 438 0.466454 C 只看别人的 220 0.234292 D 经常 108 0.115016 E 总是 19 0.020234 11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 A 获得 咨讯 477 0.507987 B 娱乐 465 0.495208 C 学习 245 0.260916 D 打发时 间 92 0.097977 12 如果不上网,您一般干什么 A 学习 413 0.43983 B 体育活动 223 0.237487 C 使用其他媒体 181 0.192758 D 其他事情 305 0.324814 E 不知道 29 0.030884 13 在查找信息过程中,您对自己选择媒介能力的判断是 A 精通(5 分) 64 0.068158 B 较好 (4 分) 357 0.380192 C 一般(3 分) 469 0.499468 D 不佳(2 分) 39 0.041534 E 很差(1 分) 7 0.007455 F 被动(0 分) 4 0.00426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13 4 媒介判别能力回答情况 14 媒体新闻报道对您的影响 A 根本判断依据(5 分) 13 0.013845 B 主要判断依据 (4 分) 213 0.226837 C 辅助判断依据(3 分) 583 0.620873 D 影响程度较小(2 分) 97 0.103301 E 完全独立判断(1 分) 32 0.034079 F (0 分) 2 0.00213 15 媒体观点立场对您的影响 A 直接援引(5 分) 23 0.024494 B 奉为引导 (4 分) 104 0.110756 C 正面评价(3 分) 107 0.113951 D 负面评价(2 分) 688 0.732694 E 完全独立判断(1 分) 10 0.01065 F 完全地质疑(0 分) 9 0.009585 16 您对中国媒体的印象 A 精神导师 9 0.009585 14 B 文化商品 235 0.250266 C 舆论导向 509 0.542066 D 娱乐工作 167 0.177849 E 其他 63 0.067093 17 当以下几种媒介的新闻报道相左时候,您更愿意相信哪几种 A 电视 307 0.326944 B 广播 57 0.060703 C 报纸 242 0.257721 D 期刊 70 0.074547 E 书籍 181 0.192758 F 网络 124 0.132055 G 手机 4 0.00426 18 你觉得中国的财经报纸电视网站专业吗? A 非常专业(5 分) 16 0.017039 B 相当专业(4 分) 75 0.079872 C 专业(3 分) 234 0.249201 D 一般(2 分) 434 0.462194 E 有所欠缺(1 分) 117 0.124601 F 完全缺乏(0 分) 21 0.022364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15 19 您觉得他们的写作风格的可理解层度? A 大众语言(5 分) 155 0.165069 B 平实易懂(4 分) 280 0.29819 C 深入浅出(3 分) 198 0.210863 D 理论艰深(2 分) 144 0.153355 E 逻辑晦涩(1 分) 79 0.084132 F 无法理解(0 分) 35 0.037274 20 你对报章上频频出现的美容,医疗,声讯等广告持什么态度 21 你对媒体的 软性暴力,情色 类报道持什么态度? A 一律细看(5 分) 14 0.014909 B 按需购买(4 分) 111 0.118211 C 简单浏览(3 分) 218 0.232162 D 视而不见(2 分) 196 0.208733 E 跳过该版(1 分) 380 0.404686 F 不再购买(0 分) 24 0.025559 A 客观事实(5 分) 103 0.109691 B 生活调剂(4 分) 158 0.168264 16 22 对新闻媒体中的真实层度的评价 A 准确还原(5 分) 15 0.015974 B 比较属实(4 分) 166 0.176784 C 基本观客(3 分) 387 0.412141 D 带偏向性(2 分) 229 0.243876 E 部分歪曲(1 分) 136 0.144835 F 完全失实(0 分) 10 0.01065 六 上海高校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思考 本次调查的样本随机取自上海十大高校,涉及性别分布为男性 47.3%,女 C 不做评论(3 分) 369 0.392971 D 无可奈何(2 分) 173 0.184239 E 深受困扰(1 分) 24 0.025559 F 坚决抵制(0 分) 122 0.129925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17 性 52.7%;大一占 14.2%,大二与大三占到 39.2%,大四占 20.2%,研究生占 25.8%;理工科学生为 47.1%,文科学生为 52.9%;月消费 300 元以下为 5.4%,300 元到 500 元以上为 33.3%,500 元到 800 元 41.3%,800 元以上为 19.9%。综上所述,本次样本各项分布比较均匀合理,比较能反应大学生的状态。 通过本次调研,上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总体表现不错,通过分析问卷 回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接触媒介范围较广,新旧媒体平分秋色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来说,受访者接触媒介均有有一定广度,并且 大多具有对网络的使用能力。 在我们调查中表明,大学生在对网络的频繁使用同时,对传统媒体也有很 大的紧密联系。每周仍旧有 70%的人听广播,有 66.8%的人使用平面媒体。可见, 大学生与媒介接触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平面媒体报纸期刊,还是立体媒 体如电视,以及传统的广播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有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同学 介入,而其中网络媒体的最为突出,高达 84.6%,最受欢迎层度也是 52.3%而报 纸的仍旧是大学生的喜欢的媒体,接触度高达 78%,而最受欢迎层度也是 24%。 至于电视与广播,由于设施的便利性,在大学生也有大量拥护者。总之大学生 的接触方式基本就是以电视, 广播 , 报纸, 期刊 ,书籍 , 网络, 手机 为主, 其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被赞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的接触层 度是非常之可观,高达 51.7%,但是由于手机广告短信以及便利层度,在几大 媒介中手机的受欢迎层度反而是最低的,仅仅是 7.1%。 在接触时间来看,基本四分天下,网络占到 87.7%,电视占到 73.1%,广播 为 71%,平面媒体为 66.8%。从长远来看,虽然媒介物理性质的改变会深刻影响 人类的生存规则,但是媒介是信息这一经典议题注定了在数字时代,无论是网 络等新兴媒体或者传统媒介,内容的价值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二者的 结合也会出现新媒介包装旧媒体的趋势,在今后的媒体中,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 的定位将模糊起来,将会出现传统媒体网络化,新兴媒体传统化的趋势,传统 媒体将更多定位为内容供应商。 媒介素养的重要标志在于主动接触媒介,从媒介获取信息,娱乐等。从调 查来看,上海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获得资讯占到首位为 58%;其次是娱乐, 占到 34.3%; 学习占到第三为 22%;打发时间为 7.3%,其他为 2%。由此可见,上海大学 生还是很善于利用媒体为自我服务。 18 2 普遍具备中等信息查找使用能力 受访者使用媒介具有一定深度,基本可以查找相关信息能力。 在信息时代媒介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 人一天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量,相当于 20 多年前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接 触的信息总量。而我们谈媒介素养,尤其是在数字鸿沟日渐拉大的今日,强调 媒介使用能力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所谓媒介使用能力,也就是对的媒介认知能 力,指的是从无数信息中获取、分析各种形式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而大学生作 为年轻而承担社会科学分工的责任,他们的媒介使用能力尤其重要。首先他们 上网的动机中,获取资讯占到 50.7%,而娱乐也占到了 49.5%,学习则为 26.1%,至于打发时间的也有 9.8%,可见网络获取资讯,娱乐功能是最为普遍 的。从娱乐占到的接近一半比重来看,正如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 兹曼在他的书娱乐至死中所说的:当一切公众活动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 现,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 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而如果不上网的话,44%的学生会选择学习,使用其他媒体的人数则有 19.3%,相当的人大概 23.7%会选择体育活动,近三成的人则可能选择做其他事 情。而在大学生中如果选择上网看新闻的话,大陆的门户网站成为 67. 7%的人 的选择,有 32.8%的人回去 bbs,传统媒体网站则有 21.4 的人肯去。这表明 bbs 与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两大选择,一个以小众化得到青睐,一个以内 容丰富快捷而得到关注。 至于被很多人关注的 blog 传播,只有 124%的人会 留意上面的新闻,不过约有 16%的人不知道 blog 为何,而经常和总是写 blog 的人只有 11.5%和 2%,由此看来,blog 的普及层度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乐观, 更不用说传播效果了。 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对自我信息查找能力的判断,仅 仅有 6.8%的人认为自己精通,较好与一般的人各自达到 38%和 50%,不佳的仅 仅有 0.7%和 0.4%。整体看来情况基本属于平均偏上水平。 3 基本具有辨别媒体信息的理性能力 1 持理性批判态度,对不良信息有相当抵制能力。 大众传媒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成为知识的来源的,但是由于它的工具性, 所以对于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不良 影响。所以媒介素养在西方最为深入探讨的是它的批判功能。因为在民主体制 下,为了保证言论的自由,必须提供一个意见市场,政府只能要求新闻界自我 监督而不能强制实施硬性要求,所以无论从学理还是从技术上都为了信息的自 由都必须只能从受众的角度去进行媒介的判别能力,用媒介素养权威 Len Masterman 的说法“批判性的自主”:这表明对一切信息,都保持怀疑精神。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19 在我们的调查中,对媒体报道,大部分人都是存有理性的辅助判断,有 62.1%的人如此选择,同样也有 22.7%的人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而对于媒体报道 的真实层度,认为准确还原的仅仅有 16%的人,而 17.7%认为是比较属实,而认 为带偏向性以及歪曲的人则分别有 24.4%以及 14.5%,值得注意的是有 1.1%的 人认为是完全失实,大部分的受众对于报道态度还是存疑地接受。但是媒体的 观点则遭遇很强烈的抵制,有 73.3 的人将其作负面评价,而奉为引导以及正面 评价的仅仅只有 11.1%与 11.4%。对中国媒体的影响中,舆论导向仍旧是第一位 的占到 54.2%,而文化商品与娱乐工具则分别是 25.0%以及 17.8%,在其他中占 6.71%,但是值得注意的其他中多数表达了对媒体的不信任感觉,如政府工具以 及玩具以及宣传机构等等。而在不同媒介之间报道相左的时候,32.7%受众最相 信的是电视而 25.8 的受众相信报纸,19.3%受众相信书,对于新兴媒介网络与 手机,则分别只有 13.2%与 4.3%的人相信这与新兴媒介不规范引起的的安 全性低,公信度差不无关系。而对于媒体的黄色暴力之类报道,11%的人认为是 客观事实,而 16.8%的人认为是生活调剂,39.3%的人不作评论,18.4%的人表 示无可奈何,2.6%的人深受困扰,只有 13%的人表示坚决抵制,可见在多元的 社会氛围下,大学生对各类报道的是存在一定容忍度的。 广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占据极大位置。刚逝世的法国哲学家让鲍 德里亚就指出资本主义由消费主宰,购物商场、游乐园、大众传媒的影像已经 让生活成为模拟与仿真的狂欢,中国学者严峰韩玉芬认为广告“作为现代生活 的宗教,是隐秘的消费意识和大众性仪式的混合,并创造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 疑似环境 ” 并且灌输中“按照商品化逻辑操纵人的心理和行为”11。 20042005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以详实的数据显示,2004 年中国传 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 3270 亿元人民币。这其中广告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在理解媒介中麦可鲁汉引用的斯威夫特说明广告的鼓惑作用:幸福就是 痴迷于长期受蒙蔽的状态在调查中,对报章上频频出现的美容,医疗,声讯 等广告,只有 1.5%的受众会一律细看,而 11.9%的受众会按需购买,有 23.2% 的人会简单浏览,而视而不见与跳过的受众分别为 20.9%,40.5%。可见大学生 对于广告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 2 以财经媒体为例考察 现代社会的特征在于商业成为主流精神,而信息的交换目前主要还是由财 经媒体来承担,经济报道已经目前最受欢迎的报道之一。与此同时,经济浪潮 催发了中国的不少财经媒体,不少也选称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或者金融时报 这样具有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际财经媒体。所以本次也对财经媒体做出一些 调查来作为高校学子媒介素养的一个侧例,得出结论是财经媒体的专业度受到 认可,行文平易有待提高 20 从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来看,经济报道必然将是重中之重,但是媒体的报 道跟的上时代的步伐吗?大学生怎么看待他们呢?认为中国的财经媒体专业或 者非常专业,相当专业的的受众仅仅不到三成,而 46.2%人认为一般,认为有 所欠缺的则有 12.5%,而对于其写作风格,认为大众语言的有 16.5%,平实易懂 的有 29.8%,认为深入浅出的有 21.1%,而认为理论艰深的有 15.3%,逻辑晦涩 的有 8.4%。3.7%的人认为无法理解。可以想象,大学生应该属平均水准之上的 读者,但是中国财经媒体的写作人就对三成以上的的阅读构成障碍。 由此可见, 新闻报道的典型特点是以平易近人叙述风格启迪民智,在写作风格上中国财经 媒体更要多下功夫。 同时,媒介传播者的表现则不容乐观。本次调查,认为新闻报道基本客观 的群体为 41.2%,比较属实的占 17.7%,准确还原的占 1.6%;但是与此同时对媒 体的不信任也大有人在,认为带偏向性的占 24.4%,部分歪曲的占 14.5%,完全失 实的为 1%。大学生对媒体的报道,专业水准,观点立场都不用层度的不信任与 抵制,一方面这说明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错,但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的现状则不容 乐观。媒介素养有受众,也包括传播者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这点是值 得重视的。 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那么也就失去了公众。 同时,上海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还是一个自发的阶段,并没有专业的教育课程存在。而介素养的最 终目标是要善于运用媒介来为自己服务,所有关于媒介素养的思考度都直接指 向媒介素养角度, 这才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4 媒介素养教育有待积极开展 心理学家荣格论证环境对心理人格的影响时候曾经说过“每一位罗马人都 生活在奴隶的包围中。奴隶及其心态在古代意大利泛滥成灾,每一位罗马人在 心理上当然是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奴隶。因为他经常不断生活在奴隶的氛围 之中,所以他也透过潜意识受到了奴隶心理的浸染。谁也无法保护自己不受这 样的影响”12 置身大众传播年代,媒介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同样,戈夫曼(Erving Goffman)经典的“拟剧理论”也以为,而人们在社会这个多幕舞台上的林林总 总行为角色与 “社会情境 ”息息相关。而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教授曾 经指出大众媒介所形成的环境之所以很难以觉察,其原因在于,只有相当人数 使用某一媒介时候才形成可见空间今天的数字环境亦然,如何从中准确批 判地找到相关信息是每个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一个社会公 民的基本素质,其意义所在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基于媒介素养培 养的教育。 1933 年,英国学者 ER利维斯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第 一次谈到了媒介素养教育。从此在欧洲美洲的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媒介素养问题,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2007 年 12 月 79 日 21 60 年代之后更是开设了大量的课程。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大众传播 年代能批判心态审视媒介,远离不良信息。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媒介素养 教育在联合国以及政府的支持下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据介绍澳大利亚、加 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 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正如 介绍,而在九十年代之后人们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开始逐步走出保守主义,将多元开放的的心态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从抗拒 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这也是一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过程。 而在我国从九十年代末起开始思考媒介素养问题,但真正成为立论热点却 是在最近两年,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更是刚刚起步。正如陈立丹先生敏锐地感 觉到东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同:“上个世纪 30 年代西方媒介素养理论的提出, 有感于培养公众媒介批评精神的必要,而我国学界提出公众的媒介素养问题, 看重的是传媒知识的普及和如何教育公众正确使用传媒 。 ”13在笔者看来, 尽管现状不同,但是实用目的和批判精神并举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媒介素养教 育的大方向。 根据蔡骐所注意到的,美国 Stanley J. Baran 以及 Dennis K. Davis 所 著的经典教程大众传播学理论的 2000 年版本已经把媒介认知能力运动及相 关讨论列为大众传播理论的最新动向14。而在国内遗憾的是,媒介素养理念 的滞后让人汗颜,据称上海某“媒介素养研究”网站的调查显示,对“媒介素养” 概念不太了解的人数在受调查者中近六成而登陆此类网站的人士应是对媒 介介知识有相当理论背景,这个数据就更为值得反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古人也明白的道理 ,而中国新闻界前辈邵飘萍更 是在几十年前自觉到新闻教育的对国民的重要性,他主张:“依愚之私见,新 闻与人生之关系,既如此之密切,新闻知识应列为国民普通知识之一” ,中学以 上的学校都应开设新闻课程,大学应设立新闻系。 ”15传播学者 James D. Halloran 曾经说过 “象任何其他种类的教育一样,或者象任何社会建制一样, 媒介教育无法在孤立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研究,比如离开了更宽广的历史、文 化、经济、法律、民族、政治及社会背景,它正是在这些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并 且还在起着作用。 ”16 此言信然,上海乃至中国,从大学生到普通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提升之日, 必然是建立在整个教育乃至社会体制配套协调运作之后,其路漫漫,而意义深 远。 注释: 22 12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站 下载中心 /index/0J/index.htm 3(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第 426 页,商 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4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J.新闻记者,2004(5). 5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J.现代传媒, 1997(1) 6转引译文自张开,石丹, 提高媒介传播效果途径新探J.新闻与传播,2004(5) .原文见 Media Literacy Online Project by College of Education, 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