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_第1页
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_第2页
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的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课程内容繁多,枯燥呆板,索然无味,难以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智慧和情趣,充满生机和活力呢?这亟需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跑道。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创设了“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取舍,构建一节张扬个性,尊重情感、体会成功的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一、触动情感、引趣导入现代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的触动、激活、唤起,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施生命化教学,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首要环节。生命是有记忆的。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唤起生命中的记忆,让生命流露真情,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悟就会变得渴望而自觉,从而更容易实现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要求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一定的诱因,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活学生对亲情、生活、审美等生命特征的记忆,触动学生的敏感心灵,让生命流露真情,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驱动、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的方式通常有生命叙事、听讲故事、观看视频、聆听音乐、静默沉思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我和父母(粤教版)一节时,教师可先不急于向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暂时不投放“知识架构”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默2分钟,让心灵安静。在学生的静默时,我轻轻的点击电脑,伴随音乐轻柔响起,大屏幕上投放出flash音乐动画妈妈的黑头发,爱的气息也就弥漫在空气里了,我让学生轻轻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这一曲爱的颂歌。一曲终,我让沉醉在爱的海洋里的同学们静默一分钟,想一想“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在静寂的一分钟里,不少同学闭合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很显然,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埋在心底的情感深深被触动,为导入新课准备了情感基础。在课后反思中,我们发现创设感人的情境,营造生命化的课堂,有利于活化课堂,引起学生参与、表达、求知和创造的欲望,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自豪感。二、表达情感、梳理知识学生经过情感触动后,心里会有许多直接的感悟,这部分思绪或许并不清晰,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这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把触动的情感发酵。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自由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使之成为老师导入教学内容最好的切入点。感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畅谈、交流情感的体验和感悟;(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环节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善于发现问题,找出疑问,为下一环节的质疑析疑、多向对话、求知探究做准备。还是以“感恩父母”这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之后,我叫3个同学起来谈谈感受,他们的声音都哽咽了。同学们都把自己最直接、真切的感受说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回答缺乏完整性,与教材要求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些“感恩父母”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对他们而言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在同学们谈完自己的感受,情绪平静下来后,给10分钟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心灵导航”。同时老师给学生三个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感谢父母?(2)如何报答父母?(3)如何化解爱的冲突?接下来再请一些同学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在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的同时帮学生梳理课文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宣泄情感-梳理情感-理性表达情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这是一个尊重学生生命诉求,以学生情感需求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过程。三、碰撞情感、关注生成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生命化课堂教学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升华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的教学过程。要让思想品德课不成为死气沉沉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就应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正确把握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而且让“预设”为“生成”让路,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与活力。比如在执教八年级第二单元诚实守信(粤教版)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讨论“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却有一个顽皮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人也不能什么时候都说真话吧,坏人打算到你家偷东西,询问你家情况时,你也老实地告诉他啊?”课堂突然沉寂下来。另一顽皮的孩子也插嘴了,说道:“医生有时也不会把真实病情告诉患癌症的病人”。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质疑我刚才让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否有价值。这时候,我没有按“预设”的教案继续对“诚实的重要性”进行归纳,而是立刻表扬了这两位同学。表扬他们看问题有“辨证思想”,有个性,没有从众心理。并且顺势引入本课教学的难点内容-“诚信、隐私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让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讲诚信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课堂中遇到的这类意外情况,就属于生成性资源,它稍纵即逝。如果教者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动态的“生成”,那么课堂上的精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生成性资源是随着教学活动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而迸发出的创造性火化。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斥责。在教学中如果生成性目标不被关注,就会压制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会伤害一颗心灵,甚至制造一个自卑者。所以,临时调整教案,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目标,是生命化课堂的重要元素。只有尊重学生“节外生枝”,学生探究干劲才会愈加浓厚,探究效果才会愈加明显。四、内化情感、质疑探究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冲动。质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析疑就是通过老师组织的辩论、讨论、交流与相互探究使各个学生产生的疑惑得到析疑。辩论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情绪理性化。这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与知识这三者生命火花碰撞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环节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求同存异,并适时点拨,要善于把握辩论、对话的主题与方向,要鼓励学生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大胆表达又善于聆听,培养学生民主文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竞争、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在学习八年级第三单元竞争与合作(粤教版)一节时,课程标准要求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那么整节课就会变得呆板无味,就会削减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与对手合作就会帮助对手成功,导致自己失败”。在辩论前,教师不要指定正方和反方的学生名单,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见解自由地代表正方或反方发言。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真情实感在质疑探究中碰撞出真理的火花。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准备后开始辩论。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每个同学都在施展自己的口才,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情景就像似一幅幅生命舒展的画卷,让人感动。期间,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调控好辩论的进程。在正方和反方都得到充分发言之后,教师(评委)对正方和反方的发言作了点评,并对“辩论话题”谈了自己看法,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也离不开团结合作,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懂得中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走向心灵的真善美。本节课的辩论环节调节了课堂节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了学生求知欲望,课堂也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经过情感触动、梳理归纳等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再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质疑探究辩论,学生困惑的问题逐步明朗化。最后通过老师的点评总结,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初步感知”转向“部分深究”,实现知识理解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符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主流意识的教学目标。五、目标分层、体验成功生命化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多元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多元评价。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性,练习设计应该具有梯度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练习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直接运用的填空或选择题;第二层次简答题;第三层次为辨析题或综合探究题,属于选拔性质的题目。相应地,教师也要按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题目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题目只要求BC层次学生做,对A层次学生不作要求;第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属较高要求的加分题,只要求C层次学生做。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因而提高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