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2012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2选4)_第1页
上海海事大学2012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2选4)_第2页
上海海事大学2012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2选4)_第3页
上海海事大学2012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2选4)_第4页
上海海事大学2012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2选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题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选择解决基本 的生活资料的课题,尤其要以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农业等为重点,突破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 颈约束。 (2)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前人虽然提出但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 问题,从而保证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和独创性。 (3)科学性原则:选定的课题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因而可以用科学 方法来解决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来选择课题,既要充分考虑资金、技 术、资料、仪器设备等客观物质条件,又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专长等主观条件。爱因斯坦关于统一场 论研究失败的原因有,其一是客观条件不成熟: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不清楚;其二是主观条件有失误: 忽视粒子物理学;忽视了从经验基础上直觉把握统一场论大厦的基石。 科研选题一般是沿着以下环节进行的:发现或搜索问题、初步选择问题、资料调研、制定研究计划、课题论 证和课题审批。 步骤: (一)文献调研、实地考察 通过对有关学科、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了解不同 学者的思路特点及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萌发个人见解, 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除了文献调研,有时还要到实地进行考察,了解课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因素, 诸如经费来源、科研力量配置、实验设备条件等。 (二)提出选题 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概念和名词术语,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表述、总结概括并 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三)论证和确定课题 提出课题后,还要对课题的可行性作分析,例如,建立模型计算,或设计一些必要的实验。若有几个备 选课题时,需进行相互比较,并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筛选出最佳课题 2、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它以自然界发展和科 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其研究对象, 包括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三个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 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 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当代自然 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 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 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 之处。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 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产生: 第一,马克思、思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 19 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思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 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 基本观点是: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 自然生产力是 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 途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 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思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第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科学是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自 20 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地为人类 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 命延长如此等等。然而,现代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联系,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通的关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口激增。(2) 自然资源消耗、短缺。(3)环境污染; 生态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生存之科学” 。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 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思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 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 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因所以被称为生态困,就是因为它普通存在着生命现象。 在整个生物困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 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苦药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 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 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雹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购个方面:一是生 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 生态系统;二是每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 铭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万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的输入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 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 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天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 单的化合物和元家,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利演化的动态过程。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 纯的消极适应和冈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厂预 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 的原有平衡。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 生态效益。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 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 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 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之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4、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个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科学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但是科学理论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经过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 最后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过程,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科学观 察和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科学理论、科学假说的重要实践 形式;也可以导致科学发现,为科学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科学实验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它有很多优越性, 它可以通过实验材料把事物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揭发出来。在科学实验上不断检验为正确的假说,在经过科学 家的不断抽象和概括,就可以逐渐过渡成为科学的理论。 牛顿,通过对一个苹果的思考,观察,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 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 律” 。牛顿就是通过从实际出发,经过科学的观察和实验,在科学研究中创造一个又一个成果,这就说明了观 察和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类似科学家: 1.弗莱明与青霉素,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 2.爱迪生, 爱迪生孵小鸡,仔细观察,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 第 3 页 共 6 页 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 3. 居里夫人,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 1898 年 7 月和 12 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4.本杰明 富兰克林,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 “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 ,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 ,在大气电学 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6、技术价值和技术伦理的基本内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 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技术价值归根到底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属性与 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技术的属性是二重 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 技术伦理: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 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 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技术伦理来源于技术价值,更直接的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 件。 技术伦理虽然是伴随技术价值而产生与形成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价值,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技术 伦理,只有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 并迫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反思的时候,才会产生关于技术的伦理思考 7、 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 科学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科学假设使科学研究具有定向作用:是寻求真理的向导; 2)科学假设是建立发展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3)科学假设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4)不同假设之间的争鸣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化。 科学假说的建立过程: 科学假说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在科学实践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已知的科学原理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新关系,可根据有限的事实材料和 已知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列列的思维加工,对新事实、新关系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初步的假定; 2)从已经确定的初步假定出发,广泛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收集更多的经验事实去论证假说,从而使它充实和扩 张为一个结构较为稳定的科学假说体系; 3)对形成的科学假说,必须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检验,有时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有关事实和现象来验证,有时需 要特别设计一些实验,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科学假设的类型: 1)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从而被抛弃; 2)假设部分正确,需要进行修正; 3)假说得以验证,成为科学理论。 8、 结合自己的专业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科学技术会造福于人力,推动社会进步,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又并非是全然有益无害的,他可能导致与人 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合理的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造成科学技术、社会 经济、人类生活的协调发展,不能只讲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而要看到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要避免对他的 无节制应用和滥用,并且要正视和尽力解决因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的应用即可能带来正面的 效应又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乃至是消极的,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 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对科学的崇拜呼唤出了无以伦比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因之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尤以近现代以来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为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 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 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 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 对自然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 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 科学技术在促进三者和谐的同时,也产生负效应,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驾御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人摆脱外界束 缚的能力越来越强,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对整个自然环境和整个地球构成了一种挑战,超出了自 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科技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毛骨悚然 的威胁,形成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环境质量空前下降、能源枯竭、酸雨、森林破坏、水资源匮乏、海 洋污染等。这已现实地威胁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矛盾在许多国家极为紧张,严重 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在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影响社会公正的现象的产生。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人格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伦理问题。 最后,科技发展给人类自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有效提高人类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明显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 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效应如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也有负面效应如能产生本主题中的伦理问 题。而这些效应的产生与否或其强弱则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某些途径对科技应用所产生的效应的 干涉。因此,我们需要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充分考虑其所产生的效应,尽量将负面效应的效果降至最低。也就 是说,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减少或去除其负面效应。而伦理问题本身是负面效果的产生这一事件 造成的。因此说,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由科技的应用造成。 9、 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等人故事中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科学研究中需要秉持什么 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 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其 一,求真务实的精神,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用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 神,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其三,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 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科学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人类本身。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科学必须产生出高于那个时代其他文化 因素的科学精神,从而不仅缔造了科学本身,而且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系列先 进的行为规范,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 科学精神对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的灵魂。科学活动是人的活动,人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无所谓科学,而 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这里的人当然是科学探索者,是科学家。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逐步培养了 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塑造了高贵的品格。这些情操、意志、品格及科学家的行为 特征就是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没有这种科学家的内在的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的保障。当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后,科学家的探索活动是在科学共同体内进行 的,每一个科学家都从属于某一个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探索对象日益广泛化、复杂化的条件下, “民间科学家” 的活动很难在科学上有所发现。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是现在科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但这种形式的活动是在科学 制度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这些制度化的价值观和规范就是科学精神。 最后,科学精神推定科学革命。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精神不仅使科学摆脱了来自自身以为的束缚(比如神 学)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科学内部因素的变化从而推动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古典科学到近代 科学、再到现代科学,每一次科学革命的成功都可以说是科学精神的胜利。因为科学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创 新,科学革命推动了科学的革命和创新。 10、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 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 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在认识 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与自然之 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此处理得不好,极易 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第 5 页 共 6 页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1)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1)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 终负反馈给人类自身。 (2)人还是生态系统中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人类在调控和协同进化是创造自己和社会历史,还要维护地球 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 遍的权利。 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 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 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的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 协调和谐。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 社会制度层面: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 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在环境保护中人与人的关系。思想观念层面: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 化的思维方式,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价值观上,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 是弱质农业,只增产不增收的观念,发展生态农业。 (3)个人见解: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整个“地球村”的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要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没有战争仇杀,没 有民族纷争的公正、和平、进步的社会制度。 11、科学研究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 1) ) )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从问题开始从问题开始从问题开始。 。 。 。科学研究的实 质就是科学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科学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 则、可行性原则。 (2) ) ) )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获取和归纳科学事实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获取和归纳 科学事实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获取和归纳科学事实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获取和归纳科学事实。 。 。 。科学事实指 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做出的真实描述,作为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们的意识 中。科学事实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这两个途径来获取。对科学事实的归纳可以帮助提出科学假说。 (3) ) ) )提出科学假说提出科学假说提出科学假说提出科学假说。 。 。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 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 重要形式。科学假说可以通过类比和模型形成,也可以通过溯因推理形成。 (4) ) ) )逻辑检验和实验 检验逻辑检验和实验检验逻辑检验和实验检验逻辑检验和实验检验。 。 。 。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 是其能够经受住科学实践的检验。逻辑检验主要是对假说进行逻辑合理性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假说的逻辑 完备性;假说额逻辑简单性;假说的解释能力。实践检验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直接对假说的内容及的真伪 进行判定。一般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类型。 (5) ) ) )建立科学体系建立科学体系建立科学体 系建立科学体系。 。 。 。科学理论的体系结构由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结论构成。科学理论公理化应遵 循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等原则。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意义意义意义: (1)科学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进 行。正确的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确定了正确的研究路线,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方法依据,避免走上弯路。 (2)提高了我们科学研究的素质。科学研究方法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 自觉地运用方法有效地达到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全面认识,进而提高我们科学研究的素质。 (3)丰富自身的 知识体系。完善的知识结构应包括雄厚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充分、 恰当运用所掌握知识的有力保证,是从中产生新知识的催化剂。因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优化我们的 知识结构 12、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特点的理解,思路应该开放和灵活。要理解“创新则兴、不创 新则亡”的经济发展法则,并指出“独创性的技术是不可能靠市场换来的” 。立论可自己建立,但要结合我国 目前自主创新的现实。回答问题未突出“自主”二字,只是简单的抄书,只能得一半分。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 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是跨越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利用的活动。因此 与发现活动、发明活动以及与一般的经济活动有清晰的界限。 理解: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 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对策:提高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