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三年模拟精选_第1页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三年模拟精选_第2页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三年模拟精选_第3页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三年模拟精选_第4页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三年模拟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2014河北张家口, 1,2 分)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C 2(2014江苏连云港, 6,2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二氧化碳;用途:做气体肥料;性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 B物质:熟石灰;用途:改良酸性土壤;性质: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 应 C物质:小苏打;用途:治疗胃酸过多;性质: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D物质:氮气;用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 泼 解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 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 A 3(2014湖北黄冈, 11,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SO 2=SO2 BCuO 2 CuO= = = = = C2Al O 2 2AlO= = = = = 点 燃 D4P5O 2 2P2O5= = = = = 点 燃 解析 A 没有反应条件硫不能燃烧;B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C 铝燃烧生成氧 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答案 D 4(2014广东深圳, 11,2 分)Sb 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 X 来生成该阻燃 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 2O2=Sb2O52H 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 ) ASbO 2 BSb 2O3 CHSbO 3 DH 3SbO4 解析 从 X2H 2O2=Sb2O52H 2O 看,反 应前有 4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 反应后有 2 个 Sb 原子、 4 个 H 原子、7 个 O 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 断在 X 中含有 2 个 Sb 原子、 3 个 O 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 2O3。 答案 B 5(2014山东潍坊诸城,9,2 分)现有 10 g A 和足量的 B 混合加热,A 与 B 发 生化学反应,10 g 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 4 g D,则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 ( ) A51 B41 C21 D11 解析 生成物的质量和为:8 g4 g12 g,10 gA 和足量的 B 完全反应,参加 反应的 B 物质的质量为:12 g10 g2 g,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10 g2 g51。 答案 A 6(2014甘肃兰州, 17,1 分)如图所示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 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B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解析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在 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A 正确;对 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B 错误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C 错误;图中四种物质中,只有 N2 分子 属于单质的分子,而其它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化合物分子,D 错误。 答案 A 7(2014福建龙岩, 9,3 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Q 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 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 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5 g C反应中 Y、Q 的质量比为 65 D物质 Y 一定是单质 解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 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 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 a,则可列式: 202137a 321 12,解得 a15;物质 Z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 正确;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5 g,B 正确;反应中 Y、Q 的质量比为(322)g(3712)g65,C 正确;X、Q 质 量减少,是反应物,Y 质量增加,是生成物,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 Y 一定不是单质,D 错误。 答案 D 二、填空与简答题 8(2014山西太原一模,22,4 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_。 (2)一个丙分子由_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 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间微粒关 系为如图: (1)由各物质微粒关系 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 12;(2)由丙 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由 3 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 物质,丙物质是两种元素组成,如果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则丙物质是氧化物; (3)由化学反应 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答案 (1)1 2 (2)3 ,可能 (3)化合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9(2013福建福州, 7 分)如图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 图。请根据要求回答: (1)将图甲所示滴管中的盐酸滴入盛有大理石的小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过程中,该体系(如图甲)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填“一个”或 “多个”)。 (3)待完全反应,天平保持平衡(如图乙) 。从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 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反应物的_(填“分子”或“原子”)重新 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4)该装置中的锥形瓶为何要塞上橡胶塞? 答:_。 (5)小明认为:实验时,即使锥形瓶中未盛装石灰水,实验前后天平也将会保 持平衡。老师在赞许小明观点的同时,指明了如果不使用石灰水可能会存在 一定问题。该问题是 _。 (6)你也可以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证明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必须有明显现象) 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现只有铁、稀硫酸、酚酞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四种试剂及相关仪器。请根据提供的试剂,按要求填空: 若选择铁,还需要选择的另一种试剂是_。 若选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为试剂,是否还需选择其它试剂?若需要,指出 所需的试剂。若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答:_。 解析 (2)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体系(如图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多个;(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4)盐 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防止产生的气体逸散影响实验结果,所 以要塞上橡胶塞;(5)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橡皮塞弹出, 影响实验测定; (6)铁和硫酸反 应生成氢气;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没有 现象应该借助酚酞溶液作指示剂。 答案 (1)CaCO 32HCl =CaCl2H 2OCO 2 (2)多个 (3)原子 (4)防止 产生的气体逸散,影响实验结果 (5)可能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橡皮塞弹出, 影响实验测定 (6)稀硫酸 需要,酚酞溶液 四、计算题 10(2014吉林长春一模,18,5 分)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 H2SO4 的 溶质质量分数,现取 10 g 稀硫酸样品,将 5%的 NaOH 溶液逐滴加到样品中, 边加边搅拌,随着 NaOH 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 答: (1)a 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 (2)当 pH7 时,消耗 NaOH 溶液中的 NaOH 的质量为_g。 (3)计算稀 H2SO4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由图 示可知,在 a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说明加入的 NaOH 完全反 应,有剩余的硫酸,所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a 、H 、SO42;(2)由图示可 知,在溶液的 pH 等于 7,消耗的 NaOH 溶液的质量 为 16 g,溶质的质量为:16 g5%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