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东湖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湖风景名胜区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东湖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也是目 前我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落雁景区是规划的三大核心景区之一,与历 史上早期形成的听涛景区、磨山景区共同构成了整个风景区三足鼎立的格局, 地处东湖风景名胜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 5 个景区的中心地带,是 所有景区中惟一能与其他景区保持最直接水陆联系的景区。城市旅游业是近年 来武汉市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落雁景区由于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自 然景观资源,所以成为当前武汉市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 落雁景区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王青公路,规划总 用地 l 024 公顷,的湖岸线和别致的水生植物景观。其中现状水面 432 公顷。景 区主要特色表现为优美。 现状突出问题有三个。一是区域交通问题。东湖风景名胜区拥有西部的梨园大 门、东湖大门以及南部磨山景区入口,而缺乏北部、东部直接的出入口,而且 五人景区之间缺乏快捷的连通干道。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土地的分散管理 以及中心城区边缘地带的无序建设,缺乏对天然资源的维系与保护,造成现有 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三 是基础配套问题。市政设施建设严重缺乏,是制 约落雁景区建设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构思 正是基于现状的综合分析,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在确定景区总体建设目标的基 础上,如何制定最合适的建设控制法则来引导容量控制、环境培育,以期真正 实现建立一个优美、舒适、更人性化旅游景区的目标。为确保景区用地建设的 系统性,规划确定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通过对旅游发展的研究策划, 开发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景区及景点设施;并力图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的定 性定量控制与风景区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使规划能更有效地指导风景区的管理 建设。 基本原则 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自然为基础、人为目 标的基本前提,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点。 建设发展应体现“整体协调原则” 。落雁景区既是相对独立的景区,又是东 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因此总体策划必须充分反映个体与全局的协调 关系。 景区建设应遵循“滚动发展原则” 。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发展的有序性密切 结合,实施风景区滚动开发的战略。 旅游资源应实行“分级保护原则” 。规划根据景观资源生态敏感性水平,实 行景源分级保护,规定景区、景源、景点、配套设施等不同的配置水平。 建设目标 基于对落雁景区区位条件、风景资源、旅游发展、产品开发的综合研究, 规划提出将落雁景区建设为“集休闲、观光、度假、生态劳作等多种功能为一 体、展现楚地风情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 考虑到生态性主题的定位要求以及游赏性质、游览方式、景点吸引度的差 异,参照运用游憩生态允许标准测算的环境容量和市场分析的客源预测量,确 定落雁景区游客量至 2005 年达 442 万人次,2010 年达 650 万人次,2015 年规划期末 829 万人次。 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环境基础和功能特征差异,规划将整个用地分为落雁主体游赏区、 旅游产业发展区、康复健身疗养区三大功能区,将风景游赏、旅游服务、村镇 自然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分区,便于景区管理、分期实施。 落雁主体游赏区位于城市快速环线以西、落雁北路以南,是本景区旅游发 展的核心区域。规划组织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展示观光、乡情野趣的农耕渔猎 度假、浓郁楚域风情的竞技娱乐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濒湖水上运动,建设生态环 境优良的生态休闲游赏区。区内形成“一环、三心、五园”格局。一环为游览 主环线:三心为雁咀、黄家大湾、长咀三处管理服务中心;五园为楚天水乡园、 自然生态园、民俗大观园、楚地风情园、濒湖休闲园,是地域特色鲜明、生态 环境优良、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主题景区。 旅游产业发展区处于三环线以东,用地相对完整独立,可妥善解决景区开 发与现有村庄生存之间的突出矛盾,成为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完善、功能结构合 理、交通组织便捷的村镇建设区以及为旅游业、农业服务的农业旅游产业园、 农业生态观光园。 康复健身疗养区位于落雁主体游赏区以北地区,规划发展以康复旅游、健 身休养活动为主的休憩游览区。 景源保护 规划对落雁景区最具典型特征的“水域、陆域、湖岸线、湖中岛”等生态 景源提出了保护控制要求,使自然环境的生态性特征得以完整的维护和延续。 水域分二级保护区;陆域根据自然风景特色、生态环境状况、植被、区位的差 异分为四级保护区;结合湖湾自然发育形态和湖滨观赏要求对滨湖岸线分二级 保护,在景区、景点开发时应保持天然形态构筑不同的滨湖景观湖中岛分特级 和一级保护景点。规划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景源分别制定严格的建设控 制要求。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区域东湖风景名胜区和小 区域落雁景区内各重要观景点 及景观点之间互视 的双向观赏要求,控制要素分景观控制地段和景 观点两个 层次。控制地段指从磨山楚天台、听涛十里长堤、白马青化路自上而下、由远 及近地观赏落雁景区的景观序列展示区和其内特级景点之间的互视观赏面景观 点为落雁景区与磨山景区(楚天台、朱碑亭、磨山六峰)、听涛景区-(长堤、湖畔 杉林)、白马景区之间通透视廊所控制的景点以及特级景点、一级景点,如落雁 岛的雁翎萧空、南郢水门、走人棋鸟岛、长咀芦洲古渡、濒湖广场、桃花岛、 庙家咀、鹅咀、雁归角。 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规划有效解决了落雁景区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东湖风景名胜 区五大景区的连通干道以及景区内部游路组织。景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侧重于 游览性,保证道路顺而不畅,游路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同时,根据 交通及景观要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道路横断面。交通设施控制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游客集散点,分别配备停车场和游客休憩广场。 绿化植被 绿化是风景区的主要构成要素,对整体风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规 划不仅完善了各类绿地布局,而且实行分区控制,同时对主体游赏区提出重点 恢复楚地风土植被区,营造特色风貌植被区,培养背景林植被区等分类型植物 培植措施。 建设控制 在风景区规划体系上,规划对在风景区建设中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根据风景区的建设特点,按照人类游憩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扰 动程度划分功能区域,在生态敏感性 较低的区域相对集中地布置游客活动中 心,对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要求实施严格的保护与培育措施,合理地实现了 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同时,提出更适合风景区土地使用要求的控 制性理论和控制指标,主要从基本性质、建筑布局、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景 观设计五大方面提出建设要求,每一方面除包含最基本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外, 还融合了景源保护、空间景观、树种植被、景点设置、建筑风格等限制性规定 要求,这一整体控制的思路具有规划理论探索的前瞻性。 规划用地的基本性质严格依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确定,同时将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地块用地性质作为补充内容;建筑布局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