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文_第1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文_第2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文_第3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文_第4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年论 文 题 目 : 19781993 年 政 府 改 革 的 背 景 与 影 响 学 院 : 政 法 学 院 专 业 : 2011 级 行 政 管 理 学 号 : 20114857 姓 名 : 周 小 几 指 导 老 师 : 熊 玲 君 完 成 日 期 : 2013/12/22 2 中文摘要: 3 关键词: 3 英文题目: 3 英文摘要: 3 英文关键词: 3 1978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4 1988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5 1993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6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19781993 年 政 府 改 革 的 背 景 与 影 响 3 中文摘要:19781993 年政府面对了三次危机,并进行了三次改革,这三次改革影响深 远,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轨迹。1978 年政府在巨大的财政赤字下提出了要政府退出农 村公共管理与公共福利保障,实行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 年经济危机中,正发展的社 队企业被迫承担政府为解决危机而转嫁的成本,走向低谷,并且极大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模式。1993 年,中国为了缓解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实行了分税制,缓解了财政困境, 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疯狂地“以地生财”,为日后的房地产问题埋下 了伏笔。同时医疗与教育等公共部门的私有化与产业化,推进了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产生出 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危机 改革 改变 社会问题 英文题目: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Chinas Reform In 1978-1993 英文摘要: The government was faced with three crises in 1978 to 1993, and implemented three reforms. The three far-reaching reforms changed the life of countless Chinese. The government proposed to withdraw from the rural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welfare when faced the huge fiscal deficits in 1978.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ral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e economic crisis in 1988, i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terprises were forced to assume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crisis passed on the costs, to the bottom of the valley, and greatly changed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Chinese economy. In 1993, Chines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conomic overheating and inflation implemented the tax sharing system,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fiscal revenue, becoming crazy to do estate business, as the real estate problems later buried a foreshadowing. At the same time, health and education and other public sector priv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the market to produce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英文关键词:crises reform change social problem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不是偶然, 而是必然。那么对于 1978 年那一场颠覆中国的改革又是在什么特定的历史条件 4 下开始的?它只是一个领导班子的方向选择?还是中国必然会走的道路?这一 场改革影响深远,我追寻 1978 年到 1993 年间的政府的改革的足迹,从中学习 到了中国政府处理社会危机而采取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出来, 又对当时有何影响,对后来中国的发展又带来了什么。 1978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1977 年 11 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到了 20 世纪末工业主要产品分别接 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主席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会议指出 要在 1978 到 1985 年间在燃料,动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方面,新建和 续建 120 个左右的大型项目。1978 年 7 月,国务院进一步提出了大跃进,要放 手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仅 1978 年就和国外签订了 22 个大型项目。同年 12 月,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新的政策导向。在城市,对国营 企业增加补贴,给职工发放奖金,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等,在农村,给农产品提 价,贫困地区免税,支农投资等各项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福利政策。这两 条路线看似毫无交集,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加强工业化建设,一方面强调公 共福利,一个社会没有外部资本输入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既是高积累,又是 高消耗。这一矛盾直接后果就是财政严重地入不敷出,连续出现了很大的财政 赤字。1979 年财政赤字为 170 亿元就,1980 年为 127 亿元,当时政府显然清楚 这样的巨额赤字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果政府还保持在一百亿元赤字那么国家 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1980 年 4 月时任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姚依林建 议“工,农甩包袱” “在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让农民自己包生产,包肚子,两 头有利” 。人民公社因为其的“不经济”而成为了国家财政的“包袱” 。政府通 过在土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上向村社集体和农民让步,来甩出农村 公共管理和农民的福利保障。最终形成了一项制度的“交易” 。这一政策对于农 民来说,农民获得了土地要素的使用权,以前农业剩余被国家长期低价甚至无 偿占有的情形不会再出现了,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其生产了力。 对于国家来说,在巨大的财政赤字下,在不经济的农村中退出,省下了一大笔 的福利开支。对于两边都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政府在农村的全面退出,以及农 村相对回到了小农生产的局面,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就是要以脆弱的家庭经济来 面对各种经营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社会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对于缺少社会福利 制度与医疗保险的广大农民来说,他们难以抵御风险,极易陷入贫困。这也是 为什么随着我国反贫困的深入,反贫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贫困者每年脱贫的 数量与比例都在下降。因为在农村有一部分人是陷入了绝对贫困的境地,个体 5 生产能力的丧失与物质资料的贫瘠使他们难以凭借自己力量在当今农村中脱离 贫困。回到 2013 年,随着全国性社会福利的制度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信中国农村脱贫的困境会相对改善。 1988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在 19791984 年的农村改革中,政府一方面从其承担的财政支出职责领域 退出,另一方面除了向农民归还了农业剩余收益权以外,还连本带利归还了农 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农村内部“资本化”并获得收益的权利。社队企业在 这段时间迅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与乡村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增 长,农村消费水平增加,同时企业也提供了大批低档低价消费品,使得市场实 物商品流通量增加,吸纳了政府财政赤字和货币增发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的风 险。中国因此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内需拉动型的黄金增长” 。在此 56 年间, 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到了 1988 年,经济快速增长,货币发行量发现过多, 政府与公司结合产生的设租寻租的行为,同时在商品短缺条件下,产生的投机 暴利。三者必然造成高水平通货膨胀。面度这一经济危机,政府采取了强硬的 紧缩政策,将存款,贷款利率提高,使得国民经济出现了“三角债” 1的严重危 机。为了成功渡过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将经济危机的成本向“三农” 转嫁。一方面要求乡镇企业,让出国内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减少对 地方政府和党政组织,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的维持费用和乡村公共投入。这 两个方面都使得农民在收入和消费连续下降,压抑了处在上升势头的农村经济 和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消费,导致了内需不足,使得整个国民经济都由此前 靠内需拉动增长转而向外向型经济依赖度愈来愈高。这也可以对 90 年代,我国 迫不及待地纳入由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做出合理解释。由于 1989 年开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 3 年下降,也迫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 入城市寻找工作,最终在九十年代演化为“民工潮”现象。 “民工潮”对于农村 来说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他们收入又寄回了家乡,农村 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批的劳动力离开农村,使得农村经济产业没 有了支柱。同时也演化很多的社会问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了中国 5800 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从小缺失的父母的教育与疼爱,对于他们的身心 的健康成长都很不利。对于夫妇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临时夫妇的出现对于道 德风气与社会的稳定上都很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对于城市来说,民工的大量 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同时大量人口的 涌入增加给城市公共设施带来了压力,对于城市治安环境造成负担。 6 1993 年政府危机与改革 1992 年确立建设市场经济新体制,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全民所有制工业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企业 ,文件明确要求有步骤把企业推向市场。中央颁布的 “政企分开”的政策进一步掀起了政府机关大办企业的狂潮,这些与政府部门 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的资本利益集团一旦问世,就迅即强化了以设租,寻租 为基本手段的资本原始积累,其内在以权谋私所生成的制度成本,则因其特殊 地位而得以向全社会转嫁。同时邓小平 1992 南方谈话后,各地扩大投资规模,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项目热等一系列的热潮。当时的中 国投资主体日益多元,资金来源渠道众多,但却缺少相应的规范和制约机制, 没有制约,人的欲望的无限膨胀的。为了集资,利率,债卷,自制股票水涨船 高。中央政府为了维持金融体系,只得增印货币,向市场投放了过多货币。以 上三个原因导致了 19931994 年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93 年 6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要求严 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等宏观调控的措施,出台了三大重大宏观经济 措施。外汇改革,缓解国际收支恶化信用扩张 2分税制改革。为了缓解中 央政府财政困境,中央与各级财政分级承包制演变为分税制。这次改革极大改 变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比重,也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几近疯狂 地“以地生财” 。这次危机转嫁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政府强制要求冗余企业“下 岗分流,减员增效”造成了大批城市工人下岗。同时与 1978 年政府为了缓解巨 大财政赤字选择“政府甩包袱”的做法相似,政府再一次,将公共服务部门市 场化与私有化。政府这一次开放了医疗和教育领域,允许其“产业化”经营。 但是医疗和教育两个领域具有信息绝对不对称的特征,势必导致医院和学校乃 至其从业个人凭借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和学生信息的绝对垄断地位,获取超 额利润。如今的医疗收费高,药品高回扣,教育乱收费,乱集资的现象很大程 度上因为改革中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任其发展其的优势地位。人们很大一部 分收入被昂贵的医疗与教育的费用占用,削弱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不利于我国 内需的扩大。这个问题还有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两个领域许多从业者十几年来 顺理成章地凭借个体对信息的绝对垄断占有高额利润,在社会中占有优势的话 语权,并且形成了维护自己利益集团的现有利益的公开机制与内生机制。这样 一个集团势力庞大,社会影响面光,关系盘根错节,以后改革如果触及到他们 的既得利益,想让他们恢复到提高廉价的福利性的产品与服务困难重重。1992 年房地产价格开放后,房地产一度繁荣,土地资源要素大规模的资本化,而且 在短期内被吸纳,并再一次实现了宏观经济的高增长,倏忽之间使得承担内外 7 债务最终责任的中央政府跳出了 1993 年三大赤字危困局面。当土地单单作为一 个商品经营时,所得到的资金,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这个饥渴又炙热的 巨人来说成了一剂的止渴良药。对于实行了分税制的地方政府来说,我国的住 房需求极大,房价的持续走高,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也是猛增,土地收益已经成 为了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 推高地价和房价,以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城市的房价就会在地方政府的推 动下单边上涨,居高不下,使得多数居民难以承受。就是由于地方政府高度依 赖土地收入来经营城市的模式推高了地价和房价,以致房地产发展绑架了城市 建设,也绑架了地方政府。这种状况是在侵蚀城市居民尤其是购房者的利益, 来增加地方政府自己的财政收入,有损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透支了地方未 来的土地收入,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稳定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 本身就是房地产开发中利益链条上的一方,却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的管理监督 者。这样的矛盾使得地方政府选择性地弱化自身的对于房地产的监督职能。这 一现象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频繁地进行旧城拆迁改造,在城市 中大拆大建,使人们失去其原有的住房而需要另寻住所,影响房地产市场中的 供求关系,人为制造了大量的住房需求,使房屋供给缺口增大,以此将房价拉 高。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因为房屋拆迁出现的各种问题,暴力拆迁事件屡见 不鲜,激化了群众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地方政府与企业作 为共同利益体,常常会出现政企勾结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