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2013.01.24修订)_第1页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2013.01.24修订)_第2页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2013.01.24修订)_第3页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2013.01.24修订)_第4页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2013.01.24修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阴阳学说的基本本内容:对立,制 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 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 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 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 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 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 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 华在发,在 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 营气, 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 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 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 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 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 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 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 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 伤津,火易生风动 血,火易致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 维脉、阳维脉。 25中医“ 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答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主 编:印会河,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实干胡说)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第 3 页 共 5 页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生脉散,五种味)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 归、芍 药(地少归兄)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 红花(黄龙归川吃红桃)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情人柴草下江湖)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6血府逐瘀汤:生地黄、桃仁、 红花、当 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 牛膝(桃红四物甘,接旨【桔枳】生胡须)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地山山, 择铃铛)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8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淡 薄金银,牛街翘绿猪)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两个县令是白鬼) 功用:利永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蓄水证,永湿内停,痰饮。 10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自前、甘草、陈 皮(荆芥不愿借陈白干)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11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 术、甘草(夫人白干) 功用:益气健牌。 主治:脾胃气虚证。 12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及、连翘、莱菔子(神父乘桥下山来)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13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 实(小成器,太朴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14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凌晨下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15玉屏风散:生黄芪、白术、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16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 归、山栀子、炙 第 5 页 共 5 页 甘草(蒲当山上求仙方,木偶小技【蓟】杵地滑)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尿血。 17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干将炒诸神)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18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扶贫穷、芎知酸甘)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 19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牡丹花下死,升天肉归地)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20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