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协会】我和汉语桥_第1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我和汉语桥_第2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我和汉语桥_第3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我和汉语桥_第4页
【汉语国际教育协会】我和汉语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和“汉语桥” 2011年1月,短暂的寒假刚过,中文部主任就交给我一个新任务,辅导学生参加第十届“汉语桥”世 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大华盛顿赛区的预赛。出国前,我所在的学院也有学生参加过这项赛事,还取得了不俗 的成绩。可对我来说,辅导选手参加这样的比赛还是头一回。 2001年,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专业方向是新闻播音。之后三年,我继续在播音 主持艺术学院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转向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和理论。那一年,全院 播音、主持、普通话测试、应用语言学等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加起来只有13名,所以大家的课也就基本一致。 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到播音主持创作理论,从应用语言学调查研究到播音主持实践、普通话语音训练, 扎扎实实的三年。这三年,我不仅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收获,也在汉语普通话辩音、 发音、正音方面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2004年我留校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工作,在教学中尝试着发挥专 长,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普通话语音训练。出国前两年,学院面向社会,先后开设了四期普通话正音和表达 训练班,学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一些外国驻华机构。我和另外 三名同样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同事们一起,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学,积累了很多针对外国学习者 的普通话正音经验,正音班效果良好,受到了普遍好评。 2010年,接到公派任务,启程赴任前,我到院长办公室辞行。院长语重心长:公派教学任务要完成好, 也要把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特色特长体现出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七零后,童年时过过几年紧日子, 少年青年时体会参与国家的高速发展,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已经渗透在骨子里院长说得对,我是中国 国家公派教师,工作中要体现中国人、中国教师的才华、气度和风采。我是中国传媒大学 这个有近60 年播音主持教学历程的学校的老师,也应该在实践中展示、检验自己学校的专长和实力。 汉语桥,来吧!又想起了导师的话:蹦一蹦,够得着。我相信这是一个锻炼、检验、提升自己汉语教 学能力,展示专业特长的好机会。至于结果,不重要,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蹦一蹦,即便够不着,也能强 化体质,体验不断向上的快感,对不对? 中文部的老师们还在物色选手,我抓紧时间了解“汉语桥” 。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国家汉办主办、各地孔子学院承办的汉语桥中文比赛。各国大学 生们相聚在“汉语桥” ,提高了汉语水平,体验了中华文化,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汉语桥”比赛内容包括 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选手们首先在各自国家参加预赛,每个赛 区的前两名优胜者将到中国参加复赛和决赛。每一届汉语桥,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心灵之桥;新世 纪的中国;激情奥运;快乐汉语,成就希望;魅力汉语,精彩世博等等。今年是第十届,主题是“友谊桥 梁,心灵交响” 。 我也细细研究了一下我应该做的工作,主要有三个部分:指导学生围绕赛事主题写好演讲稿,辅导演 讲;指导学生准备中国文化常识,参加文化知识环节的比赛;指导学生创作、表演中文才艺节目。预赛将 在四月初进行,时间不多了,几个部分得交叉着进行掂着手里厚厚一沓中国文化常识题,我开始有些 担心了。 一月底,选手选定。从主任和其他老师那里我先间接地了解了一下选手的情况。丁昆天,大三学生, 主修人类学、国际事务两个专业,中文是他的辅修课程。三年前,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丁崑天开始了他的 中文学习之路。两年扎实的基础学习之后,2008年,丁昆天参加了“全美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 (Associated Colleges in Chinas,又称 ACC)的中文学习项目。ACC 中文项目有严格的“语言誓约” 。 在学习期间,学生不允许说除了中文以外的任何语言,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严重警告,第三次就将被“遣 送”回国。教室内外,满耳中文,两个学期全方位的语言浸润让丁昆天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二年级的中 文老师介绍说,丁昆天是一个性格开朗,乐天向上,善于学习的好学生,可谓“人见人爱” ,但是他从来 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没有经验,可能会对自己信心不足。 另一名选手是戴永凯,也是大三的学生,也主修两个专业:亚洲研究和中文。 戴永凯的中文启蒙是从大连开始的,在大连的两年里,他交了很多本地朋友,普通话语音里带着股让 人亲切的胶东味儿。和丁昆天一样,戴永凯也参加过 ACC 项目。第一学期的语言密集训练、第二学期的实 地调查项目(Field Studies program)让戴永凯的语言能力提升很快,也帮助他对中国国情、历史、文 化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0年4月,戴永凯代表乔治华盛顿大学参加了第九届“汉语桥”比赛,获得了 大华盛顿赛区第六名和唯一的“才艺奖” 。虽然没能去成北京,但他表演的“没有快板的快板” 酒迷给 参赛选手、老师、驻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之后,戴永凯应邀到中国驻美 大使馆等地多次表演,所到之处,反响热烈。第二次参赛,戴永凯的优势和劣势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 有经验,更从容,另一面可能会压力大,包袱重。 这几年,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热度持续上升。虽然西班牙语和法语始终是美国学生外语学习的第一和 第二选择,但是,从1998到2009年10年间,这两个语种的总人数分别下降了4个百分点。中文,则提高了2 个百分点。学中文的大学生中,专业是中文的不多,更多的学生将中文作为主修或者辅修课程,希望以中 文为工具,辅助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未来发展。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中文的学生大多来自国际事务、 国际商务等专业,正在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把中国纳入了大学生们未来发展的蓝图里。在紧张 的课业压力下,部分学生一个或者两个学期后,匆匆离场。我的同事杨老师曾经半开玩笑地说:中文,只 有当专业学才能学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文部的课程安排和计划的确进度快、效率高。一周四天都有课, 天天都有作业,周周都有考试,就是当专业学,不用心也学不好。不过另一方面,有兴趣,又实用,精神 和物质层面的结合也强化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度过了汉字难、声调难的关口,中文学习渐入 佳境。因为持有“工具论” ,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更注重实效、实绩,不太在乎形式和虚荣。丁昆天和戴 永凯是乔治华盛顿大学中文学生的佼佼者,水平没问题,但是他们有热情,有动力参加这样的比赛吗?我 的第二个担心不期而至。 一月底,丁昆天和戴永凯先后发来电子邮件,和我取得了联系。 “老师好!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我真的很兴奋参加这个比赛,希望我的中文水平足够高!我不要让 我们的中文系丢面子!哈哈。 ”丁崑天 “关于正式演讲的部分,我到周三没有时间写什么。但是周三考完期中考试后,我可以跟您见面。我 【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书 Certificate Of Accredit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周四早上11点前,下午12点到12点半, 1点40到2点15,3:30后都有空。什么时候对您最方便?” 戴 永凯 文如其人。电子邮件的只言片语加上之前的外围工作,帮助我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两位选手的轮廓:丁 昆天,乐天大男孩,好沟通,有激情;戴永凯,成熟,爱思考,稳重低调。 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两个人从模样到气质都跟我之前脑海里“描绘”的差不多。 后来,从丁昆天和戴永凯的赛后感言里,我才知道,我的担心实在多余。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semester, having just come back from study abroad, I was eager to find avenues to keep up with my Chinese and keep honing my language skills. When Wei Laoshi approached me and asked me if I wanted to compete in the Hanyuqiao competition, I agreed without hesitation. I didnt even know what Hanyuqiao was at the time, all I knew was that it would give me extra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Chinese outside of my literature class with Professor Liana Chen. When I agreed to participate I didnt know who I would be working with nor did I know what I would be doing. I got an email from Professor Xiaoning Chen and I still remember our first meeting. We talked and she asked me about what I would like to do for the competition I hadnt a clue.” 学期之初,我刚从中国留学回来,正焦急地寻找保持和打磨我的中文能力的机会。魏老师联系上了我, 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汉语桥”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那时,我对“汉语桥”真的一无所知,唯一知道 的是它能在中国文学课之外,给我一个额外练习中文的机会。至于和谁一起做,做什么,我都不知道。陈 老师来信了,我至今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陈老师问我想怎么准备比赛,我毫无头绪。 丁昆天参加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赛后感言 “My experience preparing for this years competition differed greatly from my experience last year. Due to a heavier workload, I originally had no plans to compete in Chinese Bridge again. However, a few week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our Director, Phyllis Zhang, along with several other smiling professors just happened to ask me repeatedly if I would be competing in the 汉语桥 coming up. I knew that resistance was futile and decided to jump in and enjoy the ride! ” 今年参加“汉语桥”比赛和去年完全不同!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起初我并没有参加汉语桥的想法。 可就在赛前几个星期,张老师其他几位笑容可掬的老师们再三问我,愿不愿意再参加一次“汉语桥” 。我 知道“顽固抵抗”是没有用的,决定参加,以享受的心态参加。 戴永凯参加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赛后感言 一个是为了创造机会、保持中文水平;一个是享受比赛、不看重结果,我们之后高效率的训练,比赛 场上他们俩松弛的发挥都可以追溯回这种良好的心态。但训练时间的确不够充裕。看似有两个月的准备时 间,但去掉10天左右的春假,去掉双休日,去掉他们上课我上课,时间交集少得可怜。 我们抓紧时间研究了比赛的三个部分:文化常识、演讲、才艺。决定三个部分同时开始,交叉进行。 文化常识由他们自己负责,利用小段时间准备,如睡前、课间。先总体看一遍,不会的、不熟悉的,要标 注出来,每天都要过一下,强化记忆。 演讲是比赛的重头戏。一个成功的演讲,切题的演讲稿、优美的语言呈现、得体的仪态气质,缺一不 可。无米之炊,纸上谈兵不行,得赶快动手先写演讲稿。 这一届的主题是“友谊桥梁,心灵交响” ,题目大,好写。但要泛泛而谈,没有真情实感,效果也不 会好。我建议丁昆天和戴永凯用讲故事的办法开始他们的演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小见大,用小 故事折射中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交往中的友谊和感情,等等。 春假过后,两篇演讲稿都有了初稿。稍加修改,成型了。 丁昆天讲述了自己在北京留学期间去公园遛早儿的故事: “遛早儿”是地道的老北京话,意思就是早上起来散步。老北京人早上见面的时候常常互相寒暄“遛 早儿去呀?” ,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你感受到老街坊之间的亲切和熟悉。您知道我是怎么学会这句话的吗? 答案很简单,在北京,我每天早上都遛早儿。 去年,我在北京的中国民族大学学了两个学期中文。那时,我们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张,加上又是第一 次到中国,很多同学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从教室到宿舍,又从宿舍到教室。和中国人接触的机会不 多,也根本谈不上享受留学生活。而在我看来,留学可不能这么留。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教室、功课、考 试很关键,但课堂外同样是重要而理想的学习地点。要想真正了解这种语言,你就要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 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怎样才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增加和中国人交往的机会呢?想来想去,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早睡早起,到公园去遛早儿。 除了学汉语,学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公园里人们的坚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刮风下雨, 他们都会来公园练太极、踢毽子,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更熟练,这个过程和我学汉语一样! 所以,每天的遛早儿对我也是一个精神上的激励,笨手笨脚的我能学会踢毽子和打太极,只要我坚持,也 一定能学好中文。 现在我常常会想起北京的公园,想起那些难忘的早晨。北京的公园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那里,我不 仅学到了地道的中文,了解了一些中国文化知识,也认识了很多热情爽朗的中国朋友。要是有一天,我再 【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书 Certificate Of Accredit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去北京,一定还去公园遛早儿。要是有一天您也去北京,早上见了散步的朋友,别忘了像个老北京一样问 好:您遛早去呀? (节选自丁昆天在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上的演讲在北京遛早儿 ) 戴永凯的演讲稿则侧重于中美差异,沟通、交流和理解。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中文项目,去了中国东北三省的好多地方。有一天,老师说,我们要去黑龙 江省镜泊湖附近的一个地下森林游览,我一听高兴坏了。紧张的学习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我真想到 一个美丽、安静的地方,好好透透气儿,让身体来一个彻底的休息。地下森林,不正是这样一个好去处吗? 在激动和盼望中,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同学们终于走在地下森林的小路上,开始谈心,开始我期待中的 放松之旅了! 突然,一个很大的声音响了起来:快!快!快!请看,您的右边是大松树, 您的左边是古庙,历史 相当悠久啊!原来,我们的导游拿着个扩音器开始“热情”地介绍了!接下来一路,扩音器加上导游的大 嗓门儿,把我期待的静谧旅程变成了一次森林噩梦。而且,只要我和同学们的脚步慢一点儿,导游就开始 连催带吓:快点儿快点儿,这儿可有大熊,小心吃了你们! 美丽的森林顿时索然无味,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游览森林!我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这时, 我的一位好朋友走了过来,他对我说:我们都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但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化,试着去了解 和接受吧。 我努力调整了心情,一边走一边想,越来越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那个热情的导游对美国人游览森林 的习惯并不了解,但他却想尽可能多地把关于这个森林的知识告诉我们;他的声音有点儿大,可能是因为 他担心空间大,人多,我们听不清楚;催我们快走,也许是因为他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的安全特别重要 后来我也发现,中国人走路快,盖房子快,什么都快,可能,这就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人们所特 有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是我的感受,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在文化交流和交 往中,生气、偏见、批评只能带来更多的“文化休克” ,正确的方法是站在对方文化的立场上,努力了解 现象背后的“为什么” ,并努力接受它。你会发现,换个位置想一想,一切就会不一样。而只有接受,你 的心才会变成一块巨大的海绵,你才有可能从这个对你而言有些陌生的文化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你才有可 能享受这种文化,享受和这个文化中人们的交往,享受在这种文化中的生活。 (节选自戴永凯在第十届汉 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上的演讲换个位子想一想 一切就会不一样 ) 戴永凯学中文的时间、在中国留学的时间比丁昆天要长一些,也比丁昆天大几岁。丁昆天笑容灿烂,活泼 天真,戴永凯成熟稳重,绅士派头。丁昆天多讲故事,戴永凯多谈想法,丁昆天多讲看到了什么,戴永凯 多讲想到了什么,无论从阅历、年龄还是性格看,都是比较合适的。 好了,下一步,轮到“语言呈现”了。我把两篇演讲稿都做成了录音,每篇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 朗读版,语速慢,感情弱,每个字都力求清晰,主要用来正音;另一个版本是演讲版,侧重内容传达,真 情实感。要求丁昆天和戴永凯每天听,跟着背。很多时候,改一篇文章比重写一篇还难,语音输入也是这 样。一开始就输入正确的语音、正确的感情基调,比让学生背熟了、练好了再来纠正要容易得多。 还有一个“大头”是才艺表演。戴永凯这学期的课多,压力大,训练时间不能保证,我们就商量还是 延续他上一届的表演形式 没有快板的快板,再选一个不长的段子,求质不求量。2009年汉语桥,戴永 凯表演的是著名快板书艺术家张志宽先生的作品,他非常喜欢张先生的表演风格。今年,我们还是把目光 集中在了张先生的作品上,并很快选中了说大话 。不长的段子,四个人物形象,个个生动丰满。 想知道戴永凯的外“冷”内“热” ,就得看他表演。高高大大,帅气稳重,永远彬彬有礼,客气周到, 这是戴永凯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但是只要你看过他的表演,就会知道,这个印象只是冰山一角。戴永凯 的语言模仿能力极强,表情、肢体富有幽默气质,重要的是放得开、收得住,双面人似的。对比之下,幽 默更显幽默,搞笑更显搞笑。 丁昆天,语感好,语音清晰,能唱能演,还会两笔中国书法弱项是每一项都不那么特别强。想取 得好成绩,重“质”也得重“量” 。能不能把这些单项的才艺想个办法串起来?暂时还没有灵感。不管怎 么说,先练着吧。短短两个星期,丁昆天练熟了三段绕口令。这三段绕口令,一个比一个难,即便是母语 者,也得练上十天半个月才能说利索。而我的想法也在丁昆天准备演讲、绕口令的这段时间里渐渐成熟起 来情景剧小芳终于有了雏形!小芳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相识、相恋、相思 的故事。4分钟的短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