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_第1页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_第2页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_第3页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 ,也研究与 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 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 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 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称为“比 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 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 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 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 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 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 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 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 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 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 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 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 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 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 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 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 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 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 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 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 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 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 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 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 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 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 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 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 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 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 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揭示了人 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 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 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 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 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 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 他们还不 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 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 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 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 此, 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当代青少年学 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 感受其博大精深,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和爱国热情, 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有利于弘扬和 发展社会音乐文化, 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单一、呆板, 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 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 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 这种变化 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 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 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 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 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 民族音乐具有 民间意义, 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 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 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 就必须通过教育, 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 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 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 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 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 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 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因此,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才能体现音乐 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 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 有密切关系。可见, 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 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 大力培养中 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 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 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青少 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又能陶冶情操; 既培养了他们 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 更加热爱 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 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 音乐作品, 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 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 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 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 弘扬爱国主义精 神, 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 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 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 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 不 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 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 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 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 美好。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管建华编译 .音乐人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