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_第1页
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_第2页
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_第3页
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 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科学脱贫纪实 日期:2013-07-18 13:30 作者:刘久锋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67 盛夏时节,走进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迤那镇,感受着这里发生的变化:满山披翠人勤奋, 别墅汽车进农家,处处都欣欣向荣、活力迸发;“GAP、分红、合作社” ,所听之言,句句 是金融术语、网络新词。 2011 年 1 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同志来到迤那镇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并 将该镇作为省委主要领导“四帮四促”活动联系点和“集团帮扶、整镇推进”扶贫攻坚示 范点。2013 年短短半年内,省委书记赵克志两次赴迤那,围炉夜话,与村民共谋发展。两 年的时间,两任省委书记情系迤那,让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12 年,迤那镇实现生产总值 38070.2 万元,比 2010 年增长 171.33%;人 均生产总值达 9490 元,比 2010 年增长 158.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795 元,比 2010 年 增加 279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8022 元,比 2010 年增加 3856 元。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曾经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乡镇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走进了这片彝语中“美丽的海子”的土地。 生存:面对极端恶劣、贫瘠的土地,为了求生存,迤那人没有退缩,他们选择了面对 现实,向贫穷开战 位于黔西北高寒山区的迤那镇,平均海拔高度 2140 米,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甚为不便。 这个近 4 万人口的大镇,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 构单一,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全镇 14 个行政村中就有 13 个贫困村,是一块扶贫攻坚最难 啃的“硬骨头” 。 “半年粮食都不够,有女莫嫁迤那郎。 ”这民谣是迤那给世人的“穷苦”印象。 在这片 25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山上没有几片绿色,光秃秃的;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能养活近代的迤那人。 2009 年,迤那镇五星村一位叫陈杰的医生,作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弃医从农,创 办了迤那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2010 年,陈杰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 4 个村 560 户 农户种植中药材。 陈杰承包了周边几个村 40 平方公里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荒坡,进行金铁锁(一种药材) 种植;又与贵州药材公司签订了种植回收合同,让社员种植了 3021 亩板蓝根等中药材,涉 及农户 1000 余户。2012 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 3700 亩,辐射带动农户 1047 户 4000 余 人,实现产值上百万元。 56 岁的社员王莲英说:“我们出地来参股,收获后我们有分红,比种庄稼强多了!” 在基地干活的农民说:“土地转包有收益,基地打工增收入,土地还是自己的,且每 年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 在利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迤那镇先后成立了征程养殖专业合作社、三星烟叶专业 合作社等 2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迤那群众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路。 苦干务实,挑战贫困,这种奋发状态在迤那已成燎原之势。 发展:在迤那,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集团帮扶,整镇推进”扶贫攻 坚战略的助推下,转变了过去“等、靠、要、评、猜、想”的观念,催生“急、争、抢, 干、拼、闯”的精神 在迤那采访,记者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想到!” 合心村村民马先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蘑菇专家” ,还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 青山村村民王彦平没有想到,省委书记赵克志住在他们家简陋的房子里,拉家常、找 路子、谋发展,亲似一家人; 莲花村村民赵林林没有想到原本一贫如洗、人畜共住的家会修起了 100 多平方米的新 房,并且发展了特色养殖业; 芙蓉新村的马开朝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种烤烟的能够住上别墅,年收入 20 多万元; 迤那二中的学生们没有想到自己会坐进窗明桌净的教室,上起电教课; 迤那的老人们更是没有想到,他们会住进老年公寓,颐养天年,从此告别无依无靠的 日子 “帮扶引条路,发展靠自己。 ”当地干部群众的这句话让人眼前一亮, “不信你们等着 瞧,明年我们这里还会大变样。 ”发展靠自己,已逐渐成为迤那人的理念。 迤那镇五星村新华组饶召福家大门上,挂着一块“提振精气神”的匾额,这是迤那人 民精神文化的闪光点。 “为什么政府补助 1 万多块钱,我就能修起这么大的房子?”饶召福 说, “这都是政策好,帮我找到了致富路子。 ” 提振精气神,发展靠自己。迤那广大干部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转变,长了迤那人的志气,展示了迤那人自力更生、和谐 奋进、持续发展的精神。 真正让迤那提精神、长志气的是产业。因为有了产业作支撑,迤那人才有信心、有决 心向贫困宣战,向贫困发起“总攻” 。烤烟、马铃薯、中药材、核桃、蔬菜和特色养殖业是 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众多的专业合作社又是迤那镇农业开始迈向 产业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走生态路,发绿色财的,不只是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生态专业合作社,整个迤那镇人 走的都是这条路。在迤那镇,以“七个两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大力实 施,绿色经济正在迤那迅速崛起:征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表示要拿到绿色产品认证,利民 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要发展金铁锁人工繁育,拿到中药材 GAP 认证,群众思想观念 在不断变化,理念在不断更新。 崛起:锁定目标以非常规的步伐,三步并成两步跑,避弯就直求速度。 “两年提速” 、 “三年交卷” , “迤那速度”成为迤那镇妇孺皆知的热词 “阳光城”威宁年均日照 1832 小时,迤那比威宁更“阳光” ,年均日照 1860 小时。 然而,在迤那最“阳光”的,当数芙蓉新村的“别墅群” 。 在这里,70 户村民每户有 1 幢面积 240 多平方米的 2 层黔西北新民居,太阳能路灯、 水冲式厕所、篮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2012 年芙蓉新村住户人均纯收入 6500 元,比 全镇平均水平高出 705 元。 芙蓉新村仅仅是迤那镇变化的一个典型。走在迤那镇,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随处 可见。老百姓幸福地自编自唱“青瓦白墙,到处是新房;清洁能源,路灯来点亮;柏油马 路,村村都通畅”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发展。贵州省水利厅参与 1.4 万人饮水安全、特大排涝防洪 工程项目;省交通厅参与通村油路项目、客运站改造项目;省农委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 省扶贫办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毕节市政府参与特色小集镇改造项目;威宁县政府参 与生态家园建设项目 两年多来,迤那镇扶贫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在“集团帮扶、整镇推进”强大合力的推 动下,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情帮扶,扶持 306 个项目,落实资金 6.33 亿元。 精神:“我辈岂是蓬蒿人” ,迤那干部群众那种不服输的决心,斗志昂扬,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的干劲,使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次意志和能力的磨练 迤那不到 200 人的镇、村干部群体,在老百姓的眼中,是一支可亲可近的队伍。 “项目是歌单,钢笔是话筒;点一支亲民曲,唱一首爱民歌;点的是百姓事,唱的是 大发展。 ”这样的民谣就是当地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 2011 年来,迤那镇在处理“思”与“行”的问题上,形成了“两栖”制度,即白天抓 工作落实,晚上开工作会议, “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体现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 赶超心理和鞠躬尽瘁的工作心态。 与此同时,镇里先后建立了党建扶贫“七制并举”的长效机制,即分片联系制、分村 负责制、分组包保制、分户帮扶制、分段突破制、分类动态管理制、分层设岗定责制;开 展“四到村四进户” (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管理到村;扶持进户、技术进户、 干部进户、效益进户)活动;实行 AB 岗轮岗作业,将干部分为 A 岗和 B 岗两组,实行无 假期、全天候值班,A 岗缺位则 B 岗弥补,让群众随时都能办事,镇政府真正成为“便民 利民服务中心” 。 镇长穆春林告诉记者,在集团帮扶政策的指引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下,到 2018 年,将实现整镇脱贫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885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 9850 元。 曾经在迤那扶贫的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王瑞军认为,迤那奇迹的产生,得益于迤那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