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分析_第1页
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分析_第2页
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分析_第3页
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适应性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选取 苏 州大学新校区 494 名大学生,采用由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问卷 调查。 结果: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而 在是否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学习适应性、 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及身心症状表现 6 维度上有 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无明显性差异。 结论:学生干部和高年级大学生群体适应性较高。分别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 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及身心症状上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性 调查问卷 1、提出问题 1、关于适应性的解释 很多学者对适应性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如:黄希庭认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是个 体有效地应对、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独立地生活,维持自己的生活,满足个人 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等。郑日昌认为适应性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 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 衡的心 理能力。许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把适应性定义为“个体为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 程,形成的相应的心理行为模式的能力” (卢谢峰,2003) 。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为: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努力改变环境条件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能力倾向。本文中 所提 及的适应性主要是指社会适应性方面。 2、适应性研究的意义 青年期正是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个体一生发展中 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大学是青年期的重要转折 ,个体经历与环境关系的多方面改变,必然给个 体带来压力与挑战“个体对这一转折的适应 ,以及对此后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适应,既直接影 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也对于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 潜在的重要价值“。因此,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 也在日益增强。而且,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呈急剧扩张之势,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优势 不再,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天之骄子,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大 学生自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无论对个人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发展还 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国内专门针对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有:邓百祥(1997)对进入大学以后昔日的优 等生角色更替与适应困难问题,从认知偏差、兴趣贫乏和外在压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 讨;赵富才(l999)利用自编问卷对大学新生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适应状况 进行调查研究;傅茂笋,寇增强(2004)编制大学生适应量表,从学习和生活控制性、学 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 六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性进行研究;徐富明、于鹏等人(2005)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 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关系进行研究;陶沙(2000)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 括出大学生适应性的五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 身心症状表现五个方面,并根据这个理论构想,提出了有关大学生入学适应结构的五因素 相关模型;严明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贾晓波(2005) 对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等4-6 。目前国内研究者主要是从学习适应性、 生活适应性、心理适应性、职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来 研究大学生的适应性,主要探讨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和任务的改变而可能 导致的适应问题,及这些问题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学会 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适应性的现状,为 提高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3、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高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于一周内随机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一期二期公共自习教 室发放大学生适应性问卷520份,回收510份,作废10份研究生问卷,6份不合格问卷。统计 有效问卷594份。其中医学专业162份,材料化学专业60份,教育学专业44份,传媒类专业 41份,公共管理类专业93份,艺术设计类专业29份,语言类专业41份,农学类专业24份。 插入表1 2、研究工具 使用由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该量表有 66 个项目,其中学习适应性 8 项; 人际适应性 11 项;角色适应性 9 项;职业选择适应性 9 项;生活自理适应性 6 项;环境 的总体认同 7 项;身心症状表现 10 项。另有 6 个重复项目构成“效度量表” 。问卷的选 项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很不符合, “2”表示不太符合, “3”表示不能确定, “4”表示 有点符合, “5”表示非常符合。量表分为正和反向题,记分采用传统的等距记分法。选项 数字 1、2、3、4、5,正向题记分:1、2、3、4、5;反向题记分:5、4、3、2、1。通过 上述转换,将所有的题目都变成正向记分。得分愈高,表示适应性愈强。该测验的内部一 致性良好,各分测验 a 系数的范围在 0.579 00.775 9 之间,而全量表 a 系数为 0.897 8。 3、 数据处理 对所有数据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统计工具采用社会性统计分析软件 SPSS13.0 进行分 析,利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了 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 1.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得分状况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及其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见表 2。表 2 中列举了大学生在适应性量表及 其各维度上的平均分、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适应性总体平均 分为 238.81027.276,其中最小值为 87,最大值为 319。 插入表 2 2.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得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是学生干部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适应性得分情况 见表 3。表 3 中结果显示: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未表现出统 计学差异,而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学生干部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高年级大学生的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低年级大 学生。 插入表 3 3. 研究结果的思考 1)本研究中发现,适应性总体水平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维度上表现出统计 学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的适应性总体水平受是否是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影响大。学生干 部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高年级大学生的适应性总体水平明显高于低年级大学 生。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 身心症状表现六维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 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上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而在身心症状上表现出较 弱的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无明显差异。 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学生适应性在性别上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就大学 生的适应性总体上来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大学男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 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生源地、家庭结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未表现出统 计学差异,这说明就大学生的适应性总体上来说不受生源地、家庭结构不同的影响;城市 和农村来源的大学生整体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整体 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认为大学生适应性 存在家庭来源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大城市 中小城市 小城镇 农村的变化趋势,独生子 女大学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因此关于大学生适应性是否存在生源地和家 庭结构的差异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3)研究结果还显示男女大学生、城市和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 大学生在适应性总体水平上表现出的差异并不大。而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不同年级 的大学生群体中适应性总体水平表现明显差异:学生干部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 高年级大学生的适应性总体水平明显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大学生在适应性各分维度中,学 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上表现出较强的 适应性,而在身心症状上表现出较弱的适应性。 根据以上显示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比,今天的大学生适应性的水平普遍高于以往 的大学生群体,尤其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 总体认同等方面。这可能与当前学校在适应性方面加强教育,家长在学生适应性方面加强 培养,学生自己也注重提高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有关。改革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加快,各 方面的压力增加,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来应变生活中的变化。在大学 生群体中,学生干部是从普通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和普通学生相比,能力较强、学习 成绩较好、各方面的发展较均衡;同时,他们也处理更多事情,面对更多的挑战,经历更 多的考验。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干部进行了培养,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考验中不断地 磨炼自己,无意中也提高了学生干部的适应性。低年级的大学生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适应性总体水平明显低于高年级组。 总结: 根据本研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