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振动电离非电离辐射职业性肿瘤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振动电离非电离辐射职业性肿瘤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振动电离非电离辐射职业性肿瘤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振动电离非电离辐射职业性肿瘤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振动电离非电离辐射职业性肿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振动 掌握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 熟悉振动接触的常见行业;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 的因素;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 了解手臂振动病的发病机制。 2 四、振 动 定义:振动(vibration)系指质点或物体 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 置(或中心位置)作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 。 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 3 4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1. 基本参量 频率、振幅、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振动强度)取值: 峰 值(peak value)、峰峰值(peak-to- peak value)、平均值(average value )和有效值 关系式: 5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1)振动频谱 振动频谱是将复杂振动的各 频带测得的振动强度(如,加速度有效值 )数值按频率大小排列的图形。 常用频带:1/1倍频带(简称倍频带)、 1/3倍频带两种; 频率范围:6.31 250Hz(倍频带),8 1 000Hz(1/3倍频带)。 6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7 振动频谱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2)共振频率 物体均有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再加上一个振动 (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物 体的固有频率基本一致时,物体的振幅达 到最大,该现象称为共振,该物体的固有 频率又可称为共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 8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2)共振频率 9 人体不同部位或器官的固有频率范围 部位或器官固有频率(Hz ) 部位或器官 固有频率(Hz ) 头部230前臂1630 眼球3080腹腔1012 上下颌68脊柱1012 肩部45下肢220 胸腔48神经系统250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3)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 ah w(4) 即在固定日接振时间为4小时的原 则下,以1/3倍频带分频法将振动频谱中 各频带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乘以相应的振动 频率计权系数。 10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3)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ahw(4) 式中,ahw:手传振动频率计权加速度(m/s2); n:频带数; Ki:第i频带的计权系数; ahi:第i频带的加速度有效值(m/s2)。 11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3)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ahw(4) 每日接振不足或超过4小时,按公式换算为ahw(4): 式中,T:日接振时间(小时) ahw(T):日接振T小时的手传振动频率计权加速度 (m/s2) 12 (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2.卫生学评价参量 (3)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ahw(4) 13 振动频率计权系数(Ki值) 中心频率(Hz)Ki值中心频率(Hz)Ki值 6.31.01000.16 8.01.01250.125 10.01.01600.1 12.51.02000.08 161.02500.063 200.83150.05 250.634000.04 31.50.55000.03 400.46300.025 500.38000.02 630.251 0000.016 800.21 2500.0125 (二)手传振动(手臂振动)主要接触机会 14 风铲 15 凿岩机 捣固机 16 铆钉 电 钻 电锯 电刨 17 砂 轮 机 抛 光 机 2全身振动 工作地点或座椅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 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 18 (二)振动分类及主要接触机会 19 20 振动筛操作 采矿船操作 21 同时接触全身振动和手传振动 (三)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1. 全身振动 低频率、大振幅全身振动(乘车、船、飞机 等)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 急性反应症状运动病(motion sickness),亦称晕动病。 临床表现:眩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 、呕吐、血压下降、视物模糊,频繁呕吐可 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休克。 22 (三)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1. 全身振动 内脏位移,机械性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胃肠分泌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胃下垂 腰背痛、椎间盘突出(工龄较长的各类司机 )、脊柱骨关节病变 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月经周期紊乱, 流产率增高 23 (三)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2. 手传振动 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皮肤温度降低,皮温恢复时间延长,发作性 手指变白。 振幅大,冲击力强的振动手、腕、肘、 肩关节局限性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刺形 成,囊样变和无菌性骨坏死;手部肌肉萎缩 、掌挛缩病等。 24 (四)手臂振动病 定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 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 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手臂骨关节-肌 肉的损伤)。 典型表现:振动性白指(VWF) 25 (四)手臂振动病-振动性白指 26 (四)易患手臂振动病的工种 27 砂轮磨光工 油锯工 铆工捣固工 风钻工 (四)手臂振动病 1.发病机制 28 手部接 触振动 局部组织 压力 内皮细 胞受损 收缩因子 释放 局部血 管收缩 血管内膜增 厚、管腔狭 窄、阻塞 内皮细胞产 生的松弛因 子释放 血管舒张反应 性 ,抗血小 板凝聚功能 局部血管 阻塞 诱发白指 (四)手臂振动病 1.发病机制 29 振动 刺激躯体 感觉-交感 神经反射 手指血管运 动神经元兴 奋性 血管平滑肌细 胞对去甲肾上 腺素的反应 损伤了血管平 滑肌中肾上腺 素能受体 导致血管舒 张功能 (四)手臂振动病 1.发病机制 30 动静脉吻合中- 肾上腺素能血管 舒张机制受损 血管对寒 冷的扩张 反应 血清中具有血 管收缩作用的 内皮素明显 寒冷刺激手指血管 平滑肌收 缩 局部血管痉 挛,组织缺 血、缺氧 振动 (四)手臂振动病 2.临床表现 早期多为手部症状和类神经症状:手麻、手 痛、手胀、手僵等较为普遍;头痛、头昏、 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 检查:皮温降低,振动觉、痛觉阈值升高, 前臂感觉和运动神传导速度减慢和远端潜伏 时延长;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源性损害。 31 (四)手臂振动病 2.临床表现 典型:振动性白指(VWF),又称职业性雷 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一过性特点: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 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界限分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再逐 渐由苍白变潮红,恢复至常色。 白指诱发试验,冷水诱发试验。 32 (四)手臂振动病 33 正常人指端动脉 雷诺病指端动脉 白指恢复过程 (四)手臂振动病 34 振动性白指 手指末端特发性坏疽 (四)手臂振动病 3. 诊断 (1) 诊断原则 长期手传振动的职业史; 手臂振动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末梢循环和手臂周围神经功能检查; 作业环境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 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 35 (四)手臂振动病 3. 诊断 (2)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 72002): 观察对象 轻度手臂振动病 中度手臂振动病 重度手臂振动病 36 (四)手臂振动病 4. 处理原则 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活血化淤、舒筋 活络类中药治疗。 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 必要时外科治疗。 轻度手臂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的作业,适 当治疗,安排其他工作。 中度和重度手臂振动病必须调离振动作业,积 极治疗。 37 (五)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频率 2.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 3.环境气温、气湿 4.作业方式和个体因素 38 (五)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39 振动加速度、接触时间与振动性白指检出率的关系 工种 工具 种类 调查 人数 白指 例数 白指% 工具ahw(4) (m/s2) 日接振时间 (小时) 年接振工作 日(天) 油锯手油锯(南方)3584913.6914.582.3234 油锯(北方)232198.1915.202.5125 清铲工风铲361184.999.041.9240 凿岩工凿岩机379297.6517.232.3250 铆工铆钉机11365.316.161.2240 磨工台式砂轮2324921.1241.472.5300 (六)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1.控制振动源 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10.0050Gy),精神萎靡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搐 、躁动等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数周到数月)受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累积 剂量大于1Gy,以造血功能障碍为基本病变。 62 (二)电离辐射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0.05Sv )的外照射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液造血 系统改变、消化功能障碍、生育功能受损等 内照射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internal radiation sickness)是指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作为放射源对 机体照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放射性复合伤 63 5. 电离辐射远后效应(肿瘤、白内障等) (二)电离辐射 6. 电离辐射防护 防护目标 防治肯定效应,降低随机效应发生率 防护原则 任何照射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配置 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64 (二)电离辐射 职业性肿瘤 掌握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熟悉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的8种职业肿瘤。 了解 常见职业性肿瘤的接触机会。 66 职业性肿瘤: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 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 瘤,称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或 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 67 职业肿瘤概念 职业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指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称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 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化学因素最多见。 68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致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6969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名单 (三)常见(三)常见的职业性肿瘤的职业性肿瘤 1. 1. 职业性职业性呼吸道呼吸道肿瘤肿瘤 l l 目前目前已知呼吸道致癌物有:已知呼吸道致癌物有:砷砷、石棉石棉、煤焦油类煤焦油类物质物质 、氯甲醚类氯甲醚类、铬铬、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 等。等。 l l 吸烟吸烟被被证明是肺癌发生的证明是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最危险因素,吸烟对职业性,吸烟对职业性 呼吸道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或呼吸道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或相乘相乘作用。作用。 l l 调查调查发现,吸烟者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发现,吸烟者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度RRRR为为1111, 接触石棉的工人为接触石棉的工人为5 5,同时接触,同时接触石棉吸烟者为石棉吸烟者为5050以上以上 。 7070 u 人群调查证明,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肺癌。同 时,砷化物暴露,包括饮高砷水还可致皮肤癌。 u 含砷有色金属冶炼,特别是铜冶炼工人因接触氧化 砷,肺癌发病率比常人显著增高。 u 湖南省开采和冶炼砷的某雄黄矿,肺癌发病率高达 234.210万,比该省省会居民高出25.1倍,比所 在县居民高101.8倍。 71 砷及其化合物 (2)石棉 石棉可致肺癌及胸、腹膜间皮瘤。 1934年首次报道,1955年被确认;大量的调 查证明肺癌是威胁石棉工人健康的一种主要疾 病,占石棉工人总死亡的20。从接触石棉至 发病的潜伏期约为20年,并呈明显的接触水平 反应关系。 其致癌作用强弱与石棉种类及纤维形态有关 。 72 (3)铬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已证明,铬,特别是六价 铬可致呼吸道肿瘤。 从事铬酸盐生产的工人的肺癌发病率比一般 人高,其肺癌死亡约占全部死亡的2045 (一般人群仅为12);铬酸盐生产工 人发生肺癌死亡的危险度比一般人高出330 倍。铬铁合金生产也见类似情况。 73 (4)氯甲醚类 工业上应用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生产离子交 换树脂。二者对于呼吸道黏膜均有强烈刺激 作用,可致肺癌。 上海调查表明,氯甲醚类作业工人的肺癌发 病率为889.6810万,肺癌死亡率为533.81 10万,显著高于非接触人群且呈剂量反 应关系。所引起的肺癌多为燕麦细胞(未分化 小细胞)型肺癌,恶性程度高。 74 (5)其他 接触放射性物质、芥子气、异丙油、镍精 炼(羰基镍)、多环芳烃等均可使呼吸道 肿瘤增多。 75 2. 职业性皮肤癌 职业性皮肤癌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 人类皮肤癌的10。职业性皮肤癌经常发生 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物质: u 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 u 杂酚油、石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 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 其中致癌力最强的成分是苯并a芘。 76 皮 肤 癌 77 接触无机砷化物可诱发皮肤癌,早期见四肢及 面部皮肤出现过度角化、色素沉着、溃疡形成 等。这些变化可能属于癌前病变,可发展成扁 平细胞角化癌或腺癌。 78 长期接触X射线,又无适当防护的人员患皮 肤癌增多,潜伏期为417年,多见于手指 。 早期见皮肤呈局灶性增厚,有较深的皱纹与 擦损、局部萎缩、皮肤色素加深或减退、毛 细血管扩张、指甲变脆、甲面成沟并凹陷, 有时可出现溃疡,称为X线皮炎。在皮炎的 基础上,有时可出现癌变。 79 主要的致膀胱癌物质为芳香胺类。高危职业: (1)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 (2)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 ; (3)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等。 吸烟对芳香胺致膀胱癌有协同作用。 80 3. 职业性膀胱癌 81 4. 其他职业肿瘤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肉瘤 清釜工多发, 潜伏期1035年不等。 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 性贫血,最后出现白血病。 多数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短者仅46 个月,长者可达40年。 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较罕 见的红白血病。82 (四)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 1. 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2. 对致癌剂的限制与使用定出规程 3. 加强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 4. 逐渐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83 发现病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积累资料,提供 线索,获得证据。 对化学物质加强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筛检 化学物致癌性的体系,在化学物进入生产 流通领域前预测其安全性。 84 n控制病因 对已明确的致癌因子应尽可能予以消除、取代。 改革工艺流程,提高机械化、密闭化、管道化程度,杜绝跑、 冒、滴、漏,防止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接触。 积极推广新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