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五)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讲义_第1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五)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讲义_第2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五)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讲义_第3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五)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讲义_第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五)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研究(五) 聚焦实验题考法力与运动1(2017全国卷T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s0.67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A m/s0.19 m/s。根据逐差法,共有5组数据,舍去中间的一组数据,则加速度a m/s20.037 m/s2,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0.037 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72(2017全国卷T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多次重复步骤;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_。(2)由图(c)可求得,vA_cm/s,a_c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是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A为t时间内的初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得vAavAt。(2)由vAat,结合题图(c)可知,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即为vA,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得vA52.1 cm/s,图线的斜率等于a,即a cm/s2,求得a16.3 cm/s2。答案:(1)vAt(2)52.116.33(2017全国卷T22)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4.0 N。(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合4.0 N,从F合的顶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1 mm,顶点的纵坐标长度为20 mm,则可得出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答案:(1)4.0(2)()见解析图()4.00.054.(2016全国卷T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12345a/(ms2)0.200.580.78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6)多选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3)根据题图(b)可知,当t2.00 s时,位移s0.78 m,由sat2,得加速度a0.39 m/s2。(4)描点及图象如图所示。(5)由(4)图象求得斜率k0.2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0g(mNm0)a,整理得an,即k,代入数据得m0.44 kg。(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所挂钩码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即nm0gm(Nn)m0g(mNm0)a,整理得ang,可见an图线仍是直线,但不过原点,且斜率变大,选项B、C正确。答案:(3)0.39(4)见解析(5)0.44(6)BC5(2015全国卷T2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解析:(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0.13 cm,由a得a m/s23.25 m/s2,其中C点速度v m/s1.79 m/s。(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合mgsin mg cos ,即agsin gcos 得,所以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答案:(1)3.251.79(2)C6(2015全国卷T2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m(kg)1.801.751.851.751.90(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2)题图(b)中托盘秤的示数为1.40 kg。(4)小车经过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为m kg1.81 kg。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F(m1.00)g(1.811.00)9.80 N7.9 N由题意可知小车的质量为m(1.401.00)kg0.40 kg对小车,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解得v1.4 m/s。答案:(2)1.40(4)7.91.4实验典型试题难度1.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2017全国卷T222.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017全国卷T22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017全国卷T22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2016全国卷T235.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5全国卷T226.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2015全国卷T22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高考常考查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求物体的瞬时速度及加速度等。近年高考常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设置题目。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2017遵义模拟)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1)多选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多选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本实验需要的电源是交流电源,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点迹间的距离,故A、C正确。(2)实验过程中,要先接通电源,等到打点稳定后,再使纸带运动,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打较多的点,故A、D正确。(3)依题知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计数点4的速度大小等于计数点3至5的平均速度:v4 m/s0.41 m/s,纸带的加速度由逐差法可得:a m/s20.76 m/s2。答案(1)AC(2)AD(3)0.410.76必备知能1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以下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的交流电源。(2)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3)使用时应注意: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要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计时点,然后适当选取计数点(分清计时点和计数点)。2利用纸带判定运动性质(1)若x1、x2、x3、x6基本相等,可认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利用x1、x2、x3、x6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x2x1、x3x2、x6x5,若大致相等,则可判定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由纸带求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n。4由纸带求加速度(1)逐差法: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且满足x6x5x5x4x4x3x3x2x2x1,则有a1,a2,a3,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这样可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准确性得以提高。(2)图象法: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利用光电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例2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A、B是两个相同的光电门,与数字毫秒计连接,可以测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闭合开关S吸住铁球,断开S,球开始下落,通过A门时毫秒计开始计时,通过B门时停止计时,显示时间为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s。现将B门缓慢下降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s、t数值记录于表格中。s(cm)2.333.925.908.4212.5017.6321.4232.97t(ms)59.879.9100.0122.0150.2179.9200.2249.8(1)请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上作出 t图线。(2)由作出的 t图线,可得铁球经过A门处的瞬时速度为vA_,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算出各个t时对应的(m/s)如下表,并描点作图,如图所示。s/t (ms1)0.390.490.590.690.830.981.071.32t(ms)59.879.9100.0122.0150.2179.9200.2249.8(2)铁球开始下落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球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vA,则svAtgt2,即vAgt,所以随时间t线性变化,图线的斜率k,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球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由所作图知图线的斜率k4.895 m/s2,即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79 m/s2,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0.10 m/s,即铁球通过光电门A时速度为vA0.100 m/s。答案(1)见解析图(2)0.100 m/s9.79 m/s2必备知能1高考实验题往往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改进实验器材、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题目,优化实验方案,体现实验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如用滴水计时器、光电门计时器、频闪照相机等代替打点计时器,目的是消除摩擦,提高实验准确度,减小系统误差;再如用气垫导轨取代长木板,目的是减小摩擦力影响,保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利用光电门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注意:(1)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小。(2)遮光条(或通过光电门的物体)的宽度越小越好。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本实验在高考中主要以创新设计的形式进行考查,如通过变更实验器材考查对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探究以及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等。利用钩码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例3甲、乙两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 mm)上位置的放大图,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1)由图2知刻度尺的示数l1_cm,若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N(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2)甲同学以弹簧的长度l为横坐标,以钩码的重力G为纵坐标建立了Gl图象,如图3所示,则由图知弹簧的原长为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3)乙同学先将弹簧平放在桌面上,测出了弹簧的原长l0,并以弹簧的伸长量xll0为横坐标,以钩码的重力G为纵坐标作出了Gx图象,如图4所示,则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解析(1)因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分度的,所以刻度尺的读数为11.50 cm;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等于此时钩码的重力,即F22mg1.00 N。(2)当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即弹簧的原长,由题图3知弹簧的原长为11.00 cm,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100 N/m。(3)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答案(1)11.501.00(2)11.00100(3)弹簧自身有重力必备知能1实验时应注意的4点(1)为了作图方便和确保弹力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应逐一增挂钩码,不能随意增挂。(2)实验中测量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静止状态时测量。(3)实验目的是探究弹簧与弹簧伸长量间的关系,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弹簧长度、弹簧原长及弹簧伸长量间的关系。(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一条直线上,少数点可均匀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直线。2误差分析因弹簧原长、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本实验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同时弹簧自身的重力也有影响,所作图线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x轴上有一截距,所以为了减小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可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进行实验。利用传感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例4(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卷)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力传感器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拉力大小F/N0.450.690.931.141.441.69标尺刻度x/cm57.0258.0159.0060.0061.0362.00(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2)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弹簧的原长为_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2)由胡克定律可知,Fx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 N/m24.7 N/m,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x55.2 cm。答案(1)见解析图(2)24.7(24.325.0均可)552(55.055.5均可)必备知能本实验往往在实验器材、数据处理方面进行创新,但实验的原理一般都是胡克定律Fkx,求解时一是要抓住弹簧各处弹力相等的关系,围绕胡克定律进行分析;二是要明确题中分析的是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利用题给数据描点作出图象,再由图象结合胡克定律寻找斜率、截距等的关系。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普遍认为冷门的实验在2017年全国卷中考查了,所以考试大纲要求的每个实验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复习本实验时重点应放在实验的 基本操作和实验创新方面。例5(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卷)某同学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用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G,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至水平,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由实验作出FA和FB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2所示),得到的结果符合事实的是_(填“甲”或“乙”)。(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多选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决办法可行的是_。A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B减小重物G的质量C将A更换成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解析(1)由题图1知,弹簧测力计A的最小刻度值为0.2 N,指针示数为5.8 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重力的方向有偏差,但悬挂重物的线应该竖直向下,故甲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验事实。(2)本实验中,需要保证单个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B正确。(3)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G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G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可以减小重物G的质量,也可以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或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故A、B、D可行。答案(1)5.8甲(2)B(3)ABD必备知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注意点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适当大一些。6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定在橡皮条所在直线上,但用作图法得到的力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力F可能不完全重合,原因主要是弹簧测力计读数有误差,确定分力方向不够准确等。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本实验是中学物理中最重要的基础实验之一,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实验。创新考查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新情境准确理解实验原理并实现知识的升华,进而提升实验的探究能力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例6(2018届高三桂林、崇左联考)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盘的质量为m0,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f50 Hz。(1)探究方案的实验步骤A按图甲安装好实验装置;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录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D将小车紧靠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多次重复步骤BD,得到多组m、a。(2)记录数据及数据分析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由该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实验小组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mg,根据记录数据和纸带,将计算得到合外力和加速度填入设计的表中;(表略)建立aF坐标系,利用中得到的表中数据描点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线。根据图线可得,结论“小车加速度a与外力F成正比”是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的;已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A的坐标是(0.08,0),由此可知,砝码盘的质量m0_kg。(知数据测量是准确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3)方案评估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即F(m0m)g,实验中随着F的增大,不再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要求,实验图象应为_。(填正确答案标号)解析(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则a cm/s288 cm/s20.88 m/s2。因图线不过原点,故由此可知结论“小车加速度a与外力F成正比”是不成立的;由图线可知,当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大于零,这说明在计算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根据数学函数关系可知,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的物理量是砝码盘的重力大小,因A的坐标是(0.08,0),则砝码盘的重力大小为0.08 N,质量为0.008 kg。(3)由实验装置及原理知,当小车匀速下滑时有:mgsin f(mm0)g,当取下细绳和砝码盘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 和摩擦力f不变,因此其合外力为(mm0)g,由此可知该实验中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在此实验中随着F的增大,即使不再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要求,aF仍为正比关系,故实验图象为A。答案(2)0.88不成立0.008(3)A 必备知能1实验中的“两个一”一个重要步骤小车的合外力为F合Tf(T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为小车受到的阻力),而实验时需要F合T,所以必须消除阻力的影响,因此必须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注意:不能在细绳的另一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