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_第1页
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_第2页
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_第3页
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_第4页
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业务的重点是农村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而融资难的主要瓶颈是担保难。2007年7月份中国银监会关于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近年来部分担保企业经营情况令人担忧,担保信用不足,担保机构违规现象严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已经显现或形成事实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从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入手合理控制信贷风险,才能实现农信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共赢局面。本文就如何解决担保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促进担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作个探讨。一、担保公司发展的现状从担保公司的性质看,担保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从担保公司成立的条件看:一亿元注册资本以下由省经贸委审批后直接注册,注册资本一亿以上的担保公司,需先经商务部批准。其最大风险承受能力仅限于其实际注册资本和担保公司的盈利金额;从担保公司的“出身”看,目前担保公司有二种组织形式,即政府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民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从担保公司人员结构上看,大多数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聘请金融机构退休或离岗人员作总经理,而其他大部分人员对金融、法律、担保业务知识知之较少,对客户经营情况的判断能力、风险识别能力不足,且大部分管理和操作人员不能达到从业资历和经验标准,只是简单的看客户的担保物。随着担保公司业务的发展依靠自身的能力将无法管理好公司业务,这就决定了部分担保公司在办理担保业务时不可避免地出现操作风险。二、担保公司运作存在的问题(一)担保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担保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其规模直接影响它的抗风险能力,而担保公司资本金少,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几十笔担保业务收入才能弥补损失。目前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签订协议,担保公司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按照一定的比例金额给予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在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中,难免出现企业已出现欠息或逾期记录,如果金融机构追究担保责任,扣收其保证金,担保公司将面临担保能力缺失,或者面临破产的风险。(二)风险补偿、分担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虽然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但实际操作中,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未建立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目前担保公司通常通过反担保或反抵押的方式来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但实际情况是提供反担保公司本身的经济实力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反抵押的财产权证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变现存在一定困难,不能直接抵押给金融机构。(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担保公司的人员普遍较少,难以满足业务需要。在提供贷款时,要求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各自独立进行调查和决策,互不受影响,形成风险的双重防控。但担保机构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给自身带来较大的风险,再者存在人情担保、行政干预担保现象,加大了担保公司自身经营风险。(四)担保公司资本金不够真实,存在较大风险。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都在几千万至上亿元,注册资本不真实是其通病,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没有足额及时到位或以五花八门的资产充抵资本、违规抽逃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担保公司的实际担保能力和赔付能力。(五)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单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许多金融风险。一是收费没有行业标准:担保公司收费较为混乱,各担保公司收费没有一个标准,有的担保公司按担保金额的多少及笔数收费,有的按贷款利率上浮比例收费,有的甚至超贷款基准利率的50%,这就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负担。二是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置、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的部门,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三、促进担保公司发展的建议(一)督促担保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针对担保公司中存在的内控制度薄弱的现状,必须督促担保公司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内部要合理设置机构,建立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制约机制。在项目选择上应杜绝人情担保,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银保互利合作。逐步形成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及行业指导性规范文件,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担保公司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和引导,应制定担保公司的行业标准及指导文件。要对公司在担保额度、担保费用、反担保制度、风险准备金提取、银行协作等问题上做出统一标准,以促进信用担保业的规范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坚持人才的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要有精通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又能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发展趋势的高级管理人才,应从其他金融机构聘请业务、会计、市场营销等综合素质高的顶尖人才,要接受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优化担保公司员工队伍结构,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教育,提高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为担保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查询平台与评价体系。由专门部门将工商、税收、海关、司法诉讼等信息互联互通,便于担保机构查询和了解,从制度上解决信用担保的基础和前提问题。建立与金融机构联网的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把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和担保机构对企业的评估相结合,实现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五)建立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再担保体系。要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对担保行业的投入。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再担保体系的建立既可有效地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又可提高担保公司的信用,使更多的银行愿意和担保公司合作,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中潜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资本金规模较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滞后、风险管控能力差等多方面,不仅影响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能力,还潜在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一、存在问题 (一)资本金不足,担保实力普遍较弱,担保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少,不具备实际的担保或偿债能力。按照2006年银监会发出的“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与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许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难以到位;由于资本金数额不足,担保业务只能集中在某几方面或某几个企业,大额担保现象在某些时段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业务代偿,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的生存。 (二)风险补偿、转移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财政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尚未建立担保风险转移机制。担保公司不能通过再担保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 (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行业目前尚没有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和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复合型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从内部管理来看,大部分担保机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业务员的主观判断,防范风险主要依靠苛刻的反担保措施,企业最终融资成本较高,调查显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取得贷款的企业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水平很高,有的担保公司收取客户的综合费用率加上银行贷款利息,再加上向担保公司交纳违约保证金、咨询费、公证费等其他费用,客户实际承担的费率水平是直接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多,超出了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一是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该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置、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而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担保机构极易陷入混乱的泥潭。二是行业监管缺位。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市设立由经贸委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及商业银行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业务和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因其是试点意见,加之未明确谁是牵头部门及各部门的职责,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管职责,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积极拓宽思路、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多元化增资扩股,壮大担保实力。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要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对担保行业的投入,积极发展互助式担保的模式,通过多元化运作做大担保的盘子。 (二)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银保互利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原则,进一步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建立完善风险补偿、转移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等专业知识与从业经验的员工队伍。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担保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领导体制与决策程序,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相互牵制机制;目前应强调按经济规律自主决策,项目选择上应杜绝行政命令担保和人情担保,担保对象要体现扶优扶强,不搞扶贫济困。要重点防范道德风险,要建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要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 (四)明确监管主体,严格监管,规范发展。一是尽快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加强行业归口管理监督。加强对担保公司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工作。二是可借鉴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