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doc_第1页
教学论文: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doc_第2页
教学论文: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doc_第3页
教学论文: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doc_第4页
教学论文: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 我省已于今年秋季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把握课程精髓,设计教学活动?如何活用教材,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真正实现教材功能的转变等,是许多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此简述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四个策略,以与同行商榷。 一、课程整合 1、课程整合目标 (1)教学目标多样化。根据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阶梯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达到基础性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化的特长发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师生平等参与、真诚合作,体现“动中学”“议中思”“感中悟”的教学本质;潜移默化,在自悟中促动学生的心灵。在这一模式下,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悦、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的快乐。互动式、人性化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网络等手段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3)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成为主体;(4)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5)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进行自我改造、重组、创造,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以拓宽其视野,扩充其“内存”;(6)教学结果创新化。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生物课程学习的环境得到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必将形成。2、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为生物教学改革提供最佳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基本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效果评价(1)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自主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即教会学生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3)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认识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4)效果评价。为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提倡实行评价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评价成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方法之一。二、备课策略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备课策略。1、整体把握模块特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材为模块式结构,各模块体现了模块式教材的共同特征。教科书内容是模块特征得以体现的载体,为模块价值的实现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对模块特征把握不准,易使“内容”教学远离“模块”,走老教材教学之路。整体把握模块特点,就是要树立“模块”观念,把准模块特征,将教学内容放在模块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凸现模块式教学的特色。2、准确理解教材内涵这里说的“教材”是指具体的某一节的教材。要备好一堂课,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反复地盘熟、盘活教材。理解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三维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与原教学大纲下的教材相比,课标教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课程意图,如何体现模块的特点,如何合理安排课时,等等。3、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成果或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既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检测性,也要考虑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目标原则上应当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就一节课而言,在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可能会侧重某一个维度,有的很难找出明确的能力目标或情感目标,则可以把它当作隐性目标处理,避免牵强附会。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当具体、准确,尽量使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行为动词。4、分层解决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富有条理地解决教学重点的过程。朱正威教授讲,方法和手段是“过河的船和桥”,教学设计应首先确定哪些是教材重点,哪些是难点,然后再确定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在搭好教学最基本的骨架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过程后,再相应地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不但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更突出了重点,而且有利于集中精力,在重点问题的解决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5、科学追求教学艺术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好的问题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突出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的办法,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处理每节课层次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设置问题串,联系问题串的解决达到突破中心问题的目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课堂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越来越多。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由原先的整课式教学课件转变为片段式课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备课过程中要发挥好传统手段如板书、板图等的作用,课堂板书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组织合理的自主学习活动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生物学教材增加了实验、探索、模型建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调查、制作、课外实践等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合理组织。教师应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验证、推理、分析、交流等活动。预设有效的课堂生成 “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追求。这就要求备课做到“为了生成而预设”。一位优秀的教师,其备课应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着重于学生的“学”,走向更多的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纠正等三、科学探究重视科学探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特征;标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教材根据标准的要求,在科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上做了一系列改进,这就对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1)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 包括以下几方面:应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11项要求,教材要根据这11项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建议是教材中探究活动设计的重要参考,也可以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活动的可行性而做调整。某些探究活动是列在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这些探究活动是要求每个高中学生必做的,在教材中必须认真落实,如“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应当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一项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首先考虑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建构哪些知识,如何建构这些知识;发展哪些方面的探究能力,确定能力目标侧重点,在活动方案中提出要求。应当与初中生物学教材相衔接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技能,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考虑与初中课标教材的衔接问题。例如,关于探究的一般过程(六个环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高中教材应当避免简单重复。应当以科学方法为重要线索 以往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基本是以知识为线索的,往往是先设计好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乃至详细编写提纲,然后再针对各章节知识内容配上实验。因此,实验基本上是依附于知识内容而存在的。全书实验的安排缺乏科学方法上的整体考虑。换言之,传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以牺牲科学方法体系的完整性为代价的。为避免重蹈覆辙,应当在设计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同时,设计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然后将两者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生在生物学课中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实验的方法为例,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如何设置对照,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特别是可变因素,如何设置重复组,如何减少实验误差,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都需要精心设计相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探究活动的类型应当丰富多样 按照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这六个环节。之所以说“通常包括”,有并非千篇一律的意思。问题是探究的发端,但作出假设并非所有的探究所必需的环节。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际上就是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途径有观察、实验、模拟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等。因此,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依收集证据方法和途径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活动建议。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来说,究竟设计成哪一种活动,要视内容特点、学生基础和中学条件而定。应当体现开放性和引导性的统一 要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制订探究方案和实验探究,也就是说,探究活动的编写应给学生的自主性留出较充足的空间。但是,如果探究活动的设计开放性过大,学生可能会茫然无措。因此,还需要适当的引导。比如,通过一定的提示,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线索,或通过一些思考题,使学生在材料的选择或实验设计上得到一定启发,等等。应当具有合理的能力梯度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模仿、练习、部分独立设计和独立设计等阶段。因此,教科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具有合理的能力梯度。比如,关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学,往往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探究价值,这就需要先安排一些给出问题的探究,教科书在给出问题时应当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问题的由来。也可以先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下来安排的探究活动,可以就具体的问题情境,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他们最想探究的问题;最后安排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活动。再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应当设计对照实验,如何按照或参考既定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对照实验。(2)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 科学探究是有多个侧面的活动,可以是观察、实验或调查,也可以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有的侧重在探究的某个环节,有的则是较完整的探究。人教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按其在写法和能力目标上的不同,分为实验、探究、模型建构、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和调查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名称只是为了区别活动栏目的特点而设置的,不是严格的科学方法意义上的分类。详见下表。 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活动的类型及说明类 型特 点能力目标侧重点实验说明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培养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探究学生自行制订探究方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全面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模型建构提供一定的指导,由学生动手动脑建构模型领悟和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资料分析提供让学生分析的资料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资料搜集和分析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思考与讨论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技能训练就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训练过程技能调查提出要求和提示,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中进行调查培养调查能力2、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1)制订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教学计划 制订计划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学前,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所教年级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再分析教材,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各探究活动的能力目标侧重点、需要的时间和物质条件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确定要学生做的探究活动。(2)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技能水平及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 教师计划让学生做的探究活动,所探究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探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学生基本具备或经过学习可以具备的,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法了解学生。有时,学生头脑中一些与科学相抵触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想法或错误概念,都可能在教学上产生重要的价值,比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等。(3)精心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要有能切实负责的小组长(经必要的培训更好),不同潜质的成员组合为一个小组(异质分组),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大家共同商定探究计划,有人负责操作,有人协助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在班上汇报和交流。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在一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小组组成可做一次或两次变换。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本活动的目标侧重点,组织一次或一次以上小组间交流的活动,其程序一般依次是: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如果需要)、其他小组质疑(或评价)、本小组答辩、教师总结。对于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简单的实验等活动,这样的组间交流安排一次即可,如果课时紧,可让部分小组发言,下次探究活动再让其他小组发言。大型的探究活动(如持续1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侧重点,除最后的“表达和交流”环节外,还可选择探究的某几个环节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如提出问题的交流、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等。在实验或调查类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有关仪器、药品、工具等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特别是对安全事项,一定要再三强调,并且告知学生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措施。(4)深入做好探究活动的引导 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成功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思路是呈现活生生的现象,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产生认知冲突,或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里所说“活生生的现象”,可以来自生产和生活领域,也可以来自科学史或科学研究案例。教材中每节的“问题探讨”和“探究”中的情境材料为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具体思路。在作出假设和预期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要凭空臆测。在制订探究计划环节,可在材料选择、实验设计等方面给予适当提示,或呈现几首思考题让学生讨论,以此来理顺设计思路,再引导学生将设计思路细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在实验计划等环节,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巡回指导。巡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成功的教师不仅知识渊博、知道科学该如何学习而且善于观察。教师采取行动要适应学生们的特定要求,要善于选择指导学生的时机和方法。”(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5)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中,有三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要处理好探究活动教学与知识教学的关系 探究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构知识。例如,必修1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通过给过氧化氢加热,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概念;通过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FeCl3和肝脏研磨液,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生物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加显著。这个实验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照教材的实验指导去做,然后分析实验现象,在教师引导下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