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ppt_第1页
高三语文课件: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ppt_第2页
高三语文课件: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ppt_第3页
高三语文课件: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ppt_第4页
高三语文课件: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三步解题法” 一、仔细阅读,把握诗歌类型 n 在诗歌鉴赏考试中,不少考生失 误在把握不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 达的感情。其实,不同类型的诗歌 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往往也是不 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提 醒学生,如果考试时能先确定所考 查的诗歌属何种类型,就可以做到 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无的放矢。 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类诗歌: 1、抒情诗 这类诗歌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它 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如:爱国、思 乡、离别、伤时、怀古、吟边、忧思,等等 。 有的是通过写景抒情,如唐代诗 人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 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 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就是一首通过写景来抒发离别之情 的诗歌。 有的是直接抒情,如北宋诗人张 俞的昨日入城市:“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 蚕人。”作者就是用直白的口气,借 蚕妇的口吻来抒写自己感慨、不平和 愤慨之情的。 在分析这类诗歌时,要从诗句表 述的内容中,确定一个大致的框架和 范围,明确作者抒发的感情属于哪一 类。 2、言志诗 n 这类诗歌中,有的是借某件事来表 明作者的志向,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 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 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作者通过写送别友人,表明了自己 虽流落他乡却始终保持纯洁高尚品格的 志向。 有的是托某个物来表明志向,如 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 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 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就是以寒 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 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 遇于时。 3、阐理诗 n 不少诗人还用诗歌来阐述道理,如朱熹的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方式,阐述了要想使自 己的思想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就必须不断学 习书本知识,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的道理。这种比喻说理的方法把抽象的人生哲 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 逻辑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二、抓住“关键点”, “由点及面”挖掘意蕴 可以说,规范的诗歌鉴赏题设题都会 遵循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字不离句,句 不离篇。事实也证明,2002年及2003年的 高考诗歌题都遵循了这一规律,考生答题 时都可采用“由点及面”的方法进行鉴赏。 如2002年题,只要抓住了关键词“折柳”两 字,就可以明确诗歌抒写的是思乡之情; 2003年题,只要扣住两个关键词“咽”和“冷 ”进行赏析,全诗幽静孤寂的意境也就出 来了。 这里所说的“关键点”,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 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 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 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 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 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 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 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 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诗歌的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 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 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朱熹观书有感 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都具有 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 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 歌的中心内容。 3、诗歌的题目。因为有的诗歌的 题目对诗歌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 用,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 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 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 喜雨等。又如上面示例中朱熹的 观书有感,如果忽视了题目则很难 把握这首诗歌的寓意。 此外,诗歌中还有一些“关键点”也不能忽视 ,如诗歌的作者。因为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 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 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秦观的婉约,李白 的浪漫主义,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 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又如诗歌的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 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 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 诗歌的写作风格。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要仔 细研读注释! 可以说,只要抓住了诗中的“关键 点”,也就等于找到了开启诗歌赏析 之门的钥匙。 三、整合信息,力求表述规范准 确 有了上面两步“工作”的铺垫,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答题要求对获取 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形 成一篇规范而准确的评论短文。 结合近两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情况 分析,除了不少考生把握不了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感情,另一种较为普遍的 失误就是语言表达不规范,或者写出 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究 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解和掌握诗歌 鉴赏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从写作要求和特点来说,鉴赏评 论归于议论文的范围。虽然这段文字 未必符合一篇议论文的整体要求,但 表达方式、组织结构、语言特色应该 尽可能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一般 来说,考生在答题时可按照“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推出结论”的思 路展开。 如2003年诗歌鉴赏题的答案就是顺着这一思 路展开的:“诗眼”分别是“咽”、“冷”(提出问题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