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_第4页
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课题编号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 报 书课 题 名 称 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 学 科 分 类 小学数学 主 持 人 姓 名 苏海红 所 在 单 位 内黄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填 表 日 期 2015年4月10日 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制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二、申报书需报送一式3份,A4纸复印,左侧装订。三、课题主持人限1人,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项目申请人,须有两名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推荐;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四、各县区教育局和局直各中小学校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五、封面中的“学科分类”请严格按附件3安阳市2015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的30个学科分类填写,不要自创学科分类。六、材料报送通信地址: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219室联 系 人:马智勇 孙静联系电话:5116771 5116769电子邮箱: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研究主持人姓名苏海红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9、09行政职务教研员专业职务小教高级研究专长数学工作单位全称内黄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联系电子邮箱N邮政编码456300主要成员(此处不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 作 单 位葛水英女1976.01小教高级内黄县马上乡第二小学王瑞红女1973.07小教高级内黄县井店镇第一小学刘郭军男1975.07小教高级内黄县井店镇第一小学樊晓芳女1986.02小教一级内黄县实验小学刘志会男1967.01小教一级内黄县田氏乡第六小学最终成果形式论文计划起止时间2015.042016.06经费预算自筹二、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一)理论意义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以我们课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思维能力,更要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地良好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2、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良好的个性,表现在学习心理的开放性,对问题见解的独特性、创造性。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独立思考,彰显个性,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学生的智慧,逐渐形成独立创新的学习行为。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落脚点体现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看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效果如何,另一方面看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技能程度,因此,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探讨,本课题重点探索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教学策略,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4、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通过质疑问难,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肯钻研、勤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实践意义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如:学习机、点读机、电脑、手机等,学生不需动脑,只需动手一点击,就能信手拈来,所以学生懒得动脑思考,更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不思考问题,就不会主动质疑。2、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宠爱、溺爱孩子,事事代办,生怕孩子受委屈,让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别人,懒得动手,懒得动脑、不愿思考、只想要现成的依赖性强的的坏习惯,从不主动质疑问题。任何思考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才可能获得新知。通过激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 ,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目前,学生不会质疑,“不问问题”、“没问题可问”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素质提升,全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的前途与发展。研究证明:学生的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情绪高涨,感觉到学习数学其乐无穷。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势在必行。二、核心概念的界定质疑:词面上的意思是指提出问题。也有人认为就是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其实所谓质疑,应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照常规推理或按原有的思维定势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使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活动丰富。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所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质疑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通过,激励质疑提问、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激发问题产生、合理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源于疑问,也有人认为就是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古往今来,无数教育名家对质疑提出过自己真知灼见的观点: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提问能力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前人陈献章说得好:“前辈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提问能力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活动建构理论:现代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既强调从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又重视自主探索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要学数学的创新观念,养成数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掌握数学的创新知识与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数学也就是要学如何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在国外,加强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已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数,而是问了什么问题。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科学家探索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问题,波普尔提出的科学进化公式 “P1(问题) TT(假说) EE(否认) P2(问题)”就是以问题作为科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在国内,有关小学生在数学学科质疑问难的研究还很少,经查询:商南县湘河镇中心小学培养农村小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课题、漳平市实验小学教给学生数学思考方法,有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江西省黎川县潘育群校长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都是侧重在课堂上培养质疑问难的品质,激发质疑问难的兴趣,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策略。2、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意识与能力,养成提问的习惯,从数学课堂到现实生活多方面提高质疑的能力,使学生敢问、爱问、会问、精问。3、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掌握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五、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只有主动质疑的意识得到强化和巩固,自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持久坚持不懈,质疑活动才会产生高效率。(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在学生能勇于质疑、主动质疑的基础上,对学生善于质疑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这是质疑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古人云:“前辈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追求“大进”的目标,而要“大进”,就要有“大疑”。要有“大疑”,则离不开“善疑”。只有发现了“大疑”,提出了“大疑”,学生才算登堂入室,进入了“善疑”之境界。学生“善疑”能力的培养尤为复杂,须经历一个由无疑到有疑,由小疑到大疑的认识过程。如果是学生独到的“发前人之未发”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判断、鉴别、归类,组织讨论和研究。要积极处理学生发现的具有共性的质疑,寻找其质疑的共同点,评价其意义、质疑的方法、思维品质的良莠,使学生以后在教学中遇及同类问题,灵感的火花随时可以激发,从而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培养学生善于解决疑难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既会发现问题,又会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善于解决疑难的兴趣和能力,及时采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并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开展阶段性展示。六、研究方法1.积累资料法。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2.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设置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研究方法步骤,随时存档。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定期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经验、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4.案例研究法。对研究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的、生动的、有推广价值的教学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真实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状况,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及研究效果。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七、研究的创新点1、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提问,让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变换角度提问题,达到一问多问,多问一解,一解多问。2、采取扶一把,送一程,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使学生问的巧,问得精、问的新,问的值。3、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教师要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与策略,不要限制学生的能力发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要有所侧重,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地学习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对于学困生,要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问题可问,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得到发展,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本课题负责人是内黄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曾多次获省级优质课辅导教师称号,2010年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大班额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获省二等奖;2012年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研究分别获省二等奖和结题,近年来深入专研教材,精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其中小教高级4,小教一级2,本科学历6人。课题组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较高,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课题的研究,均具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另外,课题组的成员大都参加“国培计划”的“河南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远程培训项目,能确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强化理论学习。我们相信,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等部门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的课题一定能按计划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形成预期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组成员有苏海红、葛水英、王瑞红、刘郭军、樊晓芳和刘志会六人。本课题组长(负责人):苏海红;课题执行组长:葛水英 、刘郭军。1. 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分工: 苏海红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葛水英负责课题经费的筹集、管理和课题研究的指导,刘郭军负责课题的申报论证材料、结题材料的撰写与审核以及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王瑞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制定年度研究计划、组织学习活动等;樊晓芳负责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收集叙事故事以及课题相关资料发放、管理等;刘志会负责收集论文,收集教案获案例,收集计划总结,课题活动记录,负责课题网站的建设与管理、课题活动的摄像及照相以图片、视频资料的管理等。 成员积极参加研究工作,大家集中学习,定期交流,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成功的设计与处理以及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课题研究内容的分工:苏海红、葛水英负责小学数学质疑问难能力培养、建构课堂教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策略整体构建。(葛水英负责收集材料)刘郭军、王瑞红主要负责研究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从数学课堂到现实生活多方面提高质疑的能力。(王瑞红负责收集材料)樊晓芳、刘志会主要负责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掌握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置疑问难、教师如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和谐气氛,创设置疑情境。(樊晓芳负责收集材料)2、 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 2015年4月2015年9月 1、理论学习、情况调查、确立课题并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及可行性分析; 2、对本校教师、学生进行有关学生数学学习中质疑问难情况的调查。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4、申报立项。 5、召开开题会。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论证报告、开题报告 2015年10月2016年1月: 1、组织理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 2、进行实验研究; 3、组织交流研讨活动,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 4、阶段性总结,撰写论文、案例、叙事故事等,收集相关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论文、案例、阶段性总结、典型课例、教学反思集锦2016年2月2016年6月1、 质疑问难数学课堂教学展示;2、 收集整理课题实验资料。3、 撰写结题报告。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