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1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2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3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4页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考纲阐释 “常见文言虚词”,以考纲列出的“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 之”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为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 理解,是指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 境准确把握其用法和意义,并能加以解释。“在文中的用 法”,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在文中” 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 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考点分布考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粤考解读 粤考精讲 (以下三题的文本见专题九的“粤考精讲”) 1(2013 年广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所考的四个虚词都在高考考纲所列的 18 个之中,其 中“以”、“为”在 2012 年考过。A 项的两个“以”,第一个 为介词,译为“把”;第二个为介词,译为“因为”。B 项中 的两个“为”,第一个做动词,译为“当作,作为”;第二个 是介词,与“所”字构成“被动结构”。C 项两个“而”均为 连词,表顺承关系。 D 项两个“者”,第一个为代词,可译为 “的人”;第二个是助词,表语意停顿,可不译。 【参考答案】C 2(2012 年广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A 项两个“为”均是动词,第一个为“担任”,第 二个为“成为”。B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译为“的”;第 二个“之”是代词,代指“沙洲阻水”。C 项第一个“所”是 名词,表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可译为“的地 方”。D 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凭借”、“用”。 【参考答案】D 3(2011 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 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熟练掌 握,其次要结合语境,尤其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A 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B 项第一 个“以”是介词,“凭借,依靠”;第二个“以”是连词,相 当于“而”,表顺承,不译。C 项两个“之”均为代词,“他”, 也是代罗提督。D 项两个“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 【参考答案】B 粤考规律 1广东高考独立命题(2004 年)以来,文言阅读每年都考虚 词;所考虚词都在考纲规定的 18 个之中,所考用法均为该词的 常见的基本用法,所涉虚词均在粤教版教材中有大量实例,体 现高考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考查的虚词不刻意回避上一年考过的,如 2013 年考查 的“以”、“为”,在 2012 年就考过, 2012 年考的“以”、 “之”,在 2011 年也考过。其中“以”在广东十年高考中考了 8 次,“之”、“于”、“而”、“为”也考了多次。 3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命制科学。每个虚词的解释具有唯 一性,不存在多种解释都解得通的情况。 年份考查的虚词年份考查的虚词 2006 年以、因、乃、为2010 年之、为、所、于 2007 年而、以、所、于2011 年其、以、之、且 2008 年因、与、以、于2012 年为、之、所、以 2009 年其、之、以、乃2013 年以、为、而、者 4从题型看,都是选择题,全部选自材料:从阅读材料中 选出 8 个句子,编成 4 组,选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 的一组,一道题考 4 个虚词。 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常见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 览表 考点透析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 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词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 属好几类词性。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 一篇文言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 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 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 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 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高考考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是指对阅读文本中出现的文言 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 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也就 是说,高考突出的是阅读中的理解能力,不是学生对常用虚词 的识记能力。 推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主要方法: 1语法切入法 借助于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试以“之”为例来说明。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视之”是动宾结 构,“之”是谓语动词“视”的宾语,代词,指代上文的“这 些东西”。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壬戌之秋”是偏正 关系,“之”置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鹏”是主 语,“徙于南冥也”是谓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主谓”词组化,可不译。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之九万里”为动宾 结构,“之”是动词,“九万里”是“之”的处所。所以,“之” 是实词而不是虚词。 2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比如“也”,句末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 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 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李将军之谓也”。在句 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如“尔其(语气副词, 应当,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3对文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 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借此可以从熟悉的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来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句中 “以”和“而”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根据“而”的用法可以推 知“以”也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乎”与“哉”处于相 对应的位置,由“哉”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可以推知“乎” 也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4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 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 “者”、“也”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 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 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再 如有些虚词是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发感情、表关联等。根 据标志性词语,可以推知其用法。如: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夫”用在段(句) 首引起议论,是发语词,可以不译。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根据“中 心语定语者”这一结构,可以判定这里的“者”为定语后 置的标志,是标志性助词,可以不译。 5语气探究法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如以下三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 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其”表推测 语气,可译为“大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表反诘语 气,可译为“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 师)“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当”。 6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许多词语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 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虚词 的含义,也可以帮助解答高考虚词阅读题。例如,“罔不因势 象形”一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因 势利导”、“因地制宜”来推断,可知“因”是介词,“凭借、 根据”的意思。 解题指津 (一)复习方法 文言虚词的复习要讲究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先少后多”。“少”是相对于单个虚词中用法最少、 最简洁的那一个,如虚词“而”,使用最少的是用作第二人称 代词,可译为“你”或“你的”。 2先特殊后一般。特殊用法是与一般用法相对而言的,特 殊与“少”又有区别,“少”是相对数量,“特殊”是相对用 法和意义。 3重点记忆有区别、易混淆的用法。高考的考查,喜欢将 虚词中常常被混淆、应用中有区别的虚词用法作为例子来考查, 引诱学生掉进陷阱。如“因”的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常常被混淆, 要区别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从语法功能上进行区别。 4积累典型例句。要求将 18 个虚词与实际的例子尤其是 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结合来记。因为结合教材中的典型例句, 不会有陌生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文言虚词问题,而且对所学 过的知识兼有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作用。 5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多是对文 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进行考查的,如“以、之、其、 而、为、于、且”,对这些虚词可以作重点记忆。以 2011 年和 2012 年全国 17 套高考题为例,这些虚词考查的频率如下:2011 年考查了 14 个文言虚词,其中“以”在 6 套卷中出现,为最多, 其次是“之”、“而”、“其”、“于”均在 4 套高考卷中考 查,而“者”、“焉”、“乎”、“也”、“若”、“与”这 些根本没有设题考查;2012 年考查了 13 个文言虚词,“以” 的考查次数仍居榜首,多达 12 处,其次是“为”考查了 7 处, “之”、“其”、“而”均考查了 5 处,“于”考查了 4 处, “所”、“且”、“则”、“乎”、“与”、“者”考查了 1 至 2 处。可见,18 个虚词里面是有热点、重点的。当然出现频 度不高的虚词也不能忽略,毕竟过去不考不代表以后不考。 6注重整理、归类。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整理、归类、辨 识,以练习来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以整理、归类来理清记忆 的思路,以区别对待来分清特殊用法与一般用法,积累便有了 定时的反刍。同时,以课文例句来反推意义及用法也是行之有 效的复习记忆虚词的方法,不妨认真揣摩使用。 (二)答题指要 1重视全文阅读,理清文意、段意、句意,不可孤立地盯 着所考虚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十分灵活,确定一个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不能不联系具体的语境,做到“字不离句”。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语境是“风雨形成于土 壤日积月累变成大山的地方”,由此可以推知“焉”是兼词 “于此”的意思。“兴焉”就是“形成在这里”。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