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获奖说课稿.doc_第1页
《伶官传序》获奖说课稿.doc_第2页
《伶官传序》获奖说课稿.doc_第3页
《伶官传序》获奖说课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 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课。 关于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其中对选修古代散文的学习要求是: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这一篇史论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行文特点,都堪称中学生学习的典范;并对学生认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素养有着深远的现实影响。2、 学情分析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我校一直开展的“四案一构”教学模式更是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的基础便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二上学期,虽然已经学习了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但并未经过系统的文言文复习训练,基础知识部分比较薄弱,仍需通过借助文言文常用字字典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文言文的翻译作业。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是理科班,大多数学生都是积极好动的男同学。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不以为意,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三、教学目标为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的要求,以及考虑到本课作为选修课的特殊地位和学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知识与技能: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相关历史背景,理解积累原、赐、抑、遗、负、系6个实词和与、其的义项和用法。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理清本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体会本文的现实含义。4、 重点难点1、 重点: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交流、学习、工作的需要,而且也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本文篇幅相对短小,翻译难度不高的前提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欧阳修借古鉴今的深刻历史意义以及“满招损,谦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中蕴含的人生启示。2、难点:本课篇幅不长,但由于叙事议论配合恰当,正反对比的论述,行文中又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是古代散文的典范,也为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所以,教学难点应是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5、 教法学法 我校“四案一构”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采用如下方法:教法:讲授法、谈论法、课堂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6、 教学过程 由于本文篇幅较短,文言知识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可以借住工具书与导学案小组内部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所以本文定为一课时授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我的教学过程:(1) 布置课前预习,下发导学案导学案内容包括1、 预习案:作者欧阳修简介,五代与北宋的历史背景,后唐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序的文体用途,文言实词、虚词的预习前置知识。2、 探究案:课上涉及的主要探究性问题,学生课前完成,课上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3、 训练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已达到巩固的目的。4、 检测案:单元一测,阶段性训练。设计意图:“四案一构”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实施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现代学生观的实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合作学习。(二)导入:用唐太宗问政于房玄龄和魏征的对话导入新课: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草昧;此指开创国家。设计意图: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开始,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欧阳修在本文中提出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观点。 (三)作者及创作背景对作者的简介在课前重申,历史背景则采用学生口述的方法。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预习情况,加深相关文学常识的记忆。(四)缓读全文,疏通文意,交流答疑,师生总结梳理文言现象。 请同学诵读课文并复述故事梗概,文言现象在之前的预习中学生已经完成,教师通过课前的批改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在课上解决。设计意图: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建立在文言文的翻译之上,课前预习,课上纠错,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五)合作探究也是课堂的主体环节,教师给出探究性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再由教师给出适当的评价。设计意图: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简单的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强化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探究点二:本文是运用什么论证手法证明论点的?又是怎样表现唐庄宗“得天下”之“盛”和其“失天下”之衰的? 本文是史论文的典范之作,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议论文文体提出,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寻求答案,能够体会好的议论文应该怎样提出论点并运用正反论证。学生不难发现,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也可以找到,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个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也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探究点三: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这一问题是为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史明鉴,借古讽今,100多年后,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探究点四:请同学结合本课谈谈对“满招损,谦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意在培养学生思辨与表达的能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对文中历史教训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出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给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六)拓展探究欧阳修认为庄宗的“忧劳”使他的国家兴盛,“逸豫”使他的国家败亡,从庄宗的人生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高中生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大阅读量,学生课上所学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恰恰是学生在写作中用的最得心应手的论据,因此对课本内论据的开发与利用格外重要。1、满招损,谦受益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忧劳兴国,逸豫亡身4、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 5、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6、正视敌人7、防微杜渐(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积累历史上能够印证“满招损,谦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其他史实。(八)课堂小结 引用唐太宗问政的答案: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设计意图:与导入对应同时强调对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来说创业难,守成更难。七、板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