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2.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4.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活跃学习气氛。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短文《恐龙无处不在》。(板书课题:恐龙无处不在)2.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做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3.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漂移(piāo)俯冲(fǔ)岛屿(yǔ)褶皱(zhě)携带(xié)两栖(qī)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4)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4.学生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6):由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出本文的核心论题——“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第二部分(7—14):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三部分(15):总结全文,突出主旨,再次点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学说的有力证据。5.学生小组讨论1、结合全文理解第1段的作用。开头这两句是议论句,点明主旨,总领全文,是全篇行文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文章说明的中心。“肯定”一词,表明作者对这个观点的支持。2、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南极海岸附近发现恐龙化石,在令人信服的同时,也为下文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3、“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4.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①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会不会不适应南极气候。②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个大陆上去的呢?5.对于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推论?答:第6段“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6.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南极发现恐在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板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个大陆去的呢?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块大陆都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例如:(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漂移)(大陆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6.理解分析:1、怎样理解第4段“如果把这个发现…….重要得多”这句话?

这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表明作者的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个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最终得出大陆在漂移的结论。而这个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问题提供了答案。由此可见,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往往是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会有所启迪。2、本文的说明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如列举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2.作比较:将南极的恐龙化石与其他大陆的恐龙化石进行比较。3.打比方:将板块构造比作拼图游戏。4.列数字:①“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③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④“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⑤“大约经历了1亿年,(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七)拓展延伸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第一组:⑴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大冰箱——打比方——生动,通俗易懂⑵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所有、似乎、都——准确,严谨第二组:能不能把“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中的“肯定”换成“可能”,为什么?不能,“肯定”是绝对情况,没有例外,而“可能”表推测,是某些有影响某些没有影响,不能一概而论,用在此处无法表达肯定的意思,因此不能替换。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既有科学性,也观照了科普性质,将逻辑鲜明的思路阐述得简洁清楚,这和语言表达是分不开的。(八)板书设计

科学发现——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产生疑问——南极的恐龙来自哪里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

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研究价值——证明了地壳运动理念

(九)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