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 )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的认识,1、专题内容,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的认识,1、专题内容,2、专题基本思路,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中心环节。,如:“双百”方针、“双为”方向、科教兴国,策略:1、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如: “双百”方针) 2、概念的转移:上层概念下层概念 3、概念体系的形成:相关、相对、并列、从属概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中心环节。,如:“双百”方针、“双为”方向、科教兴国,如:隐性技能观察识读图表、收集整理并获取史实信息的技能等; 显性技能编制图表、访谈调查、情景表演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交流。,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2、整合与拓展,知识内容,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的矛盾。,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知识内容,文学和影视作品、图片和照片 图书馆资源 网络资源 社区和家庭资源,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细化,新课程的模块专题是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上的精选内容;教材结论性表述多;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结论化、历史方法程式化、历史情感边缘化。,如: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会对历史造成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让学生以这些不争的史实为镜鉴,能逐渐认识到我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如何生存,应该如何做人。(钱学森、杨利伟),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细化,补充,模块专题教学跨度大、延续性强,打破了原有的时代顺序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知识的漏洞,从而造成学习的障碍。,要在纵向作适当补充,更要在横向展开历史的内容,使不同模块内容之间能有机联系,使之“形散而神不散”,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如: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作品之间补充“样板戏”的知识内容。在讲述50-60年代科技成就时,联系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联系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史实。,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细化,补充,关注现实,新课程增加了与学生社会生活和现实经验联系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如:文革期间发生的“破四旧”事件与现实我们大力提倡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联系,反思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而联系生活,谈谈如何才能有效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教学程序:,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1、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程序 a 组织上课 b 检查复习 c 讲授新知识 d 巩固与小结 e 布置作业,教改中较流行的教学程序 a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和兴趣 (或告知目标) b 提供指导,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c 给活动和方法,探究新知识 d 变式练习,知识化为技能,提供反馈与纠正 e 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1、教学程序:,2、教学方法:,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几部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或家人探讨一下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在班上作分组的介绍和讨论,并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设问:我们学校是何时建校的? (生):1954年。 (师):对,同学们,回忆学过的知识,可知道1954年发生在我国政治领域里的一件大事? (生):54宪法。 (师):对,1954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了第一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法则和方针。我国的教育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代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三张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划出教育发展表格,(1)结合图片,概括出教育事业在不同阶段的成就和特征。 (2)结合图片,分析教育发展的原因和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结合图片,通过介绍学校知名校友(科技人才)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教兴国的内涵。树立勤奋学习的理想。,如:第一课可通过截取英雄儿女等影视作品片段进行有机插播,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可精选红岩、创业史等片段,引导学生概括和体验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学英雄、学劳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课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周遍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从而增强感悟。 第三课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历史情景表演,学生模拟钱学森在回国途中发表告海外学子书并交流,模拟杨利伟在太空宣读美丽的地球、美丽的祖国或发表感想。,显性技能:如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