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3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4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华夏民族小学 冉美蓉新课改是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纵观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其面貌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语文课堂不时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些新教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合作学习形式化,成为一种摆设案例:一位老师上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其中安排了这么两个的环节。先是请了三位同学上前进行合作演示,一人拿个鱼缸,一人端了盆水,一人拿了一条金鱼。三人按照教师的提示,花了近五分钟时间做了课文中伊琳娜所做的实验。然后教师问学生:做完实验伊琳娜开始时怎样?后来又怎样?接着就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又笑了?讨论了一分多钟就开始让学生交流,学生只能找到书上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读了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教师对为什么要组织合作学习,该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因而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倾向:有的不管是否有必要,每堂课都要安排这么一个环节,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标签;有的教师没让学生作任何思考就要求进行合作讨论,学生往往乱侃一通;有的合作时间很不充分,往往是匆匆而过。以上课例中那位老师就犯了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错误:让三个学生化五分钟时间做那个实验有何必要?化一分多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到底能达到什么效果?而且讨论前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讨论时教师又没有具体指导。另外教师设计的思考题也没有深度,缺乏思考讨论的价值。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效以下三点必须做到:1、合作学习目的必须十分明确。因为合作学习虽然总的来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我认为从目的性来讲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侧重于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有的侧重于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有的侧重于解决难点问题;有的侧重于理出有价值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来确定不同的合作方式。2、合作学习一般必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侧重点在于解决难点问题和理出价值问题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会有话可讲,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人人参与其中。3、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常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或悠闲自得、无所事事;或争分夺秒、准备下一环节;或装模作样、闲遛一圈。很少有真正参与其中,去关心学生到底在说些什么,特别是怎么在那里说的。教师要重视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而不至于使合作场所成为个别尖子生演讲的舞台。二、朗读流于形式,不求实效。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终于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算算读书时间在整堂课中的比例还真不少。可效果呢,还是不好!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朗读时间分配不合理。该让学生化时间去熟悉课文,读通课文的地方时间非常地吝啬,往往是许多学生连一遍课文都还没有读完,教师就叫停,开始进入下一环节;而有些地方学生明明朗读已经比较到位了,教师为了过分追求形式,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指导效果,却又翻来覆去地让学生读,不能“见好就收”。二是朗读的目的性不强。没有朗读要求,没有朗读指导,没有读后评价,学生完全是为读而读,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事倍功半。有的教师虽有朗读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表层技巧,不重内心体验。三是朗读不能面向全体。不管是检查性朗读还是感情朗读,教师往往只盯着那几个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享受”那种无人过问的自读自练。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三、运用信息技术并不等于惟信息技术而独尊案例: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信息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师上课板书很少,甚至只出现一个课题,用幻灯片代替了板书,用视频或图片代替了学生的浮想联翩。幻灯片做得美轮美奂,还时常带有动画和声音。一个个词语的出现往往飞滚而成,并伴有响亮的声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我还发现,老师对于学生已回答正确的答案,但与师预先做好在幻灯片上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诱导,直到学生的答案和事先预设的答案完全一样时,老师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兴奋地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边不停地赞扬学生,一边迅速地来到讲台前轻按鼠标。多媒体以其图、文、形、声并茂的独特优势,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教学,不考虑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有点过犹不及了。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指导学生诵读品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必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知识得不到落实,能力得不到培养。很多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少则十来张,多则几十张,这都是按照老师的教案制作下来的,内容和程序僵化。整节课,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程序不停地点击鼠标。在课堂中教师充当了一个“放映者”或“解说员”的角色。而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只能按课件上的问题和教师的思路一路学下去。这显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缺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因而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等于惟信息技术而独尊,它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是万能的。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可以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案例: 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醒教师让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见解。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形式各样的回答一概不加否认,对所有的答案都点头称是。教师的肯定就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但这样的肯定会给学生一个误导:凡问题都不必深思熟虑,随便答都对。在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散思维,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学生思维的解放,也是语文的解放。但这体验不能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脱离语文课的宗旨,脱离语文课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会使学生无法体验和探究语文自身的语言美和文字美,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宗旨。教师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