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相信我,我会自学预习!世上没什么救世主,提高成绩还要靠老师指导,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预学案 第 7 关,共 1 关单元名称第五单元制作人语文组使用时间9月2日至9月4日课时安排预学方法指导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通课文,在书本上标注重点字词读音2、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3、能联系上下文流利而正确地翻译课文(并能总结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基础知识清单一、 填空并识记以下内容:(不会的用红笔圈起来)1、本文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出声读一遍,划横线的背会) 2.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hu( )然 yn( )然 qin( )m( ) y( )太守 bn( )纷 垂tio( ) 叹wn( ) 刘子j( ) 语( )云 便要( )还家2、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为业: 夹岸: 杂: 异:穷: 平旷: 属: 悉:怡然自乐: 所从来: 咸: 问讯:先世: 邑人: 不复出焉: 间隔:皆: 语云: 不足: 既:诣: 遣: 欣然: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 ) 今义( )交通:古义( ) 今义( )妻子:古义( ) 今义( )绝境:古义( ) 今义( )无论:古义( ) 今义( )如此:古义( ) 今义( )缘: 古义( ) 今义( )延: 古义( ) 今义( )津: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向:寻向所志( ) 耽耽相向( )二、 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1、自己口头翻译,在书上标注并写下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 2.尝试翻译下列句子,不会的用红笔圈起来,并画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重点知识解析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概述故事: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本文是桃花源诗中的序,或说引子,是记叙性的文字,试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2、整体感知: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几个简洁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一下。(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四、细读课文,走进桃花源1、想像描述:从桃源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中任选一词,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向人们绘声绘色地生动描述桃源之美试采用“这是一个的桃花源,请看”的格式来描述一下(阅读文章2、3自然段)这是一个 的桃花源,请看 2、合作探究:桃源中人当初是怎样到桃源的?他们是否愿意离开?桃源内与外界应该有何不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二关姓名 分数 一、 文学常识填空桃花源记作者 ,又名 ,字 , (朝代)诗人。二、默写: (1)忽逢桃花林, , , ,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 。 , , , , 。 , , 。 , 。 三、综合测试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叹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遂:于是 惋:惊叹。2、略3 、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5、 C6、因为当时是个战乱频繁的社会,而这种和平安定的生活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客观的表现人们想要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过关升级达标试卷 第 3 关,共 关姓名 学队 班级 分数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制作人八年级语文组 第21课桃花源记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4分)豁然( ) 开朗 屋sh 舍yn( )然, 阡陌( ) 交通 怡然( )自乐 黄发垂tio( ) 妻子y( )人 便要( )还家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 分)1、欲穷其林_ 2、仿佛若有光_ 3、初极狭,才通人_4、屋舍俨然_ 5、阡陌交通_ 6、不足为外人道也_7、便要还家_ 8、皆叹惋_ 9、欣然规往_三、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A便要还家 B屋舍俨然 C项为之强 D满坐寂然四、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寻病终 寻向所志 D. 诣太守,说如此 不亦说乎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9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六、填空。(18分)1、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 _ _ 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 _ _ _”。离开桃花源时,他“_ _ _ 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 _ _ _”。2、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本文以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从文中“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5分)1、文章第1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是:(9分)(1)_ ;(2)_; (3)_。3、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 的人为什么皆叹惋?(5分)4、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_ 。5、由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5分)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10分)答案:一、A二、B三、hu yn qin y tio四、1、走到尽头 2、隐隐约约 3、仅 4、整齐的样子 5、交错相通 6、不值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