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院士讲座(科技创新)_第1页
秦伯益院士讲座(科技创新)_第2页
秦伯益院士讲座(科技创新)_第3页
秦伯益院士讲座(科技创新)_第4页
秦伯益院士讲座(科技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 谈 科 技 创 新 秦 伯 益 ( 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850 ),“科技创新”一词是约定俗成的用法, 经不得科学推敲的。 都这么用了,就这么用着吧!,科学 技术 任务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手段 发 现 发 明 成果 获得知识 创造技术 产权 共 享 专 利 *“ 不用为用,众用所基”徐光启,内 容 中国正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捆帮科技创新的三根绳索 应该防止科技创新的贬值 坚持科学的良知努力创新,中国正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社 会 形 态 的 发 展 石器时代 渔猎经济 原始社会 青铜器时代 农业经济 奴隶社会 铁器时代 农业经济 封建社会 蒸气机时代 工业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1995年 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 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农业经济 科技 工业经济 科技 知识经济 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靠跨越式进步 1000 $ 20,000 $ 可见,科技创新对中国何等重要!,捆帮科技创新的三根绳索 在社会政治状况基本改善后,当前捆绑 中国科技创新的三根绳索是: 传统文化 应试教育 应试科研,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一)士农工商、重本抑末 二)安土重迁、不尚竞争 三)天道不变、反对变革 四)复古倒退、今不如昔, 近古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落后 一)实证方法和形式逻辑没有诞生在中国 二)中国的社会科学缺乏理性 理性,指超越自我中心,追求客观真理的品性。 中国重伦理,但没有伦理学 中国有教育,但没有教育学 中国有法律,但没有法学 中国有政治,但没有政治学,西方 中国 封建社会 1500年 2700年 后封建社会 210年 90年 封建:后封建 507 903,应 试 教 育 的 影 响 从科举应试到高考应试 积极方面: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消极方面:不可能保证公平竞争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大规模人才选拔不能废除考试 考试的重压冲击了基本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埋没了有个性特长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做人 如何发挥个性特长,从小要求背书一字不差,答题不离标准,作文引经据典,说话循规蹈矩,处世四平八稳,办事按部就班,写诗要合格律,唱戏必遵流派。 “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反映一点创新活动的词都是贬义词。, 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不会轻而易举地改革,要以整个社会 改革为背景 但必然会与时俱进 国际的冲击和本土的进步,应 试 科 研 的 影 响 科研应试无处不在 硕士、博士、博士后 实研、助研、副研、正研、硕导、博导 课题执行人、负责人、指导人、领导人 基金论证、申请、答辩、总结、验收 论文撰写、投寄、审稿、修改、刊登 成果申报、院审、军审、部审、国审 专利申报、查询、审批、公告、应用, 规范管理与创新空间 科研管理需要规范,规范就要求应试。 越规范越不会出格,但自由探索的空间 就越少。 申请基金时都要求说清楚“创新点”。 其实,真正待创新的,是说不清楚的; 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创新的了。,由于以上社会政治的、教育的、科研体制的因素,中国近现代出不了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工程师,出不了有世界影响的大师级学者。 潘家铮,应该防止科技创新的贬值 科技创新贬值的表现 处处创新,事事创新,人人创新 不能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 过去说:“群众运动是天然合理的”。 其实,群众运动是天然不会合理的。 过去说:“真理愈辩愈明”。其实是,“愈辩愈不明”。 “主观立场、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科技创新贬值的后果 庸俗化 干扰正常规范工作 急功近利、科技浮躁、学术腐败 浮躁虚妄表浅的成绩暂时的鼓励进一步浮躁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昙花一现 泡沫一阵 科技成果不少 转化不多 科技论文不少 引用不多 科技创新不少 高水平原始创新不多,科技界的浮躁自上到下都存在 各级领导, 制定计划规划时 强调出成果的数量、速度、档次比较多 强调内在质量比较少 提供条件时 注意经费、待遇、仪器、实验室等有形条件多 注意人才素质、环境氛围、人际合作等无形条件少 目前的管理办法 一刀切。适合于管常规工作。便于管理者,科技工作性质不同,标准和办法应不同,科研成果的价值体现: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理论的升华 论文的档次和数量 知识的传播 当时看不出意义,若干年后才被认识挖掘 当时受传统观念抵制,社会实践后才被接受 后两种,评不上,却有些可能是原始创新,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怪圈:领导渴望早出多出原始创新成果,采取的措施却常常不利于原始创新研究的开展,结果又哀叹原始创新的缺如。,韩愈杂说千里马:“策(驾御)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马鞭)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具体科研单位,向下,夸大刮成风;向上,夸大助成势 别出心裁、层层加码,推出各种短期行为的措施 逐级定指标、摊任务、制量表、造声势 借助新闻媒体,大肆炒作 想做的;刚做的;刚有苗头的;刚完的; 玩新名词、新概念 国外的,杜撰的;词汇创新,口头创新,会议创新 4年前,“一个实验室一年内完成全部人类基因组测定” 最近,“5年内完成全部人类器官的复制” “半年内做出抗 SARS 疫苗” 天方夜谭式的口头创新,有些措施一定条件下是积极的,绝对化了,有片面性,如博士生 国外发表论文才授予学位 有积极作用,但不能绝对。 “可发表论文” : 旱涝保收(?)研究生自身创新(?) 另类研究生培养方针: 良好的人生创新时期 前沿拼搏 冲击难点 起点高 角度新 后劲足 “以天下为己任” 这样的学生好?还是导师卵翼下旱涝保收的好? “笼鸡有食方寸小,野鹤无粮天地宽”。 一类是鹰,一类是鸡。,科研人员自身, 社会普遍浮躁,难以沉稳 有“为科学而科学”的献身精神的人是个别的 把科技岗位看成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 的手段(马克思) 。受功利的驱动。 社会改革方向:业绩与利益挂钩 业绩靠可以量化的评估体系来进行 评估出利益(业绩 评估 利益) 评估导向,科技人员只能就范,我们的教育在应试 我们的科研也在应试 应试科研体制:束缚聪明才智,耗损创新意识 一两个数据写论文,一两点苗头报成果,大项目化整为零。 以任现职级的成果为依据: 每三、四年为周期安排工作 适合于低层计量工种,不适合中高层创新科研 Watson(25岁)和Click(37岁)发表DNA双螺旋结构 Tsvet(24岁)发表色谱分析原理,被评的人、评人的人、管评的人,谁都不满意,谁都有道理,谁都没办法,谁都照着干。谁都在埋怨,可谁也怨不着。 走出科技评价的尴尬 科技日报2003。6。18。7版,说明:我没有意思要否定对科技人员的考核评估。如果没有考核评估,将滋长懒惰和对社会无责任,结果会更糟。我强调的是对考核评估的改进和完善。,科技人员只能迎合,无力反潮流 如果每个人只图适应自保,那么整个科研群体就难以统一协调。宏观协调就十分困难。 我国医药卫生界近20年来的几大误区: 生活水平在提高,生存环境在恶化 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寥若晨星。 结核、血吸虫病回潮。肝炎、艾滋病、毒瘾、性病蔓延 基础医学研究在进步,医学模式在倒退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人类疾病谱已变化,科技界习惯做老问题, 热炒国外的新观点、新技术,不计结果,如前几年,“细胞凋亡”、“LAK 细胞”和“c-fos”、“c-jun”等基因的研究几乎遍及生物医学基金的各个领域。没几年就冷却了,什么大问题也没有解决。 这几年,药物研究领域中,“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基因组药物学”等又炒得很热。其实,国外也只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试探。至少1995年以来,还没有靠这些方法研制出一个创新的上市药物。我国应该跟上,但不要一哄而上。 满足于花花哨哨、热热闹闹。 不深谋远虑,不未雨绸缪。,面临后基因组时代,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人类基因总数那么少 没想到人和动物基因差别那么小 没想到各种相关基因多得如牛毛 没想到基因组药物学那么招人炒 没想到系统的纵向研究没人搞 没想到很多新药苗头打水漂,人类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然,2000年,测定全部 DNA 序列 解剖、组织 识别所有基因 解剖、组织 破译“天书” 确定所有基因功能 生理、生化 确定基因变异 病理、诊断 与疾病的关系 ? 根据基因变异 药化、药理 设计药物 药物治疗学,为什么没有大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什么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一等奖,四、五年空缺? 为什么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序从13位下滑到25 位? 为什么学术腐败频繁而严重? - 小焉者也,科技体制的总体格局 科技工作的主要面向 科技人员的基本素质 科技运行的正常秩序 - 害莫大焉,坚持科学的良知努力创新 科技创新的个人动机 科技创新的应有素质 科技创新的来源 科技创新的历程, 科技创新的个人动机 1. 好奇心 为科学而科学 2. 责任心 为国家和人类进步而研究 3. 功利心 现代科技人员的主流,应有正确导向。, 科技创新者的应有素质 正直、诚实、勤奋、执着、机遇、创造力、天赋 科技创新与学习引进 学习引进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基础 学习引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的来源 1. 自然现象的探索 2. 科学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